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中国式青春)》编著者贾飞。
人才的成功,需要有四个条件:师承、禀赋、功力、际遇。作为一个文学创作者,应当说年轻的贾飞是很幸运的。在文学这座迷宫中,曾有多少人左冲右突、不舍昼夜,到头来却广种薄收,甚至颗粒无收。贾飞才二十多岁,就有多部作品面世,非常值得祝贺。然而,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不是田径中的短跑,也不是百米跨栏,它是一场马拉松竞赛,需要创作者以毕生的痴迷、热情和刻苦自励去完成。应当说,贾飞的起跑很不错,但关键在于坚持,在于耐力,在于目标始终如一。古往今来,在过客匆匆的文坛艺苑中,曾有多少有才华的年轻人小有成就便把尾巴翘到了天上,不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而且小猫的屁股也摸不得。他们就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喀索斯,只迷恋自己水中的倒影--这,是我最不希望在贾飞身上看到的。愿他能够保持住自己的清新与纯朴,保持住自己的冲力和韧劲儿,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无愧于大巴山那片神奇的土地和悠远的文化传承。
《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中国式青春)》编著者贾飞。 《除了青春一无所有(中国式青春)》中你又可以读到另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国家一级作家宋小武、国际知名导演韩志君分别作序香港雪米莉、《百家讲坛》学者钱文忠、《山楂树之恋》作者艾米、“官场小说第十人”王跃文、央视《乡村大世界》总策划陈建中、当红艺人徐誉滕、知名歌手王羽臣等名家联袂推荐。
贾小刀在为自己的前途发愁了。明年6月,他就要正式离开学校,可是工作单位,却连个影儿也没有。班上一些家庭背景好的同学,父母早已为其联系好了优越的_T作;一些平时努力的学子,也争取到了自己满意的职位。
看到这些,贾小刀心里不禁慌了神。
但是,他又能怎样呢?社会就是如此。要么拼自己,要么就拼爹。有一个当市长的老爹,比读一个博士强。因此,没有一个强悍的老爹,就只有自己给自己当“爹”了。
如果这两样你都没有,那么,你就是一头等待被宰割的羔羊。而残酷的社会,就是狼林。就像中国当红青年作家贾飞在其长篇小说中写道: “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的动物世界,贫困人的儿子,就是一群群羊,而大官商的儿子,就是一群群狼和虎。因此,穷人子弟要想不被吞吃宰杀,就必须努力让自己跑快点,多活几年。或许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翻身后的贫困儿子,也可能成为狼和虎。而那些狼虎的儿子,有些因为是病的残的,这就让穷困子弟,有了角色转换的机会。”
贾小刀想到这句话,心里不免有些感慨。自己不正是其中的那只羊吗?他心里有些埋怨,又有些失落,但是又十分不甘。他不想自己被社会抛弃和吞噬。
最近这一段时间,除了担心工作,贾小刀还在忙碌自己长篇小说《中国式青春1》出版的事。生活显得忙碌而又倍显无奈。
就在贾小刀为此焦虑不安时,高中同桌王明联系上了他。
是啊,自从高中毕业后,这个曾经的同桌兄弟王明,已经多年不见了。王明现在就读于西南××大学法学系,明年也和贾小刀一样正式毕业。
联系上王明,贾小刀非常高兴。他在QQ上兴奋地与王明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
“兄弟,在哪里高就呢?”王明在QQ那头问。
“还没找到工作啊,难找得很。现在用人单位都挑啊。以前读高中时,老师就号召学生:同学们,你们要加油啊,只有今天的辛苦才会换来你明天的幸福;大学,就是你们的命运转折点,读了大学你们就改变了命运。现在命运倒是改变了,但却是命运越改越差,有的家里甚至欠了一屁股烂债。哎,提起伤心。你呢,现在上班没?”贾小刀有些无奈而气愤地说。
“找了一份工作,在湖南A城一个律师事务所,当助理律师。一个月就五六千元吧,等转正后可能有一万左右。”王明轻描淡说,但从语气中可以听出隐隐的一丝骄傲。
“这么牛逼,兄弟不错啊,以后可要多关照关照我。”听到这话,贾小刀对这位身高不足160厘水的高中同学,刮目相看起来。
是啊,记得高中读书时,王明鼻孑L下,总是吊着一串长长的鼻涕,接着他一用力,鼻涕就被吸进呼出。整个人像个小丑一样,傻乎乎的。当时,班上都没几个女生愿意和他交流。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几年不见,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五六千元算啥,当律师挣不了什么大钱,要发财必须走其他道儿!’,正当贾小刀对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时,王明却表现出了对目前工作无所谓的态度。他继续补充道: “其实还有很多挣钱的方式,既自由,又有前景,这些都比给别人打工要强。”
“你说的什么道?黑道、白道,还是商道?”贾小刀有点好奇地问。
“小道。就是一种新型的赚钱模式。这个东西,一时半会儿给你说不清。它是一种新型的理念,有了这种理念之后,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显得特别容易。就像战争中当将军一样,熟读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打仗就可能会百战百胜。”王明在贾小刀面前吹得天花乱坠。
“这样吧,我过几周要到重庆的出版社签合同,到时再和你详聊。顺便你也给我当一下法律参谋,看看我那合同有啥问题没?”
“没事,那时我也正好要回重庆考英语四级,我们见面后一起好好聊。好久没见了,我们兄弟俩得喝点小酒。”
聊完这些,贾小刀下了线。
之后,贾小刀开始投入到紧张的改稿工作中。他的室友林峰、何博士等人,也完全没有心思待在寝室里。他们有的继续和女友出去共度春宵,有的到校外的游戏厅里虚度青春去了。
贾小刀待在寝室里改着小说。
深秋的景色很美,但是贾小刀却没任何心思出去观赏。
(二)
通过和出版社编辑的不断沟通,近十天的改稿工作,终于完结!
贾小刀就像完成了一件重大任务,心里顿时放松了许多。是啊,自己这一年的劳动成果,终于可以面市见天,及时与读者见面了。
在和出版社约好见面时间后,贾小刀买了一张火车票坐车赶往重庆。贾小刀所在的D城,离重庆并不算远,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只需几个小时车程。
在火车上,贾小刀心里想,已经有5年没到重庆去了。记得第一次去重庆还是在他高中时。当时,他看到重庆繁华的街道就觉得自己像刘姥姥,仿佛走进大观园,城市的一切都很新鲜,都很繁华。
时过5年之后,贾小刀又踏上了重庆的土地。这一次,与众不同的是,他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来到重庆。贾小刀想到这里,心里有了一丝自豪。
前记:这是我读大三时,一位外语系的文学爱好者给我写的信。为什么我会将这封信放在我书里的卷首,并作为我新书的序?一是因为她给我写这封信时,我刚刚写完这部长篇小说;二是因为从这封信里,我们可以读懂青春。
这封信原文共一万三千多字,因篇幅有限,现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写给贾飞的一封信贾飞:
你好!(本想像你文章中那样,说“见信如面”的,想想还是算了吧。)
我一直在想,一定要给你写一封信,否则我心里是不会平静的。以前也觉得有很多话想给你说,只是真要写的时候呢。发觉一切语言都很无力。今天早上,我在被窝里看美国文学,这个东西上课时没有听,现在复习相当于是第一次看。原来是一边拿着笔一边在英语本上画着,那些名字实在不好写。但写着写着,就变成现在这样了——我换了一张纸,开始给你写信,写得不亦乐乎。
我心中对文学的熊熊烈火,不是一般的冷水能够浇灭的,所以不管多少人认为不可能、不值得,甚至幼稚可笑,我都会坚持的。只是如你所说,生活中有很多无奈,为了生存、生活,我们要放弃一些东西。所以,时间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为什么一天是二十四个小时而不是四十八个小时呢?不是有一句话:时间就像女人的乳沟,挤一挤就会有的?所以,挤一下,时间还是会有的。关键是要有耐心,我有激情,却没有耐心。我觉得写作是件很幸福的事,同时,它也是件艰巨的事,因此,我很羡慕和钦佩那些写字的人。
话又说回来,为什么要写作?如果只是单纯地想挣钱、想出名、想要销量,那就不得不考虑读者的水平与口味了。真正的文学作品,真正的作者是不会考虑那么多的,他只要做他自己,根本不用想外界怎么样,读者又怎么样,他写作可不是为了迎合读者。真正的好书,不是读者选书,而是书选读者。这样的书也许销量不怎么样,很少有人问津,但即便只有一个读者,一个真正能读懂的人,作者也会感到欣慰(但现在,更多的是不求甚解,作者写书,也不一定要求别人懂他,说不定他写了书,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这就是一个速食时代的特性)。
如果我说我对你有点崇拜的话,即便自己听着也觉得很幼稚,很假。还是换种说法吧,我很欣赏你,要不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你的书,看你的文章,和你聊天写信了……大一时,我还没看过你的文章。有一次我的舍友过生日,有个中文系的女生一起吃饭,饭后我们在情人岛聊天,我就问有关中文系的课程设置等问题,然后就知道了中文系有个才子叫贾飞,很会写文章,在榕树下发表了一些文章……那是第一次记住你。再后来,偶尔在校报上看到你写的文章,慢慢注意了。有一篇印象很深刻,题目好像是《情书》,是写一个音乐系的女生。那是大二的时候了。今年也看到了一些,比如《饭卡的自白》,你都是在我们身边取材啊,我就在想,我为什么写不出来呢?其实我们身边可写的很多很多。我相信你写这些时应该很快吧。后来我就不知道是在哪听说的了,说你出了文集,然后我就去网上搜索你的名字,出现在了红袖上,然后看看,没错是你。
后来,我就决定要找你,要和你交流,充分利用资源。于是又和那个中文系的女生一起吃饭,其实当时我就问了一下中文系的某些情况,还是不好意思直接问你的名字,真该问的。后来我就在我舍友的QQ上找那个中文系女生的号码,我想通过网络认识她。反正她也是中文系的,也可以学习学习,顺便打听一下你啊,结果她没加我,后来我也就放弃了。但我踩了她的空间,在上面看到一个男生,叫“落地不化”,看了一些话,判断他是中文系的,还看了他们宿舍的图片,没错,是我们学校的,只是好像没看到你,现在也想不起你的样子了噢。然后我就加他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我是为了打听你才和他聊上的,他说你们以前是一寝室的。我相信他,我觉得中文系的人嘛,应该都是可信的。又了解了一些情况,真的很不好意思,现在也不好和他说话的。这种带着目的性的接近让我想到了“阴险’’二字,事实上我觉得我不呀,不知你是怎么看的。他没告诉我你的联系方式,我也不好问的,其实当时真想直接问贾飞的QQ是多少呀,或他的电话是多少呀,你看吧,看来我还要锻炼一下我的脸皮功夫。最后我放弃了,现在想想,真是不开窍,如果高调一些,我可以直接跑到中文系某班上去大声问:贾飞是哪个?这多酷呀。可惜我没这么高调也没这么酷。我真的放弃了。
有一次去逛文理学院百度贴吧,也不知怎么的就去了。偶然中看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只给曾子墨看》(大概是),好奇心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