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隐士的生活
内容
试读章节

有一个中世纪英格兰的故事,说的是两个隐士在一片森林里出人意外地碰面了。第一个隐士刚刚开始孤身一人的隐居生活,走进这片树林是为了寻找一个地方,好建造他的隐士棚。正当此时,他看到一个老者正注视着他穿过这片灌木丛。当这位初来乍到者大声呼喊的时候,老人跑开了,年轻的隐士于是便去追赶,很快就把那位上了年纪的隐士逼到了绝境。年轻的隐士寻思,他只能赶在老人再次跑开之前,才有机会问他一个问题,于是便问:“老先生,请告诉我一句让我能够得到拯救的话。”老人看了看他,说:“逃离人的友谊,并保持安静,你将得到拯救。”

故事反映了隐士的智慧,这样的隐士在中世纪大量存在,但隐修士并非一直被视为基督教精神成就的顶峰。直到公元4世纪,这些孤身独居和恪守清规戒律的传统——这一传统最早是由诸如摩西和以利沙这样的旧约先知传下来的——继承者们才成为基督教世界杰出的圣武士。因为,在充满敌意、残酷无情的罗马世界,正是殉道者的桂冠,成为基督教信仰的终极表达。但是,当伽勒利(Galerius)皇帝在公元311年颁布“宽容敕令”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改变。几乎是一夜之间,殉教变得无关紧要了,隐修士取代殉道者成为基督教信仰的终极表达。没用多长的时间,羽翼未丰的教会便产生了它最优秀的隐修士之一。

底比斯的圣保罗

到底比斯的圣保罗去世的时候(大约在公元342年前后),基督教世界并没有用多长时间便认识到,它不可能无动于衷地袖手旁观,而让它的第一个官方隐修士以任何接近传统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因此,当圣哲罗姆(st Jerome)在公元376年撰写《第一个隐修士圣保罗传》(The Life of Paul the First Hermit)的时候,他竭尽所能给予保罗以最高的临终评价,与最受尊敬的旧约先知不相上下。

据圣哲罗姆说(当时他本人也在叙利亚荒野的某个地方过着隐居生活),保罗在埃及的底比斯沙漠一个山坡上隐居的山洞里孤零零地死去。他在那里连续不断地生活了将近一百年。保罗最伟大的弟子和门徒圣安东尼发现了他的遗体,他悲痛不已,哀叹自己没有任何工具可以给老师挖一个坟墓。幸运的是,在绝望之中,突然出现了两头狮子。狮子接近了保罗的遗体,然后掉过头去,样子显得十分哀伤和悲痛,仰天长嚎,大声哀鸣。接下来,它们开始在距离尸体不远的地方挖墓坑。当它们完成的时候,两头狮子大步走向安东尼,接受了他的祝福,便走开了。接着,安东尼给保罗的尸体穿上了一件宽松的束腰外袍,那是亚历山大城的主教圣达修(Athanasius the Great)给他的。在基督教会中,底比斯的圣保罗是第一个为了圣洁和更贴近地与上帝交流而选择远离人群的人。就这样,他被下葬了,并举行了一个象征性的沙漠葬礼。这样做不仅仅是要强调他的圣洁,而且还帮助确立了他作为基督教世界的不朽人物之一。基督教隐修士伟大而高贵的传统从此迅速发扬光大,这一传统体现在他的与世隔绝以及至死不渝的信念中,就连野兽看到他死去也会哀伤。

底比斯的圣保罗在公元229年前后出生于下底比斯的一个富裕之家。他过着漫长的苦行生活,公元342年以113岁高龄辞别人世。关于他的生平,尽管缺乏任何具体的历史文献,但人们或许还是不得不认为,他是那一时期开始在埃及出现的很多沙漠隐居者的复合物。如果完全相信圣哲罗姆对圣保罗的记述,那么,保罗和他的姐姐在父亲去世之后继承了一笔相当可观的遗产。然而,保罗的姐夫(圣哲罗姆描述他“嗜金如命”)威胁要向罗马人揭发这个年轻基督徒的行踪,除非他把自己继承的一半遗产让给他姐姐。这是基督教会遭受严酷迫害的时期,罗马皇帝德西乌斯(Deeius)在公元250年颁布了一篇敕令,要求所有罗马公民都向国家神供奉献祭,这样做的目的是暴露基督徒,因为他们会拒绝供奉这样的献祭。保罗把自己继承的一半遗产给了他姐姐,然后逃进了沙漠,藏身于一个山洞里,他在那里孤身一人生活了90多年,靠野果、水和定期的面包供应为生。24-26

书评(媒体评论)

只有当我孤身一人,我才真正地生活。只有当我孤身一人,我才与自己同在。只有当我孤身一人,我才离上帝更近。

——保罗·朱斯蒂尼亚尼

坐在你的隐修室里,就像在天堂里一样……把整个世界置之脑后,彻底忘掉它。

——《圣罗慕铎简要法规》

作家要么是一个现行的隐士,要么是一个失职的、被负罪感所折磨的隐士,要么二者兼而有之。通常兼而有之。

——苏珊·桑塔格(《纽约时报》,1986年1月5日)

我想一个人呆着。

——葛丽泰·嘉宝

我从未发现过像独处这么友善的伙伴。

——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

每个人都应该每24小时当几分钟至个把小时的隐士,以便研究、思考,并与他们的造物主沟通。

——罗伯特·哈里尔《新汉诺威太阳报》,1968)

目录

导言

第1章 开悟:印度和西藏的苦行者

苦行僧

史瓦密·塔坡旺

史瓦密·桑德兰德

大雄

佛陀

密勒日巴尊者

乌金确吉

第2章 孤独中的拯救:基督教隐士和苦修

士底比斯的圣保罗

沙漠里的圣安东尼

大阿尔塞尼

埃及的玛丽

高柱修士

圣库斯伯特

芬夏尔的戈德里克

米雷的圣史蒂芬

纳尔斯伯勒的罗伯特

奥格尼斯的玛丽和伊普尔的玛格丽特

圣特雷登的克里斯蒂娜

理查德·罗尔

弗鲁的圣尼古拉斯

阿拉斯加的圣赫尔曼

萨罗夫的圣塞拉芬

托马斯·默顿

达里奥·埃斯科瓦尔

阿布纳·阿卜杜勒·麦西哈

理查德·威瑟斯

第3章 闭关:隐居修道者

哈塞尔伯里的伍尔弗里克

威尔顿的夏娃

马克亚特的克里斯蒂娜

休伊的伊薇特

洛蕾塔和安诺拉德·布劳斯

科尼隆的朱莉安娜

诺里奇的朱利安

玛格丽特·柯克比

14世纪的女性隐居修道者

托马斯·帕金森

隐修生活的衰落

第4章 冥思苦想的生活:社群中的隐士西方最早的修道院

斯凯利格·迈克尔岛

本笃会

嘉玛道理会

加尔都西会

克吕尼会

西多会

托钵修道会

大分裂

圣山

迈泰奥拉

基辅洞窟修道院

荒野隐士

作为修道士的隐士

第5章 弃绝社会:中国和日本的隐士诗人

中国的隐士

陶潜

谢灵运

清珙

寒山

日本的隐士

最澄

空海

西行

鸭长明

一遍上人

禅宗

松尾芭蕉

良宽

第6章 寻求庇护所:隐士艺术家和名人

艾米莉·狄金森

爱德华·蒙克

马塞尔·普鲁斯特

亨利·达戈

葛丽泰·嘉宝

J.D.塞林格

乔阿什伍德罗

曼弗雷德·格纳丁格

鲍比·菲舍尔

斯莱·斯通

第7章 一个人自己的世界:富贵隐士

亨利·卡文迪许

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二世

哈里特·库根:麦迪逊大道的隐士

五世波特兰公爵威廉斯科特-本尼迪克特

小霍华德·罗巴德·休斯

第8章 选择孤独:世俗的隐士和遁世者

费尔南·洛佩兹

亚历山大·塞尔柯克

威廉·威尔逊

罗伯特·沃里斯

查尔斯·兰伯特

马森·沃尔顿

诺亚·龙杜

罗伯特·哈里尔

瓦莱里奥·里塞蒂

汤姆·尼尔

威拉德·麦克唐纳

横井庄一

小野田宽郎

中村辉夫

西奥多·卡钦斯基

克里斯托弗·迈克坎德雷斯

史蒂芬·格伦顿

参考书目

内容推荐

过隐居生活并非任何宗教团体或苦修团体的禁脔。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冲动,超越了一切宗教的、世俗的和社会的界限,研究整个历史上的隐居活动,总是充满惊奇,持续不断地挑战着我们关于隐士是什么以及他们代表什么的先人之见。

《隐士的生活》中讲述了形形色色的隐居者的故事——从最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苦修团体,到20世纪末的失意人,包括一百多年人物和十多个相关的教派、修道院。

《隐士的生活》由旅行摄影家巴里·斯通著。

编辑推荐

这个红尘俗世总有隐士。他们中有僧有俗,有男有女,有贫有富,有特立独行之人,也有愤世嫉俗之辈,隐士和那些选择过独居生活的人存在于各个时代和各种文化中。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某个时间点上,我们这个星球上几乎总有某个角落,为冥思和隐居的灵魂提供庇护之所。

《隐士的生活》中讲述了形形色色的隐居者的故事——从最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苦修团体,到20世纪末的失意人,包括一百多年人物和十多个相关的教派、修道院。本书由旅行摄影家巴里·斯通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隐士的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澳大利亚)巴里·斯通
译者 秦传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703279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1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