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台湾往事(一部电影的诞生)
内容
编辑推荐

由张克辉编剧的《台湾往事》是以普通台湾人的家庭为线索反映两岸关系的影片。本书收有原著剧本和电影剧本,《台湾往事》创作谈以及影评集粹等。

《台湾往事》的摄制完成并成功在海峡两岸同时上映值得庆贺。希望这部影片能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使骨肉亲情更加深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内容推荐

由张克辉编剧的《台湾往事》是以普通台湾人的家庭为线索反映两岸关系的影片。本书收有原著剧本和电影剧本,《台湾往事》创作谈以及影评集粹等。

本书主要内容为在故事片《台湾往事》首映式上的讲话(代序),台湾母亲的背影——《台湾往事》原著剧本,《台湾往事》电影剧本,《台湾往事》创作谈,《台湾往事》评论集粹,附录:诗五首等。

目录

在故事片《台湾往事》首映式上的讲话(代序)

台湾母亲的背影——《台湾往事》原著剧本

《台湾往事》电影剧本

《台湾往事》创作谈

《台湾往事》评论集粹

附录:诗五首

后记:关于《台湾往事》的一封信

编后记

思乡的路不再遥远——《台湾往事》主题歌

试读章节

(一)

林清文于1928年出生于被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台湾江口市。虽然江口只是有几万人口的海港镇,也称为市。

林清文尚未出生就给母亲带来痛苦,母亲为他烦劳一生。

(二)

在江口市郊的林家。半夜,林清文的祖父和父亲,一个中医、一个西医,两个男人坐立不安。东边厢房传出母亲阵阵叫喊声。父亲急欲进房屋被祖父拉着,对父亲说:

“汉仁,按我们中国人习惯,女人生小孩,男人不好进去。”

父亲不满地说:“我是她丈夫,是个医生。”

祖父还是摇摇头。说:“接生婆是有经验的专业接生员。”

中年女仆桂嫂端了一盆热水急急走进东厢房。

只听得里面母亲的大叫,接生婆的不断鼓励和安慰……

屋外的雨急急地下着……

叫喊声仿佛越来越凄厉……

父亲冲到门口与正要出来的满脸汗水的中年接生婆相碰。

接生婆连连摇头:“没有办法,只能保一个,你们快拿主意!”

父亲:“保母亲!”

祖父:“……”

东厢房里,母亲在叫唤:“不要管我,要孩子,要孩子!”

(三)

天下大雨。

一辆牛车行进在泥泞的乡道上。

年轻农民不断地鞭打着牛,父亲用力推车,母亲躺在牛车上,一动不动,她已经昏迷了。

桂嫂边推牛车,边不停地摇着母亲的身躯。

(四)

到了田中医院,秀子打开大门。

父亲:“我妻子难产了,请田中先生动手术。快!”

父亲和秀子将母亲放在手术台上。

秀子:“我父亲今天身体不佳,刚刚吃了4粒安眠药……不要紧,我去叫他。”

父亲紧紧地攥着母亲的手说:“阿梅,田中先生的技术很高明,你放心好了。”

很快秀子扶田中医生摇摇摆摆走了进来。

田中:(日语)“林君,对不起,我拿不了手术刀了。你来动手术。”

父亲:(日语)“我?医生是不能给自己家人动手术的。”

田中:(日语)“我相信你,你是台北医专的高材生,一定有这能力!”

秀子:(日语)“林先生,只有你才能救夫人!”

父亲紧紧攥住母亲的手,凝视着母亲。

母亲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艰难地笑了笑:“汉仁,动刀吧,我要孩子……”

父亲果断地站起来拿起手术刀。

从手术室传出婴儿降临人世的第一声啼哭。

秀子兴奋地说:(日语)“林先生,你真了不起!”

(五)

在林家堂屋。

祖父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三个字:林清文。

祖父:“就叫这个名字吧。”  美丽的母亲抱着婴儿和父亲站在一旁。

祖父拿着写有“林清文”的宣纸,起身走到祖宗牌位前拜拜。他的兴奋溢于言表。又拿起一小杯老酒一口气饮尽。

(六)

晚上在林家东厢房。清文躺在小床上,母亲轻轻地用福佬话(闽南话)哼唱着台湾童谣《天乌乌》:“天乌乌,要落雨,阿公啊举锄头要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出一尾施□鼓,(依哟,嗄嘟)真正趣味。阿公要煮成,阿妈要煮淡,两人相打弄破鼎。(依哟,嗄嘟,叱□,啷□呛)

父亲正看着厚厚的日文医学书。

早睡早起的祖父已睡熟了。

这时是清文一家最幸福的日子。

(七)

林清文小时看布袋戏。邻居蔡经忠是他的竹马之友。

农历七月普渡时,郊区小广场在演布袋戏。今天演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两个木偶,即“孙悟空”正在大打“白骨精”时,传来脚踏车的铃声。

有人来喊:“巡查警察来了……”

于是,小小的台上马上换上了“日本兵”与“白骨精”对打,几次“日本兵”把“白骨精”打倒。

松村利吉警官笑笑说:(日语)“好好,好好。”

在场大人们一个一个溜出去。

清文、经忠等一群孩子不情愿地离去。不久,随着脚踏车的铃声,松村警官走了。不知怎么被挨打的“白骨精”,突然跳得高高,从舞台上面消失,很快又从舞台下潜出来,一下子把“日本兵”打死了。

“哈、哈……”孩子们热烈鼓掌。

(八)

白天,祖父叫清文去打酒。清文高兴地走在乡道上。看到田边树下几个孩子在烧什么东西。原来几个日本孩子先在地上挖一个小穴,并用树枝把穴烧红红,然后把偷挖的地瓜放进去,再把田土盖在发红的穴上,不久穴内的地瓜就熟了。

“小偷,偷人家地瓜。”清文不知不觉喊起来。

日本孩子们全站起来,狠狠瞪着清文。孩子中较大的松村警官的儿子松村武夫却笑起来说:(日语)“过来,过来,你把那个玻璃瓶借给我来挖发烫的田土。”

“不行,这是我祖父的酒瓶。”清文坚决反对。

松村武夫跑来抢,清文抵抗。酒瓶碰飞了,正好落在武夫额头。(日语)“痛,痛呀!”武夫倒在地上,所有日本孩子都跑散了。

清文呆呆地站在原地,他害怕了。

(九)

在警察派出所里,清文被罚站在墙下。武夫坐在椅上,头上缠着绷带。

松村利吉进来,责问清文:(日语)“你为什么打我的儿子?”

清文:“我……”

(日语)“马鹿(八格)!”狠狠打清文一个耳光。突然看到门口站着一个人。

是清文母亲。松村马上露出令人感到恶心的笑。

母亲愤怒地对松村利吉说:“你已经打了我儿子,打平了,可以了吧。”并边说边拉着清文的手走出去。清文随手拿走放在桌上的酒瓶。

“可以,可以。”松村利吉停了一会又说:(日语)“好漂亮的女人呀,发怒的脸也很好看。”

武夫:“……”  (十)

中秋,每年中秋晚上,祖父都会把清文以及邻居的孩子叫到身边,边吃中秋饼和母亲亲自包的粽子,边谈来自唐山的故事。

清文:“为什么大家都把唐山叫长山?”

祖父:“我们都来自中国大陆,那里是我们的祖国、原乡。大陆很大很大,山连山,所以也叫长山。”

经忠指着被月光照得发亮的大海问:

“唐山有海吗?”

祖父:“有,唐山有很大很大的海。我年轻时,父亲带我坐船过大海,回福建泉州祭祖,好让祖先保佑我们子孙平安。”

清文:“我长大开船去唐山。”

经忠:“你会开船吗?”

清文:“我要当船长。”

祖父:“你们都要有雄心大志啊!”

孩子们:“什么大……,哈,哈……”

大家大吃中秋饼、粽子。

(十一)

火车站。

一群穿西服和和服的人们站在月台上,为田中医生和其女儿送行。父亲和母亲出现在他们中间。

母亲一身旗袍,美丽成熟……

众人:“……”

田中先生:“汉仁君,我的身体不好,要回日本教书了。”看了看周围,低声说:“我不满意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太残酷了。你要特别小心,不要随便说话。”

父亲:“谢谢先生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请先生保重。”

秀子(对着母亲):“太太,你穿上旗袍显得更美。”

母亲:“听说,你回日本就要结婚。恭喜……”

秀子:“谢谢”。与母亲拥抱。

田中父女上火车,火车慢慢向北开去。

《十二)

父亲路过关帝庙,看一批批人进庙。

父亲问将要进庙的人:“今天是什么节日?”

对方答:“不是节日,是王先生讲《论语》。”

“讲《论语》?”父亲跟着进庙。

王先生在台上演讲:“今天,我讲孔夫子《论语》上的一段话,叫‘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负哉。”’

台下的众人:“……”

王先生:“孔夫子是批评那些懒惰的人,不劳动的人。”

群众:“财主老爷,不劳动,不用心,还吃鸦片,是鸦片鬼!”

王先生:“对,台湾现在吃鸦片的人越来越多。日本人把鸦片专卖合法化,说是为了安定社会。日本台湾总督府每年的财政收入,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是靠鸦片专卖获得的。吃鸦片,不仅把人们的身体吃坏了,还把人们的精神也吃坏了,把我们台湾的社会搞乱了。”

台下群情激愤:“……”

有人跳到台上轻轻跟王先生耳语几句。

王先生:“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散了吧。”跳下台子朝外走去。

父亲和群众也很快走出关帝庙。P10-17

序言

在故事片《台湾往事》

首映式上的讲话(代序)

张克辉

(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作为《台湾往事》的原著编剧,首先我衷心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我衷心感谢中央统战部、国台办一开始就鼓励创作反映台湾人民爱国爱乡的影视作品,并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力支持;衷心感谢国家广电总局及时召开专家论证会,并批准作为重点影片组织有关方面积极投入拍摄;衷心感谢中国电影集团公司、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青年电影制片厂、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墨臣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在电影业市场化的情况下,勇于承担制片责任。我也衷心感谢全体剧组人员创造性的工作,使《台湾往事》的改编、导演、音乐、美术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准,获得大家普遍的好评。看过样片的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先生打电话告诉我,他与妻子是含着眼泪看完这部电影的。他说《台湾往事》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艺术片,也是难得的历史纪录片。他不仅对我们这一代人也会对青年人产生深刻的启迪作用。台湾抗日运动影响最大的蒋渭水的大儿媳傅力力教授说,这影片太感人了,一边看、一边流泪,有机会我还要看。

我对电影是个外行,但是亲情、故乡情、两岸情总是难以释怀,于是在同志们特别是老台胞的鼓励和帮助下,开始学写有关土生土长台湾人的故事。老台胞一致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两岸的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了解,我们台湾人是热爱祖国的,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祖国统一奋斗。

《台湾往事》在内部放映后,得到了专家、学者、台胞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有些同志提出一些意见,我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有三个问题简单说明如下

一、日本统治台湾是残酷的、多方面的,为何揭露人们不很了解的日本贩卖鸦片的罪行。日本统治台湾50年,没有真正禁止过贩卖和吸食鸦片,虽然以发“特别许可证”的办法,表面上有所限制,但真正终止鸦片专卖是日本投降前2个月的1945年6月17日。为什么日本不在台湾禁止鸦片?一方面有利于日本殖民统治,另一方面又可增加其财政收入,台湾总督府有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收入是靠鸦片专卖而获得的。

二、关于故事主人公从1946年离开台湾到30年后母子见面的戏。写台湾近代史,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无法避开日本殖民统治、“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日本统治好写,但现在“台独”分裂分子把“二-二八”事件说成是“台独运动的开端”,这是歪曲历史欺骗人民的捏造。发生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民反对暴政、反对贪官污吏的民主运动,绝不是搞“台独”的。《台湾往事》剧本中有对“二·二八”事件的描写,但考虑到仅靠几个片段很难说明事件的真相,所以影片对这一段做了处理,我是完全理解的。有的同志认为,主人公母子彼此30年的思念应该多些细节加以表现,以免观众感到突然,这是有道理的。另外,我正在写一部以“二·二八”事件为背景的电影故事剧本,能否成功、能否投拍还说不准,但我想做这件事。

三、有的同志对母子重逢安排在日本不理解,说为何不让他们在我国领土香港见面。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不少居住在大陆的台胞通过各种办法联系到老家亲人后,慎重地安排见面地点。他们的会见是秘密进行的。当时香港、澳门尚未回归祖国,对在台湾的亲人来说,到日本、美国会见相对比在香港、澳门方便、安全,所以绝大多数人愿意安排在日本而非港澳见面。现在台湾亲人可以随便来大陆探亲,但居住在大陆的台胞回台探亲要办复杂的手续,有的人至今无法回去,令人遗憾。  《台湾往事》的摄制完成并成功在海峡两岸同时上映值得庆贺。希望这部影片能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使骨肉亲情更加深厚。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让回家的路不再遥远”。

谢谢大家!

2004年3月20日

后记

故事影片《台湾往事》从酝酿、策划、撰稿、改编,到摄制完成,历经近5年的时间,终于在2004年3月20日于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暨首映式。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张克辉以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各民主党派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以一个普通台湾人的家庭为线索反映两岸关系的影片,也是第一部由著名台籍人士、土生土长的老台胞为原著编剧描写台胞日常生活的影片。以台湾人的视角来写台湾的历史,以台湾人的故事来表明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是这部影片同以往祖国大陆拍摄的任何台湾题材影视作品的最大区别。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寄托了多少人对祖国统一的企盼,凝聚了多少台胞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多少中方和日方的演职人员付出了心血,终于完成了这样一部集亲情、爱情、故乡情、民族情于一身的,充满着散文诗式艺术风格的抒情影片。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抑或是在日本放映,这部影片都赢得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尤其让饱尝思乡之苦的老台胞们仿佛重归故里、再见久别亲人的音容笑貌,却仍旧陷于两岸亲人不能自由来往的现实之中,而唏嘘不已。此情此景使我这个生活在祖国大陆的Z-代台胞更是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由于机缘巧合,我有幸参加了《台湾往事》从剧本策划到摄制完成的全过程,亲眼目睹了几年间这个项目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台办、中宣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广电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福建省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帮助。2001年12月,电影剧本通过了广电总局的剧本论证,获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会前,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专程接见了参加论证会的全体人员,副总局长赵实亲自参加了论证会。她说:“读剧本时数次流泪,非常感动。”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在论证会上发言指出:该剧以情取胜,没有政治就是最大的政治。赵实同志也强调:这是一个重要的题材,目前国家非常需要此类作品,这部影片应作为重中之重把它抓好。朱副部长和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主任助理张铭清等领导还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开机仪式。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的党政领导及宣传、影视等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里尤其要提及的是,台盟中央和全国台联的领导同志及福建省各级台盟、台联的同志们更是不遗余力地协助创作人员写好、拍好这部作品。台盟中央副主席刘亦铭亲自担任创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盟中央常委等人员讨论剧本,提出修改意见,仅召开老台胞会就多达22次。全国台联会长杨国庆也多次提出修改意见,副会长陈贵州、陈杰也给予了大力协助。在一次从北京赴福州的火车专列上,36个小时的旅途除了睡觉和吃饭,大家都在谈论剧本,其中杨会长就30年代的台湾妇女服饰、风土人情等方面提出的具体意见被剧组采纳。

在影片首映式举行之后,为总结《台湾往事》创作过程中的经验,我们决定将有关文章结集出版。

至于书中所附五首诗系张克辉同志在1948年夏秋期间在厦门大学学生时期的习作,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拳拳赤子之心。这五首诗在台湾曾公开发表,我们现辗转找到特发表在书中,以飨读者。

经过半年的努力,《台湾往事——一部电影的诞生》一书的全部内容终于完成,即将付梓。值此书出版之际,谨向对剧本和影片做出过贡献的所有单位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4年7月20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台湾往事(一部电影的诞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丹//安宗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3635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3
丛书名
印张 1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