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典传说/民间经典文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华夏大地上,多种多样的文化种类和文明进程,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总要留下一些遗存,这些不同朝代、不同群体、不同文化的人文在一度繁华之后,留下了经过岁月打磨的遗迹,是一片珍贵的人文风景,是一段别样的生命历程……

本书带你走进那个历史的年代,让你来一次人文之旅。

内容推荐

这本书收入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最广、家喻户晓、人人必知的传统经典故事。书中的这些故事都是按流传的原貌经提炼加工而编写的。本书是一本阅读、学习、观赏、收藏功能兼备的精品图书。它将长久地伴随您,为您的生活增添精神营养,提高您的生活品味。

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目录

浅吟低唱的传说

一 爱情传说

 孟姜女

 董永与七仙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柳毅传

 白蛇传

二 神仙传说

 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

 八仙过海

 钟馗捉鬼

 李冰父子斗蛟龙

三 帝王传说

 秦始皇焚书坑儒 

 王莽撵刘秀

 朱元璋火烧功臣楼

四 巧匠传说

 杜康造酒

 蔡伦造纸

 鲁班和赵州桥

五 名人传说

 华佗拜师

 王羲之当“当”

 孙思邈与他的坐骑

 吴道子办嫁妆

 包公断伞

 苏东坡画扇判案

 岳母刺字

 乾隆三难纪晓岚

六 风物传说

 龙亭湖洋人盗宝

 黄鹤楼的来历

 西湖明珠

 日月潭

七 节日传说

 春节

 二月二,龙抬头

 介之推与寒食

 屈原与端午

 重阳登高

 冬至吃饺子

八 生肖传说

 十二生肖

后记

试读章节

孟姜女、秦始皇、万里长城,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个著名的人类奇迹,它们交织在一起演绎了一段神奇而动人的故事。

孟姜女成亲

秦灭六国后,赢政就成了秦始皇,他想要长生不老,于是就派了方士侯生和卢生去为他寻找仙药。可是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也不见二人回来,秦始皇慢慢地就把这件事儿给忘了。谁知,有一天秦始皇刚巡游回来,侯生和卢生就来求见,虽然他俩没有找到仙药,却带回了一卷仙书。

秦始皇拿着那爬满“蝌蚪”的仙书,看了又看,一个字也没认出来。于是,他就召文武百官上朝。臣子们都瞪大眼睛仔细瞅仙书,想要在秦始皇面前露脸儿立功。可是,仙书从第一个人手里传到最后一个人手里,又从最后一个人手里传回第一个人手里,还是没人能够认出仙书上的密语。秦始皇非常生气,就把书要了过去,自己又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突然叫了起来:“啊!这上面竟然写有‘亡秦者胡也’。你们快再好好看看啊。”于是,仙书又从第一个人手里传到最后一个人手里,再从最后一个人手里传回第一个人手里,也不知都看明白没,反正臣子们纷纷大声应和道:“皇上英明,上面的确写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气愤地说:“我的江山怎能葬送在北方胡人的手里!”马上就有大臣说道:“皇上请息怒,现在咱们北面有很多座大山,他们胡人是不可能轻易就攻过来的。”“那总有一天他们能翻过这些山啊!”秦始皇很是担心。又有人说道:“皇上您不用担心,咱们可以在北面山上修一道长城,再派些官兵上去守卫,不就可以防止胡人的进攻了吗?”秦始皇立马下了道圣旨,征发八十万民夫到北面山上修筑万里长城。一时间,秦国上下人心惶惶。

苏州有个文弱书生叫范喜良,一听说差官要来抓人,就赶紧收拾了几件衣服,拜别爹娘,往别处躲难去了。可到处都在抓民夫,范喜良走在路上也是提心吊胆。这一天,他来到了松江府的地面,听见人们都在议论说:秦始皇听信小人之言,为使万里长城更加坚固非要活埋一万个人才行,而被抓去的民夫们害怕大祸临头,很多都逃跑了;为了能够尽快完成这个大工程,秦始皇还要继续抓人。

范喜良听了这话后,心里是一阵发慌,又看到远处突然灰尘四起,而马蹄声也越来越近,他怕是差官抓人来了,就赶紧翻过矮墙躲进了路旁的一所庄园里。

这所庄园,其实就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孟员外的家。他和夫人膝下无儿无女,年近半百之时,收了一个养女,名叫孟姜女。而说起孟姜女的来历,那真叫个稀奇。

传说是有一年,孟家的下人孟兴在院墙角种了一棵葫芦,而那葫芦秧长着长着就顺矮墙爬到了隔壁姜家的院子里,还结了一个硕大无比的瓜。孟兴说这葫芦应该是孟家的,可那姜家却说这葫芦是他们的。为这事儿两家吵了很久,最后商定一家一半。谁知,孟兴拿刀正要去切葫芦,突然从葫芦里传出了小孩儿的哭声,这可把大伙儿都吓坏了。定了定神儿,孟兴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切开了大葫芦,原来里面坐着个又白又胖的小闺女。正好孟员外膝下无儿无女,就把她抱回了家,并给她取名叫做孟姜女。

如今,孟姜女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她聪明伶俐,深得员外夫妇的宠爱。

范喜良慌乱中躲进庄园之时,正巧孟姜女在院子里扑蝴蝶呢。范喜良在池塘边的一棵大树下躲了些时候,见没啥动静了,就想要接着赶路。可刚探出头就看见年轻漂亮的孟姜女在池塘边扑一对黄蝴蝶,范喜良马上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还看得入了神。突然,孟姜女脚下一滑,掉进了池塘里。范喜良听见叫喊声,马上回过神来,他急忙从树后跑出来。跳进水里,把孟姜女救了出来。虽然人没事,可衣服全湿透了,两个人站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红了脸。孟员外和夫人慌忙赶来,却看到这般情景,孟员外不由得怒气就上来了,他命令管家孟兴立马把眼前这个年轻人赶出去。孟姜女一听,就跪在员外面前求他原谅,并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孟员外马上质问范喜良他是哪里人又是怎么进来的。范喜良便把身世一一道来,员外夫妇这才慢慢消了气。为谢救女之恩,孟员外留范喜良住了下来。可毕竟是男女授受不亲呀,员外夫妇为此是愁得一夜都没睡着,最后老两口便商量招范喜良为婿。其实,孟姜女和范喜良也都没睡着觉,互相想着对方呢。

第二天,两人的婚事就定下来了。当天晚上,庄园内外张灯结彩,婚礼办得热热闹闹,孟姜女和范喜良当然也是高高兴兴的,大伙儿都祝他俩能够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孟姜女哭长城

小两口结婚刚三天,家里的喜庆气还没散呢,庄园里就闯进来几个差官把范喜良抓去修长城了。丈夫被抓走后,孟姜女茶不思饭不想,整天站在门口等啊等,连做梦都盼着丈夫能早日回来。

可这过了一年又一年,范喜良连个信儿都没往家捎,孟姜女越想越害怕,就决定去找丈夫。这时正赶上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孟姜女先为丈夫赶制了寒衣,然后去跟父母辞别。孟员外夫妇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还算硬朗,他们舍不得女儿独自出门,可又不忍心看着她日渐消瘦,最后也只好含泪送孟姜女上路。P3-7

序言

我们常常感叹:当鬼子入侵、政府空缺的非常时期,老百姓的日子竞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生儿育女,喜迎吉拜,一个环节都不缺少。它究竟靠的是什么力量?

我们常常感叹:朝代更替,江山易主,甚至外族在中国建立起政权,譬如元代宋、清代明,也竟然不能改变老百姓惯常的生活习俗和处事态度。它究竟靠的是什么法宝?

我们常常感叹:当一个日月经天般的人物坠落民间,当一个龙心虎胆般的英雄退入田垄,他怎么医治好委顿的意志和滴血的情感,最终再次跃入历史的天空?

民间!

民间是一个极其深广的词汇,不仅仅是因为它给我们博大且深邃的感觉,更因为它有博大且深邃的系统。漫长的农业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也创造了民间文化完整意义上的知识系统和价值系统。仅仅借此,便可进行有效的运作和创造!它的系统,体现在老百姓仪式般的日常生活和絮语般的日常话语中。民间有多大,它的系统就有多大。如果我们把经典(或者叫“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作一比较,就会对回答上边的问题有一个不小的启发:

经典文化的基本载体是文字,民间文化的基本载体是语言。

经典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典籍,民间文化的传播媒介是口耳。 

经典文化的传播方式是阅读,民间文化的传播方式是说听。

经典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民间文化的(传承)对象是下层社会和老百姓。

经典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经国安邦、治世救民,是官文化: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是退让谦和,吃饭穿衣,是民文化。官文化是显文化,闪亮锋利,耀眼夺目,因此显得有些薄;民间文化是隐文化,和风入林,不着冷暖,因此显得有些厚。官文化是阳刚文化,硬,强调的是“治”;民文化是阴柔文化,软,奉行的是“活”。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成长中发现两种文化的变化:孩童时,不自觉地接受着民间文化,看戏,赶庙会,说民间俗谚。一旦上学识字,就开始不知不觉地疏远民间文化而亲近经典文化。随着学历的增高,他对于民间文化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疏远甚至越来越反感越不以为然。可是等到他再往上长,长到能够冲破教育的藩篱进入自我阶段的时候,到了他不再有狮子般雄心的时候,他便又开始喜欢和谈论民问文化。念叨他儿时的看戏,缅怀他家乡的庙会,津津乐道于自己的故园热土,甚至那些年轻时讨嫌的“让人得便宜;善管不如善推;不做高官不害怕,不享荣华不受惊”等格言谚语也被再次捡起并喋喋不休起来。

我们还可以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来看两种文化的消长:当其事业如日中天、飞黄腾达时,必喜外王内圣之经典文化。当其事业大受挫折、落败民间,不得不蛰伏田垄、不得不改变时,必嗜休养生息之民间文化。当然,当岁月淘洗尽经世的浮华,智慧丰盈起饱胀的理想,他自会再一次高升于历史的天空大放异彩。可再一次升空等同于往昔的光耀吗?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是独立的、完整的存在,并不是经典文化的补充和附庸。它的知识系统,它的“三分治,七分养”的医疗经验,它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的务农谚语。它的“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的知识总结,到今天也仍然如坻如屿。它的价值系统,它的“能吃锅(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的警策,它的“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的劝慰,它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善意提醒,到今天也仍然葆有青春。更重要的是,那些被称作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元意识”的文化存在,像爱国爱家的“地母意识”、天清地浊的宇宙意识,就深植于女娲造人和盘古开天的神话之中。查一查我们传统节日的起始,哪一个不是产生于民间文化的源头之中?宽容,忍让,内敛,是民间文化最为突出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存在。生活,生产,生育,是民间文化最为质朴也最具智慧的生存观念和发展方略。

作为一个体系,民间文化确有对经典文化的补充和滋养作用。甚至可以说,它和经典文化的许多内容具有同构性。乡民们相见时必问的“吃罢了吗”,“跟前几个(男孩儿)”,不正是对“食色,性也”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具体表演吗?乡民们教育孩子的“人大不值仁(“一个”的合音),驴大卖钱多”,不是对“满招损、谦受益”的直接阐释吗?正因为具有这么多的同构,两种文化才能相互认同和尊重,才能和谐相处、和平发展,才能创造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美好生活。

常常是这样的可悲: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文明的重要性的时候,这种文明已经死去或者正岌岌可危。面对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面对着全球化的汹涌涛声,我们数千年来创造的整体意义上的民间文化将被席卷而去。我们已经走出或正在走出温馨的家门,已经踏上或正在赶踏茫然的不归之路。我们富裕着,我们也贫穷着。好在人是有自省能力的动物!他发现了历史的不完整性,发现缺少了老百姓纷繁生活的历史是不完整的历史。于是有了法国的年鉴学派,有了年鉴学派总体史思想、长时段理论和民众中蕴涵着民族历史的高度概括。他发现了文化的不完整性,发现没有民间文化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于是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有了对于民间文化保护的全球联动。

“民间经典文化书系”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体现,也是我们不揣冒昧、勇敢前进的小组行动。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间知识,民间节庆,民俗活动……独特的场所和空间,甚至那延续了数千年的简捷的游戏方式,都属于本“文丛”关注的内容。

经者,书也;典者,范也。经典者,可为典范之经书也!民间文化。绝多无载!之所以称之为经典,皆因其数千年垂范世间,人共效法,实为民间的不经之典!能为此竭尽绵薄,真可谓三生有幸!天高云淡,日丽风和,该是胸中激荡着平静的时候了。不要指责牢骚,不要顾影自怜,所要的只是睡梦中也睁着一只眼睛的文化警觉和忍痛不响的艰辛劳作。愿与朋友们共勉!

丁亥秋月于豫州蛟龙窟

连晴三日,碧空如洗。丽日西斜,鹊唱如歌,有欣然前行之慨!

后记

一年前,我们接到了编写这本民间传说的任务。

一年来。在编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亲朋好友的鼎力相助。现在很高兴能有机会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在此期间,宪明兄给予了我们不懈的支持和悉心的指点:健君兄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资料;晓军兄帮我们校对了全部书稿:许多同学和朋友也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线索与积极的建议:还有我们的家人用宽容与理解为我们营造了最舒适的创作环境。正是有了大家的协助和鼓励,我们才有了巨大的前行动力,书稿也才会进展得如此顺利。真心地感谢他们!

而我们更要感谢所有为积累和保留下这些宝贵资料付出心血的讲述者与采录搜集整理者,要让更多的读者记住他们的名字(按姓氏笔画排序)。

讲述者:于成家、王士其、王自毛、白福元、冯小片、朱煜午、刘乃生、汤文熙、杨生玉、杨明春、杨金华、杨真、李金声、肖恒章、张才才、陈福成、孟召生、赵法子、徐杜汉、郭长根、郭家玉、阎在俊、葛继先、程国喜、魏显德等。

采录搜集整理者:王广先、王戈锋、王玉秀、王同全、王改善、王烈君、王继松、王新军、白兆勇、平水、任骋、刘金、刘晓路、刘巽达、齐群、安宁、孙东阳、杜绪昌、杨东来、杨寿远、李子硕、李世清、李程远、严小华、肖甘牛、时文鸽、吴望平、宋虎、张村田、张振犁、陈书先、陈连忠、陈玮君、陈祖基、陈建宪、陈增康、陈德来、孟宪明、范牧、欧仁煊、罗启荣、郑辜生、赵吉田、赵景斌、段春芳、袁珂、栗长松、徐飞、徐伯青、徐焕云、徐程、徐德表、逢之、唐政忠、萧蓉、黄景春、阎树庭、童咏芹、曾芪、蒲洪杰、翟作正、缪文渭、潘平元、薛远增等。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本书在节日传说部分缺少了有关七夕与中秋的传说,这是因为我们已把《牛郎织女》和《嫦娥飞天》两篇当做神话放在《中国经典神话》中了,所以在本书中也就不再赘述了。

因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纰漏与不足,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娄扎根

戊子年冬月于中州重阳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典传说/民间经典文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娄扎根//娄莎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50973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7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77.3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1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