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荆山楚韵音声研究/汉水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荆山山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楚文化底蕴。特别是这里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颇具多样。其歌、乐、舞及曲艺、小戏,还有极其古老的巫祭遗承,这些艺术形式都充分表现了楚源之地山民对生活的希望与追求,也是古楚巫音文化在这块土壤上的繁衍与延续。这种具有“传承”与“再生”的活态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学术价值。李素娥等编著的《荆山楚韵音声研究》基于这种思考,是在对荆山传统音乐文化中的“活态资源”与当地民俗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梳理与研究基础上而形成的。

内容推荐

《荆山楚韵音声研究》是关于区域性传统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其研究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通过对荆山一带的田野调查,在此较全面地把握其“活态”资源的前提下,与当地民风礼俗结合起来,运用了音乐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荆山区域传统文化的音声事象作了一些窥探式的研究。主要研究点:从音声事象的形成历史,了解其源地音声所发生的来龙去脉;从音声事象的活态资源,认识其区域丰富多彩的音声形式;从音声事象的结构形态,分析楚人特殊的制曲思维方式;从音声事象的成因探析,把握楚韵音声体系的多元复合性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荆山传统音乐的文化功能、艺术价值、传承与保护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荆山楚韵音声研究》由李素娥、杨顺适编著。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楚韵源流演化

 第一节 巫风弥漫的先秦时期

 第二节 楚声兴盛的中古时期

 第三节 多重传衍的近古时期

第二章 楚韵活态资源

 第一节 民心楚声的山歌小调

一、山歌

二、小调

 第二节 民风楚俗的阴阳锣鼓

一、阳锣鼓

二、阴锣鼓

 第三节 民俗楚乐的吹打套曲

一、打调

二、巫音

 第四节 民情楚尚的祭祀礼乐

一、扛神

二、火居道

 第五节 民生楚腔的歌舞小戏

一、地花鼓

二、皮影戏

三、渔鼓

第三章 楚韵本体特色

 第一节 五声徵调是音韵表现的基本特征

一、调式音阶

二、音域旋法

 第二节 基音再生是旋律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源地基音

二、楚徵基音

 第三节 重复应用是曲调变化的普遍规律

一、重首

二、重尾

三、首尾重复

 第四节 衍展派生是创制新曲的一种手段

一、移宫犯调法

二、主曲衍展法

 第五节 三段体式是乐种结构的古代传衍

一、阴、阳锣鼓结构

二、祭祀礼乐结构

 第六节 古老技艺是巫歌乐舞的历史遗留

一、演唱技法

二、演奏技法

三、特质乐器

第四章 楚韵成因探析

 第一节 巫音音声主干

一、基音尚“徵”

二、韵律尚“巫”

三、体式尚“古”

 第二节 华夏雅乐本源

一、祭礼习俗

二、制曲思维

 第三节 蛮夷歌乐孕育

一、蛮俗孕形

二、蛮腔融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荆山楚韵音声研究/汉水传统音乐文化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素娥//杨顺适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018005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7.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1
187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