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哲学书架/一生读书计划
内容
编辑推荐

“一生读书计划”丛书之《哲学书架》为哲学研究者和广大哲学爱好者重点推介了80本最适合他们阅读的古今中外优秀哲学经典以及大量的参考阅读书目。

哲学是什么?

翻开由潞潞、韩沛奇、凯琳编写的这本书,对每位读者而言,它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时刻将被开启。

内容推荐

一生读书计划——组织国内著名作家和学者,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从不同角度量身定做针对性极强的私家书架,每排书架为你推荐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本书是“一生读书计划”系列丛书之《哲学书架》,由潞潞、韩沛奇、凯琳编写。《哲学书架》选取了东西方哲学大家的思辨精华。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在各家学说中仍然能够看到惊人的相通之处,着实为人所折服。

目录

不可不读的经典

《淮南子》 刘安

《论自由意志》 [古罗马]奥古斯丁

《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丁

《沉思录》 [古罗马]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奥古斯都

《理想国》 [古希腊]柏拉图

《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的申辩》 [古希腊]柏拉图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德]伊曼努尔·康德

《判断力批判》 [德]伊曼努尔·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德]伊曼努尔·康德

《存在与时间》 [德]马丁·海德格尔

《林中路》 [德]马丁·海德格尔

《悲剧的诞生》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阿图尔·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 [德]阿图尔·叔本华

《单行道》 [德]瓦尔特·本雅明

《存在与虚无》 [法]让·保罗·萨特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法]让·保罗·萨特

《蒙田随笔》 [法]蒙田

《第一哲学沉思集》 [法]勒内·笛卡尔

《权力论》 [英]伯特兰·罗素

《通往奴役之路》 [英]哈耶克

《人性论》 [英]休谟

《道德情操论》 [英]亚当·斯密

《君主论》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

《乌托邦》 [英]托马斯·莫尔

《神学政治论》 [荷]斯宾诺莎

《时间简史》 [英]斯蒂芬·威廉·霍金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英]卡尔·波普尔

《小逻辑》 [德]黑格尔

《宗教的本质》 [德]费尔巴哈

《共产党宣言》 [德]卡尔·马克思

《第二性》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社会契约论》 [法]让-雅克·卢梭

当代哲学阐释

《时间与自由意志》 (法]亨利·柏格森

《创造进化论》 [法]亨利·柏格森

《科学的反革命》 [英]哈耶克

《中国思想史》 葛兆光

《沉重的肉身》 刘小枫

《周国平论人生》 周国平

《南怀瑾讲演录》 南怀瑾

《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陈修斋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溟

《人生的三路向》 梁漱溟

《知识论》 金岳霖

《中国哲学的特质》 牟宗三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论语新解》 钱穆

《西西弗的神话》 [法]阿尔贝·加缪

《忏悔录》 [法]让·雅克·卢梭

《西方哲学史》 [英]伯特兰·罗素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印]克里希那穆提

《哲学的慰藉》 [英]阿兰·德波顿

《身份的焦虑》 [英]阿兰·德波顿

《疯癫与文明》 [法]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 [法]米歇尔·福柯

《恋人絮语》 [法]罗兰·巴特

《单向度的人》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

《人为什么活着》 [日]稻盛和夫

《人的问题》 [美]托马斯·内格尔

《恐惧与颤栗》 [丹]索伦·克尔凯郭尔

有趣的哲学世界

《这个世界会好吗》 梁漱溟

《湖上闲思录》 钱穆

《思想之剑》 赵汀阳

《新知言》 冯友兰

《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 张世英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冯契

《哲学的精神》 冯友兰

《生命的学问》 牟宗三

《佛教常识答问》 赵朴初

《人性。太人性的》 [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生命是什么》 [奥]埃尔温·薛定谔

《宽容》 [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等待戈多》 [爱尔兰]萨缪尔·贝克特

《思想家》 [英]布莱恩·麦基

《一生的学习》 [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 [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美]托马斯·内格尔

试读章节

《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

关于作者

见《论自由意志》之“关于作者”。

荐读理由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一篇诗意浓厚的长篇祷文,自始至终以上帝为谈话对象。历代以来有很多著名传记,但是要找出一部不替书中人物文过饰非、不为自己扬善隐恶的作品,已经很不容易,而专门以贬责自己、暴露自己罪行和弱点为内容的传记,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也许是基督教文学作品中仅见的一部。

《忏悔录》创作于397年。全书分为13册。作者在书中所描写了自己生命和心理的成长过程,表现了最真实的情感和人格。奥古斯丁扮演了一个灵魂解剖家的角色,将自己的灵魂放在上帝的祭坛上,作精密而彻底的解剖。奥古斯丁相信上帝是洞悉人心、明察秋毫的神,因此与上帝对话时是毫无隐瞒的。

《忏悔录》第一、二册叙述奥古斯丁的幼年及童年,忆及童年时代他所喜爱的一些恶作剧的游戏和对师长及父母的反抗态度。这一切,据作者自述,都使他看出人性上的败坏。第三册写作者在迦太基的学生时代。这期间他开始对西赛罗的文学作品发生兴趣,并信奉摩尼教。第四册写作者已经完成学业,初次在故乡塔加斯特城担任教书职务,作者感悟到人爱慕相对的善,如情爱或友谊等,超过爱慕那绝对的善、上帝永恒的爱。

第五至七册描写奥古斯丁在罗马、米兰的经历。这期间,奥古斯丁仍旧以教授修辞学为业,开始研究新柏拉图主义的学说。第八册也许是《忏悔录》全书最重要的一册,因为这里记载了作者悔改回归基督教的经过。第九册作者用大部分篇幅写他母亲的生平。第十至十三册中,奥古斯丁不再写个人的事迹或灵性经验,而用全部篇幅讨论哲学和神学。

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母亲孟尼加对他的影响。书中奥古斯丁说自己的个性中,有很多母亲的影子,而且说话的方式也像她。

《忏悔录》亦是奥古斯丁提出的“秩序”说、“上帝创世”说的具体表达。新柏拉图主义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序和谐的世界,一切都源发于“太一”,一切又都回归到“太一”。对奥古斯丁来说,这太一就是上帝,人也在这个宇宙的存在链条之中。世界既然是有序的,一切顺从秩序的就是善的,一切违背秩序的就是恶的。

《忏悔录》并非奥古斯丁的个人自传,作者的目的是在追寻自己思想上、信仰上和灵性生活上每一点改变的痕迹。到了他悔改归主,加人大公教会,他知道他的灵命已经坚立在磐石之上,已经到达了他所追求的终点。从此以后,奥古斯丁将他的信仰组织为神学系统,贡献给当代及后世教会。

先睹为快

主,你洞烛人心的底蕴,即使我不肯向你忏悔,在你鉴临之下,我身上能包蕴任何秘密吗?因为非但不能把我隐藏起来,使你看不见,反而把你在我眼前隐藏起来。现在我的呻吟证明我厌恶自己,你照耀我,抚慰我,教我爱你,向往你,使我自惭形秽,唾弃我自己而选择你,只求通过你而使我称心,使你满意。

主,不论我怎样,我完全呈露在你的面前。我已经说过我所以忏悔的目的。这忏悔不用肉体的言语声息,而用你听得出的心灵的言语、思想的声音。如果我是坏的,那末我就忏悔我对自身的厌恶;如果我是好的,那末我只归功于你,不归功于自己,因为,主,你祝福义人,是先“使罪人成为义人”。为此,我的天主,我在你面前的忏悔,既是无声,又非无声。我的口舌缄默,我的心在呼喊。我对别人说的任何正确的话,都是你先听到的,而你所听我说的,也都是你先对我说的。

主,我的爱你并非犹豫不决的,而是确切意识到的。你用言语打开了我的心,我爱上了你。但是天、地以及负载的一切,各方面都教我爱你,而且不断地教每一人爱你,“以致没有一人能推诿”。你对将受哀怜的人更将垂怜,而对于已得你哀怜的人也将加以垂怜,否则天地的歌颂你,等于奏乐于聋聩。

但我爱你,究竟爱你什么?不是爱形貌的秀丽、暂时的声势,不是爱肉眼所好的光明灿烂,不是爱各种歌曲的优美旋律,不是爱花卉膏沐的芬芳,不是爱甘露乳蜜,不是爱双手所能拥抱的躯体。我爱我的天主,并非爱以上种种。我爱天主,是爱另一种光明、音乐、芬芳、饮食、拥抱,在我内心的光明、音乐、馨香、饮食、拥抱:他的光明照耀我心灵而不受空间的限制,他的音乐不随时间而消逝,他的芬芳不随气息而散失,他的饮食不因吞啖而减少,他的拥抱不因久长而松弛。我爱我的天主,就是爱这一切。

这究竟是什么呢?

我问大地,大地说:“我不是你的天主。”地面上的一切都作同样的答复。我问海洋大壑以及波臣鳞介,回答说:“我们不是你的天主,到我们上面去寻找。”我问飘忽的空气、大气以及一切飞禽,回答说:“安那克西美尼斯说错了,我不是天主。”我问苍天、日月星辰,回答说:“我们不是你所追求的天主。”我问身外的一切:“你们不是天主,但请你们谈谈天主,告诉我有关天主的一些情况。”它们大声叫喊说:“是他创造了我们。”我静观万有,便是我的咨询,而万有的美好即是它们的答复。

延展阅读

《三位一体论》

本书是奥古斯丁唯一不涉及时代争议性话题的巨作。他致力于探索默想教义,是自拉丁教父以来一套极具分量的“三一论”神学作品。与希腊早期长老的教导相反,他认为神圣的“三位”是完全平等的,只在彼此的关系上有分别。他认为圣灵是“爱”,使圣父与圣子联合,因此也把三位一体与教会结合在一起。借着新柏拉图主义及《圣经》的启示,他探讨了三位一体在人身上的类比,即记忆、理解力与意志的内在关系。

P13-16

序言

“一生读书计划”丛书之《哲学书架》为哲学研究者和广大哲学爱好者重点推介了80本最适合他们阅读的古今中外优秀哲学经典以及大量的参考阅读书目。

哲学是什么?

翻开这本书,对每位读者而言,它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时刻将被开启。从这一刻起,你便与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先哲大师及数以万计的思索者踏入了同一座思辨的城池——广袤、激烈、日新月异。

没错,对于“哲学”二字,我们很难简简单单地找几个形容词拼出一个公允的概念。这是哲学的“难”,因为它是诸多智慧的集合。早在古希腊时,人们用“philo-”(喜爱)和“s叩hia”(智慧)组成了“哲学”(philos叩hia)一词,“爱智慧”完成了人们对于哲学的最初想象。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最早的哲学家,他们开始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有别于此前以宗教和神话的方式解释自然的传统。

与此同时,哲学在东方也产生了萌芽。西周的战乱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具有社会抱负的士大夫走上了历史舞台。在“处士横议”的社会风气中,世人学子著书立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这些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亦被视为中国哲学的滥觞。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哲学都是人类智慧发展的必然方向。

回归到前文的问题本身——“哲学是什么”,一千个哲人给出一千个答案。本书选取了东西方哲学大家的思辨精华。虽然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在各家学说中仍然能够看到惊人的相通之处,着实为人所折服。

你或钟情于其中一家的判断,或在茫茫智者之言中难于找到令人信服的立足点。这些都不要紧,即便不打算攀登哲学的尖峰,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时刻伴随着你的人生。这是哲学的“易”。哲学是一种武装,它于无形中左右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人们更好地面对选择,更好地做出选择。从这种意义上看,哲学保护了我们不受世俗变迁的纷扰。

哲学是孤独的。当然,孤独并非孤立,也并非孤傲。在思辨的队伍中,有千千万万甘愿为之绞尽脑汁而乐在其中的老人与青年;在思辨的历史上,这门学科纵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诸多角落,游刃有余。正因为如此,这门学科才确乎神秘又迷人。

哲学在每一刻都是新的。此刻,你拥有了哲学,哲学拥有了你。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人的精神启蒙往往是从阅读开始的。法国著名科学家笛卡儿就曾说过:“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大文豪高尔基也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一生读书计划》丛书的出版对所有读书人来说实是一大幸事,她最大的亮点在于可以为你节约宝贵的时间,直接找到自己所需的书架,从中抽取自己最中意的书籍,迅速进入惬意的读书时间。

——王嘉祥(学者)

一代大师林语堂认为,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他提倡国人“自由地看书读书,无论是在校,离校,做教员,做学生,做商人,做政客,有闲必读书。真正的读书是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如果您能持有林语堂先生所言之读书态度,那么,阅读《一生读书计划》丛书对您来说一定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

——程立(出版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哲学书架/一生读书计划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潞潞//凯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53181
开本 32开
页数 4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12-03-01
首版时间 2012-03-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3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4
147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