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捣蛋生+偏科生的成才之路/中青家教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夏训武所著的《一个捣蛋生+偏科生的成才之路》以一个学生家长的切身经历和对一个“不是读书料”的儿子的小学、中学、大学及职场生涯的叙述,证明:一、“不是读书料”的孩子≠不爱学习、不善于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二、在一个注重孩子的情商、志趣、心理和自主教育的家庭里,“不是读书料”的孩子不仅能够成功地完成大学学业,更重要的是能够在职场生涯中表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发挥出更大的才能。同时,还通过爱因斯坦、马云、张亚勤等几个著名的典型偏科生、捣蛋生的成长经历,揭示出他们走向优秀、走向成功的心理轨迹和必然因素,并从中揭示出为什么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政治思想家、科学家、实业家和领袖人物是出自偏科生或捣蛋生,而不是状元生的内在原因。

内容推荐

《一个捣蛋生+偏科生的成才之路》作者夏训武的儿子是一个偏科生,更是老师眼里的捣蛋生,从小学至高中一直备受歧视,多次被老师“整治”。作为父亲,作者对儿子始终满怀理解和关爱。其子在父母的鼓励下,最终考取一所211重点大学的心仪专业。几年前,其子从工作的公司辞职,与人合作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并获得风险投资。那个捣蛋的、偏科的小子,已经成长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怀着欣慰,更怀着对天下“差生”的父母心的怜悯,作者前后用了8年时间写下本书,写下他作为一个“差生”的父亲的心路历程和对中国教育的痛切思考。

目录

上篇

一个捣蛋生+偏科生的成才之路

小学年代

一、一股寒气袭上心头

二、“响鼓不用重捶”

三、当众一耳光的“威力”

四、“讨价还价”的双赢

五、从童年的玩耍中可以得到什么

六、糊涂大胆的天性与学习成绩的高低

七、儿子的精神伴侣和良师益友

八、面对老师的虐待

九、儿子在外“偷拿”了东西

十、吃苦能力是人的核心竞争力

十一、解读“优秀是一种习惯”

初中年代

十二、面对“永远正确”的老师

十三、为错误不断的儿子找“客观原因”

十四、批评不是教育的“家常菜”

十五、批评的艺术和艺术的批评

十六、“跛脚生”的另一面

高中年代

十七、“该生破坏性强,难以管教”

十八、与数学老师“顶牛”

十九、给成绩不好的儿子找信心

二十、儿子早恋了?

二十一、向儿子“摊牌”

大学生涯与职场的软着陆

二十二、寝室生活是宝贵的社会见习期

二十三、茫然的成绩与明确的逃课

二十四、自立门户

下篇

为什么偏科生更接近成功

一、偏科生爱因斯坦的学习动机、心态及策略

二、解读神童、天才张亚勤的成功之路

三、一个偏科生+捣蛋生走向成功的心理轨迹

四、是命运的戏剧,还是生活的逻辑?

五、为何多数中国学生的职业方向迷茫?

六、为何奥赛奖牌选手难成一流人才

试读章节

让儿子自己选择

一次,儿子放学回家后感叹:“还是上幼儿园好。”

“为什么?”我很注意地问。

“可以不做作业!”儿子说。

“那你就上幼儿园去,怎么样?”我试探他。

儿子马上停下来,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下,然后不容置疑地一扭头说:“不去。”说完就飞也似的跑开。

“怎么不去?可以不做作业啦!”我抬高嗓门叫唤起来。

“不,不。”儿子边说边跑得不见踪影。我想儿子肯定想到了,一个小学生去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唱“排排坐,吃果果”,那可是件丢人现眼的事。

一天,我对儿子说:“你这么想玩,作业也不想做,干脆就不上学了,好吗?”

稚气十足的儿子眼睛一亮,高兴地叫了起来:“真的啊!”

我说:“不过你要考虑好。第一,你不上学就只能呆在家里,我们大人上班去了,你哪里都不能去。如果你一个人到街上乱跑,有捉小孩的人贩子会把你捉去。”

儿子朝我一愣,等着我说第二条。看样子,他觉得这一条不是大问题。

“第二,你得关在家里,我们大人得把房门锁起来,因为怕小偷进来偷东西。”

儿子眉头一锁,表情严肃。在他看来,“不上学”还有这么一连串的麻烦问题要考虑。

“第三,你将来再也没有同学玩了,并且也没有人跟你玩了。”

“那为什么呢?”儿子急迫地追问。

“因为别人都上学去了,你跟谁玩?别人在学校都有同学玩,你既然不上学当然就再也没有同学了呀!”

“那不!不!不!”儿子没等我说完扭头就跑开了。我说出不上学的最后一条,遭到儿子坚决的否定。

在接下来的好多年里,儿子在学校出的问题不断,可是对上不上学的问题却再也没有犹豫过。虽然偶有迟到,但从不无故旷课。直到上初中,班主任老师多次将他赶出教室不让上课,可儿子对要上学,要上课的决心没有丝毫动摇过。当然他坚决要上学、要上课不是为了用功读书。我想,“一个人呆在家里再也没有同学玩了”这句话,在他脑子里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家长在孩子遇到困难和心理纠结时,与他进行交流沟通,进行成人般的平等对话,是为了培养孩子冷静分析,权衡利弊得失,作出理智选择的能力和习惯。也许有些家长会怀疑,与一个几岁的孩子郑重其事地商量问题、征求意见,这行得通吗?有效果吗?

在孩子的心灵中,家长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行为曾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甚至产生终生难忘的影响。这样的事例,几乎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虽然家长往往不知道是自己的哪句话,或哪个行为给了孩子这么大的影响。如在我五六岁时,母亲一边用针线补着我们的破衣服,一边喃喃地说:“笑破不笑补。”虽然母亲说时无意,我听时也懵懵懂懂,不知其意义,但这句话对我成人后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同时,家长只要遇事平等地与孩子商量,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就敢于表达内心真实的思想,家长就能够与孩子保持心灵的沟通,就能够对孩子施以有的放矢的影响。相反,如果采取武力和强迫命令的办法,一旦孩子的“翅膀”长硬了点,就不知哪一天会公然反抗,或背地里干出种种不堪的事,如沉迷网吧、离家出走、染上种种恶习,等等。这时,如梦初醒的家长才知道,以往强制性教育的“成果”原来是一种假象,但这时候往往已铸成大错。

一些家长以孩子太小,不懂道理为由,遇事不愿与孩子商量,征求孩子意见。其实这只是大人们(由于心理障碍)下意识找的一个理由。因为,一旦与孩子进行沟通,就需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了解孩子的情绪和想法,需要多费一些时间和口舌。与其说这是很麻烦的事,倒不如说,这需要放下身段,改变祖祖辈辈习惯了的家长作风。要改变人们的传统习惯,这个心理障碍往往才是最难克服的。

P5-7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捣蛋生+偏科生的成才之路/中青家教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训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25132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
CIP核字 2014138745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6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