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哈佛课堂之外(课堂之外的学习影响人的一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保文所著的《哈佛课堂之外(课堂之外的学习影响人的一生)》将哈佛精英的成长故事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例如缺乏梦想和奋斗的动力,对未来缺少规划,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懂读书学习、忽视社交能力,缺乏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问题结合起来,让读者结合自身问题,去学习哈佛精英在课堂之外的成长和成功秘诀。

内容推荐

一到毕业季,就有很多学生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回想大学的四年生活,“除了应付上课,课外的时间就是漫无目的地溜达、混日子,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只是想早点毕业,找个工作”,一毕业,却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唉声叹气,悔恨当初没好好过。这样的人生一定不是你想要的。

在哈佛,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浪费自己的时间,除了上课,他们的课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安排得紧凑而充实。他们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自信能做到最好;他们不畏艰辛,专注做某一件事情。正因为如此,哈佛的精英才能引领世界。我们虽不在哈佛,但可以学习他们在课外所做的事情,让平凡的自己离精英更近。

张保文所著的《哈佛课堂之外(课堂之外的学习影响人的一生)》就是要告诉你哈佛精英最重要的收获,都不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而是在课堂之外!

目录

Part 1 课堂之外要学的更多To learn more

 课外活动和功课一样重要

 走出图书馆:比学分更重要的是人生

 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

 要学会有意义地玩

 做好时间管理,课堂课外两不误

 在你的宿舍里开始做生意

 让优秀成为自己的习惯

Part 2 课堂之外学什么Learn to how to learn

 10年后,你希望自己做什么?

 学什么,你自己决定!

 能力比专业更重要

 学会独立思考,越早越好

 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上学是为自己的事业做准备

 让别人知道你的创新能力

 挫折也是一种学习

 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绝对的实力

 在哈佛追寻幸福

Part 3 跟随自己的心,做自己Learn to be

 要先发现与众不同的自己

 完美的自信比毕业证书更重要

 修“社交学分”,学做一个社会人

 打工是为了走向社会

 惧怕成长、拒绝冒险,只会被生活吞没

 毕业日就是独立日:靠自己去成长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接受

 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满意的生活

 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你的努力

Part 4  做最有意义的事 Learn to do

 在你醒着的时候,做最有意义的事

 总有一件事你能做好

 机会是主动“交际”出来的

 开放才能保持成长的活力

 想出头就要锻炼出众的口才

 做一名“首席故事官”

 领导能力比好的成绩更能适应未来

 不敢竞争只有被踢出局

 开启你的财商:一美元中的财富课

 没有原则,就没有长久的成功

Part 5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

 Learn to be with others

 这世界不止你一个人,懂得与别人相处

 成功不仅需要助手,也需要对手

 懂得为别人服务的人最富有

 站在“精英堆”里:哈佛人脉圈

 找一个合作伙伴

 做个“好人”,而不是“聪明人”

试读章节

课外活动和功课一样重要

我的全部余暇都用在《哈佛深红报》上,我在大学里为从事公职所做的最好准备也许就是办这份报纸。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1896年,74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公学。格罗顿公学的创办人和第一任校长是恩迪科特·皮博迪博士。皮博迪博士认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是合格的运动家,应该有运动健将的拼搏精神和豪爽的风度。可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个瘦高个,身高5英尺3英寸,体重只有700磅,其体力不能支持格罗顿盛行的橄榄球、篮球和划船运动。他擅长的网球、高尔夫球、骑马和帆船驾驶在格罗顿又不时兴。富兰克林·罗斯福可不是一个甘愿让同学冷落的人。他主动组织了橄榄球啦啦队,还自愿充当篮球队管理员,这样他就与学校中许多著名球员的关系密切起来。他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会员;他的成绩优良,给人的印象是周“讨好人”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地位,以至于有人认为在格罗顿公学处理困难问题的做法,成了他在后来类似情况中言行举止的模式。

190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大学时代的他十分热衷于课外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

富兰克林·罗斯福急切地渴望靠成功在哈佛出人头地,井借此赢得同学和社会名流的青睐。7907年,他以出色的表现被选为《哈佛深红报》的编辑。为了扩大影响,他请当时担任纽约州州长的堂叔——他所崇敬的英雄西奥多-罗斯福来校发表演说,并在演说后接受他的访问。于是校刊编辑部就吸收他为助理编辑。接着他的堂叔作为麦金莱的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赖恩竞选总统。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的政治态度为人所注目。富兰克林·罗斯福就向主编提出要访问校长,主编认为不可.能得到回答。富兰克林·罗斯福坚诗要试试看。哈佛校长接见这位学生记者时,态度之严肃果然不出所料。他冷冰冰地反问道:“我为什么必须告诉你投谁的票呢?”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这是因为,如呆你的投票代表你的信仰的话,你就应该乐意把你的影响放到天平上去。”就这样,在这位年轻人咄咄逼人的进攻下,埃利奥特一改声色俱厉的态度,高兴地回答了这位学生记者的问题。富兰克林·罗斯福采访的这一独家新闻,不仅登在《哈佛深红报》上,而且成了全国各家报纸的头条新闻。

由于在格罗顿公学就学了大学课程,罗斯福仅周3午时间就读完了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但是,为了利用秋季这一学期的时间当选为《哈佛深红报》的主编,他必须继续在坎布里奇待一个学年。因此,在1903年9月,他报名考进了研究生院,其目的不在干获得更高的学位,而是为了争得主编的职位。他说:“我的全部余暇都用在《哈佛深红报》上,我在大学里为从事公职所做的最好准备也许就是办这份报纸。”

课外活动锻炼了罗斯福的社交能力,并为他日后从事政治活动,解决复杂问题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奥巴马在哈佛大学时,也十分重视课外活动,他曾是《哈佛法学评论》的第一位黑人总编,撰写的编辑意见独到雨深邃,给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迈克尔·麦康奈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最早关注奥巴马才华的人,麦康奈尔为奥巴马提供了芝加哥大学兼职讲师的职位,并为奥巴马配备了一个办公室,一台电脑。奥巴马后来能够在社交和公共演讲方面绽放迷人风采,和他在芝加哥大学任兼职讲师的经历不无关系。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奥巴马两人的求学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在校都十分重视课外活动,这为他们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美国的大学,课外活动和功课一样重要。据调查,在哈佛,学生每周用于参加课外活动的时间是20个小时,参加两项以上课外活动的学生占比70%,14%的人甚至参加了四五项。

毕业于哈佛的谢易男说过:“哈佛的学生,一般社会能力比较强,他们觉得课内课外学到的东西同样重要。大一到大三我去过不同的国家(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做学术交流。大一、大二时,我还在学生杂志《哈佛国际回顾》做专栏编辑。”

学生们认为参加课外活动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参加活动让他们很快乐;第二,将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第三,在活动中可以认识自己;第四,可以让他们有与不同背景的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P2-4

序言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只要知道一个青年怎样度过他的业余时间,就知道这个青年的前程怎样。

——著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曾先后培养出8位总统,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被称为“美国读书最多的总统之一”的贝拉克·奥巴马,多次蝉联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创始人、最年轻的亿万富豪马克·扎克伯格,掀起NBA华人旋风的林书豪……这些曾令全世界瞩目的人物均出自哈佛。

观察这些哈佛精英的学生时代,你会发现,课堂之外的努力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奥巴马在进入哈佛大学之前,曾在芝加哥做过三年义工,协助当地教堂为穷困的居民举办职业培训,帮助失业工人安顿生计。这三年的义工经历,充分锻炼了奥巴马的动员和组织能力,回顾这段经历,奥巴马称“那是我曾受到的最好训练”。

比尔·盖茨的成功,也和他课外打工的经历有关。早在高中时期,盖茨就创建了湖滨学校编程社,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公司编写计算机代码。在哈佛上学期间,他主动向一个公司打电话推销自己设计的软件,正是这个小小的课外项目,导致了他学生生涯的结束,也因此开启了他创立微软的不平凡旅程。

马克·扎克伯格离校创业也是受了比尔·盖茨的影响。在哈佛的一次计算机课上,比尔·盖茨建议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从事某个项目,他的话启发了扎克伯格。扎克伯格利用课余时间创建了社交网站Facebook,一经推出便横扫哈佛校园。随着Facebook的影响越来越大,扎克伯格从哈佛大学退学,致力于Facebook网站开发。短短几年时间,Facebook成为美国继微软、谷歌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林书豪在进入哈佛之前,曾两度被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两所篮球名校拒绝。他还先后上过尼克斯球队、金州勇士队、火箭队的裁员名单。但他并没有放弃,依靠对梦想的坚持,他成为哈佛大学第一个进入NBA打球的学生。

约翰·肯尼迪受家族影响,从小就树立了从政的理想。在哈佛大学求学期间,他把自己的理想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他曾两度到欧洲访问,探寻罗斯福新政下美国和欧洲的发展情况。与此同时,他还利用暑假时间在美国大使馆工作。这些都为他日后就任总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哈佛精英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课堂之外的历练对于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哈佛毕业生王可在谈到哈佛的课外生活时说:“如果您去问哈佛任何一位本科学生,他都会告诉您,他们在课堂之外学到了更多,这正是哈佛与众不同之处。”“哈佛的杰出在于—我们学生如何作为领袖、社会改造者、新闻人、社区志愿服务者成长和成熟起来,都是在‘课堂之外’实现的。”

在西班牙留学的中国学生迟震,曾在网上晒过一组照片。照片上是就读于塞利维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安娜玛利亚(音译,西班牙籍)和维罗妮卡(音译,德国籍)。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在照片右侧的女孩维罗妮卡正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学习,而与她一墙之隔的安娜玛利亚,侧身背对着镜头,似乎也在看着什么。

一墙之隔的两位姑娘,看似差不多,生活却有着天壤之别。据迟震介绍,他认识这两位姑娘一年多了,经常去她们的宿舍串门。他在照片说明中这样写道:“墙左边的姑娘安娜玛利亚,每天的生活就是看剧,看累了就叫外卖,手头偶尔有点闲钱就去买鞋、买衣服。她总是和我抱怨,考试常常不及格,身材不好没人追,去社交场合没话说。如果有同学找她,安娜玛利亚最常做的事就是苦笑着指指对面说:‘不像她,那么好命。’安娜玛利亚的对面就是维罗妮卡,长得漂亮,身材也好,在大学里非常受欢迎,有许多男生追着献花,的确‘好命’。可她不知道,‘好命的姑娘’维罗妮卡已经在她看剧的时候自学了四门外语;每隔一段时间,维罗妮卡会用自己赚的钱去旅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每天早晨6点半,当安娜玛利亚还在因为前一天晚上熬夜看电视剧而呼呼大睡的时候,维罗妮卡已经穿好运动鞋,出门进行一个小时的跑步锻炼了。在迟震认识维罗妮卡的一年多时间里,这个习惯一直坚持着,这就是她保持良好体形的原因。上午如果没有课,维罗妮卡会去图书馆看书。因为阅读书籍的种类比较广泛,维罗妮卡就像是一个百事通,无论聊什么话题,她总是能很快融入大家,并且说出自己的见解。她还喜欢把自己旅行去过的地方做成视频,分享给伙伴,乐于为朋友的出行计划提出建议和帮助。因此,她的世界总是丰富多彩的。

尽管维罗妮卡已经掌握了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四种语言,但认识了迟震以后,她又学起了汉语这个被誉为最难学的语言。更神奇的是,才用了一年的时间,维罗妮卡已经能够自如地和中国人对话了。不过维罗妮卡并不满足,她非常想掌握汉字的写法,因此,现在每天晚上,她都要用一个小时学习写汉字。

一个生活安逸却总是抱怨生活,一事无成;一个靠着勤奋刻苦,收获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这就是安娜玛利亚和维罗妮卡。“‘好命’是自己争取的”,许多网友看完照片后感慨。

迟震说,“我希望用这张照片提醒自己,要向维罗妮卡学习,做个掌握自己命运的‘好命人’。”

许多哈佛大学生在回顾校园生活,回想什么是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时,几乎很少会想到课程,他们提到更多的是他们在课堂之外所付出的努力,比如参加过的社团,所从事过的社区服务,游学见闻,宿舍生活,以及哈佛带给他们的竞争和挑战等。哈佛对一个人的塑造,更多是在课堂之外。

哈佛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可以招揽到世界一流的年轻人,更在于这些年轻人经过在哈佛的学习和生活之后,都能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骄人的成就。哈佛是名副其实的制造精英的“梦工厂”。哈佛通过它独特的校园文化和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种成为精英的环境。这种环境对学生的塑造,要比课堂上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要得多。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想做精英,还是想平庸一生,完全在于我们的选择。同样是大学生,选择精英模式,还是平庸模式,成长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切都在于自己的选择。

你是希望像维罗妮卡那样,牢牢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想像安娜玛利亚一样,总是抱怨命运不公?你是想选择精英的生活模式,还是想选择平庸的生活模式?希望阅读本书后,可以帮你找到正确的答案。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须得是广泛涉猎、术业有专攻。

——哈佛校长 阿尔伯特·劳伦斯·洛厄尔

尽情地去玩耍吧,去看看世界的样子,不要一心做个“补习战士”,我可不希望你们的引擎在到达哈佛大门前,就已经耗得没油了。也许你会在这一年发现你的“人生节点”,从而更明确回到哈佛后,你想要得到什么。

——哈佛招生办公室主任 威廉·菲兹西蒙斯

在学术培养上,哈佛本科教育的卓越程度其实与它的死敌——耶鲁,或者一些顶尖的文理学院,如斯沃斯莫尔是旗鼓相当的。事实上,如果只是纯粹的本科学术体验,上述学院甚至比哈佛更强。哈佛的杰出在于——学生如何作为领袖、社会改造者、商界精英等成长和成熟起来,都是在“课堂之外”实现的。

——哈佛2007届毕业生 王可

哈佛的学生,一般社会能力比较强,他们觉得课内课外学到的东西同样重要。大一到大三我去过不同的国家(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做学术交流。大一大二,我还在学生杂志《哈佛国际回顾》做专栏编辑。

——哈佛毕业生 谢易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哈佛课堂之外(课堂之外的学习影响人的一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保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584776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14130273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