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从环境权概念入手,引述宏富,立意新颖。环境人权是环境正义的体现,环境保护与文化多样性密切相关。如何通过法律规范保护文化多样性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环境正义,始终是本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文化诠释方法来分析环境权,是本书的一个突出亮点。作者运用这一法学理论研究范式,从环境权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角度解释了环境权概念,意图揭示环境权范畴在中国语境中的精神理念和操作性功能。将文化多样性纳人环境权的内涵,是对环境权的理论创新;将环境法律规范与习俗、伦理等文化规范结合起来探讨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效,是对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的实践创新。
论及环境权,人们经常谈到的是自然环境给予人类的生态、经济利益,环境权的文化之维则运用阐释学的文化解释方法,从环境与文化相关联的维度揭示了环境权这一法学基本范畴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与法律操作性功能。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书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2章 环境权概念辨析
2.1 环境权概念的由来
2.1.1 权利的语境变迁
2.1.2 环境权的概念化
2.2 环境权概念的深描
2.2.1 环境权的文化释义
2.2.2 环境权的人性基础
第3章 环境权的文化规范体系
3.1 环境权的规范性
3.1.1 环境权的事实性
3.1.2 环境权的价值性
3.1.3 在事实与价值之间
3.2 习惯、权利与法
3.2.1 习惯环境权的含义
3.2.2 习惯环境权的合理性
3.2.3 土著人环境权的内容
3.3 伦理、权利与法
3.3.1 伦理环境权的含义
3.3.2 环境法体系的界限
3.3.3 环境法的伦理原则
第4章 “得形忘义”的法律移植
4.1 环境法律移植的典型供体
4.1.1 大陆法系语境中环:境权的发展
4.1.2 英美法系语境中环境权的发展
4.1.3 环境权入宪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4.2 东南亚环境法律移植的启示
4.2.1 桔生淮北则为枳
4.2.2 热带雨林的危机
4.2.3 生态旅游的兴起
4.3 中国环境权利观的演变
4.3.1 天人合一的权利观
4.3.2 求同存异的法移植
4.3.3 和而不同的新问题
第5章 环境权入宪的文化基础
5.1 环境权价值准则的论证
5.1.1 文化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5.1.2 生态主义的环境权利观
5.1.3 科学发展的环境权利观
5.2 公民环境权利观的形成
5.2.1 自然人环境权观点
5.2.2 公民环境权的观点
5.2.3 环境权的主体争鸣
5.3 环境权发展的内在逻辑
5.3.1 环境权实体内容的发展
5.3.2 环境权程序内容的发展
5.3.3 从法律权利到基本权利
第6章 认真对待现实的环境权
6.1 现实环境权的含义
6.1.1 现实环境权的价值所在
6.1.2 现实环境权的客观样态
6.1.3 现实环境权的主观心态
6.2 环境权救济与司法解释
6.2.1 环境侵权与环境犯罪
6.2.2 法律规范的文化解释
6.2.3 环境权的解释论机能
6.3 环境权实现与公民教育
6.3.1 环境权形成于公众的文化认同
6.3.2 公民环境权利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6.3.3 融环境教育于法治实践之中
第7章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Appendix
Culture Divers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