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归创业赢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海归创业赢天下》由余胜海所著。

本书讲述的是:从160年前中国留学先驱容闳踏上美利坚国土的那一刻起,一代代中国留学生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带着“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强烈责任感和承载着让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传播普适价值的崇高使命走出国门,学有所成后,又纷纷踏上归国之途,掀起了“创业中国”的大潮。他们以创业的方式报效祖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非凡业绩,实现了各自的人生梦想。

内容推荐

《海归创业赢天下》由余胜海所著。

游学于他乡,创业在故土。游学赤子并没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从来都是与故乡的土地情丝依依,血脉相连。这是我国“海归派”的命运。他们始终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坚强而勇敢地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选择了回国,在风云莫测的经济浪潮中,打出了自己独立的天下。创业中国,赢在中国。

海归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但是对于众多的留学生和海归创业者来说,如何理性看待留学热?如何找准创业的切入点?如何避免“海归变海待”和少走弯路?这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都会在《海归创业赢天下》中得到答案。如果您也面临这些问题,不妨阅读本书,审视一下书中介绍的成功人士,您定能从他们的经历中擦出智慧火花,悟到成功的真谛。

目录

第一章 沈南鹏:中国“创投教父”

 数学“神童”

 回国创办携程

 打造“如家酒店”

 创立“红杉中国”

 享受过程的快乐

 对话沈南鹏

第二章 王中军:中国“娱乐大亨”

 丰富多彩的童年

 做广告掘金五千万

 涉足影视圈功成名就

 靠私募解决资金瓶颈

 上市如虎添翼

 化繁为简,控制节奏

 整合资源的高手

第三章 施正荣:将阳光转化为财富

 少年贫苦

 师从“太阳能之父”

 从科学家向企业家转身

 赢得“硅料之战”

 崇尚“太阳之德”

 环保是最大的慈善

 “环保英雄”的创业心经

第四章 蒲忠杰:中国“创业板首富”

 赴美留学

 科技创业

 将“人文关怀”融入产品

 38亿元的财富传奇

 反哺社会

 对话蒲忠杰

第五章 张辉:打造手机电视“中国芯”

 会而后得

 风生水起

 “赌”出来的成功

 发挥优势把握市场主动权

 对话张辉

第六章 姚纳新:科技创造未来

 做最喜欢傲的事

 管理以人为本

 科技刨新引领成长

 做受社会尊重的企业

 姚纳新的“三观”哲学

第七章 李彦宏:搜出“百度帝国”

 知识改变命运

 专注中文按索

 “随性”的CEO

 “弯道超车”的智慧

 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第八章 王扬斌:打造“影视基因”蓝海

 “不安分的学子”

 激情创业,决战杭州

 迷恋“影视基因”

 “傻”出来的“杭州模式”

 创业感言

第九章 杨澜:智慧在阳光中灿烂

 进入央视

 辞职赴美留学

 从主持人到CEO

 跨入商界并非一帆风顺

 “人生需要自己规划”

 快乐的慈善家

第十章 史晓燕:从护士到“家具女王”

 好强的女护±

 竞争力就是不服输

 打造“伊力诺依II品牌

 做{l中国的宜家”

 倡导个性时尚生活方式

第十一章 陈义红:光谷追梦人

 追随激光梦

 梦圆武汉光谷

 创业勇闯“三关”

 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对话陈义红

第十二章 邓锋:从创业者到投资家

 清华园的“个体户”

 为爱情出国

 创造硅谷神话

 重回清华园

 一切从零开始

 “掘地的农民”

 对话邓锋

第十三章 张兰:餐饮女王

 少小磨难

 小创意赚回600万

 打造“俏江南”品牌

 营造时尚愉悦的环境

 让中式美食香飘世界

 携手体育扬名海内外

 俏江南成功之秘

第十四章 张连毅:谱写“声”动旋律

 赴美“修行”

 回国“淘金”

 手写识别技术领跑者

 抢占语音市场“制高点”

 创建有价值的企业

 3G蓝海冲浪

 “海归”成功之道

第十五章 唐骏:中国的“打工皇帝”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从员工到微软总裁

 创造盛大传奇

 “拉升”新华都

 “打工皇帝”的成功法则

 清晰而独特的管理架构

 对话唐骏

后记

试读章节

回国创办携程

投资银行的工作很刺激,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投资银行永远是中间商,不是实业的主体。高速增长的经济是以每年200%~300%的速度增长的,而投资银行做成一笔生意,只能提取2%~3%的费用,要想真正发展自己,就要作经济的实体。1998年年底,沈南鹏用自己的资金投资了一家反黑客软件公司。当时互联网还不像今天这么火,但由于沈南鹏在投资银行工作,其接触面较广,而且在美国加州有很多同学,所以每次去加州他都被灌输互联网的思想。看到美国互联网发展如此火爆,沈南鹏决定投资互联网行业。

选择切入点非常重要,沈南鹏觉得电子商务在中国很有机会。而美国电子商务的第一大赢家是股票,第二是旅游。美国目前旅游网公司上市的有七八家,不难想象,中国以后有两三家旅游网公司上市是极有可能的。

沈南鹏看准了旅游行业的电子商务能够盈利,中国旅游业将来会越来越大,而且结算和物流比较容易,这在中国非常有意义。目前中国旅游业中间人太多,旅行社不是旅游产品最终生产商,航空公司和酒店才是旅游产品最终生产商。消除非有效性是整个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旅游业的电子商务恰恰能够消除旅游业的非有效性。于是1999年5月,沈南鹏与两位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友季琦、范敏以及复旦大学的天才少年梁建章组成了一个团队,开始创办专注旅游业电子商务的携程。

携程于1999年5月成立,10月正式开通。携程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由季琦负责运营,沈南鹏只是作为公司董事把握宏观框架。但此后携程发展的速度已经牵扯了他太多精力,加上从事多年投资工作,沈南鹏也确实希望充实自己在日常运作方面的经验,于是,1999年年底,沈南鹏正式离开投资界,专注于携程。

互联网公司需要市场、运营、融资、财务管理等知识,沈南鹏认为,MBA的学习正是为互联网公司量身定做的。互联网公司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公司如何运营,市场如何去做,融资如何去做,这套东西正是MBA两年训练的关键所在。沈南鹏有跨国公司的经验,有MBA的训练,有融资上市的经验。在互联网公司,这些才能和经验都能够真正用起来,个人价值此时的增值会最高。

进人互联网行业时,沈南鹏已经32岁了。这个年龄对投资界来说还是一个允许犯错误的年龄,但在互联网领域内,当沈南鹏看到穿着雅皮、不拘小节的年轻人,更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彻底离开投资银行、自创公司是一个不允许有一丝一毫差池的选择。

尽管在做投资人的时候,沈南鹏看了很多商业计划书。但他并不认为计划书是争取融资的最重要环节,“两个月以后,能够按照以前的时间表完成商业计划书里的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携程在融资过程中有一个插曲。直到即将敲定投资的最后一个星期,其中一家风险投资的负责人还是没有时间仔细阅读携程的商业计划书,当沈南鹏向他征询结果时,他要走了携程从5月到9月的财务报表。第二天早上,携程收到了这位投资人追加投资的决定——“所以,最漂亮的计划书没有用,关键是把计划书变成赚来的钱”。

2000年3月携程从软银获得融资时,沈南鹏也承认压力曾经很大:看不出公司未来能长到多大,甚至不知道怎么从外界借鉴商业模式,是否应该做点订酒店之外的事……直到2001年,携程每月能做到10万间房间的业务量时,他才确定这是个可以赚钱、甚至可能赚到很多钱的业务模式。

沈南鹏在日后回忆起这些点滴时,甚至都无法将携程的经历总结为互联网经验,而更像是对B2C商业模式的普遍学习——如何获取客户?又如何留住客户?

携程的成功让沈南鹏完成了个人的一次升级:创立一家市值一度达到45亿美元的公司,让无数正确或错误的决策与执行最终都沉淀成正面的经验。而之后如家、易居中国接连在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以及投资分众传媒的案例让沈南鹏成为投资行业的明星人物,而红杉资本请他做合伙人,则是沈南鹏作为投资家人生中的一个高点。P005-007

序言

“海归”推动中国

从160年前中国留学先驱容闳踏上美利坚国土的那一刻起,一代代中国留学生在大的历史背景下,带着“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的强烈责任感和承载着让中国融入世界体系、传播普适价值的崇高使命走出国门,学有所成后,又纷纷踏上归国之途,掀起了“创业中国”的大潮。他们以创业的方式报效祖国,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非凡业绩,实现了各自的人生梦想。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发生的社会变革,几乎所有环节,都留下了“海归”的足迹。

“海归”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技术,也带来了市场和观念。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他们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海归人士绝大多数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许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留学运动波澜壮阔、蔚为壮观,留学生给中国带来了更加理性与开放的心态,成为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文明的步伐。

当中国人开始用形象的语言把“海外留学归来一族”比喻“海归”时,更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掀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留学浪潮。截至2009年,我国共向海外送出留学人员达150多万人,居世界首位。同时,归国的留学人员为40余万人,近两年来海外留学人员每年有20余万人,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将回国创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今天,“海归”已经成为中国的时尚话题,“海归”作为成功人士的社会集合,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有力渗透。他们或独立创业,引领时代潮流:或稳居外企的高层管理职位,尽享“金领”名利;有的进入政府科研机构,成为新学科的带头人。在市场全面主导的社会中,拥有更开阔国际视野和丰富人生经验的“海归”们,毫无疑问获得了面向时代和未来的优势。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他们多年来在海外求学、拼搏的人生回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海外人才都看到,中国政治稳定,法制逐渐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内很多行业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再加上13亿人口的市场,这对全世界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而拥有西方的先进技术、风险投资、先进的经营理念、丰富的中西沟通经验和人际关系资源的中国海外留学人员自然而然地成为开路先锋。近10年回国创业的“海归”在思想上和创业的领域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创业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80后的新兴“海归”开始活跃在各个领域。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现在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宽,回国创业后,“海归”们更多的是进入一些新的行业、新的产业。60后老一辈的“海归”工作经验多,而且多是在各自专业从事研发工作。他们掌握了某项关键技术,再把它引进国内,开发国内市场。研发是老一辈“海归”的强项,但在市场运作和模式创新上,80后、90后新“海归”更有优势,更大胆。虽然他们没有很多的工作经验,但是想法很大胆,敢于尝试新事物。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先生认为,目前国家鼓励“海归”回国创业的领域很多。但根据他的样本研究,大多数成功回国创业的“海归”通常都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其中,集中在互联网、IT和通讯等高科技领域的“海归”占到70%以上,还有20%的“海归”集中在咨询、法律服务和教育等领域,另外5%左右在制造领域。这说明“海归”在与国外差距较大的高科技领域里创业,有着比本土企业更大的优势。相反,在某些国内企业家集中成功的领域,如房地产等,“海归”却涉猎较少。

“海归”创业者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们有海外工作经验,海外工作经验有助于“海归”回国创业成功。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王辉耀分析,这些回国创业较为成功的人士平均在海外的工作经验一般都有5年左右。还有一部分“海归”甚至在出国前就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对“海归”创业成功大有益处。而有工作经验的“海归”创业也比那些出国只拿了一个学位就回国创业的“海归”要相对容易得多。

1999年,李彦宏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梦想回国创办百度,经过10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正是美国的8年人生历程,使得李彦宏对于技术背景和商战有着敏锐的直觉和出色的判断力才造就了今天的百度。

武汉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义红博士在新加坡攻读博士和教学期间,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激光技术并发明了多项专利产品。2001年他带着这些专利技术到武汉光谷创业,先后在国内和新加坡创办了5家激光器械生产企业,把产品打入欧美市场。

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是年轻“海归”的独特优势。2008年1月份揭晓的2007年度国际科技奖的突出亮点就是:青年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这其中,中青年占到61%,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项目共90项,占项目总数的33%。据统计,在2007年第二届上海留学人员成果展上,在上海“扎根”的留学人员中,有40%“海归”年龄低于30岁,多为80后“海归”。

杭州市专家与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主任管宇告诉记者,最近几年,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逐步趋向年轻化。主要表现在:有的凭借对自己专业的信心,有专业技能,综合考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有的回国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愿意加入所谓的“海待”一族,萌生自己创业的想法;有的在企业或者科研机构工作两年后,再选择为自己打工等。他们创造自己事业的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创新,也在汲取前辈的经验;有优势,也有劣势与局限o

70后“海归派”企业家、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姚纳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海归”年轻,有激情、冲劲,敢想敢干,富有创造力,接受起新鲜事物更加灵活。新华都集团总裁唐骏认为,年轻的一代“海归”赶上了很多好的机遇,从2000年以后,国际新经济形势、高新科技、新经济运行模式的出现,都创造了一些新机遇。这些新机遇,催生了年轻“海归”将创业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科技领域。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蒲忠杰,于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进入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并得以接触心脏支架的研发工作,其间共申请了15项国家专利。1999年6月,他带着这项技术回国创业,成立了北京乐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9年10月,乐普医疗在中国创业板上市,蒲忠杰成为创业板首富,用10年时间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国创业,推动了国内在新经济、新技术、IT、医药、光纤光电、风投等诸多领域的发展。由“海归”创办和管理的知名企业如百度、无锡尚德、乐普医疗、华谊兄弟、红杉资本、北极光、如家快捷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如今已成为中国新经济和高科技的主流。由于在海外的留学经历与工作经验,“海归”对国内外的文化和市场都有相当的了解,有效起到桥梁和渠道的作用,推动了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在我国的科技创新道路上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本土的创业过程中,“海归”带回了国际先进的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理念、商业模式、社会文化观念,他们代表着中国如何从“制造中心”成为“创新创意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希望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方向,正是“海归”过去20年所努力做的事情。

大多数“海归”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宽阔的国际视野,掌握着世界的前沿技术,熟悉西方社会制度与理论,不仅因为创业成功给自己带来巨大财富,还自觉担当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推动者。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1988年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留学,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权威、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1991年,施正荣以优秀的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技术获博士学位,并担任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个人持有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2000年,他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公司。当许多“海归”高端技术人才蹒跚在从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型的道路上时,他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并且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经过10年跨越式发展,产品技术和质量达到国际光伏行业领先水平,太阳能组件规模居世界首位,他被誉为“全球环保英雄”。

现在,从沿海到内陆市场,都活跃着“海归”创业者的身影。从一线大城市到二线城市,“海归”创业的版图向中国纵深处“扩张”。不难预见,在未来10年内,一些内陆的大中型城市的“海归”创业将遍地开花,他们掀起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有头脑风暴;他们收获的,也不仅是利润的最大化,还有创业的快乐和自身价值的成功实现!

另外,我们从不同行业“海归”人士的创业故事中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海归”都能像上述人士一样在国内的舞台上尽展拳脚,表现出他们应有的价值。其实,出国留学,接受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培养国际化的眼光,历来都是非常必要的。关键在于是否对未来的行程进行了有效的规划,从而使国外的光阴不致虚度,回国后才能大有作为。

作者

2010年10月

后记

带着钦佩和感动,编写完了这部二十余万字的书稿,书中所介绍的每一个“海归”企业家的创业历程都是一个触动心灵的故事,让我们从中深深地感悟到:有一种力量叫信念,有一种执著叫坚持,有一种财富叫苦难,有一种人生叫奋斗!

我写这本书的想法是2009年4月萌发的,当时我作为特邀嘉宾应邀出席由科技部和教育部主办的“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我有幸认识并采访了10多位“海归派”企业家,与他们就“海归的新使命”“海归就业与创业”“创业中国与风险投资”“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如何理性看待留学热”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让我感受颇深。

后来我又参加了几次“海归创业论坛”和“留学人员归国创业表彰会”,接触了许多年轻的留学人员和“海归”创业者,发现他们虽然有着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都拥有创业的冲动和远大的理想,都想通过技术实现创业成功,但是他们缺乏实际经验,回国后面临着“融资难”“如何找准创业的切入点”“如何将技术转化为成果”“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如何避免‘海归变海待’和少走弯路”等诸多实际问题与困惑,需要成功的“海归”企业家的帮助和指导,而市场上又很难买到指导“海归”创业的书籍,他们纷纷建议我写一本介绍“海归”企业家如何创业成功的书,帮助他们扬理想之帆,圆创业之梦!为满足留学人员和创业者的迫切需求,我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先后采访了50多位“海归”企业家,最后从中挑选了这15位最有代表性的“海归”企业家,汇编成这部书稿。我采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宝剑赠英雄”,希望本书能够给大学生、留学生和“海归”创业者们一点点借鉴、一点点启发。对于真正的事业而言,技巧和诀窍绝不意味着成功。在今天的中国,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做人。先做人,再做事。

唐骏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就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我认为有些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而一般的人不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去“复制”。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可以复制的,因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神经系统,只不过我们每个人的神经系统使用程度不一样而已,如果要更快的成功,就要复制成功人士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迈向成功!

这和很多人的人生是一样的,我们都在讲着别人的成功故事,为什么不想想自己就是那个主角呢?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开始“复制”,复制他们的信念、策略、肢体动作,这样我们才会成为成功的主角。

这个世界上不要听别人说什么,更多的是需要我们看别人怎么做,然后找出成功者的信念和策略,同时加以模仿,相信在某一天,我们将会成为成功故事里的主角。

的确,看和谈是一回事,而做却是另一回事。“事非经过不知难”。不“亲口尝尝梨子的滋味”,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什么是“梨子”。同样,不去创业,你不知道创业的艰辛,也不知道创业过程的乐趣。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你决定去做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的。没有资金不可怕,没有经验不可怕,知识就是财富,创业改变命运。只要你勇敢地跨出第一步,发挥自己的专长,就能跟施正荣、杨澜、李彦宏、史晓燕、王中军、张兰、姚纳新、蒲忠杰、唐骏等一样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我要说的是,我只是本书的“忠实记录者”和“整理者”,真正的作者是书中15位“海归”企业家。因为,正是他们给中国的海外留学人员和“海归”创业者们带来更多鲜活的商业思想和启人心智的人生故事。他们不仅是“海归”创业成功的范例,更蕴藏着深刻的智慧和启示,他们的创业故事、商业智慧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对于那些大学生和即将出国留学的学子以及学成归国的创业者来说,可以激荡思想,启人心智,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这本书的写成,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有我的搭档和同事,也有我的朋友和媒体。其实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需要朋友和他人对你的帮助、指导、支持和鼓励。也正是这样,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问题,并愿意尽一切所能来帮助、支持和鼓励他人。

特别要说明的是,本书在写作过程中,我学习借鉴了阚世华、侯捷宁、付雪松、孙雅男、张亮、魏刚、孙英兰、郭婷婷、张丹珊、杨阳、吴炜、肖筱、江山、朱敏、张鑫、朱平、田鸿、陈海、胡潇、顾雪、郭军、福振、贾林男、方洁、刘斌等媒体同行朋友的相关新闻作品的一些资料和观点,同时还参阅了《第一财经日报》《证券日报》《互联网周刊》《经济观察报》《理财周报》《中国企业家》《中国新时代》《嘹望新闻周刊》《环球企业家》《现代商业银行》《浙商》《新华商》《中关村》《生活新报》,新华网、新浪网、和讯网、腾讯等媒体一些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在本书写作中尽量保证了引用资料的真实性,如有疏漏之处还望谅解并与我联系,以便再版时更正!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再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出现不当和浅显之处,敬请读者和书中的主人翁见谅。希望各位读者、朋友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在此先行表示感谢!期待与您交流!

是为后记。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以新闻记者独特的视角,生动叙述了15位留学人员从海归创业者到优秀企业家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总结了海归企业家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成就与心得,与创业者分享中国式创业之道,为读者全方位地重塑自我、开创美好的人生提供了极具借鉴和复制价值的宝贵经验与指导。

——柳传志 著名企业家,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

我是一个天生具有激情,也特别崇尚激情的人。成功的人生的确需要激情,但更需要掌控和保持激情的技巧。如果人生是一场长跑,那么激情就像火种,我们需要用一把质地优良的火炬,穿越风雨,经历霜雪,把火种保护到终点。我希望余胜海先生这本书可以帮助更多的朋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把火炬。

——李彦宏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

创业,既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智慧与耐力的角逐。虽然有许多成功者写下了财富的传奇故事,但更多的则是失败者感到的困惑与迷茫。每个怀揣梦想却受困于创业之路上的人,最理性的选择就是:倾听成功者的声音,从成功者的足迹中,寻找超越自我的方向和力量。

——沈南鹏 携程网、红杉中国基金创始人及合伙人,如家酒店集团董事长

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不是人人都能成功,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困难。但任何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倘若他知道创业需要策划、技术以及创意,那么成功已离他不远了。《海归创业赢天下》这本书值得一读。

——王中军 中国著名影视制片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兼CEO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归创业赢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胜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119096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3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