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过四季
内容
编辑推荐

著名军旅作家吕永岩、庞天舒作序推荐。讲述高中生自己的故事。

这个四季,终于在我完整的重新回忆下,静静地积淀在心里。《走过四季》是陈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或许它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琐碎,那么的不完美。可它就是我所经历的那个四季,有希望有梦想,有朝气的四季。我深深地爱着那年的我们,那时候的小世界。

备战高考,既是拥抱理想的奇妙旅程,也是走向人生的一次转折和蜕变。

内容推荐

《走过四季》由陈升编著。

《走过四季》讲述了:直到最后一个字的修改完成,我是多么意犹未尽又多么的快乐。这个四季,终于在我完整的重新回忆下,静静地积淀在心里。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或许它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琐碎,那么的不完美。可它就是我所经历的那个四季,有希望有梦想,有朝气的四季?我深深地爱情那年的我们,那时候的小世界。

从一个读者的眼光去看,或许这份稚嫩承载了太多的瑕疵。从一个欣赏艺术的角度来讲,真实的故事并没有精湛的艺术加工。可就是那年的简单故事,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发光发亮的一盏灯。我们怀念那份对信念的坚持和对追求的执着,怀念那份真挚简单和无忧怀念曾经经那个还很干净的小社会。

我多么想念那年的四季,苦中求乐的四季。

走过四季,我长大了。我和那年四季的我不一样了。那年的我年少轻狂,最喜欢刻薄地说几句。现在的我有了份担当,不再喜欢指手画脚。

我爱那四季,我十八岁那年,走过四季。

目录

云上天更蓝(序言一)

18岁的心灵之门(序言二)

楔子

第一季

记得

起初

陈仓

第二季

秘密

天线

风波

第三季

伤疤

艺术

第四季

轮回

六月

尾声

又及的话(代后记)

试读章节

记得

在距市区40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个山清水秀的村子叫华子峪。十年前英才中学在它附近建了这座自然分校,从那以后这里便成了高三学子追梦的地方。老师嘴里的“鸟语花香”,学生眼里的现代化“集中营”。离开了城市的学习生活,入住华子峪,我们开始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备战高考。

“呦,戚一飞你来啦!那是你的床。”我刚推开507寝室的门,刘羲然的妈妈就迎上来殷勤地对我说。

“不对吧,之前不是抓阉决定好的床位么,我应该是靠门的这个下铺啊,刘羲然你弄错了吧。”我有些疑惑地看着刘羲然。

“啊,没有,这是卞老师之前贴好的名字。”刘羲然妈妈推推鼻梁上的太阳镜,不客气地说,“我帮卞老师贴的。”

我看了看床铺边有些发皱的标签,很明显,有人动过手脚。

寝室里的其他同学和家长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看了看标签,看了看刘羲然的妈妈。

“怎么能这么干啊!这刚来就这样,以后怎么住7”

“算了,妈。没关系,别计较了,都是同学,闹僵不好。”我一边安慰着妈妈,一边想着自己的顾虑果然成真了。

刘羲然是我班出了名的“导火索”,有她在的地方,永远少不了战争。她总是喜欢夸大其词,因为长相的出众,自命不凡。总是喜欢说三道四,,脑袋上像安装了无线天线,专爱收集各种八卦新闻、是是非非。一讲起别人来,摇头晃脑,唾沫横飞。

寝室是生活上大家朝夕相处的小窝,刘羲然的为人大家伙都略知一二,平时同学大多对她敬而远之。在这所学校里,关注她的人不占少数,却没什么人愿意和她做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分校的寝室编排是班主任卞老师亲自安排的,不是自由组合不能调换。我们弱弱地期望刘羲然只是“三人成虎”谬论下的受害者,老师把艰巨任务交给我们的自我安慰作为强心剂,期待崭新的生活是美好的。

和她同一屋檐下的日子就这么尴尬无奈地开始了,之前因为她而对分寝室的犹豫和考虑就在这刚刚开始的第一天悄然应验。

虽然无奈和气愤,我还是在那个原本属于刘羲然的床铺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

“一飞你来啦!赶快整理整理,卞兰说啦,两点在教室点名,以寝室为单位清扫教室。”随着一声门响,住在我斜上铺的魏维走进寝室,一边翻找着抹布,一边说,“呦,叔叔阿姨你们好。”尽显了她干练又淑女的形象。

”好的,魏维,我这就去。”我看看爸妈,”爸妈,我得先过去了,你们帮我简单整理整理就回去吧,没事,晚上我给你们打电话。我觉得这儿还好,没关系,我有信心能应对好一切挑战。”

“好的,你快去,这儿保准给你安置好。一会儿收拾好我们就走了,打电话啊!”爸爸说。

”好的,放心。”我离开了寝室,带着新奇和陌生走进了教学楼。

华子峪的教学楼特别有它自己的味道。一进正厅就可以望见对面那不足一百米的小山,真的有那种以山为家的意境。大厅宽而明亮,乳白色的大理石地面已不那么光鲜。一盏不再晶莹透亮的水晶吊灯挂在正中央的天花板上,精致但不奢侈。大厅的中央立着一架颇显陈旧的老式钢琴。

“高三留累不流泪,高三流汗不留憾”几个大字高高挂起,芳草的清香充盈着这里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个既平实又幽雅的地方俨然已成为我们这帮高三学子们追梦的战场。

“一飞!愣着干吗呢7哈哈,你也被这分校的清幽镇住了吧!你刚刚到吧,咱班教室就在这边,来,我给你带路!”我一回头,黎俪眯眯着她那双小眼睛,眉飞色舞地说,脸上的肉肉又乱颤了。

黎俪也是我们507的成员。黎俪是个单亲家庭的小孩,3岁的时候,爸爸有外遇,把她和妈妈抛弃了,家也破裂了。黎俪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父母离婚后,爸爸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再也没在黎俪的生活中出现过,是妈妈含辛茹苦把小黎俪养大、供她上学。黎俪学习成绩平平却很要强,她总说女孩子更不该软弱,妈妈就是因为软弱才承受了那么痛苦的生活,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被别人抢走。她平时大大咧咧的,可也不乏深沉发呆的落寞情绪。黎俪骨子里有种冲劲和自负。有时情不自禁的会凭着自己的那份自负打压了别人的自尊。性格的特别和独来独往的习惯,让黎俪的朋友圈子扩大不开,即使是这样,她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真诚地经营着。

拉着黎俪的手,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一楼南侧的走廊深处,我看到了那个格外显眼的班牌号“高三七”。备战高考的主题是旧的,注入的血液却已换新。

“哦……一飞!一飞!想没想大房我啊7”还没进门,周欣在走廊一把抱住了我,脸凑了上来。

我把头侧在一边,想要挣脱周欣的拥抱。”我的天啊!别在外边说认识我,丢人!”

“你说你天天没个正经!‘老公、大房’的叫……快点放手!别折磨一飞了,教室里那么多要打理的,你还在这偷懒!”黎俪瞪着眼睛,故作生气状,又转瞬柔情起来,“本来我寝室里放了不少吃的,打算给你打打牙祭,看你还这么活力十足的,是不用食补了。”

果真,周欣一听到最吸引她的吃的,立马松了手,拉着黎俪的胳膊。

“黎俪……嗯……黎俪你最好了……”

“哎呀!你别在这跟我撒娇,吃的给你,你快点消失。”

“嗯,好啊!”周欣一边红着那张巨像猩猩的脸,一边嘿嘿地笑起来。

“得了便宜还卖乖!”黎俪无奈地摇摇头。

“哈哈,这才是周欣啊!”我笑着说。

周欣同样是我们寝室的成员,有点不务正业,有点含含糊糊,却是学习战场上的好手。

我跟黎俪有说有笑,手挽着手,一起走进教室,在已经属于我们的教室,打量个不停。教室后面的整面墙都嵌着做工粗糙的白色书架,零零星星的复习用书已经陆续上了架。在左侧的一个中间位置,我也安置好了自己的整理箱。

“天呐!这是男厕,我今天来来回回走了八百来遍了……也没个标志!”

我们抬头看了看这个抱怨为主、口水为辅的白雪公主后妈型的刘羲然。P4-7

序言

云上天更蓝

庞天舒

陈升写出这部书稿的时候,刚好18岁。这般流光溢彩的青春年华,让我想起了这般青春年少时的自己。那时我带着对文学的憧憬和梦想,带着写《大海对我说》时的激情和兴奋,正穿着一身略显肥大的绿色军装奔走在白山黑水之间,体验和感受着基层部队艰苦而又紧张的军营生活。也正是军营对我的培养和铸造,在我19岁的时候,便成为了军中专业的作家。

陈升作为军人的后代,她的血液中自然充盈着军人的激情和坚毅,她能在高考刚刚结束和刚刚走进大学的几个月时间里,就写出这部长篇小说,除了她对文学有着执著的向往和追求外,还不得不承认她对生活有着特殊的观察和感受力,以及很军人化的吃苦耐劳精神。有些文字,她是在军校熄灯号响过之后,趴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的光线写下的,有些写在小纸条上的零星文字,让我想起父辈们曾经讲起的战地写作。早些时候,只知道陈升酷爱长笛,15岁时就考取了中国音乐学院颁发的长笛专业九级证书,16岁时参加“首届全国军乐艺术盛典”比赛,便获得了少年组长笛专业的一等奖。直到阅读了《走过四季》,才蓦然间想起陈升还是个蛮优秀的青年作者。她对文学的喜爱和向往,是从很早开始的,在读小学时就有多篇作文在《辽沈晚报》上发表,读高中时又有一些散文被《解放军报》等报刊采用。她在这部《走过四季》中,把高三学生备战高考作为作品的背景和主题,既有学生们面对竞争和前程的苦恼和困惑,也有对青春情感的萌动和思考,还有对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疑虑和迷惘。特别是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交织错落、跌宕起伏,故事生动有趣,文笔清新鲜活,不仅集中展示了当今高三学生面临”一考定乾坤”时的真实状况,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式教育给孩子们内心带来的潜在束缚和影响。在她读高中时,曾因看了我出版的小说集《少女眼中的战争》、长篇小说《落日之战》《红舞鞋》《生命河》等与我多次就一些文学上的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那时我还告诫她,学好功课才是高中生压倒一切的“主业”,千万别因偏科或者精力不集中,影响了“高考”的成绩。现在看来,她是打了埋伏的。她不仅走进了军校,还紧贴生活的实际,用真情饱蘸青春的笔墨写出了以高三封闭学习备战高考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可见她对文学是痴迷的,也是有追求和志向的。

我很看好小说主人公的命运结局,高考在中国是一个决定命运的大事,多少年来“分啊分,小命根”,不知成为多少望子成龙家长的教育后代“金标准”,也不知愁白了多少天下可怜父母尚未衰老的头。还有那些从懂事就身负沉重学业的孩子们,考试和准备考试几乎已经成为他们走向成年的最常态化生活。青春年少、快乐无忧,这花儿一样的美好年华,他们本来应该是最欢愉、最轻松、最幸福的人,可是中国式高考却把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既要拼命复习迎考,还要适应周围复杂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去挑战无法预知的各种困难,这些都会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埋下不可磨灭的记忆,有的还会伴随一生,甚至成为心中永远的阴影。主人公戚一飞最后虽然考上了大学,可她内心并不快乐。没有快乐的人生注定是平淡的,也是不幸的。孩子们不同的命运结局一直悄悄地揪着我的心,让我生出些许的酸楚和陷入无限的思考。我真希望他们的学习成长是轻松的和愉悦的,目前看来可能还只是一种奢望。但陈升的成长却无疑要好一些,她虽然也走过了迎接高考的艰苦四季,可她的父母却没有限制和束缚她的爱好,她尽情地在文学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并取得了今天这样让我欣喜甚至惊喜的成就。

在兔年春节的时候,陈升寒假回到了沈阳。我对她说,”军校里的学习和训练是超负荷的,你一定要注意感受和积累,别把自己的文学憧憬和爱好冲淡了。”她很认真地说,“我会的,我知道文学是美好的,也是艰辛的。只有用坚持战胜艰辛,才能与美好相逢。”我听了她的话,从心里给予支持和赞赏。从陈升的文学积累和功力看,显然还不是完全成熟的,还有很长的未来需要打磨和锤炼。但从她敏锐的观察和精细活泼的语言看,我却是非常喜欢的。我觉得,每个人对文学都有自己的感悟,不同年龄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角度。单从语言讲,我更喜欢年轻人写的小说,他们有活力,有朝气,有梦想。陈升的小说有着鲜明的青春个性,不做作,不纠缠,不晦涩,娓娓的叙述就像一首动听的歌,一支轻巧的乐曲,让人感到赏心悦目。

陈升热爱文学,且启航就有提速的表现,真是可喜可贺。我对她在文学上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文学的天空很辽阔,也很深邃,不少人耐不住文学的寂寞,半途而废还不停地摇头叹息和抱怨。我从陈升这部小说中,看出她异于一般人的文学天赋,,尤其是她坚韧的追求和向往,这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听说,她在军校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即将完成一部反映军校学习生活的长篇小说《骨裂》,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最新的作品,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欣喜和愉快。我想在此对她说,如果你想飞得更高更远,光站在山顶还不行,只有飞上云端去,在更加湛蓝的文学天空中飞翔,才能到九天中揽得明月入怀。

是以为记,并与陈升共勉。

2011年5月16日于沈阳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著名作家、小说家、剧作家)

后记

又及的话

直到最后一个字的修改完成,我是多么意犹未尽又多么的快乐。这个四季,终于在我完整的重新回忆下,静静地积淀在心里。这是我的第一部长篇。或许它是那么的幼稚,那么的琐碎,那么的不完美。可它就是我所经历的那个四季,有希望有梦想,有朝气的四季。我深深地爱着那年的我们,那时候的小世界。

从一个读者的眼光去看,或许这份稚嫩承载了太多的瑕疵。从一个欣赏艺术的角度来讲,真实的故事并没有精湛的艺术加工。可就是那年的简单故事,成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发光发亮的一盏灯。我们怀念那份对信念的坚持和对追求的执著,怀念那份真挚简单和无忧,怀念曾经那个还很干净的小社会。

如果让我重回高三,不再是一个需要选择命运,决定前程的过程,只是享受学习。我多想大声地说,我愿意。因为每天通过反复推敲、思考、想明白一个知识点的那份雀跃,是人生最美好的事。

我多么想念那年的四季,苦中求乐的四季。

我不是一个最优秀成功、合格的高中生。相反的,我有时偷懒,有时耍赖,有时马虎。可就是这份真真切切的缺点,生活中苦甜参半的日子,尽在那个不同寻常的四季。

走过四季,我长大了。我和那年四季的我不一样了。那年的我年少轻狂,最喜欢刻薄地说几句。现在的我有了份担量,不再喜欢指手画脚。

我爱那四季,我十八岁那年,走过四季。

2010-7-30 0:5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过四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7682
开本 32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