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滨逊漂流记(经典名著中英对照典藏插画版)
内容
编辑推荐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一问世就风靡全球、历久不衰,在世界各地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小说从初版至今,已出版了几百版,几乎译成了世界上所有文字。据说,除了《圣经》之外,《鲁滨逊漂流记》是再版最多的一本书。该书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成了世界文学宅库中一部不朽的名著。该书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叙事语言通俗易懂,是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一个在海难中逃生的水手在一个荒岛上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获救回到英国的故事。本书让人们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不是在上帝向人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在人认识到世上并无奇迹却仍然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的时候。为了让读者读到原汁原昧的英文原版,编者没有在原版上作调整,而对照编译了最优美的中文译文,并配以精美轻松的插画,使读者能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英文阅读能力。为了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编者在每章后面增加了“心灵启迪”,愿所有读过的朋友都有收获。

本书适合所有想提高英语阅读水平且能用心感悟经典名著的读者阅读、欣赏之用。

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

父亲的告诫

初尝风暴

海盗

逃脱奴役

巴西

失事

唯一的幸存者

最初的日子

日记:食物与住处

日记:自然灾难

日记:生病

日记:复原

日记:岛上探险

日记:陶锅和独木舟

试读章节

1632年,我出牛于约克市一个上流社会的家庭。我们不是本地人,父亲原本是德国不来梅市人,移居英国后住在赫尔市。后来他经商发了财,就结束了生意,最后搬到约克市定居,并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母亲娘家姓鲁滨逊,是当地的一家名门望族,所以给我取名叫鲁滨逊·克罗伊茨内。但是英同人一读“克罗伊茨内”这个德国姓,发音就走样,结果大家就叫我“克罗索”,最后连我自己也这么叫,这么写了。所以,我的朋友们都叫我克罗索。

我有两个哥哥:大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中校,著名的洛克哈特上校曾经带领过这支部队。大哥在敦刻尔克附近与西班牙人作战时阵亡了。至于二哥,我至今一无所知,就像我父母对我后来的境况也全然不知一样。

我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没让我学谋生的手艺,所以我从小就喜欢胡思乱想,一心想出洋远游。当时,父亲年事已高,但他还是让我受了很好的教育。他曾送我去寄宿学校读书,还让我上免费学校接受乡村义务教育。他一心一意希望我将来学法律,但我压根没兴趣,只是想航海。我不顾父亲的意愿,甚至是违抗父命,也全然不听母亲的恳求和朋友们的劝阻。我的这种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来的不幸。

父亲聪明谨慎,他预见到我出海的想法必然会给我带来不幸,就时常开导我,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他当时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他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了要满足我自己漫游四海的爱好外,还有什么理由要离弃父母,背井离乡呢?在家乡,我可以被引荐,并且在社会上立足。如果我自己勤奋努力,将来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

他对我说,一般出海冒险的人,要么是穷得身无分文,要么就是妄想一夜暴富;他们都野心勃勃,想以非凡的事业扬名于世。但对我来说,这样做既不值得,也没有必要。我的社会地位正好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从他长期的经验判断,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那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一样,骄奢淫逸、野心勃勃、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这些事实中认识到,中间地位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事实就是:人人都羡慕这种地位,许多帝王都感叹其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的不幸,而恨不得出生于贫贱与高贵之间的中间阶层。明智的人也证明,中间阶层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圣经》中的智者也曾祈祷:“使我既不贫穷,也不富裕。”

父亲还提醒我,只要用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都多灾多难,只有中间阶层灾祸最少。中间阶层的生活,不会像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的人那样盛衰荣辱,瞬息万变。而且,中间阶层不会像有钱人那样因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而身心俱病;也不会像穷人那样因终日操劳、缺衣少食而憔悴不堪。只有中间阶层的人可享尽人间的幸福和安乐。中等人常年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适可而止,中庸克己,健康安宁,交友娱乐,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乐趣,都是中等人的福份。这种生活方式,使人平静安乐,怡然自得地过完一辈子,不必受劳心劳力之苦。他们既不必为每日生计劳作,或为窘境所困,以致伤身烦神也不会因妒火攻心,或利欲熏心而狂躁不安。中间阶层的人可以平静地度过一生,尽情地体味人生的甜美,没有什么艰难困苦。他们感到幸福,并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种幸福。

接着,他诚挚慈爱地劝我不要耍孩子气,不要自讨苦吃,因为,不论从人之常情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而言,都不会让我吃苦。他说,我不必为每日生计去操劳,他会为我做好一切安排,并将尽力让我过上前面所说的中间阶层的生活。如果我不能在世上过上安逸幸福的生活,那完全是我的命运或我自己的过错所致,而他已尽了自己的责任。因为他看到我将要采取的行动必然会给我自己带来苦难,因此向我提出了忠告。

总而言之,他答应,如果我听他的话,安心留在家里,他一定尽力为我安排好一切。他从不同意我离家远游,所以如果我将来遭遇到什么不幸,那就不要怪他。谈话结束时,他又说,我应以大哥为前车之鉴。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大哥没听从他的劝告。当时他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决意去部队服役,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他还对我说,他当然会永远为我祈祷,但我如果执意采取这种愚蠢的行动,那么,他敢说,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当我将来求救无门时,我一定会后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事后想起来,父亲最后这几句话正预言了我后来的种种遭遇;当然我想父亲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有这种先见之明。我注意到,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老泪纵横,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战死的时候,讲到我将来求救无门而后悔时,更是悲不自胜,不得不停止了谈话。最后,他对我说,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去了。

我为这次谈话深受感动。真的,谁听了这样的话会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而是听从父亲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可是,天哪!只过了几天,我就把自己的决心丢到九霄云外去了。简单地说,为了不让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个星期里,我一直远远躲开他。但我并没有着急行事,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头脑发热时想干就干,而是等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对她说,我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除此之外我什么事也不想干。父亲最好答应我,免得逼我私自出走。我说,我已经十八岁了,无论去当学徒,或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绝对相信,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也必定不等学成就会从师傅那儿逃出来去航海。如果她能向父亲说说情,让他答应我乘船出海一次,如果我回家后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我就会加倍努力弥补我所浪费的时间。

母亲听了我的话,大发脾气,她对我说,她知道去对父亲说这种事毫无用处,父亲非常清楚这件事的利害关系,所以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那么语重心长地和我谈话,而我竟然还想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以理解。她说,总而言之,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帮助我。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洋远航,所以我如果自取灭亡,与她也无关,免得我以后说,当时我父亲是不同意的,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尽管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表示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我听说,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非常担心,叹息说,这孩子要是能留在家里,会很幸福的;但如果他要到海外去,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因此,说什么他也不能同意我出去。

18岁,正是叛逆的年龄,明明知道父亲的话非常中肯,可是依旧不愿听从。心浮气躁的鲁滨逊固执地把自己年轻时的冲动当作人生的信念,忤逆父母的意愿,放弃安逸的“中间阶层”的生活,执意出海远游。年轻时,人们总是对年迈的长者的意见不以为然,或者明知其然也不愿接受,认为其迂腐守旧,顽固不化,于是少年往往把叛逆当作个性,把忤逆当作天性,把父母的谆谆教诲抛到九霄云外,执着于一时的冲动,殊不知真正顽固不化的却是自己。弹指之间,少年不再,才明白父母的诲原是如此语重心长,想回到过去,却为时已晚,已经结束的,没有量的余地,只剩下后悔和惋惜。不过年轻时的那段经历却成了自己一生的财富,又或许正是由于那份年轻人的执着,而成就了一份伟大的事业呢!毕竟,生活是自己的生活,走什么样的路只能由自己决定。P3-7

序言

18世纪初,一个英国水手在航行中和船长发生冲突,被遗弃在海上,他在南太平洋漂流了一段时间后,在一个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四年。1719年,英国作家笛福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成为不朽的杰作。

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1632年出生于约克郡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但是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渴望冒险,终于不顾父亲的挽留,离家航海。后来,船在海上失事,他独自来到一个荒岛上。在岛上,他想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办法,努力活了下来。并且救出了被土著人俘虏到岛上的星期五,使他成了忠实的仆人,最后还救出了一位英国帆船的船长,并且帮助他镇压了船上的叛乱,最后,在孤岛生活了28年之后,他终于回到了英国。

孤岛遐想是现代人喜欢做的一个游戏。只身一人漂流到了一座孤岛上,这种情景对于想象力是一个刺激。不过,我们的想象力往往底气不足,如果没有某种浪漫的奇迹来救助,便难以为继。最后,也就只好满足于带什么书去读、什么音乐去听之类的小情调而已。在鲁滨逊的孤岛上也没有奇迹。那里不是桃花源,没有乌托邦式的社会实验。那里不是伊甸园,没有女人和艳遇。鲁滨逊在他的孤岛上所做的事情在人类历史上其实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是凭借从一个文明社会中抢救出的少许东西,重新开始建立这个文明社会。世上本无奇迹,但世界并不因此而失去了魅力。人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不是在上帝向人显示奇迹的时候,而是在人认识到世上并无奇迹却仍然对世界的美丽感到惊奇的时候。

世上种种纷争,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教义,不外乎利益之争和观念之争。当我们身在其中时,不免很看重。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迟早要离开这个世界,并且绝对没有返回的希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也用鲁滨逊的眼光来看一看世界,这会帮助我们分清本末。我们将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真正值得我们坚持的精神原则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单纯的生活中包含着人生的真谛。

感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徐丽娟编辑,是她的支持使这本书能以更好的形式与大家见面。感谢壹东设计的解神恩老师作了漂亮的封面和版式。

感谢壹东设计的蔚蓝小加,是她精心创作的插画才使本书如此美丽。

本书的整理工作由心远轩工作室的林晓珊、王小青、林丽、李鑫、梁锋、庄东填、林晓婷、王克杰、赵应丁、旷思思等完成。本书在整理过程中借鉴了林纾、严权平、徐霞村等前辈的译本。我们希望能把这本经典的小说以最美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读者如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来信到:xinyuanxuan@263.net。

心远轩工作室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滨逊漂流记(经典名著中英对照典藏插画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丹尼尔·笛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71495
开本 32开
页数 4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17
出版时间 2010-02-01
首版时间 2010-02-01
印刷时间 201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319.4:I
丛书名
印张 1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3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