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登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图书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3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登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 目录 民国民族志:重读20世纪前期的中国论著 按语 田野工作与历史之维 ——凌纯声与他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1934) 社区研究与民族研究的初步尝试 ——重读费孝通《花篮瑶社会组织》(1936) 一个民国学者的田野行走 ——任乃强和他的《泸定导游》(1939) 另一种民族志 ——读吴泽霖等《贵州苗夷社会研究》(1942) 山水·交游·罗罗国——读林耀华《凉山彝家》(1944) 人心与群性的省思——读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1946) 人类学的边疆关怀 ——读俞湘文《西北游牧藏区之社会调查》(1947) 跨学科讲坛 “三圈说”——中国人类学汉人、少数民族、 海外研究的学术遗产 我看《马背上的法庭》 “温州模式”少了什么? ——礼仪经济及巴塔耶“自主存在”概念之辨析 研究札记 Religious Polarity and Division of Macrocosmos: A Remark on Granet(1933) 会议纪要 “跨社会体系——历史与社会科学叙述中的区域、 民族与文明”学术研讨会简报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 法律与戏剧 当代艺术的社会功能 国家与地方语境下的族群认同 “温州模式”少了什么? ——礼仪经济及巴塔耶“自主存在”概念之辨析 主权与去魅:中国的后殖民主义、宗教感与现代性 学术机构简介 British Centre for Durkheimian Stlldies 述评 史在四裔,唯求者方得之——读《边陲的中国》 书评 《苗族服饰文化》 《云南鸦片问题与禁烟运动(1840~1940)》 《西南少数民族民间工艺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张建世杨正文杨嘉铭著程鹏评 《四川藏区城镇化与文化变迁:以德格县更庆镇为个案》 蒋彬著张小林评 《永久的漂泊——定耕苗族之迁徙感的人类学研究》 杨渝东著李金花评 《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赵旭东著赵伦评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12辑总目 稿 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铭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00972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6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