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车大巴扎(横贯欧亚的火车之旅)
内容
编辑推荐

火车的汽笛声仿佛有种魔力……在火车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火车大巴扎:横贯欧亚的火车之旅》寻求趣味和冒险,一次沿袭了精致老传统的无目的漫游。保罗·索鲁替咱们旅行了一回,读来精彩纷呈,犹如身临其境。

内容推荐

《火车大巴扎:横贯欧亚的火车之旅》是一趟史诗般的旅程。保罗·索鲁乘坐火车,从伦敦出发,穿越欧洲,横贯整个亚洲。壮游之路,由众多著名的火车路线连缀而成,车头蒸汽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

《火车大巴扎:横贯欧亚的火车之旅》的这次发现之旅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要过很久之后,西方世界才开始了解东方的风土人情、美食、信仰和文化。回到当时当地,在索鲁眼中与笔端呈现的欧亚大陆,展现出的是一派完全陌生的图景,弥漫着真正的异国风情。

目录

第一章 启程:伦敦到巴黎

第二章 东方快车: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

第三章 凡湖快车:伊斯坦布尔到凡湖

第四章 德黑兰快车:凡湖到德黑兰

第五章 夜班邮车:德黑兰到马什哈德

第六章 当地火车:开伯尔山口到白沙瓦

第七章 开伯尔邮车:白沙瓦到拉合尔

第八章 边境线邮车:阿姆利则到德里

第九章 加尔加邮车:德里到西姆拉

第十章 首都快车:西姆拉到孟买

第十一章 德里邮车:从斋普尔回到德里

第十二章 主干线快车:德里到马德拉斯

第十三章 当地火车:马德拉斯到拉梅斯沃勒姆

第十四章 塔莱曼纳尔邮车:塔莱曼纳尔到科伦坡要塞

第十五章 当地火车:从加勒回到科伦坡

第十六章 豪拉邮车:马德拉斯到加尔各答

第十七章 曼德勒快车:仰光到曼德勒

第十八章 缅甸当地火车:曼德勒到眉谬

第十九章 腊戍邮车:眉谬到瑙朋

第二十章 泰国的夜班快车:从廊开回到曼谷

第二十一章 国际快车:曼谷到北海

第二十二章 金箭号:北海到吉隆坡

第二十三章 北方之星夜班快车:吉隆坡到新加坡

第二十四章 越南当地火车:西贡到边和

第二十五章 越南当地火车:顺化到岘港

第二十六章 日本的早班特快:东京到青森

第二十七章 “大空”特快:函馆到札幌

第二十八章 阳光新干线:东京到京都

第二十九章 回声号列车:京都到大阪

第三十章 漫漫归途:西伯利亚横贯线

试读章节

第二章 东方快车:从巴黎到伊斯坦布尔

达菲尔戴上了一副金丝边眼镜,镜片上缠了好多透明胶带,估计他是看不见蓝色清真寺了。他把包裹聚在一堆,一边咕哝着,一边用皮绳和帆布带子把行李箱捆扎上,好似要加上双重保险,免得箱子撑爆。走过了几节车厢后,我俩再次在车身的标牌旁相遇,标牌上写的是:东方快车,巴黎一洛桑一米兰一的里雅斯特一萨格勒布一贝尔格莱德一索菲亚一伊斯坦布尔。我们站在月台上,盯着这个牌子;达菲尔像用望远镜似的,把镜片举到眼前。终于他说话了:“1929年的时候,我坐过这趟车。”

他好像在等我接茬,可当我想到该说什么的时候(“从这车的模样来看,八成就是你坐过的那一辆!”),他已经拎起那一堆包裹和五花大绑的行李箱,沿着月台往前走了。在1929年,这必定是一辆光鲜体面的列车;而且毋庸置疑的是,东方快车可谓是世上最著名的火车。就像西伯利亚横贯线一样,它也连接了欧亚大陆,部分浪漫色彩正是源于此。但小说也给它添上了光环:心潮起伏的查泰莱夫人搭乘过它;赫丘力·波洛和詹姆斯·邦德也搭乘过它;格雷厄姆·格林派出笔下一批心中没有信仰的角色,在车厢中逡巡——写这部《伊斯坦布尔列车》的时候,他自己甚至还没坐过这趟车(“既然我没法搭火车去趟伊斯坦布尔,那最好的做法就是去买张奥涅格的交响乐《太平洋231》的唱片听听。”格林在前言中这样写道)。小说作品中的浪漫源头可追溯到法国作家莫里斯·德哥派拉(Maurice Dekobra)1925年的作品《卧铺列车的圣母》(La Madone des Sleepings)。德哥派拉笔下的女英雄黛安娜是“那种会让约翰·拉斯金热泪盈眶的女子”,完完全全符合东方快车的情调:“我的车票是到君士坦丁堡的。可我或许会在维也纳或布达佩斯下车。这全看机缘,或是看跟我同包厢的人眼瞳是什么颜色。”最后,我不再去猜为何有这么多作家都把这趟列车设为谋杀案件的密谋场所——从诸多方面来看,这辆东方快车的确能要人命。

我的卧铺包厢是个逼仄的小空间,里头还硬挤着一架梯子。把行李箱扔进去后,我就没地方下脚了。列车员示范给我看,该如何把行李箱踢进下铺底下的空隙去。他磨磨蹭蹭地不肯走,等着我给小费。

“这间还有别人吗?”我从没想过自己会有旅伴。远途旅人总是想得挺美:既然自己要去的地方那么远,肯定会独享包厢吧。很难想象还有人跟自己想法一样,也要去那个好地方。

列车员耸耸肩,没准有,也没准没有。看他态度这么含糊,我就没给他小费。我去车厢里溜达了一圈:一问双人卧铺里有对日本夫妇,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他们;紧邻的是一对年长些的美国夫妇;丰满的法国妈妈不放心地盯着可爱的女儿;一个块头极大的比利时姑娘——身高一米八还不止,脚上踩着超大码的鞋子——跟一位时髦的法国女子搭伴旅行;还有个身材胖胖的人,不知是修女还是魔鬼的信徒(当时门正关上了)。车厢那头,有个身穿高领套头衫、戴着水手帽和单片眼镜的男子正在往窗台上堆放瓶子:三瓶红酒、巴黎矿泉水、一大瓶杜松子酒。他显然是要出远门的。

达菲尔站在我的包厢外,上气不接下气。他说他法语烂得很,所以找车厢费了一番周折。他深吸一口气,脱下华达呢外套,把衣服和帽子挂在我的衣物钩旁边。

“这是我的铺位。”他拍着上铺说。他是个小个子,可他一踏进包厢,空间就塞满了。  “你到哪站下?”我斗胆问道。尽管我知道答案,可听见他说出来,还是有点灰心。我本打算站远一点观察他,也指望着独占一个包厢,可如今都落了空。他看出我神色有异。

他说:“我不会碍事的。”他的包裹还在地上放着,“只是得找个地方放这些东西。”

“你慢慢收拾。”我说。其他人正站在车厢过道里等车开动。那对美国人用指头蹭着窗户上的灰,发现污迹原来是在玻璃的另一面才停手;带单片眼镜的男人喝着酒,四处观望;法国女人在说“……瑞士”。

“伊斯坦布尔。”比利时姑娘说。她长着一张大脸盘,大大的眼镜愈发显得她面庞宽阔,而且她比我高一个头。“第一次去。”

“两年前我去过伊斯坦布尔。”法国女子皱皱眉。法国人改口说母语之前,总是这种表情。

“那儿怎么样?”比利时姑娘问。她等着下文,我也在等。她催催法国女子:“很不错?”

P11-13

序言

本书作者保罗·索鲁系美国作家,行文风格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其作品的观点、立场,难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有不合之处。对此,我们一般作为资料保留,并在不影响全书主旨和上下文衔接的前提下,对极个别不当之处进行了技术处理,望读者知悉。即便如此,书中仍难免存在不妥、不当的言论,这并不表明我们认同其立场或观点,相信读者可一一甄别明鉴。

本书中的地图仅为旅行路线示意图,不具有正式制作的国家地图性质,不具有正式地图的准确性。

特此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车大巴扎(横贯欧亚的火车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保罗·索鲁
译者 苏西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29389
开本 32开
页数 4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6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65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1
148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12121104
版权提供者 Paul Theroux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