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第1卷)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南大学拥有15名两院院士,其中工程院院士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近年来,学校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过程中,注重发挥院士群体的引领、示范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自2007年5月开始,中南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实施了“我的理想、实践和情操”院士系列报告会。每月请1-2名院士,结合其自身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书为《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系列丛书第1卷,收录了黄伯云、黄培云、夏家辉、何继善、周宏灏、左铁镛、刘宝琛、金展鹏、曾苏民、古德生、姚开泰、刘业翔等二十二位院士的精彩讲述,展现了当代知识巨子们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探索精神。

内容推荐

《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系列丛书收集了院士系列报告会中100位院士的精彩讲述,展现了当代知识巨子们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探索精神。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师生平的厚重承载。其中院士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语重心长,文采飞扬,字字玑珠。细心品读,字里行间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韵律。

本书收录了黄伯云、黄培云、夏家辉、何继善、周宏灏、左铁镛、刘宝琛、金展鹏、曾苏民、古德生、姚开泰、刘业翔等二十二位院士的精彩讲述。

目录

1 黄伯云院士

2 黄培云院士

3 夏家辉院士

4 何继善院士

5 周宏灏院士

6 左铁镛院士

7 刘宝琛院士

8 金展鹏院士

9 曾苏民院士

10 古德生院士

11 姚开泰院士

12 刘业翔院士

13 曾庆元院士

14 钟掘院士

15 王淀佐院士

16 潘云鹤院士

17 陈清泉院士

18 孙永福院士

19 杜祥琬院士

20 张泽院士

21 王乃彦院士

22 杨卫院士

后记

试读章节

三、我坚守的情操是:

“五爱”——爱祖国、爱家庭、爱他人、爱自己、爱事业

“三气”——志气、正气和骨气

理想、实践和情操这三者本来就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开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生生不息地实践,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只有情操高尚的人,才能有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而树立的远大理想。情操是人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一种持久的、不轻易改变的心理,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应当有高尚的情感和规范的操守。我的情操是什么?我坚持的是这样一种情感和操守,那就是爱祖国、爱家庭、爱他人、爱自己、爱事业,同时坚守三气:志气、正气和骨气。

我坦言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1991年我回国就是证据。这已经过去16年了,回忆和评价这段历史,我不但不后悔,还十分自豪,因为我为自己的国家创建了一个遗传药理学学科,培养了一支学术队伍,把我国遗传药理学带人国际大家庭的前列。这些功绩都是在祖国土地上做出来的,它属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当时有很多年轻人丧失气节,为了拿绿卡在美国待下来这个目标。我很不以为然,更瞧不起!

爱家首先是爱父母,对父母长辈孝顺。为人处世,孝顺为本。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不爱,你还能爱谁?孝顺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顺这一亮丽的浪花,浇灌着中华民族的兴盛和昌隆。我在父母的心中是一位孝子。记得在1959年,那正是国家困难时期,衣服食物一切凭票供应。那个春节,我从武汉回家过寒假,武汉政府配给我们每人半斤鱼和肉,我把它带回去给了父母。我工作时住在单位宿舍,无论如何,每个周末总是要回来看望父母,陪他们讲话,带回点他们喜欢吃的东西。几年如一日,直到他们离世。他们去世后,我还一直在责怪自己,为什么在他们健在的时候,不能再好一些、再多一些去关心照顾他们。现在悔之晚矣,已经成为“子欲孝而亲不待”的终身遗憾。我总是告诫自己,对家庭要多负责任,要多关心家人。因为平时我工作十分忙,家务全都由我夫人和家里请的人包了,我回家只是一头扎进书房,在家里是不折不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此,我深感对夫人欠下了许多。为了补偿,我总是要求自己在周末多陪夫人逛逛商场,购购衣物,下下饭馆,以尽丈夫之责,以促进家庭和谐,以补偿我平时对他们太少的关怀和帮助,也是一种感激的表达方式吧。

  对待他人,以和为贵。我脾气不好,易激动,也因此对上司、对同事,对学生、对家人造成过伤害,自己也烦恼。但事后,我多半是后悔不该那样做。我很重感情,常常以感恩之心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别人有一点好处,总记在心里,总希望有机会报答。有一位同事一段时间对我很不公平,很伤害我,但想到他曾在我父亲去世时参加过追悼会,想到这里,我就不计较了。其实,人生几十年,难得有缘在一起工作学习,一些事情真的不必太认真,对他人也不必强求。对待学生,既严格要求,更宽松待人,与人为善。学生离开父母到你身边求学,你就要像他们的父母一样,给他们创造学习、研究和生活的环境。曾经有一位学生的母亲病重,我闻讯当晚就去看他,临走时强行放下了2000元当做心意。在我身边的人,我不会因为自己或单位工作而阻碍他们寻求新的发展,比如出国,我觉得哪里适合他们发展,就应当让他们去。对留在我身边的人,我也会鼓励、安排、推荐他们深造。我和研究生工作时是师生,出了实验室,我们就是朋友,学生跟我开起玩笑来,还真是没大没小的。有次和学生打牌,我偷牌被他们发现了,学生竞站起来厉声对我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干这种事”,我只好又把牌放回去。

爱己的含义是爱护自己的精神形象和身体健康。我认为一个人不论他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财富,只有他在人们中间的良好的声誉才是最为重要的,才是最为宝贵而难求的。我最喜欢的也是最引以为自豪的评价,不是学问有多高,不是地位有多显赫,而是人们说“他是正派的”和“他是认真做事的”。我把这两条看成是最高的评价和一生的归宿。我的做人原则是要有志气、有正气、有骨气。绝对不搞歪门邪道,绝对不搞吹牛拍马、阿谀奉承,绝不走后门、谋私利。在我担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期间,我作为法人创办了湘雅集团公司,并且担任了董事长,管理当时学校的大大小小的公司,还负责了现在的湘雅大酒店大楼的四层以上的建设。在我管理几年后,对我的离职审计结论是没有吃过公司一餐饭,没有用过公司一分钱,没有坐过公司一部车,就连集团公司为我交的38元的超标电话费,我也让家人退回去了,他们感叹“难见这样的廉洁”。在我管理研究生的时候,无论是研究生招生,还是评硕导、博导,只要是经过我的,没有任何后门和关系。同济医学院夏穗生教授应邀参加了我们的博导评审会,也说我十分公平、公正,没有任何关系因素。现在我们研究所的研究生招生,也是完全凭国家考试和面试的成绩严格按分数顺序依次录取的。我所谓的爱己的另一个含义,是爱护自己的身体。没有好的身体便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是从几个方面来爱护自己的身体的:一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二是有科学的饮食结构,三是有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我绝不抽烟,从来就没有尝试过。我的研究所从1993年建所起,就一直是禁烟的,全所人员都自觉养成了习惯;我家里是绝对不用烟待客的,不论多亲的亲戚,多好的朋友,多高地位的客人,一律以茶、水果和点心招待。我锻炼身体的方法是洗冷水浴和游泳。我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一年365天每天早晨起来都要洗一个冷水澡。这是从18岁,我刚进大学那年起养成的习惯,整整50年了,从未间断过。以前条件差,有时室内没有自来水,我就在室外洗。冬天出差到东北,招待所没有洗澡的设施,室外没有自来水,我就在室外用雪擦身。当然这需要毅力,尽管已经是习惯了,但在冬天冷水刚冲到身上,仍然令人战栗和害怕,稍有畏惧,就难以坚持。我的另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是游泳。我每天都在下班后,立即到游泳池游泳,而且给自己规定了一个运动强度,那就是每天必须不停地连续游1500米。出差也带上游泳包,走到哪里游到哪里。到埃及访问时,在地中海游过;到开罗大学讲学时,在苏伊士运河游过;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韩国我都游过。到现在已经差不多10年了,我一直都没有间断过。这当然也要有毅力,一是要每天都去,二是每次必须游那么多距离,不能偷一点懒。现在的身体跟我的同龄人比不算是最差的,我的身体、精力还能够维持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医生给我检查了一下骨密度说: “人的骨密度最高的是30岁,然后逐渐地往下降,你还维持在不下降的阶段。”我还有另外一个证明,一个心科医生跟我讲动脉血压有一个直段和一个凹过来的部分,这个凹过来的部分显示的就是30岁的年龄状态。你们看我这又是一个30岁的状态!这就是我坚持体育锻炼和培养良好习惯的结果。我讲这些就是希望你们年轻人从现在开始就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一天到晚的去网吧、去抽烟、去卡拉0K,多花点时间在锻炼身体上,只有把身体锻炼好了,你的理想和情操才能体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完成你的工作。这些都很值得我们去做。

我的爱好是比较广泛的。喜欢听音乐,喜欢唱歌,早年还受过较好的专业训练。记得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在广州军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当领队,自己也有过节目。有一次在广州可容纳5000人的中山纪念堂演出时,我的独唱谢幕了5次,一连唱了7支歌。当然,那时专业文艺单位都“闹革命”去了,我这业余分子就乘隙而入,才有了“粉丝”。正是因为我坚持了身体的锻炼,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心态还好,像下面要说的,对不如意事有些阿Q精神,我的身体状况在同龄人中算是不错的。

人从出生起,生命之路上坎坷很多,一生就像大海行船、逆水行舟,绝不会总是风平浪静,时时会有风浪,会碰到暗礁,都能给我们很大的打击。但是,有远大理想的人,那种实现理想的信念就能给人以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力量。我的几十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我在工作和生活上有过不少的失败和挫折,在感情上经受过痛失父母的极度悲痛,有过在大学生时期就被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无端地当做“白专”惨遭批判的噩梦,也有过被人伤害、被人误解的不快,但每次遇到这些,我都会想起父亲在我小时候就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对人言仅二三”,我就会多去想想那令人高兴的可对人言的两三件事情,至于那些不如意事,就全当做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吧!更何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人还是要有一点阿Q精神的。须知我们还有未尽的事业和理想,这些都是我们奋进的力量,只要想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就不重要了。

我今天的讲话的目的是向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我在来之前就告诫自己,千万不要来说教什么,不要俨然以什么自居。现在我的讲话要结束了,不知道我做到了没有。但不管怎样,如果你们能从我今天的讲话中吸取点什么,不管是有益的也好,教训也好,我就会感到满足了。最后,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耽误了大家很多宝贵的时间。我期待今后还有机会进行我们之间各种形式的对话。

P63-66

序言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 高文兵

院士贤达,正德厚生,至善穷理;

德渥群芳,春风化雨,百花齐放。

共和国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作为科技领域顶尖学者的代表,他们身上不仅体现着敬业奉献、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他们更是具有远大理想与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模范实践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南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制,在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获得者、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校长黄伯云院士的倡导下举办“我的理想、实践和情操”院士系列报告会,充分发挥院士群体引领作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院士典型示范既真实亲切,又令人信服。他们给学生所谈的人生感受、所讲的动人事迹、所说的传奇故事都是亲身经历过的;这些不仅是院士们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人生哲理的深刻阐明,充满着真情实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系列丛书收集了院士系列报告会中100位院士的精彩讲述,展现了当代知识巨子们独特的生命历程与探索精神。以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字,触摸大师生平的厚重承载。其中院士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语重心长,文采飞扬,字字玑珠。细心品读,字里行间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和发人深省的韵律。

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领袖风采、大家风范固然炫目且令人神往,但如果离开了探索和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责任使命,离开了对人类苦难和幸福的真诚关怀,精英魅力也自是不复存在。因此,通过此系列丛书我们可以从院士们伟大而平凡的生活中,深刻地理解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科学家。书中这些中国科学泰斗,他们的科学贡献、人格风范与知识力量,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能够昭示和鼓励后学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特别是启迪人们正确对待人生,这是这本书真正的魅力所在。愿广大读者在书中受到感染、陶冶和净化。

是为序!

后记

中南大学拥有15名两院院士,其中工程院院士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近年来,学校在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过程中,注重发挥院士群体的引领、示范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自2007年5月开始,中南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启动实施了“我的理想、实践和情操”院士系列报告会。每月请1-2名院士,结合其自身经历现身说法,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校园里产生了强烈反响,听众也由最初的中南学生扩展到周边高校学子。为使更多的读者从中受益,特将这些精彩报告的录音稿整理成集出版。这是第一辑,随着活动的继续,《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将会不断出版,对更多院士的人生风采予以展呈。

在此我们要感谢《求是》杂志发表黄伯云院士的署名文章《发挥院士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还要感谢《教育部简报》对该项工作进行推介,这些都极大地扩大了这项工作的影响。

我们要感谢学校党政领导对院士报告会的高度重视,拨专款立项支持。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同志亲阅书稿,欣然作序;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黄伯云院士带头进行首场报告会,掀起校园院士报告会的热潮。

感谢中南大学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计划财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活动的指导和支持,感谢为每次报告会担任主持的历任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他们的关心与呵护,是我们能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基础和动力,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整体框架在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的指导下,由校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徐建军教授负责设计和最终审定。文稿整理和初定工作由刘建华、张宝、张雪梅等同志共同完成。院士报告会录音整理等工作由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学生助理、《青年工作》报编辑完成的。文稿校对由张雪梅、胡杨、文灿、王明东、李广川、宋晓东、刘正宗、罗桢等同志完成。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人民出版社编辑刘恋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和时间之囿,本书的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以进一步完善之,我们将不胜感激。

编者

2009年5月9日于长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院士的理想实践与情操(第1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伯云//徐建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83995
开本 16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