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窑变
内容
编辑推荐

他们是中国文坛的新力量,他们独树一帜,他们堪可信赖。

人民文学奖获得者、小说选刊年度大奖获得者、郁达夫小说奖获得者、上海文学奖获得者…………

太白文艺出版社精选国内文坛一流青年小说作家全新力作,收入该书系的作品,均为作家未曾集结出版过得中篇小说,为读者呈现中国青年小说家最独特的一道文学风景。

这本《窑变》收录了计文君的作品。

内容推荐

计文君是当代女作家中,最具张爱玲精髓的。她的奇特,一方面表现为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碰撞,她的小说既有强烈的女性小说的性别特征,又有着强烈的“力量感”,有着对于女性意识的超越与怀疑;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纠缠,她的小说叙事及思想形态有着鲜明的现代感,但她的审美趣味却又明显衷情于传统。

《窑变》收入作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10篇:无家别,开片,窑变,帅旦,慢递,鸽子,灵歌,芳邻……《窑变》作者认为,小说是虚构的,所以才更真实,镜花水月,真空妙有。

很少有人能够将古典小说的烟火气、现代小说的批判性和后现代小说的游戏精神融为一炉,但计文君做到了。

目录

无家别

开片

窑变

帅旦

慢递

鸽子

灵歌

芳邻

嫩南瓜

帛书

后记:梦·镜子·中国故事

试读章节

我含混地笑笑,对老师这位比我还要小一岁的妻子,师母两个字,无论如何我是叫不出口的。老师送两位客人出来了,我忙站起来。老师看见我,就对其中一个客人介绍,“我的博士,去年留院里了,很有才气!你们钧州人!史彦,这是你们钧州宣传部的马部长!”

马部长人如其姓地长了张长脸,恍然又欣喜地“哦”着,过来握住了我的手,一连串地问:“老家钧州哪儿的?常回去吗?家里人还都在钧州吗?”

我笑着说了两个字:“花驿。”

马部长连珠炮似的问题,是抒情性的,只为表示热情,并不介意答案,我给出的花驿两个字也够用了。

马部长笑着说:“花驿好啊!花木之乡,插根筷子都能发芽的好地方!水好,空气好,你该多请周老去咱们那儿啊!”

我继续笑,直笑得脸上的肌肉有些酸,才和老师把马部长一行两人送出了大门。我揉了揉困乏的脸,顺手理了理乱蓬蓬的头发,跟着老师进了隔扇里面的大书房。

老师说:“你们那儿有一种民间乐器,叫管筹,当地想申报国家级的非遗名录——你脸色不好——母亲的病,怎么样了?”

我因为母亲的病,回家了半月。我勉强笑了一下,“可能不用做手术了……”母亲得了淋巴癌,大夫说已经没有手术的必要了。

老师示意我坐下,体恤地叹了口气,说:“人老了,难免的。需要来北京的话,我帮她找大夫,我有朋友在协和——尽力!做儿女的,不要留遗憾。”

一股辛辣的液体冲进了我的鼻腔——不是感动,也不是为母亲的病难过。我很清楚,那是我磐石一样的决心,在老师书房氤氲出的诱惑面前,出现了一丝疼痛的裂痕。这个书房其实是老师待客谈话的地方,他在别处还有工作室,那才是他工作的地方。这个煌煌考究的大书房,就是“功成名就”四个字的视觉化表现。说实话,在学术上,我谈不上有什么追求,不过是被老师的青目蛊惑出了些许有所成就的欲望。此刻才知道,那原是妄念。我在唏嘘我的命运——唐僧取经一般艰难地走进了大雷音寺,身边却没有可以贿赂迦叶,助我走完最后几步的紫金钵盂,我只能无功而返。

命该如此!既然我面对着成佛和做人之间的选择,我只能选先做人。不能为了成佛,先不是人了。功可以不成,名可以不就,爹娘不能不要!年届不惑的大男人,淌眼抹泪的太难看!我忍下了那点儿泪意,深吸一口气。说:“周老师,我想回钧州——工作!”

老师正在书案后,朝烟斗摁烟丝,听到我的话,抬起头,“因为家里?”

老师去年为了让我留在研究院,费了不少事,我这么做,心里是有愧疚的,我说:“我对不起老师!”

“没有的事儿!”老师用握烟斗的手朝我一挥,“言重了!”老师点着了烟斗,抽了一口,缓慢而体恤地将话襄在烟雾里吐出来,烟丝燃烧时释放出浓郁果香,“长安居,大不易!——真的不能坚持了?”

老师世事洞明,我也不必婆婆妈妈地跟老师说我的艰难与无奈,只是低了头,沉重地“嗯”了一声。

老师叹了口气,说:“有去处吗?”

我抬起了头,“钧州学院。”

我就这样回到了钧州学院。

钧州学院对我最大的吸引力,是十五万元的安家费。据说前两年博士来的话,还会给房子。我还顾不上想房子的事,报到后急匆匆领了钱,就奔了医院。母亲拒绝去北京,也拒绝去省城——我妹妹在省城。即使是在钧州人民医院,母亲天天都在跟我和父亲请求,“咱们回家吧!”

那段日子,我经常做溺水的噩梦,拼命挣扎着醒来,长长地嘘出口气,额头上的汗慢慢冷下去,意识清晰起来——其实现实和梦境一样让人窒息。

妻子有一天出现在医院,她把我从病房里叫到医院的后门,问我那十五万安家费在哪儿。我觉得她不可理喻,哼了一声,转身就走。她在背后冲我发出一声凄厉的哭喊,我没有搭理她。她就是继续哭喊也不会引人注意,医院后门附近有太平间和灵堂,有一家正在起灵,一群披麻戴孝的孝子们哭得惊天动地,唢呐声声,我竟然还能辨识出那曲调是《山坡羊》。

三个月后,我在同一天失去了父母。

母亲那天精神情绪都显得很好,我早上给她带去的豆腐脑。她竞吃了多半碗。她放下勺子,我又拿起来,喂了她一大勺,她没拒绝。也吃了。父亲在一旁看着她笑,笑得母亲半是欢喜半是含羞地拍了他一下。父亲母亲之间,就是到了这样的年纪,偶尔有些眼风神色,竟还是浓情蜜意的小儿女姿态。

我回了学校。黄昏时,我接到了表舅从花驿林泉村打来的电话,说我的父母出事了。原来早上我离开后,母亲就央告父亲。说想回家看看我祖母。她们婆媳感情很深,有几个月没见了;说就回家一天,她肯定还回医院。父亲去问了大夫,大夫同意了,父亲就陪母亲回家了。P2-4

后记

今年北京的冬天不大冷,看看到了年底,车窗外还能看到老绿杂着赭石的深秋色彩,偶尔飞过两点金黄,那是尚未凋尽北风的银杏叶。

我和这个巨大的城市,在这个冬天和解了。

那个曾经在林语堂和老舍小说里清艳风雅的北平,款款而来,从林立的高楼的缝隙里,梦影一样,慢慢渗透进我所有的感官——颜色,味道,气息,温度,声响……我触摸着这个城市的质地,在真实和虚构之间。

我遇上了一个关于北京的梦。

这是小说最大的魅力,当时间从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情地劫掠着一切的时候,小说以柔弱的姿态,表达着最为顽强的抵抗。如果没有小说,我们会沦陷在遗忘之中,那些宝贵的生命经验,无处交托,无法分享,那该是怎样可怕的一种孤绝之地?!

我不大愿意接受这种耸人听闻的说法——小说的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变,它如同面临进化关口的古老物种,如果不产生基因突变,完成进化的飞跃,就会被无情改变的环境,抛入灭绝的深渊。小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种以虚构捕捉真实的叙事形式,不只一次面临过类似的困境。不断需要自我更新,从而使得虚构能够有效地抵达真实,也许这就是小说的特殊命运。

虚构,是小说作者用来捕捉真实的工具。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将小说家比喻为行囊中带着镜子的旅人——小说是现实的镜子。在秉持现实主义小说观念的作家手里,虚构如同一张结实完整的渔网,撒进生活的大海,打捞,收网,现实就在小说里活蹦乱跳了。现实发生变化,人类开启现代进程,那面装饰着月桂枝图案的老镜子模糊不清了,那张曾经结实的渔网开始破损,小说家必须改变他们的工具。我们于是在小说里看到了各种扭曲变形的镜像,现代主义小说家的渔网虽然不再完整,但是却带着电,被击中的现实以另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生活继续,小说也在继续。现实的变化越来越频繁,一夜之间,窗外的世界就会变得陌生,随时随地改变着的生活,使得小说家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不断修改着虚构的方式,努力消除自己笔下的世界与读者身处的世界之间的隔阂……我觉得有必要说明一下,我这里使用的“改变”一词,丝毫不带进化论的色彩。我无意说后一种虚构方式对于前一种的改变,是一种进步。在因美称义的艺术领域,进步和落后是一种粗暴而无知的价值判断。

小说家只是在竭力寻找着最有效的捕捉现实的虚构方式。

小说之于我,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此。小说是虚构的,所以才更真实——镜花水月,真空妙有。

这种虚实相生的魅惑力,充溢在《红楼梦》之中。曹雪芹虚构的手艺,脂砚斋们充满崇拜地对其进行了精细的描绘——那些点评将文法说成了武功,什么“千门万户”“背面傅粉”“一击两响”“烘云托月”,什么“间色法”“皴染法”,什么“袭为钗副,晴为黛影”……忍不住想起“降龙十八掌”“乾坤大挪移”之类绝世武功的秘籍。让人眼花缭乱,心向往之。

脂批将曹雪芹的叙事比作庄子的文法和王羲之的书法,优美自由。做过这样一场大梦之后,再看《盗梦空间》,自然如简笔画一样的清晰明了。《红楼梦》里重重叠叠的梦,虚虚实实的镜子,映照着无边无际的现实,深不可测的人心……负载着最为真实的中国经验。《红楼梦》里的“梦”和“镜子”的背后,遥遥能看到一个又一个的梦,一面又一面的镜子……鲁迅先生评价《南柯太守传》的结尾说:“假实证幻,余韵悠然。”梦与现实打通的那一刻,是小说最为奇妙的瞬间。我们无论如何不该忘记,这样优美自由的中国故事,本是我们小说的来处。

回望我们的来处,丝毫也不妨碍我们看窗外,博尔赫斯津津乐道地拈着“柯勒律治的玫瑰”,我们依然可以会心微笑,但人家院子里番石榴飘香,未必能解决我们自家庭院的绿化问题。我们必须寻找到有效地负载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生命经验的虚构方式,变化的生活驱使着作家不停地寻找下去。如若不然,对于作家个体来说,无效的写作不仅徒劳而无味,同时也会构成对小说本身的伤害——我想,保有一点这样的紧张感,对于我这样小说手艺的学徒来说,是必要的。

这种紧张感,影响着收入这个集子的大部分作品中。之于《窑变》这个中篇的影响,则更为戏剧性。小说主体的部分,也就是邵自清的“白日梦”,完成的时间很早,但在初稿中,它不是“梦”,而是“现实”。邵自清用启蒙者的目光打量着钧镇,怀抱知识分子的软弱,被现实伤害,被生活压迫,却在小说叙事结构的支持下,占据精神的制高点。这样的小说叙事,在今天的中国,还具备起码的真实性吗?我对这种“安全”却无效的写作警惕起来,我开始质疑,思考,修改。直到“现实”变成了“梦”。

说梦,竟然在今天变得不那么好接受。对于《窑变》,不止一位编辑给出这样的修改意见:去掉最后那个结尾,只保留“白日梦”的部分,否则整个小说会让人无法理解。我自然不肯回头,好在也不只一本文学杂志兼容并包地原谅了我的冥顽不化。《梦·镜子·中国故事》曾是我为《窑变》写的创作谈的题目,那是一篇五百字的短文,用了这么一个头重脚轻的大题目,只是因为我如此醉心于“梦”和“镜子”的魔力——“现实”成了“白日梦”,“入梦”与“出梦”,不过是一根烟的功夫,那根烟烧疼了邵自清的手指——邵自清的“白日梦”,邵自清的“小说”与钧镇的“现实”……互为镜像,菱花交相看……此后的小说里,我尝试以更为抽象和隐秘的方式使用“镜子”和“梦”:此人是彼人的“镜子”,祖辈是后代的“梦”……

我希望,在真实世界和“太虚幻境”之间,能留存着小说永不消失的疆域。在这个虚构的魔法之域中,永远有我崇拜的小说家,洞明世事,直指人心,法力无边……

书评(媒体评论)

精致的俗骨,这说的是张爱玲,不是计文君。计文君是虎,优雅自如,不是因为不食人间烟火,而是知道自己在食物链上端,控制着局面。她是很少有的有所信的作家。你说不出她信什么,但你确信虎不会虚无。虎本身就是无。她要求证的恰恰是有,是无论如何这世上值得来,值得在。

——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计文君的奇特,一方面表现为女性意识与男性意识的碰撞,她的小说既有强烈的女性小说的性别特征,又有着强烈的“力量感”,有着对于女性意识的超越与怀疑;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纠缠,她的小说叙事及思想形态有着鲜明的现代感,但她的审美趣味却又明显衷情于传统。

——吴义勤

很少有人能够将古典小说的烟火气、现代小说的批判性和后现代小说的游戏精神融为一炉,但计文君做到了。

——李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窑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计文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太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1306720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2014007756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8.62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0
147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