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闲情偶寄/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内容
编辑推荐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书,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戏曲理论专著,也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第一部有趣味的经典之作。

《闲情偶寄》中所述诸般见地、诀窍、机巧、心思,其理虽多浅显,然而难得在肯言人所未尝言,又说得清楚明晰。今日读之,于笠翁精巧言论之外,却又如观一幅清初市井风情画,使人不时抚卷莞尔。本书适合广大学生扩展阅读使用。

内容推荐

《闲情偶寄》是李渔汲取了前人如王骥德《曲律》中的理论成果,在书中,作者联系当时戏曲创作的实践,并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戏曲理论体系,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高峰,为戏曲理论批评史乃至中国文学批评史树立了一块里程碑。李渔的戏曲理论以舞台演出实践为基础,因而能够揭示戏曲创作的一般规律。

《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全书分为演习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和颐养部六大块,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其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无穷;逸趣横生,妙不可言。周作人先生对此书推崇备至,认为本书唯一缺憾在于没能涉及老年生活,否则必有奇文妙论。

总之,《闲情偶寄》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启发与教育意义。

目录

 演习部

选剧第一/1

 别古今/3

 剂冷热/6

变调第二/8

 缩长为短/9

 变旧成新/13

授曲第三/22

 解明曲意/23

 字忌模糊/25

 锣鼓忌杂/26

 吹合宜低/28

教白第四/32

 高低抑扬/34

 缓急顿挫/39

脱套第五/42

 衣冠恶习/43

 声音恶习/45

 语言恶习/47

 科诨恶习/51

 居室部

房舍第一/52

 向背/58

 途径/58

 高下/59

窗栏第二/60

 制体宜坚/61

 山水图窗/62

 梅窗/63

墙壁第三/64

 界墙/65

 女墙/66

 厅壁/68

 书房壁/71

联匾第四/77

 蕉叶联/79

 此君联/80

 册页匾/81

 虚白匾/82

山石第五/83

 大山/85

 小山/87

 石洞/89

 器玩部

制度第一/91

 橱柜/92

 古董/95

 屏轴/98

 茶具/101

 酒具/104

 碗碟/106

 笺简/109

位置第二/1 13

 忌排偶/1 14

 贵活变/1 16

 饮馔部

蔬食第一/120

 笋/123

 蕈/126

 莼/127

 菜/128

 瓜、茄、瓠、芋、山药/131

 葱、蒜、韭/132

谷食第二/133

 饭粥/134

 汤/137

 糕饼/139

 面/140

 粉/143

肉食第三/144

 猪/146

 羊/147

 牛、犬/148

 鸡/148

 鹅/149

 鸭/151

 野禽、野兽/152

 鱼/153

 虾/156

 鳖/157

 蟹/158

 种植部

木本第一/163

 牡丹/164

 梅/167

 桃/170

 李/172

 杏/173

 梨/174

 山茶/175

 紫薇/176

 栀子/177

 杜鹃樱桃/178

 石榴/178

 木槿/179

 夹竹桃/180

 瑞香/181

 茉莉/183

藤本第二/185

 蔷薇/187

 木香/188

 月月红/189

 姊妹花/190

 玫瑰/191

 凌霄/191

 真珠兰/192

草本第三/193

 芍药/194

 蕙/195

 芙蕖/197

 鸡冠/199

 玉簪/200

 凤仙/201

 金钱/201

 蝴蝶花/204

 菊/205

 菜/207

众卉第四/209

 芭蕉/210

 翠云/211

 虞美人/211

 老少年/212

 天竹/213

 虎刺/213

 萍/214

竹木第五/215

 竹/216

 松柏/218

 梧桐/220

 槐榆/221

 柳/222

 黄杨/224

 棕榈/225

试读章节

选剧第一

【原文】

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登场之道,盖亦难言之矣。词曲佳而扮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此等罪过,与裂缯毁璧等也①。方今贵戚通侯,恶谈杂技,单重声音,可谓雅人深致,崇尚得宜者矣。所可惜者:演剧之人美,而所演之剧难称尽美;崇雅之念真,而所崇之雅未必果真。尤可怪者:最有识见之客,亦作矮人观场,人言此本最佳,而辄随声附和,见单即点,不问情理之有无,以致牛鬼蛇神塞满氍毹之上⑦。

【译文】

编剧的目的就是专门为了登台演出;演出的规律却是很难说明白的。剧本写得好却找不到好演员来演,或演员好却教导不得法,这两种情况都是暴殄天物,这样的罪过,与撕裂绸缎、毁坏玉璧的罪过是一样的。如今的达官贵人都不喜欢谈论杂技,只喜欢戏曲,可以说是品味高雅、推崇得当。可惜的是,演戏的人漂亮,可是所演的剧作却不一定称得上是尽善尽美;推崇高雅的想法是真诚的,但是所推崇的剧作却未必是真的高雅。让人感到特别奇怪的是:非常有见识的观众,也像矮人看戏一样,有人说这本戏最好,他也随声附和说好,看见戏单就点戏,也不管有没有情理,从而使得牛鬼蛇神塞满了戏台。

【原文】

极长词赋之人,偏与文章为难,明知此剧最好,但恐偶违时好,呼名即避,不顾才士之屈伸,遂使锦篇绣帙,沉埋瓿瓮之间。汤若士之《牡丹亭》、《邯郸梦》得以盛传于世,吴石渠之《绿牡丹》、《画中人》得以偶登于场者,皆才人侥幸之事,非文至必传之常理也。若据时优本念,则愿秦皇复出,尽火文人已刻之书,止存优伶所撰诸抄本,以备家弦户诵而后已。

伤哉,文字声音之厄,遂至此乎!吾谓《春秋》之法,责备贤者,当今瓦缶雷鸣,金石绝响,非歌者投胎之误,优师指路之迷,皆顾曲周郎之过也。使要津之上①,得一二主持风雅之人,凡见此等无情之剧,或弃而不点,或演不终篇而斥之使罢,上有憎者,下必有甚焉者矣。观者求精,则演者不敢浪习,黄绢色丝之曲,外孙齑臼之词,不求而自至矣。吾论演习之工而首重选剧者,诚恐剧本不佳,则主人之心血。歌者之精神,皆施于无用之地。使观者口虽赞叹,心实咨嗟②,何如择术务精,使人心口皆羡之为得也。

【译文】

非常擅长创作词赋的人,却偏要和词曲过不去,明明知道这本戏最好,但是怕这样做会有些不合人们的口味,一提到它的名字就避而不谈,也不管有才华的作者会不会受委屈,从而使一些上好的戏曲作品被埋没了。汤显祖的《牡丹亭》和《邯郸梦》能够盛传于世,吴石渠的《绿牡丹》和《画中人》能够偶尔在戏台上演出,这对戏曲作家来说都是很侥幸的事情,而不是因为文采好就一定能流传:的常理。要是按照当今演员戏子的心愿,他们希望秦始皇再生,将文人已经刻印的书全都用火烧掉,只留下他们自己改编的抄本,让千家万户去演习排演。

可悲啊!戏曲作品遭到的厄运,竞达到了这般程度!我认为写作《春秋》的目的是:对于贤者更应该责备。现在戏台上只有乱七八糟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以前那些优美的声音了,这不是因为演员投错了胎、老师指错了路,而是那些评论的行家们的过错。如果在地位显赫的大人物中,有一两位推崇风雅的人,只要一看到这种不合情理的剧作,或者把它抛到一边不点,或者演到一半就斥责它停演,上面有人憎恶这种剧本,下面的人就一定会更憎恶它了。观众追求精致高雅,那么演员就不敢乱学乱演了。这样,绝妙的戏剧作品不用去刻意寻找,也会自然出现了。我认为,演戏的技艺最重要的是剧本的选择,怕的就是剧本没有选择好,而让戏班主的心血和演员的精力都花在没有用的地方。观众嘴上虽然称好,心里却在责骂,为什么不在挑选剧本上多下些工夫,让人们心服口服呢?P1-3

序言

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是要培养新一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拥有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提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并对语文课外阅读做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指定和推荐了具体的课外阅读书目。

为了有效实现新课标对中小学生指定的阅读目标,我们对图书市场进行了考察,并邀请了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严格遵循新课标精神编写了本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与同类图书比较,本丛书还增加了如下栏目:

阅读导航:包括作者简介、内容梗概、艺术特色等,使读者阅读本书前,对本书的全貌有一个基本了解。

快乐导读:用精炼、优美的语言,切入主旨的问题,引领读者步入正文的阅读。

旁批旁注:旨在帮助读者在阅读中进一步理解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并以问题的形式导入对作品正文的理解,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以启发读者思考。

情境赏析:体现了对典型人物、典型语言、典型心理描写及创作手法的鉴赏评析,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审美鉴赏。

名家点评:名家对此书或书中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

我们衷心地希望阅读此书能给你带来阅读的快乐!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闲情偶寄/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李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552774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2013107045
中图分类号 I26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