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统阐述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及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学科特色、基本任务、关键问题,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自组织、逆境效应、多样性及种内变异等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从气候与中药资源、土壤与中药资源、生物与中药资源、人类活动与中药资源4个方面介绍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研究与实践情况,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实例。
图书 | 中药资源生态学(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系统阐述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及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学科特色、基本任务、关键问题,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自组织、逆境效应、多样性及种内变异等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从气候与中药资源、土壤与中药资源、生物与中药资源、人类活动与中药资源4个方面介绍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研究与实践情况,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实例。 内容推荐 本书是系统阐述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理论框架及研究与实践的学术专著。主要论述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学科特色、基本任务、关键问题,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尺度效应、自组织、逆境效应、多样性及种内变异等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并从气候与中药资源、土壤与中药资源、生物与中药资源、人类活动与中药资源4个方面介绍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研究与实践情况,给出了具体的研究实例。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知识丰富,理论与实践并重,以全新的视角勾勒了中药资源生态学的全貌。本书蕴涵着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就,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的内涵和外延。可作为从事中药资源生态研究的学者,及活跃在中药农业和中药资源保护等生产实践第一线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中药资源学科高等院校师生的教学用书。 目录 第一章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概论 第一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概念 第四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特色 第五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基本任务 第六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 第七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部分相关学科 第八节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展望 第二章 中药资源生态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第二节 药用生物生理生态 一、次生代谢及产物 二、植物生长物质 三、植物的抗逆生理 第三节 药用生物种群生态 一、种群 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药用生物群落生态 一、群落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群落结构 第五节 药用生物生态系统生态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及特征 二、生态系统中的组成 三、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传递 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及生态平衡 第六节 药用生物景观生态 一、景观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第七节 药用生物人文生态 一、概念 二、人文生态学在中药资源生态学中的任务 第三章 中药资源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中药资源鉴别及质量评价 一、鉴别 二、质量评价 第二节 野外信息获取 一、野外群落调查 二、窄问分析及遥感监测 三、定位观测 第三节 中药资源区划 一、中药资源区划的概念和现状 二、中药资源区划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三、中药资源区划的类型和等级 四、中药资源区划的主要研究步骤和方法 五、两种常见的以质量为依据的区划模式 第四节 组织培养 一、概念及特点 二、实际操作 三、中药组织培养 第五节 受控实验 第六节 田间试验 一、中药资源田问试验的概念、原则及特点 二、小区试验 第七节 信息分析 第四章 气候与中药资源 第一节 气象因子 一、光 二、温度 三、水分 四、风 第二节 中国气候特点与分区 一、中国的气候特征 二、中国气候分区 第三节 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的影响 一、纬度地带性分布 二、经度地带性分布 三、垂直分布规律 第四节 中国中药资源分区 第五节 小气候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一、小气候的特点 二、小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三、小气候的观测 四、农业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研究实例 一、苍术气候特征提取及区划 二、青蒿中青蒿素积累的气候适宜性区划 三、应用Fuzzy的方法进行野生芍药适生性等级区划 第五章 土壤及地形与中药资源 第一节 土壤因子 一、土壤性状及质地 二、土壤成分 三、土壤热量 四、土壤胶体 五、土壤的酸碱性 六、土壤质量 七、土壤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土壤分类及土壤分布规律 一、中国土壤发生分类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三、士壤分布的规律性 四、中国土壤区划 第三节 栽培中药材土壤环境恶化及综合治理 一、土壤环境恶化的特点 二、土壤环境恶化的表现 三、土壤环境恶化的防治 第四节 地形因子及其对中药资源的影响 研究实例 一、苍术根际土壤微生物变化规律研究 二、低钾胁迫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三、干旱胁迫对苍术植株代谢的影响 四、广西地形对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生物与中药资源 第一节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互惠共生 二、共栖(偏利) 三、植食与捕食 四、寄生和类寄生 五、竞争 第二节 植物根系及其与微生物的联合 一、根际与根际效应 二、根系分泌物的物质类型及其营养作用 三、根际微生物 四、根瘤 五、菌根 第三节 药用植物化感作用 一、化感作用的概念 二、化感物质的种类 三、化感物质释放的途径 四、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 五、化感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六、化感作用研究 七、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研究 第四节 入侵种 一、概念 二、外来种引起入侵原因 三、入侵种引起的问题 研究实例 一、苍术化感物质分离鉴别及其生物学鉴定 二、不同化学型苍术的自毒作用比较 第七章 人类活动与中药资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中的生态学策略 一、栖息地保护 二、自然保护区 三、迁地保护 四、野生抚育 五、中药资源植物区系研究 六、发展中药生态农业 第三节 中药农业 一、农田生态系统 二、生态农业 三、精准农业 四、设施农业 第四节 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修复 一、生态系统健康及评价 二、生态修复 三、中药材重金属污染及综合治理 四、中药材农药残留污染及综合治理 第五节 道地药材的可持续利用 一、概述 二、道地药材保护和发展 三、道地药材认证管理 研究实例 一、人工接种丛枝菌根对苍术生长发育及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二、人为影响对江苏省邳州市银杏资源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 三、苍术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成特征分析 四、野生稀有茅山苍术资源调查及遥感监测 五、广西青蒿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 附录 一、中国土壤(A层)元素背景值 二、中国常用道地药材及其产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药资源生态学(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璐琦//郭兰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3993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27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S567.01 |
丛书名 | |
印张 | 2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8 |
宽 | 196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