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门缝中的童年
内容
编辑推荐

由林彦编著的《门缝中的童年》:因父母离异而中途辍学的我,童年经历坎坷多难,周遭生活着卑贱如草芥的小人物,青春期的成长尖锐疼痛,这里有一个少年和世界之间的紧张对立。江南小巧、优美、雅致的景色里,剥离出冷峻、峭拔的一面,第一处都不是闲笔,都有着他情绪的投射。

内容推荐

一丝一缕古典苍凉的人生况味都铺垫在作者林彦今天的笔下——《门缝中的童年》中的《寂地》是暗香不散余味清苦的药,《荒丘》是冷凝中燃烧蓝色光焰的酒,《点点的一棵树》是用交响乐的章节谱写的城市童谣,《夜别枫桥》是一串断线的璀璨珠子,无法挽回地目送圆润的光泽消逝最后的余响……《门缝中的童年》满纸美丽与哀愁,蕴含江南雨水的气息……

目录

第一章 寂地

第二章 点点的一棵树

第三章 雨蝶

第四章 夜别枫桥

第五章 门缝中的重年

第六章 你是一座桥

第七章 星星还在北方

第八章 午后歌谣

第九章 生如夏花

第十章 四季情感

第十一章 梨树的左边是槐树

第十二章 钟声回荡

试读章节

寂地,在我生命里是一座地窖、一条老巷和老巷中的茶社。我把它们概括为寂地,是因为这些角落都是安静寂寞的,都在我的少年时代烙下了很深的痕。

现在,地窖、老巷和茶社,都被时光从世上抹掉了,我在梦里也抓不到它们的影子。唯有一张黑白照片,是十年前在老巷的留影。后来,照片莫名其妙就遗失了,整整九年。

九年后,我又莫名其妙地从一本其实是时常翻的书里抖出了这张照片。我想,这也许是命运给我的一个提示。

我该讲讲1988年的寂地。

先说说地窖。

地窖是我在南浦二中念高一时常去的角落。

确实只是一个角落。偏在校园西角,一头扎入地底,深达三米。这里曾是防空洞,60年代备战的产物,后来废物利用,存放食堂的土豆、芋头等蔬菜。窖里有一盏灯,终年不灭。昏黄的灯光下,土豆或芋头像无数表情生动而沉默的脸。

1988年春,我常到这里来,也只能到这里来。这一年,父母离异,我无家可归,学业荒废,心思全锁在唐诗宋词里。终日抱着诗词,只为那是可以逃避现实的另一个世界。埋在这个茧里,苦痛可以像一杯剩茶随意泼掉。我不听课,不写作业,甚至不与人交谈,身体一天天枯瘦。

终于,班主任不得不把父亲清到学校来。你的孩子应该休学,他对父亲说。然后,出示一张我的乙肝病情诊断书。再然后,从抽屉里挖出一堆诗词书籍,全是上课时从我手里没收的。

最后,班主任说,可以把孩子领回去了。

父亲始终不开口。垂着头仿佛在听一个老头莫名其妙的唠叨。离婚后,他常常是这样,一半颓唐一半漠然一半醉意。他没领我回去,几乎没有认真看我一眼,临走时才淡淡地说:“想回家就回吧。”嘴里呛着一股酒气。

我在校园又逗留了三个月。我不再去教室,走进了地窖。世上唯有这个角落是可以任我飞翔的,这里包容我的孤傲、我的自卑、我的抱怨,让我忘记时间和地窖外的世界,去默坐,去呆想,去设计并不存在的未来。

在地窖里,我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诗《秋日咏莲》:独慕高洁不事春,冰心未染半分尘。误嫁秋风终不悔,留得青荷听雨声。

这首诗我念给一堆没有回声的土豆听,后来有点耐不住寂寞,找到校刊主编,郑重地把这32个字交给他。

校刊主编是个很帅的年轻老师,大学刚毕业,教高一语文。找到他时,一个清纯的女生正在他的指导下改稿。他顾不上拆阅我装在信封里的诗,随手塞进一堆稿纸里。

二十天过去了。我仔细查找了新印的三期校刊,找不到诗的踪影。于是又去找主编,他的表情竟是茫然的。先在记忆里搜索好久,毫无头绪,接着在凌乱的宿舍(也是校刊编辑部)四处翻找。我提醒他说,您曾经塞进这堆纸里。他又翻稿纸,仍然没找到,倒是翻出了一双没洗过的袜子。他拎着那双袜子,有点尴尬也有点抱歉地站着,我只有无言地退出来。P1-3

序言

一路飞翔

有一天他突然打电话请我给他的书写一篇序言,我很紧张,为这类文章写序言还从来没有过先例。他说那就从这一篇开始吧。

写写关于他的文章这个念头过去也不是没有,只是我把计划搁在很遥远的将来,那时候我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回忆,手中捉一大把青春的片段,回忆很多在灵感里穿行的夜晚和阳光明媚的早晨。他应该出现在哪些片段里呢?我还来不及整理,他就要我把记忆翻检出来,晒晒今天的太阳。

那就提前概括一下他吧,从七年前第一次认识他时开始。

开始也并不知道他的名字。2002年仲夏,《儿童文学》杂志社在北京西山八大处召开青年作家笔会,我去了,他也去了。事先编辑给我念过出席人员名单,大多知名,唯有“林彦”比较陌生,以为是女孩。见面时意识到直觉错误,他与我年龄相仿,书卷气的白净顺便捎带一点文弱。后来知道他那时已写作了将近十年,十年来能记住他的只有接触过他和他的文字的人,不大的一个圈,我就在圈外。

他的生活内容简单,不抽烟,不喝酒,流行歌不会唱,跳舞怕踩脚,交际全靠讲话——那是波澜起伏滔滔不绝的,快捷而生动,让听的人心率跟不上节奏。笔会期间漫游香山归来,一行人都歪在车上,他兴致勃勃扯《红楼梦》,一口气把秋爽斋咏白海棠诗和好了歌注全背诵下来,这一手我只在大学中文系的国学教授那里领略过。事后,向来关爱他的编辑王桂馨老师说,他只念过高中。我不禁回头认真看了他一眼。

从此我开始注意这个名字,陆续看了《夏天的伞》《寂地》与《点点的一棵树》……几乎不敢相信这些文字是他写的,表达方式完全不是他说话的腔调,舒缓凝重,深邃典雅,满纸美丽与哀愁,蕴含江南雨水的气息,除尽火气,悠悠道来,完全不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人的情怀。

他曾告诉我念高中时迷恋古曲诗词,边读边写,两个笔记本撑得满满的,荒废掉了上大学的机会,没有写出什么名堂。说这话时他有点惭愧,但我觉得那段时光并没有完全蹉跎,春风桃李,夜雨江湖,一丝一缕古典苍凉的人生况味都铺垫在他今天的笔下——《寂地》是暗香不散余味清苦的药,《荒丘》是冷凝中燃烧蓝色光焰的酒,《点点的一棵树》是用交响乐的章节谱写的城市童谣,《夜别枫桥》是一串断线的璀璨珠子,无法挽回地目送圆润的光泽消逝最后的余响……

这些作品大多是叙述青春与成长,时下成长小说汪洋一片,这样专注写成长散文的很少见。但他说他是不太在意小说和散文中间那道界限的,旧痕新梦随笔写来,纯粹抒情议论的文字大概没有。这也算是他的文体特长,用诗的笔调写散文,用写散文的笔调写小说。看他的散文,时常是他的笔停住了,我的思绪却飞出去了。透过这些生活质感很强的文字,可以知道他童年孤独的世界是真实的,成长的崎岖历程是真实的。

这些年他从青春的边缘走到另一个边缘,风风雨雨一直伴随左右,所有的苦恼他默默用笔自己解决。王桂馨老师跟我在电话里说:“提起林彦恨不得打他,老不来电话,不管别人想起他有多揪心。”再次相逢,他依旧谈笑风生,讲再见的激动,讲写作的感觉,也讲讲这世界的好话,丝毫不见徘徊在人生谷底的郁闷、烦躁和无以为继的灰心。

而今朋友们大多开了博客,他也在网上开了一角“寂地”,平均半年更新一回,赢得一个“蜗牛”的外号。他那些像药像酒的文字是蜗牛一样在纸上慢慢爬出来的,熬药酿酒当然快不得,不过他也慢得有些离谱,半个月三千字,往往开个头不顺畅就搁在一边,再捡起来也许是明天也许是明年。编辑约稿他不大关心稿酬和发稿速度,紧张地问什么时间要,到了时间没打磨精细照样遥遥无期地拖,蜗牛性子憋得别人直生气。

他也会生气,阅读时撞上匆匆写就的不太光滑的文字就皱眉咧嘴,那些字像卡在牙缝里。谈到写作,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用尽可能少的字写出尽可能深厚的味道。他认为自己没有攀上这种高度,但知道往那个方向努力,所以还有救。一说到阅读写作他是难免得意忘形的,像飞起来的感觉。

认识他的这七年,他出过不多的书,获过不少的奖,文字的影响力比当年大一点,写作的进度还是慢,生存环境同样不见改善。我们替他着急,劝他多写快写,在如今这样一个文字堆起来就能换钱的时代,日子总会过得好一点。他也跃跃欲试,但把稿纸一摊开又坚决地退回去了。“我是不变的,”他说,“所以我存在。”

这就是他,背着生活的壳在文字的世界里,只认一条路慢悠悠爬到底,并不理会前方的天空会不会下雨。

但他也是一路地飞翔着,在阅读和写作的世界里。

对他的钦佩和牵挂、欣赏和担心就那样一并存在。我总想起那年笔会结束的时候,大家提着行李去火车站。不长的一段路,却不知为什么走了那么久,大概因为北京的空阔和离别心情的渺茫。回头看见拎着行李的林彦,空出一只手托着一只蜗牛,表情像天底下所有玩得专注而又开心的孩子。那是出发前从出版社花坛边捡的一只小蜗牛,他居然托着它走过了那么困难的一段路——拐弯、过马路、穿隧道。

我们都劝他扔掉,他不肯。行李压手的时候,他也想中途放弃,把蜗牛放到树上、李志伟的行李包上、路沿的柜台上,但他放下又捡起来重新托到手心,直到我们挥手道别。

我总在想他最后是怎么处理那只蜗牛的呢?

是放它一路艰辛地爬下去,还是让它陪伴他在稿纸上快乐地飞起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门缝中的童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52335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6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