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逝如斯(揭开自杀的谜题)
内容
试读章节

一片薄薄的利刃就可以切断脖子,如果连接头颈的关节被切断的话,强壮的身体会立刻瘫软成一团死肉。身体里面可没有隐藏灵魂的圣殿,别以为用刀子就可以挖出来,再深的伤口,也找不到生命的根源。死神,近在咫尺…一不论是以绳结缚紧喉咙,还是用水让自己窒息;或是从高空坠落,用头颅撞击坚硬的地面,还是吸入烈焰的烟雾而窒息;不管什么方法,死亡的结局都会迅速降临。

——塞内加

没有人知道第一个手握着锐利的石头,朝自己的喉咙用力砍下的人是谁;又是谁首先昂起头吞下大把的有毒的浆果;或是谁先想到在战场上故意丢弃自己的长矛。我们也不知道第一个从高高的悬崖上纵身跳下的人是一时冲动,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呢?是谁第一个不携带食物,走进冰雪风暴里?又是谁最先义无反顾地走进大海的怀抱,直至海水没过头顶?虽然就像塞内加所说,死亡从来就徘徊在我们身边,可是第一个自杀者寻死的原因,终将是个难解之谜,是突如其来的冲动,还是久病缠身的无奈?是脑海中有个声音在发号施令,还是不愿意面对被敌人俘虏后的威胁和耻辱?是绝望,还是无力为生活而挣扎?或是来自他人的压力,为保存有限的食物和资源而求死?没有人知道真相。

普遍认为,“智人”不是第一种想到自杀并付诸行动的动物,而事实上,从人类演化的观点来看,如果考虑到原始人的精巧和细腻,这样的说法未免失之偏颇。一般认为旧石器时代的克鲁麦农人是技艺高超的猎人,他们会制作利刃、尖矛和绳结,懂得使用火,从非凡的艺术作品以及复杂的埋葬仪式上,还可以看出他们是颇有创意的发明家。更原始的尼安德特人.、会猎食的灵长类(如黑猩猩),都知道如何制造复杂的攻击f生武器和社交工具。在人类演化到哪一点上,大脑的思维开始察觉到自我的存在呢?人类什么时候开始从极端粗野、冲动、冒着生命威胁的生活,过渡到有独立意识而深思熟虑的求死念头呢?暴力、粗野、彻底的社交退缩、自残等行为,都不是人类这个物种所独有的,可是,自杀却可能是人类专有的权利。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第一个自杀的人是谁,他为什么要自杀,又是用什么方法自杀的,甚至,我们连这个人的性别都无从知晓。可是,我们相信,一旦发生自杀,其他人得知后,自杀的行为就会被不断重复和模仿。这一方面是因为自杀的理由和方法,已经与心理和物理环境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类和动物会通过模仿而学习。自杀有很强的传染性,也有致命的吸引力,脆弱的人很容易将自杀视为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

P2-3

后记

我天真地低估了写这本书的困难程度。我知道要完成这本书,就得访谈许多人一生中最痛苦、最隐秘的时刻,我也知道自己必然会谈到多年前自己自杀的经历,而这两者都不是什么令人轻松而有趣的事。可是我想要为数不清的自杀流行现象做点事,对我来说,能做的就是写一本关于自杀的书。我天性乐观,所以从一开始,就认为有许多关于自杀、可以唤起人们内心共鸣的事情可以大书特书。

就一个临床医生来说,我相信治疗确实能拯救生命;就我周围拥有精确渊博的知识、探索人类大脑的科学家来说,我相信我们对大脑的基本认识,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精神疾病和自杀的看法;就一个年轻医生和研究生的导师来说,我觉得未来充满了美丽的向往,怀有自杀念头的精神病患者可以得到智慧与怜悯的照顾。

我仍然相信这些事,事实上,我越来越坚信,甚于两年前我刚开始为写这本书做背景研究的时候。科学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而且还在以快速的脚步继续前进,借助一个又一个像素,一个又一个基因,复杂的大脑拼图越来越清晰。心理学家解读自杀的动机,拼凑出危险而引爆脆弱大脑的最终因素:生活环境。从斯堪的纳维亚到澳大利亚,全世界的公共卫生机构,都在设计清楚合理的策略,希望降低自杀率。

然而现在的努力似乎不够,在美国,每17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公众的关怀和义愤在哪里呢?我写这本书的时候常常心绪不宁,越来越认识到横亘在降低自杀之路上的问题。我无法不去想到那些自杀者的父母、子女、朋友和同事所面临的不安、混乱和内疚,我也无法掩面不看死者在我心中留下的影像,那也许是个12岁孩子的尸体解剖照片,也可能是个青少年参加舞会的照片,却将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把枪口放入自己的嘴里,或是从大学学生宿舍顶楼纵身跳下。仔细看看自杀问题,直线上升的死亡数字、导致自杀的痛苦、留给生者的不幸,真是令人痛心。不管科学的研究再怎么丰富,政府推行的政策如何成功,我们还是不断看见自杀身亡的可怕现实:年轻的生命、激烈的手段、没有必要的死亡。

我就像其他研究自杀的同事一样,一再看见科学的极限。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遇上非常好的医生,也为有些冷漠而无能的医生感到惊恐。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的社会竟然认为拯救那些绝望而求死的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事。这是社会的错觉,以为自杀很罕见。其实不然,与自杀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不但不罕见,反而很常见,况且这些疾病不像癌症和心脏病,受它们影响而死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

目录

第一篇 行尸走肉:什么是自杀?

 第一章 死神近在咫尺:自杀历史概述

 第二章 测量内心汹涌的涡流:自杀的定义与惨烈

 附文生死之际

第二篇 希望不再: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

 第三章 魂飞灯灭:自杀的心理

 第四章 绝望的重压:精神病理与自杀

 第五章 绳索或袜带,有什么关系:自杀方式与地点

第三篇 自然的痛楚,血迹的腐臭:自杀的生物学原理

 第六章 追根溯源:自杀的遗传与演化

 第七章 死亡之血:神经生理学与神经病理学

 附文生命的底色:梅里韦瑟·路易斯之死

第四篇 反击死神:自杀的预防

 第八章 神奇的力量:自杀治疗与预防

 第九章 全社会的关心:公共卫生

 第十章 伤口未愈:生者之痛

后记

序言

比弗利山庄花园酒店的夏日黄昏,总是显得漫长而慵懒。我住在洛杉矶的时候,常常和朋友杰克·莱恩到那里用餐,我每次总会点一客丹金尼斯大螃蟹和一杯加冰苏格兰威士忌。杰克会借着这个时机,说我们两人该步入婚姻的殿堂了。虽然他不是每次见面都提出这样的请求,但事后算算,次数倒也不少。由于认为生命中潜在的危险太过于明显,我和他对于一再的求婚都没有放在心上。反而是我们之间的友谊,两人都认真对待、精心维系。

在那个特别的夜晚,我敲碎了蟹壳,把最后几口蟹肉掏出来吃掉,然后心情烦躁地摇晃着玻璃酒杯里的冰块。刚才的对话令我坐立不安。我们谈到了自杀,并立下一个约定:如果我们当中有谁再度产生自杀的念头,就相约前往杰克位于马萨诸塞州鳕鱼角的家里小住一段时间。在那里,神志清醒的一方有一周的时间劝说对方放弃自杀的念头;可以在相处的七天里找出所有要求对方继续服用锂盐的理由,因为停用锂盐是渴望自杀的最大原因(我们两人都患有躁郁症,虽然常常告诉别人最好的治疗方式是按时服用锂盐,自己却都有停药的倾向);可以用这段时间劝说对方住院治疗;唤醒对方的求生欲望;向对方强调自杀行为会给家人带来痛苦和伤害。

我们约定,在那段远离尘嚣的时间里,我和他可以沿着海滩漫步,提醒对方回首往事,毕竟我们都曾多次经历绝望,但最终都幡然醒悟,重返正常的生活。要不是亲身经历过自杀的痛苦,谁能把对方从自杀的边缘拉回来呢?我们将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辅以亲自处理自杀事件的经验。我们对自杀了如指掌。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如何避免让“自杀”成为填在死亡证明书上的死因。

一周的时间就足以看清人世间的生死大事了,没有用也无妨,至少我们尝试过。根据多年累积的经验,我们都清楚彼此的个性是急躁而冲动的,也知道自杀的冲动往往令人猝不及防,所以我们进一步约定两人都不准买枪,还发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在我们的住处藏放枪支。

“干杯!”我们异口同声,冰块在玻璃杯中碰得叮当作响。从表面上看,生命中不定期肆虐的风暴已经被封人理性而规律的世界。可是,我还是心存疑虑。我认真听着约定的细节,做了一些澄清,把剩下的威士忌喝干净,然后凝视着花园里围绕在我们四周的白色灯光。是在开玩笑吧?记得好几次我的抑郁症发作,被自杀的念头困扰,却没有哪一次会拿起电话请求朋友的帮助。一次也没有,因为我根本就做不到。

内容推荐

K.R.贾米森编著的《生命逝如斯(揭开自杀的谜题)》讲述了:自人类出现第一个自杀的人以来,有关自杀的各种谜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自杀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容易选择自杀?不同的家庭、种族、性别,以及不同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自杀行为有相似之处吗?自杀能够传递出很强的心理暗示,从而具有传染性吗?……

1/4世纪以来,第一本关于自杀研究的巨著,以历史、科学的观点,以及翔实的案例回答了关于自杀的种种疑问,并最终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自杀,挽救生命。

编辑推荐

K.R.贾米森编著的《生命逝如斯(揭开自杀的谜题)》是第一本关于自杀研究的巨著,全书以历史、科学的观点,以及翔实的案例回答了关于自杀的种种疑问,并最终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有效预防自杀,挽救生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逝如斯(揭开自杀的谜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K.R.贾米森
译者 一熙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2459477
开本 32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Kay Redfield Jamiso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