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编著者戴红贤。
本书是研究晚明重要作家及文学思潮的专著,视袁宏道“性灵文学思想”为体,以其“性灵文学思想”和诗文创作为用,从用两方面探讨袁氏文学思想,文学创作的风格特色及其由来。此外,还对三袁研究,晚明文学研究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作了考试或辨析。
图书 | 袁宏道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袁宏道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编著者戴红贤。 本书是研究晚明重要作家及文学思潮的专著,视袁宏道“性灵文学思想”为体,以其“性灵文学思想”和诗文创作为用,从用两方面探讨袁氏文学思想,文学创作的风格特色及其由来。此外,还对三袁研究,晚明文学研究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作了考试或辨析。 目录 绪论 上蝙 袁宏道的性灵说 第一章 袁宏道性灵说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万历时期政治与社会 第二节 道学革新运动与性灵思想 第三节 文学复古运动与性灵文学思潮 第二章 根除习气一灵真性的人学思想 第一节 “一灵真性”的人性论 第二节 打破格套,根除习气的心性修养论 第三节 “最天下不紧要人”的闲适人生观 第三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 真与变:性灵诗文批评 第二节 质与韵:性灵主体精神内涵 第三节 新与趣:性灵诗文艺术特征 第四章 袁宏道的诗文创作 第一节 袁宏道诗文创作概论 第二节 “穷新极变,物无遁情”:袁宏道诗歌创作革新 第三节 “芽甲一新,精彩四面”的小品创作 下编 性灵说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 第五章 袁宗道等:馆阁文风改革与性灵说的对接 第一节 馆阁文风改革与性灵说的对接 第二节 袁宗道文学思想的转变 第三节 失“本分诗”之故步:袁宗道诗文创作的转变 第六章 陶望龄:推举与发明性灵说 第一节 “内外”、“偏至”、“独造”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明朝第一诗人”徐渭的发现 第三节 “立意出新机,自冶自陶铸”:陶望龄的诗歌创作 第七章 江盈科:呼应与张扬性灵说 第一节 “元神活泼”的性灵说 第二节 “信腕信口”的诗歌创作平议 第三节 “超逸爽朗”的雪涛小品 第八章 袁中道:宣传和修正性灵说 第一节 袁中道的交游与性灵说的传播 第二节 袁中道对性灵说的调适与修正 第三节 “决河放溜”的诗文创作 第九章 竟陵派:继承和改造性灵说 第一节 “亦合亦悖”:钟惺对袁宏道性灵说的基本态度 第二节 “真诗精神”:钟、谭的性灵诗说 第三节 “寒吟抱影微”的诗文创作 第十章 性灵说与晚明文学 第一节 性灵说与晚明小品 第二节 袁宏道与小说和时文 第三节 明末诸子与性灵说的多元化接受态势结语 一、性灵说的兴起与明代复古文学思潮 二、性灵说的演变与明代学术及社会生活 附录一 三袁与李贽会晤时间及地点考辨 附录二 近百年公安派研究论著目录选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袁宏道与晚明性灵文学思潮研究/武汉大学学术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戴红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10276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50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65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3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3 |
宽 | 16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