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博编著的《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是一部对法兰克福早期学者马尔库塞思想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作为20世纪60~70年代著名的新左派“鼓手”,马尔库塞的学术成果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性。通过对马尔库塞学术成果及其思想历程的详细分析,本书认为,否定性将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成果衔接起来;否定性既是其思想发展的内在支点,也是其思想具有体系性的关键所在。

内容推荐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马尔库塞一直饱受争议:这种争议不仅表现在对他人品的怀疑之上,也表现为对其学术成果的误解之中。研究者虽然大都认可马尔库塞在哲学、社会学、美学和心理学领域取得的不凡的成就,却少有人承认他的跨领域研究之间存在内在关联。通过对马尔库塞思想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考察和分析,徐博编著的《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认为“否定(性)”构成他人生与思想的支点。对马尔库塞的人生而言,否定性的实质就是对权威与统治的反抗,是他人生遵循的原则;对其思想而言,否定性则是衔接其各领域学术研究的支点。在此过程中,马尔库塞从哲学领域继承并重构了传统逻辑学概念的否定(negation),将其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思想所缺乏的否定性(negativity)维度,并使之成为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其后随着马尔库塞研究向社会学的扩展,否定性作为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思想维度被他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分析之中。最后,当马尔库塞在社会领域中遭遇到困境之时,他开始向审美领域转向,否定性最终消解于他所构建的艺术乌托邦之中。本书对马尔库塞思想的解读将为上述论点提供确证。

依据“否定性”与马尔库塞思想之间的关系,《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分为五章。

第一章将关注马尔库塞的思想历程与早期美学研究,指出他的早期学术研究呈现出由美学向哲学转化的趋势。本章的重点是讨论马尔库塞与海德格尔思想、黑格尔体系之间的微妙关系,此外,本章还将对马尔库塞早期的美学与哲学研究的状况及其原因进行简单的归纳。加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之后,马尔库塞作为早期社会研究所中对哲学较为熟悉的思想家之一,在社会研究所批判理论的建构中逐步发展、形成了以否定(性)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第二章主要探讨否定的语意及其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变化。Negation(否定)在英语语境中具有negativity(否定性)的涵义,本章还对否定与马尔库塞所使用的否定(性)进行了区分。否定性(negativity)所以能够成为马尔库塞思想的支点,缘于他对否定(negation)的理解集中体现了海德格尔与黑格尔间的分歧和冲突。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点,本章首先分析negation在西方形而上学中的演变过程,主要涉及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家的观点,其中,黑格尔将否定视为辩证法的灵魂;其次探讨了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否定。本书认为海德格尔主张否定遮盖虚无,应当被抛弃。

第三章讨论马尔库塞发掘(寻找)并初步形成其否定性思想的过程,主要结合《理性与革命》展开。本章的重点是对《理性与革命》进行分析:通过考察该书的创作意图,指出该书并不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简单复述,而是试图复兴思想的否定性力量(维度)。在此,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依托于否定性,这意味马尔库塞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开始转向对思想否定性的发掘。由此出发,本章对马尔库塞在哲学领域寻找否定性的过程进行了解析,分为两部分:一是探讨他如何将否定从黑格尔哲学中延续下来;二是分析他如何重构否定,使其特性(否定性)成为现代社会所缺乏的思想维度。在此基础上,马尔库塞把否定性从哲学领域带入社会学领域。这一跨越预示着否定性已经成为马尔库塞思想的支点。

第四章分析马尔库塞建立其社会理论体系的过程,这也是他自觉地将否定性运用于社会研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马尔库塞将否定性转化为现代社会缺乏的思想维度,指出现当代社会的肯定性正在使社会与个体呈现出单向度的特性。单向度的实质是发达工业社会缺乏否定性维度,因此否定性的运用就是马尔库塞对发达社会形态的批判。“单向度社会”的提出可以视为马尔库塞社会理论体系的完成形态。单向度社会和思想的出现,还意味着压抑性与一体化社会的最终建立。正是基于摆脱单向度社会的要求,马尔库塞提出了“大拒绝”的理论,并开始关注个体与社会解放的问题,这促使他开始寻找现实的解放主体。

第五章以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的发展为脉络,以他在寻求解放理论中所遇到的困难为起点,解释了马尔库塞审美理论与否定性间的关系,即否定性在其审美理论中得以扬弃。早在20世纪30年代,马尔库塞就多次提出在审美与艺术领域之中保存着否定性;其后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等涉及美学与艺术理论的作品中,马尔库塞又多次确认否定性是压抑社会统治下艺术应有的基本特征。60年代晚期马尔库塞提出了新感性理论,新感性是基于感性对压抑的否定,其解放性和革命性源自于否定性。进入70年代后,马尔库塞在其晚期论文《审美之维》中提出了“审美形式”与“艺术世界”的理论设想,这意味着他所坚持的解放和革命维度的否定性最终消解于虚幻的审美世界之中,否定性在审美乌托邦(作为艺术世界)中得以完成。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否定性在马尔库塞思想不同领域中的地位与意义,之后基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及其否定性思想,本书对现代美学的学科重构进行了建设性的思考,提出某些关于否定美学的理论设想。

目录

引 言

一 马尔库塞思想中的“否定性”

二 马尔库塞思想研究现状

三 创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与设想

第一章 早期美学与哲学研究

 第一节 思想历程与早期美学研究

一 马尔库塞生平

二 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

三 《德国艺术家小说》的美学思想

四 席勒的影响与哲学转向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早期哲学研究

一 早期哲学研究概貌

二 海德格尔的影响

三 虚假的黑格尔主义者

四 混乱的、缺乏时代性的哲学研究

五 早期哲学研究与寻找否定性

第二章 “否定”的语意及其演变

 第一节 Negation与“否定”

一 否定与“negation”

二 “否定”演变史的划分

 第二节 黑格尔:辩证法与“否定”

一 前黑格尔时期的“否定”

二 概念与否定

三 辩证法中的否定

四 有边界的“否定”

 第三节 海德格尔:遮蔽“虚无”的“否定”

一 日常语言化的“否定”

二 作为逻辑结果的“否定”

三 遮蔽虚无的“否定”

四 被抛弃的“否定”

五 寻找否定性的前提

第三章 寻找“否定性”

 第一节 否定性与《理性与革命》

一 关于《理性与革命》的各种评价

二 《理性与革命》的创作意图

三 《理性与革命》的构思

 第二节 否定的哲学

一 关于黑格尔的“理性”

二 从“理性”到真理的“否定”

三 被继承的“否定”

四 从“否定”到“否定性”

 第三节 否定性与社会批判理论

一 社会批判理论

二 批判理论的基础及其形态

三 丧失否定性的思想及社会理论

四 《否定辩证法》,否定性与批判性

第四章 “否定性”的运用

 第一节 早期的社会研究

一 极权主义与纳粹德国研究

二 技术理性统治下的美国社会

三 对苏联社会的分析

 第二节 《爱欲与文明》的社会理论

一 快乐科学

二 压抑分析

三 爱欲分析

 第三节 单向度的社会与思想

一 单向度与否定性

二 单向度的社会

三 单向度的思想

四 后《单向度的人》的社会研究

第五章 “否定性”的审美完成

 第一节 肯定文化与艺术

一 审美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 文化与文明研究

三 艺术的否定性

四 制造幻象的艺术

 第二节 非压抑的审美层面

一 幻想、乌托邦与艺术家

二 审美层面

三 单向度社会与艺术的异化

四 技术与艺术

 第三节 从新感性到《艺术与革命》

一 审美与解放

二 新感性

三 艺术与革命

 第四节 《审美之维》与否定性

一 艺术的政治性

二 审美形式

三 艺术世界

四 审美与否定性

结 论

 一 否定性与马尔库塞思想

 二 启示:否定美学

 三 一般性评论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0370
开本 20开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11-06-01
首版时间 2011-06-01
印刷时间 201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16.59
丛书名
印张 14.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