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的民族志)/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上海里弄为例,从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给读者描述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邻里中市民团体、居民运动和相关地方政府的实践过程。作者指出,这些市民团体和邻里运动推动了公共空间的生产,它们构成了基层参与网络、居民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及普遍互惠的规范。这些组织和行动一方面表达着国家权力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对国家权力的抵制和扭曲。这种依赖和自治的双重特征使得这些地方性组织和“社会运动的日常形式”并不构成西方意义上的公民社会要素,但是它所形成的抗争在被国家权力吸纳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权力话语和实践的改变。

内容推荐

本书试图探讨上海里矛1980年以来邻里中的市民团体、居民运动和相关的地方政府的实践过程。其核心问题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这些平行的基层组织和集体行动是如何在国家权力的变迁中被建构(再构)和被诠释的,这些组织和运动暗含怎样的权力和反抗关系;它们与中国政治社会的总体变迁,尤其是与所谓公民社会的建构以及公民性的形成,有着怎样的潜在的联系。

通过对上海一个叫做平民村的里弄的场景描述和历史追述,本书试图说明里弄邻里本身并不是一个先定的社会实体,而是一系列以居住地为地理区位的社会关系的组合以及居民自身的居住认同所共同建构的公共空间。它一方面受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政治运动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后又受到房地产发展商等市场力量的改造;另一方面也随着邻里内居民的互动、交往和认同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国家权力的渗透和家庭参与是邻里这一公共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

本书着重分析了在邻里空间中国家权力的主要表现方式和家庭参与邻里生活的各种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关于家园的价值观。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地方经济增长和基层政治的稳定是地方权力的主要目标。而房地产业的进入,家庭从国家的控制中逐步解放使得街区内的权力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这样的正式权力的背景下,作者分析了两类主要的市民团体:一类是社区治理型组织,主要是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另一类是社区服务性组织,尤其是各类志愿团体。居委会作为占主导地位的组织,它一方面依赖于政府的权威来实现对邻里的治理,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资源有限以及直接面对家庭,它又依赖于它的草根动员网络、组织与居民之间的信任以及组织和积极分子之间的互惠关系来完成它的组织目标。而其他新兴市民组织比居委会表现出更多的自治性质。

与这些市民团体相关联的是居民的集体行动,它包括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群众运动和居民自下而上的维权运动。这两类运动都以邻里为基础展开,两者都需要动员居民的参与,而居民可以采取较真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居住权益,但同时也促进了基层治理逻辑的变更。不过,两者同时也都不断巩固了国家的权威。

通过对这些组织和运动的民族志描述,作者试图指出:在里弄邻里中,各类市民团体和邻里运动推动了邻里公共空间的生产,它们构成了邻里中的草根参与网络、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及普遍互惠的规范。这些组织和行动一方面表达着国家权力的渗透,另一方面又包含着对国家权力关系的抵制和扭曲。这种依赖和自治的双重特征使得这些地方性的零碎的组织和“社会运动的日常形式”不构成西方意义上的公民社会要素,它们所构成的底层的抗争也很容易被国家权力所吸纳,但是这种抗争在被吸纳的过程中又促进地方权力自身话语和实践的改变,在权威机制自身发生变革时,这些组织与行动所形成的网络和规范为民主化转型提供了可用的社会资本。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 理论综述

 二 方法论笔记

 三 内容架构

第一章 平民社区:邻里空间的割裂与整合

 一 居民区的场景

 二 三个世界:空问、权力和日常生活的互动

 三 一天循环中的公共空间的生产

 四 公共空间生产的动力

第二章 吴街的历史演变

 一 下只角与“苏北人”

 二 平民村的由来

 三 解放: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建构

 四 群众运动

 五 改革年代:邻里的衰落与复兴

第三章 家庭、家的呈现与家园的想象

 一 家庭的构成

 二 户籍:控制的松弛与庇护

 三 “有房子,才有家”

 四 两种家庭主义与家园的想象

第四章 国家及其代理人

 一 街居制的历史实践

 二 党的网络

 三 警察与执法

 四 福利与救济

 五 发展商与物业管理:新的权力进入

第五章 自治的张力: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

 一 居委会:等级与网络

 二 居委会干部

 三 行动的分类:行政、裁决和庇护

 四 人情、礼物与关系

 五 求情、象征和女性

 六 狗咬了书记:关于权力关系的个案

 七 业主委员会的由来

 八 业主委员会的产生与运作

 九 冲突与谈判: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

第六章 新兴的市民志愿团体

 一 背景与渊源

 二 居民服务团队

 三 拳操队和巡逻队

 四 外来者:热爱家园的平民村工作站

 五 小结:自助、互助与他助

第七章 建设社区

 一 社区建设的兴起:邻里之外的运动

 二 社会戏剧的假戏真做:邻里之间的社区建设

 三 小结

第八章 “还我阳光,还我绿地”

 一 城市问题与分析框架

 二 忍与闹:日常抗争的文化

 三 社区问题与集体行动的产生

 四 还我阳光:争取阳光权运动

 五 “谁的绿地,谁的国家”

 六 小结

结论

 一 邻里中的公民性:社会资本与话语变迁

 二 转型中国的地方权力与抗争

 三 邻里:国与家之间的流动的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与家之间(上海邻里的市民团体与社区运动的民族志)/中山大学社会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健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8551
开本 其他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81
丛书名
印张 16.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