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遣悲怀
内容
编辑推荐

《遣悲怀》为骆以军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被王德威称为“我心目中新世纪台湾小说第一部佳构。”

小说以与已故作家邱妙津对话的形式,穿插自己的或旁人的故事,对时间与死亡的遐想,对生殖与爱的辩证,对自我害羞寂寞的境况的反复书写,都是他的小说一向特有的迷人气质。尤其第一章《运尸人》,写“我”用轮椅推着母亲的尸体去赶最后一班地铁,作品诡异的场景,迷离的心理描述,对爱与死亡的追问,成为当代华语文学的经典文本。

内容推荐

1995年女作家邱妙津在巴黎自杀身故,骆以军以槛内之身遣无尽悲怀,接力诉说那关于爱与死亡、时间、伤害的故事……《遣悲怀》主线为与邱妙津对话的九封书信,贯穿“我”的生活描述。现实与梦境交错,文字与记忆纠缠,编织出一幅追问生命、延宕死亡的黑色图景。虽为长篇小说,但《遣悲怀》是由一个个章节组成,每一篇亦可独立成章,尤其首篇《运尸人》,写“我”用轮椅推着死去的母亲,乘坐地铁,去医院捐赠器官。这个短篇曾获得2001年台湾“年度小说奖”。

目录

运尸人a

第一书

第二书

第三书

第四书

第五书

产房里的父亲a

第一个梦

第二个梦

第三个梦

产房里的父亲b

第六书

发光的房间

第七书

折纸人

第八书

大麻

第九书

运尸人b

后记

试读章节

一开始他确也想过求助这城市的某些救助系统。他拨了一一九。与那些戴着荧光夜壶帽、穿着熊皮般防火风衣的魁梧大汉印象不同,是个甜美的女孩嗓音。他告诉那女孩,现在他这里有一具刚断气的尸体,他想要捐出死者的眼角膜和肾脏。(或者还有其他可捐的器官?)

女孩耐性地向他解释,尸体的运送(或遗体捐赠)好像不属于一一九灾难救助的范围,似乎应该直接找遗体所捐赠之医院请派救护车。

噢,好,那我知道了。谢谢。他说。

女孩说您打算捐给那间医院,也许我们可以帮你联络……

不,不用了,这样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你哟。他讷讷地挂了电话。

他将他母亲抱上轮椅。那具身体出乎想像的小且轻。他母亲像临终前整个放弃生存意志的那一段时光,安静而听话地任他摆弄。

真是没有一个,生与死之间的清楚界线哪。他寂寞地想着。

他替尸体戴上毛线帽,围上围巾,并且套上她那件鼠灰色的开襟毛衣。

他记得最后一次,他推着他母亲从医院坐捷运回家。他母亲从合上的电动车门的玻璃窗上看见了自己的身影,似乎大受刺激:

“怎么我变得那么瘦?”

反复喃喃自语。简直像骷髅一样。

现在他推着他母亲的尸体出门。他母亲如同生前一般瞪着灰色的眼睛,像受了什么惊吓。

他后来回忆:那恰好是那个晚上最后一班捷运了。他推着他母亲走进冷清、空旷,因为插票人口大厅几乎空无一人而显得四周金属墙有一种科幻电影的感伤氛围的捷运站。

那晚的温度,恰好是你坐在捷运车厢内对着窗玻璃哈气,会有一阵白雾将你自己的影像盖去的冷天。他总是不可避免地想着尸体融化发臭流出血水这类事情——虽然他推的并不是一块化冰中的冷冻猪肉。他并没有循正常电扶梯下降到站台。他是搭一种专供乘坐轮椅行动不便者搭乘的电梯。他母亲被推进电梯时突然把嘴张开——他还真被吓了一跳——也许是轮椅过电梯门的凹框时颠震所致。他想她待会儿不会在车厢里用一条毛巾(原先放在轮椅背后的折袋)盖住他母亲上仰而口微张的脸。

电梯门打开时他听到一阵尖锐响亮的哨子声,那是捷运车要关上门开走哕的最后警告。他发狂地推着轮椅冲进那下一瞬即合上的电动车门。他看到他母亲盖着毛巾的头颅前后摇晃了一下,然后列车开动。

他这才想起这是最后一班车了哩。

好在有赶上。他有点孤寂地意识到,虽然是他和他母亲一块完成从电梯口穿过站台冲上像从来没停止只是在一种移动瞬间穿越一跃而上的捷运车厢,此刻喘着气(带着轻微的侥幸和安心)的只有他一个人。

如果没赶上这班车呢?

那大不了就是不捐了吧。眼下这具身体上可堪摘下剪下再利用的眼角膜或肾脏或其他什么的,就像那些放过了赏味期限的保鲜膜包的切块水果,摸摸鼻子便丢进垃圾桶了。他就得再推着他母亲的尸体,走出那个捷运站,回到他母亲的公寓里。

如果是那样的话,他可要好好地补睡一个长觉(他多久没合眼了)。先把尸体这一类事情搁在一边,好好睡一觉再说。

不过现在他总算是赶上了这最后一班车。

车体摇晃着,他觉得这摇晃仿佛将车厢上单调冷寂的日光灯光照,像筛篓子摇晃谷穗乱洒。像他在第四台看过的那些好莱坞影片,潜行在阴暗下水道的男主角们和在上方搜捕他们的特种部队对峙着。一边在光的世界,一边在依稀只见管线轮廓、胶靴踩踏积水,还有老鼠沿耳际窜爬过的阴暗世界。双方僵持猜测,最后忍不住开火。那种停火后光柱从冲锋枪上下交驳乱扫的砖墙间的弹孔中筛漏而下。

又或者像所有的那些恐怖分子在人口密集的某处(芝加哥市市中心;一架七四七的客机;美国海军的深海核子动力潜艇;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装设了一颗毁灭性的定时炸弹(从俄罗斯乌克兰边境劫走的核弹头、国防部秘密研发的违反国际化武限制条例的超级神经性毒气,或是扩散出去的伊波拉病毒……)。这些烂情节永远只让他铭刻难忘着某种自然视觉下无法看见的光的造型:即透过男主角的分光镜,可以无比华丽又恐怖地看见,环绕在那颗静蛰于黑暗中待拆除的炸弹四周,是像蛛网环织的红外线触动引爆光束……

他觉得他和他母亲,还有这车上这些无明陌生且一脸冷漠的末班乘客,仿佛就被那种摇晃中散落下来的紊乱光束给裹覆在一块。

——没有人知道我们这之中已经有一人停了鼻息了吧。

他这样敌意地瞪视着一些摊着愚蠢惫懒面容的家伙,没有发现空空落落的车厢上,只有他一人站着。

(他母亲在那条毛巾下张大了嘴)

突然之间,他在那些家伙中,发现了一张脸。像显微镜的调焦,由朦胧、重叠、双影,最后无比清晰。

是傅达仁。

“咦?是傅达仁。”他几乎要轻呼出声,原来傅达仁也会跑来坐捷运。他发现他竟下意识推了他母亲的肩头两下。“妈,醒醒,你看,傅达仁跟我们坐同一班车。”像是她真的会一脸困惑睁开眼为了贪看热闹。像他小时候,她带他坐公交车,会大惊小怪地将他摇醒,“你看窗外,那里有车撞死人了。”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遣悲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骆以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1081
开本 32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0.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