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同时拥有愉快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不是容易的事,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那样的身体问题或心理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自我修炼、自我调节呢?由余惕君编著的《快乐余言》为读者们开出了一个个方子。他以自己多年从政、从文、从商的体悟,以短小精悍的格言形式,写下对企业管理的思考,对日常处世的心得,对自我修行的领悟。本书小部分文本和联通合作,已成为手机段子广为传播。
图书 | 快乐余言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同时拥有愉快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环境,并不是容易的事,越来越多的人有这样那样的身体问题或心理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自我修炼、自我调节呢?由余惕君编著的《快乐余言》为读者们开出了一个个方子。他以自己多年从政、从文、从商的体悟,以短小精悍的格言形式,写下对企业管理的思考,对日常处世的心得,对自我修行的领悟。本书小部分文本和联通合作,已成为手机段子广为传播。 内容推荐 《快乐“余”言》文字很短,但却是我半世的结晶,万法皆在自心,自心中可悟见真如本性。但愿能与读者诸君引起共鸣,自在解脱,观照本心。 由余惕君编著的《快乐余言》的一“半”内容,之前曾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短信发布于国内的二十余个省市,在此也谨作“半”句声明。 目录 自序 明心见性 当下修行 自在人生 快乐智慧 管理悟道 字藏人生 处世方圆 试读章节 明心,就是参透生命;见性,即为修炼内心。常观自心会使人获得一种内在的自信和宁静,用心灵去追求人生的真谛,则使自己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长两只眼,一只向外看,一只向内寻。“觉”即“醒”,“悟”即吾心,要随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快乐不快乐,关键在平衡,平衡不平衡,人心是杆秤。 慈悲既是对人,也是对己。人要有“爱心”,而前提是“爱”自己的“心”。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爱,怎么可能爱别人?“以己度人”,就是自觉觉他。 “慈悲喜舍”:慈者,仁爱心;悲者,同情心;喜者,欢喜心;舍者,分享心。开悟即明心,明心既见性。如此,便能“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欲求长寿,应先祛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先当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内守于静,先守于敬,寡欲清心,正心养心。 知识向外求,智慧向内寻。人不要生死漂浮,追月逐花,尘劳奔忙,烦恼无涯,只顾赶路,不知要到哪里,忘了为何出发,真作假来假作真,临终落个大后悔。 积极思维,永远倾听内心声音。从生命与物质的“本命”,发展到精神与文化的“本色”,提升到心灵与宗教的“本心”,我们拾阶而上,便能进人人生觉悟的妙境。 科学,因为有而信;信仰,因为信而有。现代人依靠卫星、宇宙飞船对太空已知之不少,但遗憾的是,我们可以登上月球,却难以走进自己的内心。 人对事不应有成见,对人不应有偏见,对社会不应有邪见。正见是悟,邪见是迷,人要“转迷成悟”,不仅要眼有看见,更要心有正见。 忙时静心,闲时练心,怒时制心,贪时修心,时时观心,修持的要义就是不断地向内看,检验、反省自己的内心。只要你能伸出援手,利乐众生,你就是活观音。 “我”字,就是一个“找”,找到了觉悟的一撇,便明心见性。“我”字是一个圆形结构,从一撇开始,到一点结束,人寻找自我的过程,就是追求人生圆满。 人的一生就是寻找“我”的一生,但何时才能找到“我”?真正找到“我”,恰是忘了“我”,“不是无我不是我,真我恰恰是无我”。 医生治身,佛法治心。救世必须先救心,救心先须救自心,一分善念一份福,一分功德一份情。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喜能忘忧,舍能祛病。时时轻安自在,日日法喜充盈。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看待生活,更要用心去品味人生;既要追求看得到的物质,也要享受看不见的精神;既要照顾好身体,也要关照好心灵。 不堪生活之重,实在是因为人生沉重的行李里有不少东西并不需要,完全可以丢弃。人生是趟旅行,为了惬意,应当轻装前行。 平则稳,平稳;平则安,平安;平则凡,平凡;平则和,平和;平则衡,平衡;平则常,平常。平是一种常态,平是一种心态,人心平则天下平。 人心是杆秤,不要常秤自己是得多,还是失多,要常秤自己是善多,还是恶多,是爱多,还是恨多,是索取多,还是付出多。不要问外在公不公,要问内心平不平。 心若住于情,必为情所困;心若住于财,必为财所累;心若住于权,必为权所害。无形无我,才无所住;心无所住,才有“本我”。如此,便成了自己的真正主人。P2-7 序言 少年、青年、壮年,往事历历似乎还在昨天,转眼人生已进入秋天。想起了一首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都是人间好时节。 秋天是含蓄的,秋天是成熟的,秋天是金黄的,秋天是宁静的。她经历了舂的繁盛、夏的热烈,不再追逐红尘的繁华,不再在乎世俗的赞誉,静静地将一地落叶依偎尘土,悄悄地将一抹余晖融入落日……那一片浓浓的秋思,如甘醇般地美,如梦幻般地醉。秋是人生收获的季节。 此生尽管不“多彩”,但也可谓“丰富”,在历经宦海、学海、商海,从事了诸多职业后,岁人“天命”,有幸亲闻佛法,“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这才明白,做人才是此生不离不弃的职业;安心才是此生不懈不怠的追求。智慧常现,不垢不净;法生慧命,不生不灭。 望不穿的秋水,看不尽的红尘,人生如梦,往事如烟……轻叩心扉,随记所悟,于是就有了眼下的这本《快乐“余”言》。之所以取名“快乐‘余’言”,一是因为快乐是各人自己的感受,我来道之,似乎是“余言”,二是因为那是我的一家之言,本人姓“余”,故谓“余”言。三是因为快乐的确和“余”相关,时有余暇、袋有余钱、事有余地、常有余兴、家有余庆…… “为学日增,为道目损”,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的观照。人生最大的苦是什么?是为欲所驱而不得停,是为利所牵而不得止,是为情所困而不得解,是为名所累而不得休。人生最大的苦,不是来自生命本身的需求,而是来自内心的贪欲。为此,千百年来,儒家重“正心内敛”,道家讲“适者有寿”;佛家倡“奉行中道”。而此时此刻,我的心念只是一个字,那就是。半”。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心情半佛半仙,名利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一半浮云清闲,半智半愚,半梦半醒,半喜半忧,半忙半闲,半在自我,半在自然,享一半清福受一半累,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 《快乐“余”言》文字很短,但却是我半世的结晶,万法皆在自心,自心中可悟见真如本性。但愿能与读者诸君引起共鸣,自在解脱,观照本心。 本书的一“半”内容,之前曾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作为短信发布于国内的二十余个省市,在此也谨作“半”句声明。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快乐余言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余惕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60163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0 |
出版时间 | 2011-06-01 |
首版时间 | 2011-06-01 |
印刷时间 | 2011-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176 |
宽 | 11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