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精神自治(修订版)/王开岭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精神奴役首先来自于自身,个人自由终究要靠自治的心灵和精神保障。王开岭过的是一种有信仰的生活,因为他对生命的真与美充满了崇敬和热爱。他关注生命的“个”,在圣洁的墓地里聆听灵魂的回声,对星空久久地凝视,在他的心中有一团火焰在燃烧,他的血管里面流淌着激情和真诚,内心的冲突爆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抗拒着卑微和世俗。

王开岭是幸福的,他保持了自己的性情,巩固了自己的“精神自治”。

《精神自治(修订版)》是王开岭文集之随笔卷,题材丰浩、细节精准、纹理细密、精神发现独特、关怀视野阔大。

内容推荐

《精神自治(修订版)》是王开岭文集之随笔卷,作者在《精神自治(修订版)》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时代的物质主义本质,认为我们必须仰望点什么,必须时常提醒自己,让疲倦的视线从物面上移开、从狭窄而琐碎的生存槽沟里昂起,向上,向着高远,看一看那巍峨与矗立,看一看那自由与辽阔、澄明与纯净。只有大地伦理,才能使生命与精神达至自治之境、生命与生命实现和谐共处。

目录

阅读的盛宴(代序)

第一辑: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请想一想华盛顿

 是“国家”错了

 一个人的遭遇

 为什么不让她们活下去

 战俘的荣誉

 打捞悲剧中的“个”

 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你有权保持沉默”

 梁漱溟:一只自由主义牛虻

 为何我们没有自己的“大师级”

 诗人与公民

 独裁者的性命之忧

第二辑:饕餮时代,物理人生

 声声断断祭雀影

 鹿的穷途

 “恐龙胃”与“物理人生”

 大地伦理(四章)

 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

 依据不足的“热爱生活”

 ~个人的精神地理

 谁摧残了我们的笑

第三辑:谁在批判,批判什么

 东西方文化下的资产观

 一个非教徒的信仰絮语

 对“异想天开”的隆重表彰

 嬉戏与激励

 上帝:从厉父到慈母

 “道德银行”的道德险境

 心惊肉跳——做中国人的惊险

 对“快感”的蹙眉与微笑

 一个守墓家族的背影

 告别与答谢

 恰同学少年

 当代散文的精神惰性

试读章节

鹿的穷途

2001年11月9日,《齐鲁晚报》以“行人疯狂追杀野鹿”为题披露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目击者称——

11月6日下午3时许,一头从刘公岛“偷渡”出境的野生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威海市郊登陆后,竟招来行人追杀。于是,光天化日下,一场索命与逃亡的马拉松开始了:野鹿沿公路狂奔,越过2米高的围墙,躲进一所小学里,众人紧跟跳入,小学校长欲打110报警,逐鹿者夺过电话叫嚣,“抓住杀了,鹿血、鹿肉都值钱,能卖两万块!”并警告“少管闲事”。后来,鹿被堵在了一间乒乓球室,警方赶到后,场面仍无法控制,仍有人高吼“野鹿谁捡归谁!”情势危急,警方只好与刘公岛林业部门联系,直到鹿主赶来,事态才稍有缓和。由于天色已晚,轮渡停航,有关人员决定让鹿在学校暂避一宿。深夜,竟还有垂涎者在校外溜达:一副伺机抢鹿的架势……

虽远离现场,但我想象得出,那逐鹿的一幕会怎样惊心动魄,其激酣绝不亚于警匪大片。可惜这不是警察缉拿逃犯,更非欧阳海奋拦惊马,而是对一只无辜生灵的赤裸裸行凶。试想,假如野鹿碰不到学校,碰不到那位恩公,它会怎样被撕成碎片?那场面一定和《动物世界》里的群豺分尸相差无几。

这一切,竟出自于人!竟横陈在21世纪的大街上!

简直是一场对文明的暴动。

捏着这份报纸,我体味到一股冷,一股惊悚的饕餮之冷。不仅是对蒙昧的寒心,更有对人性和同类的陌生、对文明的迷茫。有时,你不免疑虑:除了遮体的兽皮换成了化纤织物,人到底进化了多少?

那粗重的喘息,那种饥饿感,那食肉的眼神……分明背叛了人的特征。人怎会如此凶悍地捕食?两条腿怎会疯狂地扑向四条腿?一头温驯的鹿,何以被逼出和狼群赛跑的生死时速?但闻狗咬人,哪见人咬狗?影影幢幢中,在我眼里,那鹿慢慢变作了人的模样,而人群也渐渐模糊,成了人面兽身的“四不像”……

想起了远古石刻上的围猎图:原始林莽中,大呼小叫的猿人手持投枪、石块、棍棒,手舞足蹈,气势汹汹,一头负箭的鹿跪地颤抖……如果说,那茹毛饮血的荒蛮、那斗兽的惨烈乃自卫和生存之必需,那今天,面对一只无公害生灵,无饥饿之急和性命之忧的人,何以生出如此狂暴嗜血的念头?

可怜的鹿,在其惊恐的瞳仁里,那龇牙咧嘴、挥舞狼牙棒的影子,究竟算一种什么怪物呢?它会怎样向后代讲述这场梦魇?

其实,真正可怕的并非“能卖两万块”之贪欲,而是这场猝不及防的逐鹿游戏引爆的野性——那股为群体所助长、掩护和怂恿的狂暴激情。那些人,此前一刻钟还衣冠楚楚、举止得体,怎么转眼就变狰狞了呢?

想起了人的遭遇。

有时,一头鹿的命运就是一个人、一类人的命运。“人——鹿”背后,隐匿的是“人——人”的关系。既然以此待鹿,怎能保证不以同样方式对同类下手呢?那些研制细菌战的人,不就把为人准备的东西先作用于动物吗?那些窥视藏羚羊的枪口,不也毫不犹豫瞄准了防护志愿者吗?

尤须注意的是,逐鹿者不仅是人,更是人群。是人头汹涌、“法不责众”逻辑上的众。若鹿被一人撞见,即便他想追想杀,但碍于光天化日,也是底气不足,有贼心没贼胆。那么,他后来的狰狞和血脉贲张的野性又来自哪里呢?

源于人群!源于众多同类的纠集和汇合,源于“集体”“我们”“大众”这个强势存在。

法国人古·勒庞有本研究群众心理学的名著:《乌合之众》。他指出:群体氛围下,人的心理比平时更有武断、粗暴、专横的倾向,更易滋生犯罪和极端行为;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契约,在狂热的群体中往往失效;“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作出最轻微的反驳,也会立即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也很容易克制住。但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之生出杀人越货的念头,并屈从于该诱惑。”

群体掩护下的施暴,在欧洲异教冲突、法国大革命、德国“水晶之夜”、波黑内战、科索沃纷争、印尼骚乱中已屡见不鲜。

假如那一天,你恰逢在海边,在逐鹿现场,若你有一点“文革”记忆的话,一定会不寒而栗,一定会想起许多梦魇往事:高音喇叭的叫嚣、汹涌的棍子、歇斯底里的拳头、皮带裹着哨音的呼啸……

你会不会感觉自己正变成一头鹿?会不会体验到被宰割的恐惧与绝望?

“抓住杀了,鹿血、鹿肉都值钱!”“消灭四类分子!你不打他就不倒!”“打翻在地,踏上亿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耳熟的声音里,你难道听不出相同的基因吗?

假如历史再给其一次发泄的缺口,难道他们会做得比上回有所克制和收敛吗?

人类距真正的理性时代其实尚远。黑格尔早就说:“人们以为,当他说出人性是善这句话时,就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了,当最终说出人性是恶这句话时,却说出了一种更伟大的思想。”在我看来,这赤裸的表白,算得上对人最诚实、最善意的提醒了。

群恶群暴的因子,不会随伤疤和光阴一起消逝。它会像灰尘、蟑螂一样耐心地潜伏下来,趴在生活的旮旯里、皱褶里,寄生在人体的毛囊中,默默繁殖、变异,它时刻准备着,伺机掀起新的暴动……

伏契克临终告诫:人们,我爱你们,可你要警惕啊。

2003年

P86-89

序言

阅读的盛宴

吴散人

我是一个嘴馋和挑食的读者。曾对一个朋友说:一部20万字的书,若有1万字吸引我,我会买下来,若有100字让我记住,就是一本值得眷恋和留存的书了。而眼前这本书,它在一周的阅读里赋予我的快感,让我在感动之余,甚至涌出一股感激。一股极度亢奋和深深满足后的感激。

题材之丰浩、细节之精准、纹理之细密、精神发现之独特、关怀视野之阔大、言说的锐度和思路的延展性……盖超乎我的想象。经年来,我很少看到在一册书中,由一个人的笔下竟洞开出那么大面积的精神风光:郁郁葱葱的故事森林,幽邃致远的理性深潭,峻峭挺拔的良知峰峦……在王开岭身上,我惊讶地看到了一个体悟型作家的全面性:文学的、美学的、理性的、情怀的、历史的、宗教的……一本书竟能汹涌、汇合那么多元素而又从容不迫!在这个浮躁的速记写作时代,你不得不承认,它有一种鲜见的“世外”品质。

准确地说,它给了我一个周期很长的阅读节日。就像一份丰盛大餐,它的丰饶和美味,几乎照顾到了我肠胃的每一层褶纹。

“20世纪,神被杀害,童话被杀害。最醒目的标志就是人对大自然不再虔诚,不再怀有敬畏和感激之心……一切都在显示,20世纪是一个财富和权力的世纪,一个仅供成年人生存与游戏的世纪。‘现代化’,更是一个旨在表现成人属性和欲望的概念,它本质上忽视儿童。”(《我们拿什么送给孩子》)

这样美学化的理性文字,在以喧嚣、怯懦和虚伪著称的当代文坛,在以争夺语词和与概念调情为能的思想界,其含氧量是立即可判的,那种寂静独立的气息,使我在呼吸间就把它与它们区别开来。

毋庸讳言,我们正面临一个越来越商标化膨食化的阅读时代。文学界的先天不足和苍白自不必说,时代所能挤出的一点点脑汁,也多陷入学理的臃肿系统中不能自拔,一粒有用的药丸,往往须数以千倍的糖衣包裹和累赘体系为之服务,多少洋洋万言的繁文,一旦脱去了泡沫,甩干了那些语焉不详和思维混乱的瘫痪性词语,真实有用的信息大概仅几十字或一句话。如此庞大的结构,对阅读来说,实为一种巨大的时间消耗和体力开支,简言之:累!或者说:表达的无能!而一些相对非学理性的民间书写,虽不乏自由和闪光的东西,但由于言说的任性姿态和散漫气质,又多在声音的分贝值上下工夫,一些有用的思想原材料,也多流于一种粗糙的机器生产,滥而殇,浮而佻,经不住检验和淘洗。

王开岭的文本显然属于一种手工,属于一种慢活。这使他的笔调又多了一种罕见的诚实和耐性。更要命的是,除了要求理性的精准,他还唯美。比如他曾有一篇《向儿童学习》,在批判了成人社会对童年的粗野塑造之后,他这样说:“一个人的童心宛如一粒花粉,常常会在无意的‘成长’中,被世俗经验这匹蟑螂悄悄拖走……然后,花粉消失,人变成了蟑螂。”“所谓的成熟,表面上是一种‘加法’,但实为一种‘减法’……就像一个纯洁的天使,不断地掏出衣袋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里的玻璃球。”“从什么时候起,一个少年开始学着嘲笑天真了,开始为自己的‘幼稚’而鬼鬼祟祟地脸红了?”读这样的句子,你只有赞叹的份。它不仅贡献了思想,还贡献了思想最好的形式。

王开岭的文字,有一种温润的金属感,有一种磁性的光芒,它敏感、深邃,明澈又干净……如果用形象表达的话,我想说,王开岭的文本散发着一种鲜见的紫檀气质。这样一册书,摆放在书架上,俨然现代家居中蓦现出一件“檀品”,你会觉得眼前一闪,心神被什么东西给紧紧摄住了,它会带给你一种与平时迥异的阅读景象:不仅工艺精美,更多是其质地、其优雅的心灵和纹理的高贵,一种丛林里的高贵,一种靠沉淀、浓缩和结晶凝成的高贵,天然而非刻意,古老却又年轻,沉实且生气蓬勃……这样的资质于当代实在太难得。完全可以想象,其生成会多么缓慢,包含了多少苦寒和耐性。

无论是廓清历史、还是批判当代生态和权力之弊,他截取的往往是那些最不引人瞩目、最易被喧嚣的学界和民间忽略、而又极具人文品质的片段和细节,用他自己的话说,叫“精神事件” (这是他常用的一个概念)和“心灵事件”。这几乎成了他选题的一个标准。也正是这样一个标准,保证了该书的纯度和精粹性。其实,这不是个运气问题,一切有赖于作者的提升之功,仰仗作者的心灵锐度和精神发现力。

“一个人,当他提着裤子时,其杀人的职业色彩已完全褪去了。他从军事符号——一枚供射击的靶子,还原成了普普通通的血肉之躯,一具生理的人,一个正在生活着的人。”“假如人类有一天真的不再遭遇战争和杀戮,你会发现,那值得感激的——最早制止它的力量,竟源于这样一组细节和情景:比如,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

这样的文字,会让一个心灵敏细的人感到欢愉,也使一个思想操练者倍觉满足。这种文思兼容的品质,既替浅薄、贫血的散文界挽回了思想和良知的面子,又为鲁莽兼粗糙的思想界赢得了艺术与审美的声誉。或许正是因了这原因,近些年的各式“最佳”“年选”“精品”“排行榜”等选本大战中,均可见对王开岭名字的争夺。《请想一想华盛顿》《决不向一个提裤子的人开枪》《是“国家”错了》《“恐龙胃”和“物理人生”》《为什么不让她们活下去》《打捞悲剧中的“个”》《战俘的荣誉》《大地伦理》等已成为这类作品的名篇。

在王开岭理性精神的背后,我感受强烈的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这浪漫就像菌种,极大地生动了他的体悟和才华。看得出,王开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在他最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绰绰闪动着生命审美,正是这色彩,让我瞥见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挺拔背影,一个自由高蹈者的倔强。他有一篇叫《精神明亮的人》的文章,若换了别人,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出那么远的,文中,他提取了现代人生态中常常忽略的“看日出”这一细节,把生理惰性提升为精神遗憾:“迎接晨曦,不仅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和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沐浴和照耀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与发现……”

有谁表达过这样的细节?有谁曾对这样简单的自然情景进行过精神提纯?或许是天然性情,或许是后天定力,王开岭对“流行”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免疫,在其作品中,你找不到流行话语的痕迹,对每一题材,他似乎都不满足从一个流行的入口进入正题,他表达的入口真正属于自己,而非租来的或盗来的。王开岭使得你很难重复他。你可以重复其材料,重复其观点,但你无法模仿其纹理和气质。他的文字不是说教性文字,而是体验性文字,不是霸权式话语,而是共享性话语。他对读者有一种含蓄的谦让和尊重。而这种尊重,恰恰是我们很多——甚至包括被评价为“优秀”的作者所不具备的。他使用最多的是心灵,而不是嗓子。

透过这册书,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

一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书评(媒体评论)

在王开岭理性精神的背后,我感受强烈的还有一股挥之不去的浪漫:性情的浪漫,心灵的浪漫,目光的浪漫。这浪漫就像菌种,极大生动了他的体悟和才华。看得出,王开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即使在他最具现实性和批判性的文本中,也影影绰绰闪动着生命审美。王开岭使你很难重复他,你可重复其材料,搬运其观点,但你无法摹仿其纹理和气质。他不仅贡献了思想,还贡献了思想最好的形式。

——吴散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精神自治(修订版)/王开岭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开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书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508757
开本 16开
页数 21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28
149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