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说禅
内容
编辑推荐

学佛,就是学会生活。

吴平、王新霞、樊姗编著的《名家说禅》——参禅学佛进阶高级读本!佛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面对现实面对人生的正能量!学一点禅的智慧增添一份人生的自信,领受一份创新的勇气!

禅改变了乔布斯,乔布斯用“禅”改变了世界;胡适、冯友兰、范文澜、钱穆、宗白华、任继愈数十位大师指点迷津!如果没有禅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难免失色!

内容推荐

吴平、王新霞、樊姗编著的《名家说禅》选编的现当代中外著名学者、作家对禅宗的评说,以睿智的眼光、深入浅出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禅宗文化。世人在读完《名家说禅》后,如果能增长佛者智慧,感悟人生实相,升华精神境界,那就感到三生有幸了。

目录

禅的大意

 中国禅学的方法

 禅宗的“不道之道”与“无修之修”

 禅宗——适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佛教

 禅风·学风·文风

 禅学之真义

 禅师话禅宗

 禅,禅宗,禅宗之禅

禅的思想

 谈谈有关初期禅宗思想的几个问题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超越自我

禅的历程

 印度禅与中国禅

 试论唐末以后的禅风

 中国禅宗在日本

 西方的禅

禅的修行

 悟:禅宗的存在价值

 《六祖坛经》大义

 禅悟与精神分析

 禅宗的开悟

 禅意三题

 开悟——生命的觉醒

 修行的尺度

 让禅回到生活

禅宗与中国文化

 禅宗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杰作——禅

 禅玄的相通与相摄

 禅境的表现

 诗与禅

 禅宗对我国绘画之影响

 禅道与书道

禅宗与外国文化

 禅与日本哲学

 禅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禅与日本武道

 禅与西方文化

 自我觉悟与信仰——禅与基督教

试读章节

中国禅学的方法

胡适

今天是最后一次讲演,黎先生刚才对我说今天功德圆满,其实不过是我的一笔旧债还清了。

这次讲的是中国禅学的方法。上次本来想把中国禅宗的历史讲得更详细一点,但因限于时间,只能将普通书所没有的禅宗的来历,说了一个大概,马祖以后的宗派简直就没有功夫来讲。但不讲也不要紧,因为那些宗派的立场跟方法,大抵差不多,看不出什么显著的区别,所以也不必在分析宗派时多讲方法,现在只讲禅学整个的方法。

中国的禅学,从7世纪到11世纪,就是从唐玄宗起至宋徽宗时止,这400年,是极盛的黄金时代。诸位是学教育的,这一派人的方法与教学方面多少有点启示,所以有大家一听的必要。

南宗的慧能同神会提倡一种革命思想——“顿悟”,不用那些“渐修”的繁琐方法,只从智慧方面,求其大彻大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当时因为旧的方式过于复杂,所以这种单刀直入的简单理论,感动了不少的人,终于使南宗顿教成为禅宗的正统,而禅宗又成为佛教的正统,这是他们在破坏方面一大成功。可是慧能和神会都没有方法,对于怎样教人得到顿悟,还是讲不出来,到9世纪初,神会的第四代弟子宗密(殁于841年,即唐武宗会昌元年),方把“顿悟”分成四种:

(一)顿悟顿修顿悟如同把许多乱丝,一刀斩断;顿修如同把一团白丝,一下子丢到染缸里去,红即红,黑即黑。

(二)顿悟渐修如婴儿坠地,六根四肢顿具,男女即分,这叫顿悟;但他须慢慢发育长大,且受教育,成为完人,这叫渐修。故顿悟之后必继以渐修。

(三)渐修顿悟这好比砍树,砍了1000斧头,树还是矗立不动,这叫渐修到了1001斧头,树忽然倒下来,这叫顿悟。这并非此最后一斧之力,乃是那1000斧积渐推动之功,故渐修之后自可成顿悟。

(四)渐修渐悟如同磨镜,古时候,镜子是铜制的,先由粗糙的铜,慢慢地磨,直至平滑发亮,可以照见人影,整理衣冠。又如射箭,起初百无一中,渐渐百可十中,终于百发百中。

这四种中间,第一种顿悟顿修不用方法,讲不通的,所以禅宗后来也有“树上那有天生的木杓”的话。第二种顿悟渐修,却是可能的;第三种渐修顿悟,尤其可能。这两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例子,在西洋也有很多:如圣奥古斯丁,起初是一个放荡不羁、狂嫖滥赌的人,说重一点就是流氓地痞,一天在街上听了一位教师的讲演,忽然省悟,立志苦修,竟成为中古时代的宗教领袖。这就是顿悟渐修,却也是渐修顿悟,因为他早有种种烦闷,逐渐在变化,一旦下决心罢了。又如三四百年前科学大师伽里略(意大利人),生而有艺术的天才,他的父亲是个数学家,送他到大学去习医。但他的兴趣不倾向于这方面,而于音乐绘画等倒是弄得不错。有一天,国王请了一位数学家来讲《几何学》,他听了一小时,忽然大彻大悟,就把一切抛开,去发挥他从遗传中得来的数学天才,后来便成了几何学、物理学的老祖师。再举一个日常的例子:我们有时为了一个算学或其他的难题,想了几天,总想不出,忽然间在梦里想出来了。这也是慢慢地积了许多经验,一旦豁然贯通。第四种渐修渐悟,更是可能,用不着来说了。

总之,顿悟渐修,渐修顿悟,都是可能的,都是需要教学方法的,渐修渐悟更是普通的方法,只有顿修顿悟没有教学方法。

禅门中许多奇怪的教学方法,都是从马祖(殁于786年)来的。马袒道一,本是北派,又受了南派的影响,所以他所创立的方法,是先承认渐修,然后教你怎么样渐修、顿悟,顿悟而又渐修。他的宗旨是“触类是道,任心为修”,如扬眉、动目、笑笑、哈欠、咳嗽、想想,皆是佛事。此种方法实出于《楞伽经》。《楞伽经》云.“非一切佛国土言语说法,何以故?以诸言语,唯是人心,分别说故。是故有佛国土,直视不瞬,口无言语,名为说法;有佛国土,直尔示相,名为说法;有佛国土,但动眉相,名为说法;有佛国土,唯动眼相,名为说法有佛国土,笑名说法;有佛国土,欠嗑,名说法有佛国土,咳,名说法;有佛国土,念,名说法;有佛国土,身,名说法。”又云:“如来亦见世界中,一切微虫蚊蝇等众生之类,不说言语,共作自事,而得成功。”所以他那“触类是道,任心为修”的方法,是不靠语言文字来解说来传授的,只用许多奇特古怪的动作。例如有一个和尚问他如何是西来意,他便打。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若不打汝,诸方笑我也。”又如法会问如何是西来意,他说:“低声,近前来!”于是就给他一个耳光。此外如扬眉动睛以及竖拂、喝、踢、种种没有理性的举动,都是他的教学方法。这种举动,也都是叫对方知道是什么意思,连作的人也没什么意义,就是这样给你一个谜中谜,叫你去渐修而顿悟,或顿悟而渐修。马祖以后,方法更多了,如:捏鼻、吐舌、大笑、掀床、画圈(圆相)、拍手、竖指、举拳、翘足、作卧势、敲柱、棒打、推倒等等花样,都是禅机。此外来一两旬似通非通的话,就是话头。总之,以不说法为说法,走上不用语言文字的道路,就是他们的方法。

马祖是江西派,其方法在8世纪到9世纪初传遍了中国。本来禅学到了唐朝,已走上语言文字之途,楞伽宗也从事于烦琐的注疏。但是那顿悟派依然顿悟,不用语言文字,教人去想,以求彻悟。马祖以下又用了这些方法,打一下、咳一声,你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P2-5

序言

禅,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其说是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以其对真实人生的追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喜爱。

中国禅宗是唐宋时期无数杰出的禅师创造的。他们生活在青峰翠岩下、枯藤老树间,或互斗机锋,或棒喝交加,或指天笑月,纵情潇洒而风流。他们的出家不是逃避尘世的喧嚣,而是寻求人生智慧的特有途径。他们强调自尊、自信、自立,敢于否定佛祖崇拜,敢于离经叛道,从而完成了中印文化的交融,开创了大智大慧的中国禅宗。它流光溢彩,博大精深,蕴涵着中华文化特有的风采和令人叹为观止的佛教智慧和人生智慧,至今仍不失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座独特的丰碑。

一千多年来,禅宗吸引了不少文人士大夫,从而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禅可以使人们把握自己、肯定自我、热爱人生,使之心灵自由、奔放、果决、豁达,充满自信;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把世俗的功名看得淡一些,从而生活得洒脱些。禅宗通过历代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弘扬,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禅宗,一千多年来的中国文化就不免有所失色。

在公元12世纪左右,日本来华僧人荣西将临济宗禅法传入日本。公元13世纪时,日本来华僧人道元又将曹洞宗禅法传入日本。从此禅宗不仅在日本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且深入了日本人的生活以及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成为日本文化的支柱。

20世纪初,铃木大拙等人相继把禅宗传到欧美,使东西文化在更深层的精神领域中交融。西方现代科技和工业生产的发达,猛烈地冲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思想和感情;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加上经济危机,使人们处于迷惘之中,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西方人在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却相对空虚。在一些人看来,禅宗无疑是挽救西方人心理危机、填补他们心灵空虚的灵丹妙药。在今天的西方,禅学机构和禅定中心纷纷建立,禅宗已逐渐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领域,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

当今,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参禅已趋时尚。在有些地区,从政界要人到普通员工,无不利用节假日到寺院去寻师问禅,向现代的禅师请教如何驱除烦恼,如何才能生活得洒脱自在。甚至有一些人在住宅之中就辟有禅室。但更流行的做法是:当你被人生的种种烦恼包围或被沉重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读一点充满人生智慧的禅宗语录,可以帮助你放下一切,进入一个无忧无虑的境界。于是乎,禅宗智慧成了一种世俗利欲纷争的一帖清凉剂。当然这是否有违禅宗本旨,还待深入探讨。因为禅并不全是驱除烦恼,它应是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禅的宗旨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生活,而是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抛弃狭隘和自私,增长智慧,培养爱心。禅的终极意义是积极入世的,是面向社会人生的。

禅,并非天上的云彩,可望而不可及;禅,其实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一些禅趣,也希望读者阅后对人生会产生更深刻的见解。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尚有个别作者还未联系到,希望见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按有关规定支付稿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说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平//王新霞//樊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87555
开本 32开
页数 3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2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3008528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54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