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蕙说慧道--洁蕙与您知性聊法(附光盘)
内容
试读章节

“特工”丈夫

这天上午,在上海某家医院里,原本很安静的302病房突然炸开了锅,病房里的人注视着一男两女在激烈争吵,很多病人和病人的家属纷纷围观。躺在病床上的男人叫张一鸣,是一位专门写游记的作家兼摄影家,现正身患胃癌住院。病房里的这两个女人是一前一后进来的。两个女人几乎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冲进病房,而且第一句话都是劈头盖脸地质问道:“张一鸣,这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张一鸣住院以来第一次有人来看他。没想到,两个女人一见面就吵得不可开交。一个女人一边哭一边说:“我十年来待你不薄啊!你为什么还要背着我和别的女人结婚?”另一个女人指着他骂道:“你要死了,才跟我说实话,既然我不是你老婆,我为什么要救你呀!”而躺在病床上的张一鸣表情尴尬,一筹莫展。一旁围观的人听出了些门道,这两个女人都与这个男人有关系;但他们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两个女人都一会说自己是那个男人的老婆,一会又说不是,到底谁才是他的老婆呢?

先到的女人叫周彤,40岁左右的样子,有一种传统中国家庭妇女的气质。后到的女人叫邵婷婷,年轻一些,穿着时髦。

就在两个小时以前,周彤和邵婷婷分别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张一鸣委托一个好朋友打来的。朋友在电话里说:“你的丈夫张一鸣患病住院了,而且很严重,他需要你救救他。”朋友同时说,张一鸣有一件事情很对不起她们,他另外还有一个妻子,请求两人的原谅。

年纪轻一些的邵婷婷听到这话将信将疑,张一鸣还有一个妻子?这可能么?自己和丈夫是有感情的啊,而且他还是安全局的特工,怎么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她立刻打车直奔医院而来。在来医院的路上,她心里乱极了,她和张一鸣共同生活的前前后后在脑海中闪过。

邵婷婷毕业于某大学服装设计专业,长得非常漂亮,和父母一起经营着一家不算小的服装店,她追求时尚和品位,喜欢享受。8年前,在一次朋友聚会中,她认识了张一鸣。交谈中,邵婷婷得知张一呜曾经留学海外,现在是个游记作家,出版了好几本游记,在摄影方面也很有造诣,发表了很多风景照片,于是互留了电话号码。此后,邵婷婷就经常找张一鸣帮忙,一会儿是服装店要开新店让张一鸣帮忙参谋选址,一会儿是为她的服装店拍摄宣传照。刚开始,邵婷婷和张一鸣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但是有一件事情的发生,使张一鸣开始对邵婷婷展开了猛烈的爱情攻势。有一次,邵婷婷一星期没和张一鸣见面,张一鸣就主动去邵婷婷的店里找她,他却看到有个男人开车送邵婷婷回家。张一鸣顿时心里就不是滋味,他意识到,他对邵婷婷的喜欢程度已经远超过他的想象,他已经不能接受别的男人亲近或占有邵婷婷,于是,就开始向邵婷婷正式求爱,两人这才确认了恋人关系。

恋爱的这一年中,还有一件事让邵婷婷特别吃惊,那就是张一鸣的特工身份。有一次,张一鸣到外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摄影工作,回来那天,他明明提前告诉邵婷婷航班时间,要她来接机,但是眼看着航班早到了,旅客都已经走出机场,邵婷婷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张一鸣的身影。邵婷婷拼命打他手机,一直关机。这可把邵婷婷给急疯了。电话终于打通了,张一鸣却在电话中说,临时有事不能回上海了,让她赶快回家。邵婷婷问他现在哪里,他支支吾吾说了个地方。这不明摆着在撒谎吗?为什么要自己来接机却又要自己回家呢?邵婷婷一再逼问张一鸣,要他做出解释。在这样的情况下,张一鸣不得不说:“婷婷,我的真实身份是国家安全机关的特工,摄影写作只是身份的掩护,便于开展工作。这次确实是组织上临时安排了新的任务,我必须马上去执行。”

知道了男朋友的真实身份后,邵婷婷就更加崇拜他了,简直崇拜到了五体投地。她知道,作为一名特工的女朋友必须理解和支持男友的工作。就这样,恋爱一年后,由于邵婷婷怀孕了,两人赶紧结了婚。婚后,张一鸣用自己原有的积蓄在浦西买了套房子作为婚房,为了表达对邵婷婷的爱,房产证上只写了邵婷婷的名字。

婚后,一家三口的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除了工作的原因,张一鸣要经常出差外,邵婷婷对婚后的生活非常满意。不料,这次张一鸣竟然出差三个月没有任何消息,邵婷婷找遍了张一鸣的同事、朋友,没人知道张一鸣到哪里去了。直到这天上午,张一鸣的一个好朋友在电话里告诉她:张一鸣生病住院了,而且他还有另外一个家。她这才风急火燎地赶到医院。没想到在医院里真就遇到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就是周彤,于是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她们意识到,这些年来,她们都被张一鸣给欺骗了。

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有两个家,邵婷婷要求和周彤好好谈一谈,在恋爱的时候,脚踏两只船,可能有些人还能做到,可张一鸣究竟有什么本事同时和两个女人结婚呢?这件事情也是邵婷婷和周彤急于想知道的。

她们找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坐了下来,她们要把事情搞清楚。周彤告诉邵婷婷,自己是在九年前张一鸣的一本新书发布会上认识他的。应该是张一鸣认识邵婷婷的前一年。周彤是张一鸣的崇拜者,又是发布会的工作人员,比张一鸣小三岁,名牌大学毕业,而且温柔大方,这让张一鸣心动。新书发布会后,张一鸣和周彤一直保持着联系,周彤乖巧懂事,对张一鸣可以说是百依百顺,和周彤的相处让张一鸣觉得非常舒服自在,慢慢确定了恋人关系。恋爱以后,张一鸣也告诉周彤,他是国家安全局的特工,国安局人员的行踪是不定的,也不能告诉别人,这让周彤对张一鸣就更加放心了,从不过问他的私事。恋爱两年后,周彤发现自己怀孕了。两人赶紧结了婚。婚后,张一鸣出资在浦东买了房子作为婚房,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房产证上也只写了周彤的名字。婚后的日子,张一鸣经常出差,走个十天半个月是家常便饭,但是这次一走就是三个月。周彤也是直到张一鸣消失三个月后才从他的朋友处得知张一鸣得病的消息。

说到这里,事情清楚了,两个女人都受骗了,邵婷婷和周彤都大惑不解,这张一鸣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同时和两个人结婚呢?可现实问题是,张一鸣的妻子只能有一个,那谁才是合法的呢?这不仅仅是名分还关系到家庭财产问题。

邵婷婷说:“我和张一鸣是合法登记的夫妻,你最多是个第三者。”周彤说:“我才是和他合法登记的,你才是第三者。”“你什么时候登记的?你在哪里登记的?”“我记不清了,因为都是他去办的。你呢?”“我也记不清了,也是他去办的。”然后,两人分别赶回家找出结婚证又赶到了张一呜的病房,要张一鸣做出解释。P1-4

后记

2011年3月24日,我把一个月的全部工资汇给了一个5岁女孩的父亲。这个女孩在一岁时被滚烫的开水烫伤,身体各部位严重地粘连在一起,因家庭贫困,一直没有手术治疗。现在孩子已经5岁了,再不做手术的话,孩子的命也难保了。在媒体的关注下,大家纷纷捐款,让女孩能完成第一次手术。捐款的这一天,我永远难忘,因为也正是在这一天,我接到央视十二频道《法律讲堂》主编杨晖的电话,他告诉我,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报送的由我主讲的关于上海市黄浦区司法局长潘鹰芳同志热心法律援助先进事迹的节目,通过了《法律讲堂》节目组的审查,可以正式作为“法律援助在行动”专题片拍摄播出了。这个节目讲述的是,潘局长如何帮助一个18岁外来务工者维权的故事。一名青年在连续加第五个夜班时,从高处坠地,造成颅脑损伤,成了植物人,潘局长派律师为他提供法律援助,并发动司法局全体员工为他捐款,潘局长长年身体力行支持法律援助事业,他的爱心深深感染了我。讲述潘局长的法律援助事迹,使我第一次走进了《法律讲堂》。天注定,我必须怀揣一颗爱心走进《法律讲堂》,向观众讲述那一个个真实而离奇的故事。

从那时算起,我在《法律讲堂》担任主讲人已经有两年半了。两年半来,我主讲了近50个案例,这些案例,有的来自我主持的《东方大律师》节目的咨询电话,有的是律师亲自承办的,也有上海市法律援助中心提供的法律援助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婚姻家庭、劳动纠纷、刑事案件等方方面面。

我在《法律讲堂》的讲座,也引起了上海一些单位的关注,他们纷纷邀请我去做现场讲座,于是,我把在《法律讲堂》的讲课内容经过整理:作为现场讲座的素材。在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我发现,每当我讲到涉及因男女情爱、性爱引发的婚姻家庭矛盾或各类民事刑事案件时,总能引起观众更大的听讲兴趣,因此,包含在这些案例中的法律关键点也最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案例也能博得更好的收视率,普法效果当然更好,呵呵,也许弗洛伊德理论在起作用吧。于是,我把这些案例编辑成册,就是您今天看到的这本书。这本书还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他们是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先生、《法律讲堂》制片人权勇先生、副制片人苏大为先生、主编杨晖先生,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刘海涛先生、翟琰萍小姐,等等。是他们的建议和细心工作才有了这本书,特别是杨晖先生,我的每一篇《法律讲堂》的稿件都凝聚了他的心血。谢谢他们,也谢谢童宁先生为本书写序。

童宁先生曾经给我颁发过一个“最高收视奖”。2012年8月,我曾获得司法部法律援助司和《法律讲堂》授予的“法律援助在行动”专题节目的最高收视奖。这个荣誉深深地鼓励了我,我从童宁先生手中领取这一奖项时说:“我希望我不仅仅是讲得好,更希望我能做得好。”一年后,也就在这本书编辑出版的同时,我个人捐款成立了“洁蕙法律援助专项基金”,这个基金,旨在帮助那些不符合国家法律援助标准但也需要法律帮助的人们。现在,这个基金已经开始启动,并已成功帮助一名在工作中失明的清洁工争取到了工伤赔偿。更多的法律援助工作正在展开……

在《法律讲堂》担任主讲人,不仅要讲得好,还要做得好。

目录

“特工”丈夫

电梯情人

夺命海滩

夺子大战

儿子爱上“妈”

父亲死于伟哥

临时“夫妻”

离婚不离家的儿媳

离奇的夫妻协议

两个爸爸一个妈妈

女儿血型之谜

女孩之死

妻子自杀之谜

十年后发觉的强奸案

谁是爸爸

谁是凶手

替哥哥结婚的弟弟

“我是流亡民”

艳照下的婚姻

一夜情留下的悔恨

后记

序言

主讲人是这样炼成的

今年中秋放假赶上了值班。站在央视总部大楼30层办公室,看着月光下的北京城,静静注视东三环的缓缓车流,人陷入一种静态。此刻,这座由于嶙峋突兀而闻名世界的电视建筑的外墙上泛起大面积的月色,将一轮明月也涂抹其上,我猜想,从远处看过来,这一定是一幅摄影美图。身陷中秋,浮想联翩,正巧洁蕙要出一本书,嘱咐写一个序,此情此景,倒也激起了提笔的念头。

洁蕙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人,同时,她也是一名法律专家,是上海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是上海都市广播《东方大律师》栏目的主持人。她是集媒体、法律于一身的人。2012年,司法部法律援助司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12频道)联合开办了《法律援助在行动》系列专题节目,在年度收视率排名中,洁蕙担任主讲人的节目获得了最高收视率,洁蕙获得了司法部法律援助司和央视12频道联合颁发的该节目的“最高收视率奖”。也就是在那次颁奖会上,我认识了洁蕙。

洁蕙作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人,一开始,她严谨细致,稳扎稳打,做的节目数量不算最多,但是节目质量很高,播出效果十分不错。后来,她做主讲人的节目收视率冲了上去,就带动了她的数量,于是就一发而不可收了。当然,质量和数量的上升,得益于她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她懂得法律,二是她持有素材,三是她通晓主持,四是她擅长写作。有了这四点,才能当好《法律讲堂》的主讲人。洁蕙主讲的《一夜情留下的悔恨》中,就涉及很多社会与法的问题,例如“一夜情”“怀孕生子”“亲子鉴定”“收养”等,所涉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艳照下的婚姻》涉及“裸照”“被迫结婚”“撤销婚姻”“婚内强奸”等问题,能链接上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等。洁蕙主讲的案件涉及婚姻、家庭、伦理、两性、财产、离异、情变等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在《法律讲堂》节目中,要讲法律问题,没有专业知识,显然是不行的,可如果没有生动鲜活的人间故事做载体,那法律点也不容易传播。所以,节目不光要讲道理,也要讲法理,同时,也要讲故事。洁蕙有专业知识,又有市井故事,还有主持经验,所以讲得好。说到这里,你就知道,找一个既会写稿子,又会表达,既懂法律,又懂生活的法律工作者来当主讲人,是多么不容易。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洁蕙的事业竟然横跨广播电视,干过很多工种,什么编辑、记者、主持人,主编、责编、制片都干过。她原名叫陈洁,播音名洁蕙,上过警校,学过拳脚,练过散打,得过亚军,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现华东政法大学)。1996年,她担任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持人,主持过广播法律服务节目、文学谈话类节目、科技节目、深夜谈心节目、休闲娱乐节目、旅游服务节目、语言欣赏类节目等。但是最有名的还是洁蕙策划、主持的电台节目《东方大律师》,这个节目以律师为主要嘉宾,为听众解答法律问题、提供法律服务,特别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除了在节目中接受咨询外,节目还发动律师接受信件、网络和电话咨询,做出了“来信必复”的承诺。节目还不定期地与律师事务所合作举办现场义务法律咨询,至今已回复各类咨询几万人次,并已为数以千计的听众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方式解决了困扰他们的法律问题。根据回信回电量、受理案件量和结案率,听众已投票评选了《东方大律师》十佳嘉宾律师和十佳参与律师事务所。因为太受群众欢迎了,《东方大律师》节目,由原来一周一期逐渐扩版为一周六期,并在第二天重播。这在上海广播节目中是不多见的。洁蕙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以灵活亲切、富有爱心的主持风格,赢得了听众的信任和喜爱,也把上海的著名律师紧紧地团结在《东方大律师》节目之中。洁蕙心里装着老百姓,一心为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务。有一个浙江听众陈嬿,为自己的案子到上海找律师。洁蕙和节目组成员多次接待陈嬿,给她鼓励和支持,并为陈嬿的案子不断与律师进行沟通。因陈嬿的案子已经过了二审,又涉及法院个别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的问题,申诉的难度非常大。她本人已经为此哭瞎了一只眼睛。很多律师尽管很同情她,但都婉言拒绝了她。就在陈嬿满怀深深的遗憾即将离开上海时,从助手那儿得知情况的中怡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咪律师及时与陈嬿取得了联系,并表示愿意无偿代理她的申诉。王小咪律师和中怡律师事务所进行了大量的庭前工作,终于浙江高院受理了此案的再审申请。经过审理,作出了撤销原判、发回一审重审的裁定。浙江高院的法官对陈娥说:“你在上海找到了好律师。”王小咪律师后来因此被评为《东方大律师》十佳嘉宾律师。

洁蕙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论文《求中和境界——文化类夜间谈话节目主持风格及播音技巧之我见》获第四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优秀论文金笔奖二等奖。洁蕙和上海市司法局、新民晚报等单位,共同策划了“市井法案”征文暨电台案例讨论活动,并根据该活动编著了《市井法案——来自“东方大律师”的故事》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洁蕙多年法律节目主持工作的积累和思考。洁蕙和她主持的《东方大律师》节目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拥有大量的听众。除了以普法宣传为主的案例讨论内容外,《东方大律师》节目还以为听众提供切实的法律服务为节目宗旨。更为可喜的是,以洁蕙编著的《市井法案》一书、《东方大律师》节目的日常播出情况、洁蕙本人及其率领的节目组为原型,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文新报业集团、市总工会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联合投资拍摄了22集同名电视连续剧《东方大律师》。该剧在上海首播后引起普遍好评,收视率名列前茅。该剧既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且故事情节引人人胜,可看性强。由一档具体的广播节目为原型拍摄电视剧,这在全国还是第一次。洁蕙,不仅是这部电视剧的素材提供者、创造者,作为执行制片人,洁蕙还是这部电视剧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

洁蕙毕业于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曾经是一名威风八面的女警察,获得过上海市散打比赛女子52公斤级亚军。后又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主持人进修班深造,在校读书期间被著名演员兼导演牛彝选中主演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在拍摄该剧时,剧组摄像、服装、化妆等人员纷纷预测,一旦该剧播出,女主演一定会红。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该剧没能在全国播映。但老艺术家牛彝对她的评价是:“你的表演非常打动我。”并鼓励她继续走演艺道路。可是,洁蕙最终选择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广播。

洁蕙追求事业上的完美,并且找到了实现的路径及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统一在一个大目标之下,把一些毫不相干的经历统一在一个大目标之下,最后,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滚雪球”式的整合。洁蕙把她警校的经历、政法学院的经历、律师节目的经历等,形成她政法战线的大经历,滚成一个大雪球;再把她办广播节目、电视节目、出版图书等经历,形成她关于媒体的大经历,又滚成一个大雪球;最终,她再把政法资源和媒体资源加以融合和激荡,变成一个更大更大的雪球。此时,在月光的映照下,这个大大的雪球会发出更加晶莹、更加静谧、更加夺目的光彩。这种冷冷的、坚韧的、无法抗拒的光源特别适合做法制节目、法制电视剧、法制电影,每一束蓝色的激光,都很有“杀伤力”。

窗外,一轮明月挂在央视总部大楼上,忽闪忽闪的屏幕上正播出着《法律讲堂》。

内容推荐

《蕙说慧道--洁蕙与您知性聊法(附光盘)》作者(洁蕙)通过20个在《法律讲堂》栏目播出的精彩案例,为读者讲述了一系列家庭、爱情、生活、职场中与性相关的故事。其中涉及强奸未成年少女、婚外情、一夜情、未婚先孕、职场潜规则等案例,涵盖了生命健康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消费者知情权、遗产遗赠权、就业平等权、被抚养权、人格权等基本权益。同时,作者既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又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对案件进行了点评分析,为案例故事画龙点睛。作者通过案例的法律剖析,使人们在沉重、压抑和嘈杂中,分辨是非、理清方向,从而寻求到人性的温暖和纯净。《蕙说慧道--洁蕙与您知性聊法(附光盘)》供参考阅读。

编辑推荐

《法律讲堂》生活版,取材百姓身边多发的事,讲述生活工作常用的法;所选案例典型、故事性强,情感、道德、法律纵横交织。内容涉及婚恋纠纷、财产争夺、房产买卖租赁、人身伤害事故、职场权益争端等民事刑事案件。《法律讲堂》生活版,是您解决两难纠纷的参考,是官司切实可行的法律指导。

《蕙说慧道--洁蕙与您知性聊法(附光盘)》为其中一册,由洁蕙编著。为读者讲述了一系列家庭、爱情、生活、职场中与性相关的故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蕙说慧道--洁蕙与您知性聊法(附光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洁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204764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2013225978
中图分类号 D924.34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