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波斯帝国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由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编著的《波斯帝国史》史料丰富充实,立论中肯恰当,行文流畅自然,而且带有文学色彩。作者除叙述朝代更迭和人事变迁外,更把笔触深入到文明领域,论述时代思潮的演变、宗教文化的冲突和各民族文明的交汇与融合。要讲述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点上的伊朗的历史,这点是不可或缺的。

内容推荐

由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编著的《波斯帝国史》是一部伊朗人写的伊朗古代史,论述了伊朗民族的起源和波斯帝国的兴衰。伊朗人的古代世界的图景一部分隐藏在民族神话之中,另一部分有限的史料存在于希腊、罗马的传说中。仰赖作者妙手钩沉,我们得以一窥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波澜壮阔的过往。

一般的波斯帝国史著作对伊朗三大王朝中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叙述详尽,而对延续了近五百年的帕提亚王朝往往语焉不详。《波斯帝国史》作者扎林库伯教授利用希腊、罗马、阿拉伯、中国的史料,结合历年的考古发现,对帕提亚王朝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述,其中有关经济、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论述尤为精辟深刻。

目录

第一章 神话世界

第二章 远方的地平线

第三章 波斯人的矛锋

第四章 黄金武器

第五章 宫廷烈焰

第六章 遗产争夺

第七章 兵荒马乱

第八章 勇士利箭

第九章 萨珊风云

第十章 告别古代世界

附录 伊朗历代王朝世系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印伊两族不同的生活地域也使他们原本共有的神开始产生差异。此外,社会上的三个等级,即宗教人士、勇士和牧人,由于职司的需要不同,也分别与不同的神发生关系。很多雅利安族的神与自然现象有关,所以,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情况也影响着他们对神的崇拜,如白天和黑夜、冷天和热天、春季和夏季等等。但两族人自共同生活的时代起,就有相近的历法和相近的节日及礼拜日。

阿契美尼德时期的铭文中的月份名称表明雅利安人的宗教活动与农业生产有关。宗教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有材料表明,东部伊朗人在进入农耕定居生活之后,他们的庆典节日、拜神仪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他们庆祝秋季节日是为了表达对于夏季阳光普照促使作物丰收、牲畜肥壮这一情况的喜悦之情。这与密特拉这位田野牲畜之神和太阳神有关。秋节名梅赫尔冈,也称为梅特拉冈内(Mithrakana)。春季庆祝严寒遁去,万物复苏,耕作播种开始,作物成长,牲畜出栅,进入牧场。这个时节对农耕者有重要的意义,是生活中新的一章的开始,其节日即“诺鲁兹节”(春节,元旦)。其他节日不仅与农耕和游牧生活有关,而且也与神话中的诸位神明及英雄有关。当时把一年分为六季,称为“亚勒拉托”(Yairaratavo),或分为两季,即长冬和短夏。当然,怎么分要依迁徙中遇到的地域而定。他们迁徙的范围从伊朗维杰直到高原内部。

有关自然界的节日还有萨德节(萨达克),这个节日与拜火有关。蒂尔冈节是崇拜雨神蒂什塔尔的。这种与各个神有关的礼拜仪式赋予雅利安人的历法一个特色,即每个月每一天都与一个雅利安人的神有关。阿契美尼德王朝统治的区域承袭了这一传统,从而赋予波斯帝国社会经济生活新的色彩。社会各个阶层都庆祝绝大部分节日,因为这些节日与当时的农耕和游牧活动有关。武士和宗教人士,特别是他们中的富有者的生活都与农牧业相关联。实际上,在迁徙过程中,三组人群是并肩活动的。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深的隔阂。当时的生活是在统治者卡维扬(凯扬家族中人)的领导下,农业和畜牧业并举。三组人群的组合沿袭了原始游牧时期的格局。后来,手工业者逐渐出现。这表明氏族生活开始从纯游牧形态向农耕形态转化。这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转变,表现了雅利安文明的发展。在雅利安人懂得驯马和发明车具之后,这一变化的速度大大提高。接着就出现了乘车的武士。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们十分神奇。甚至神话里的神往往也是乘车的。

进入高原的迁徙者有车有马,土著居民则没有这个优越条件。因此迁徙者才有可能加快速度大踏步前进。他们中的一些人作为专职武士入侵非雅利安人的土地,通过保障这些地区的安宁,取得该地区的统治权。

雅利安族三个等级的划分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的。各等级的成员之间是协调合作的关系,他们有着同一的思想观念。在迁徙时期,他们剥削土著人,把土著人作为俘虏;定居时期,在生产出多于生活所需的物质之前,在个人占有财产出现显著差距之前,三组人的地位并没有高下之分。

基于传统,一般是子承父业。社会分工并不十分固定。一个出身武士家庭的人也可能成为宗教人士,或从事畜牧业。牧人家庭并不比宗教人士或武士家庭地位低。琐罗亚斯德本人出身于宗教人士家庭,但与武士家庭也有联系。有一个名为凯的家族(卡维,库伊),这个家族中的人有宗教头衔,但实际上,他们是属于武士阶层的统治者。在迁徙过程中,要不断与敌人进行战斗,所以勇士阶层自然受人尊重。由于要应付各种不可预测之事,季节变化,要举行节日庆典和礼拜仪式,主持者宗教人士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述情况使勇士阶层不断扩大他们的军事组织。迁徙生活居无定所,宗教人士无法建庙。所以希罗多德说,古代伊朗人的特点是没有敬拜神明的庙宇。很自然,宗教人士即唱颂词的人和礼拜仪式的主持人,和武士有一样的社会地位。在进入农耕定居生活之前,他们与其他阶层的区别只在于他们了解庆典安排,熟悉拜神的颂歌。P12-13

序言

《波斯帝国史》的内容是论述伊朗民族的起源和波斯帝国的兴衰。波斯文原著名为《伊朗民族史》。我们中国读者比较熟悉波斯帝国,因此汉译本改用现在的名字。

本书作者是伊朗著名历史学家德黑兰大学教授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殁于2005年)。

伊朗素有治史的传统。其古代史学蜚声世界。本书就其内容和价值可称为继承古代史学传统的力作。

作者在序言中说他的目标是写一部摆脱西方史学偏见的伊朗民族史。通读全书,可以看出,作者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本书史料丰富充实,立论中肯恰当,行文流畅自然,而且带有文学色彩。作者除叙述朝代更迭和人事变迁外,更把笔触深入到文明领域,论述时代思潮的演变、宗教文化的冲突和各民族文明的交汇与融合。要讲述处于东西方文明交汇点上的伊朗的历史,这点是不可或缺的。

一般的波斯帝国史著作对伊朗古代三大王朝中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和萨珊王朝叙述得比较详细,而对延续了近五百年的帕提亚王朝则往往语焉不详。其中固然有资料不足的原因,但也反映了作者们对这一承上启下的大王朝重视不够,没有进行充分深入的研究。本书作者扎林库伯教授则不同,他利用希腊、罗马、阿拉伯,甚至中国的史料,在历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以全书六分之一的篇幅对帕提亚王朝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述,其中有关经济、文化和宗教方面的论述尤为深刻精辟。他充分肯定了这一王朝在维护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上的功绩。古代中国和伊朗正是在帕提亚王朝时期开始交往的。本书中有关帕提亚王朝的论述无疑是对伊朗史写作的一个突出的贡献。

中伊两国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紧密的联系和频繁的交往。两国通过海陆丝绸之路建立了密切而友好的关系。由于列强的殖民政策,近世两国间的联系远逊于古代。近几十年来,两国间的联系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未达到历史上的高度,彼此间的了解仍亟待加强。因此,全面介绍伊朗古代历史的著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书是作者送给译者的礼物。1986至1987年间,译者在德黑兰大学访学,在此期间拜访过扎林库伯博士。这位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温文尔雅,亲切热情,告辞时把此书送给译者。

多年来,译者凡遇到伊朗历史方面的问题,翻阅此书,总能得到相关答案和有益的启发,于是产生了译出这一力作的想法。相信此书不仅对非专业读者扩展知识有所裨益,就是对专业学者的研究工作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衷心感谢尊敬的扎林库伯夫人卡玛尔·阿里扬博士将此书的中译本的出版权授予译者。感谢我的伊朗朋友阿里·穆罕默德·萨贝基博士。他在译者翻译此书的过程中,热情鼓励译者,这次他又从中联系授权事宜。此举反映了他促进中伊友谊和推动中伊文化交流的善良愿望。

张鸿年

北京大学中关园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波斯帝国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伊朗)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
译者 张鸿年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81817
开本 16开
页数 4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2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24.4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