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幼主
内容
编辑推荐

《幼主》是作者朱谧安的第一部完整的话剧作品。本书具有一定的哲学思辨意义,在高于日常生活的层面上,传递着类似非主流的声音。同时还能看到,通过对自我认同和人生信仰的重新找寻,作为人类的优势会更加明显,也更显得悲剧。书中的“幼主”不仅仅是个小角色,更像虚拟出来的一种身份。

内容推荐

朱谧安编写的《幼主》是一本诉说青春的回忆录,源于不羁的灵魂作祟;突破的未必值得追求,而放弃的……可戏剧,也可诗意化;剧中主人公,是自己也是更多的众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信仰(自发也好,宗教也罢),那比失去依靠更可怕。舞台上的染儿正是这样的青春期男孩,他玉树临风,发育也渐趋成熟,但内心依然野性,充满混沌的力量。向往自由本身,向往一切可以不拘的外在因素。尽管他无比执着而单纯,却也是无比的放肆和聪明。良是位青年戏剧导演,活在现实世界中,也试图接近人们的内心深处;他是染儿的最初创造者,也是观察者,他们之间有许多相似处,却又矛盾重重着。随着排练的推进,才慢慢开始了对话,开始了亲近……

幼主,从一开始就具有象征意义,堪称虚幻的王权,多余的加冕。世态如此,连真理也产生了不同标准。可知道,当他安坐在自己的王座上,向下张望,是否想到这样形式的称王,这样的似曾相识,也不过如那风流的唐璜、红楼春梦一场?

在历经了背叛、牺牲、离弃及生与死的种种考验后,凭着最初的那份信仰,幼主找到了终极答案——自己的归宿。

目录

序言 缘

第一章 光——出场,自我

第二章 命——声明,现状

第三章 玩——垄断,迷茫

第四章 变——革命,梦想

第五章 行——实践,内外

第六章 思——批判,真假

第七章 悟——进化,人人

第八章 生——享受,活着

第九章 死——直面,终极

第十章 心——进退,归宿

《幼主》跋文

朋友赠言

《过时伤害》

试读章节

欢是我的女朋友,标准的甜美型小脸,大大咧咧的举止背后,却有着一份细腻敏感的内心。一般在我集中创作的时候,我们不见面;我们见面了,那就是春天复苏——尽管这座城市的春天总能顺利进驻地下铁。然后,我的灵感就到了。

生活就是吃醋和羡慕,恐怕呢,还有一丝的不甘心。

(现场笔记3):想象中,染儿也似乎该有和我们一样的感悟,在他的世界中,没有那些应该发生的可能。行为上,尤其要关注人物的眼神、嘴和肢体动作。起初,我的经历非常坎坷,我的人生近乎渺茫,完全不值得一提。起初,就是这样开始的,没有那么多的冥冥中,也没有过多的悟性:因为起初,我毕竞是一个童年不幸的孩子!可是,命运让我感谢生命顽强的可贵,感谢不平之中的相对公平,正是如此,我才能成为煤炭工人的孩子,才能从每日那些黑漆漆、脏乎乎的洞窟中找到宝藏,找到如何前行的途径与光明。

找到信仰,这句声明的语气不够响亮,喊得是断声断气,颇失君心。

然后,我过上了一般人都过的生活,也成为了一般人。我想这样,就成了。再后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折,因为空气在加速禁锢,每天如此;地里的庄稼也成块成片凋零,掩埋进去的,无非是一桩桩现实中的罪恶。

在伤及灵魂深处……

风流,下场如此;冤枉,下场也如此。还有那些瞎着眼睛都能造孽的。

这处需要的道具很多,可能会给观众造成视觉混乱。我后来想,还是要从传统戏曲中多汲取经验,能用上的身段尽量和现实中去靠。除了关键物件,其他还要演员和背景配合完成。

愤愤不平,只能此时此刻,却最为奢侈。自由的追逐,抛却那些本不属于你的先天优势,剩下的,唯有自觉与自发了。自信,实在于时不足称道,不值分文。

【童年说】醒来,就不哭了/现实本来如此忧郁,本就如此偏心/快笑一笑。

染儿不知道什么叫“在路上”,只知道,那也是类疯狂的谬误。既在君王心里,也属于大多数不知真相的人。其实,象征是一种超越,就像脱离地心引力,嗖地一下,就蹿上了月球,飞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时空中。最让幼主惬意的,往往不是对破坏既有的享受,相反,却是第三类接触,与他能有共鸣的生灵们。

“兰波”。他第一次读到,就欣赏不已。

(现场笔记4):我高中时候的偶像。现在,需要两个气质神似的演员来演绎。致兰波~

【一段对话】(这段相对较长)

魏尔伦(以下称为魏):阿尔蒂尔,忘记自己曾说过——“我原意成为波德莱尔”吗?

兰波(以下称为兰)把手往后一扬:我何时说过!你的鬼话快成了习惯。

魏作轻笑状:你说你愿意成为任何人,既然如此,波德莱尔就不应该缺席,何况,他还是最为璀璨的诗人之一!

兰:如果是这个前提,我倒也无话可说,不过你也不要转着文来告诫我的沉默。因为那就是我兰波,不是别的人。

魏:不是告诫,只是一种应当奉行的礼数……

备注:兰波全名阿尔蒂尔·兰波。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魏尔伦,法国诗人,相传与兰波是同性恋人。

染儿忽地坐起,“无论这是什么,文字的精神让我感到震动!”

无论这个人已经旅行到宇宙的何处尘埃,啊!那依然是个最醉人的谜。

P11-14

序言

这是我的第一部完整戏剧作品,也是迄今为止篇幅最长的。前前后后,从策划到修改花费了几个月,其间的零碎调整,更是占据了我的主要精力与时间。除了纯粹的喜爱写作,我还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别人和自己:你可以找到缪斯,也可以自己成为灵感本身。

幼主,我想不仅仅是个角色,更像虚拟出来的一种身份。带有象征,却也并不陌生。他属于舞台,也属于生活中;他不断地思考,也在不断地否定和更新。由此,这个称谓就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思辨意义,在高于日常生活的层面,传递着类似非主流的声音。同时还能看到,通过对自我认同和人生信仰的重新找寻,作为人类的优势会更加明显,也更显悲剧性。

在这里讨论过多的哲学或宗教延伸,我想会显得可笑;不如放下经验与傲慢,将自我保护的外壳和意识完全裸露,依靠自己和内心走进作品中,也许更有亲临的快感和滋味。

不能否认,这部作品带有一定程度上的半自传体性质,恐怕也会成为某类人关注与议论的焦点。针对这点,我想作品本身已经很好地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额外加以说明。不过,从作者本身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加以概要性解读,也许能提供读者一种容易深入和引起共鸣的途径。至于效果如何,暂时无法论证。姑且先作为戏剧之外的补充说明吧。

染儿,不染

这个人物的出现颇有争议。他的出身不明贵贱,也变化多端:既青春,又迷茫,就像其名字一样——染。在前面几章中,染儿的出场很有戏剧化,他的生理反应与其身份的变化紧密相连:“从今而后,湿乎乎的被子与我长久相伴”。除了理解为遗精,难道就不能代表一点他的眼泪和战战兢兢吗?我想,这种可能性当然很大。特别是游乐园那一场,他骑着旋转木马,天旋地转般奔向一种情绪和生理上的双重高潮——仿佛将那些未曾征服的都征服了。那一刻,他活得无比自信:做别人的王,做自己的主人。男孩子应该都有过这种向往。

随着剧情发展,从他的突然下台,到认识墨后以及后来被送上法庭,他的内心一直没有方向,一直在借助外物产生应激性。那时候,他活得没有王气甚至没有尊严。情况从一只动物的牺牲开始发生改变,而这种变化是深刻的,直抵灵魂深处。也就是说,所有的外在统统消失,都不再具有本来的价值或意义,他走回了信仰,那个最初“一尘不染”的自己。然后,他继续穿越生死的考验,通过思考和领悟,最后成为了一类真正自由的存在。

剧中三次出现了鸟:青鸟、仙鹤和大鹏。它们有序的进化,别有寓意。染儿不染,他带给我们更多的,其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实体化和人格化,只是其中的象征性格外耀眼。

良,没“从良”

文艺青年,现在听来更像是种讽刺,就像诗人一样,全被看作是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个人财富的无用之材。尽管他们的才华突出,尽管他们无畏着。良这个角色,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考虑进去,不过随着写作的深入,当内外矛盾的不平衡感愈加强烈时,他的重要性才慢慢浮现。这个男子始终坚持自己的纯艺术道路,可以说有点偏激固执,但他也时时刻刻地在“自我蜕皮”、自我折磨着。而他的不顺,源于思想上的开小差、觉悟上的不彻底。  某类男人往往总会离真正成熟差上一步,因为母亲,因为妻子、女友甚至是他所眷恋的喜好,都会成为其依赖和借口的温床。试想着,活在那样的一潭死水中,萎靡不振中的自我封闭自然是源源不断了。

根本上说,从与不从,只是形式而已。

所以良这个人物,起到了一种贯通舞台内外的管径作用。张力感非常明显。

再合起来说,染儿是明显的幼主。他始终迎接着变化和挑战,不管内心和身体如何受苦,那股想冲出重重包围之城的精神力值得我们赞赏;良则是隐性的幼主,他既有普通人的集体无意识,也有诸多理想化的闪光痕迹;没有染儿那样顿悟和坚定,却也是个可爱、可亲的人。

墨后,隋留

这两个人物出场的机会不太多,正因为如此,更容易让观众产生明显的价值取向问题。但其实墨后的影子就是隋留,他是她在现实生活中的映射,也是一只代表原始欲望的苹果。

隋留的名字本身带有象征性:随大流,随自己的梦想去。注意,这里的梦想和染儿、良的理想有本质上的不同,那是严格遵循既有价值观的产物,非常确定无疑的目标。他毫不掩饰地声明个人喜好,显露出自己的社会成就和所谓品位。庸俗,可又是俗得那么真实。

墨后的本名叫余墨,以前的她很执着专一。只不过,当遇见染儿后,她的人生轨迹产生了些许偏离,从一开始的傲慢到后面的顺从、沉默,再到突然离去。细细想来,都是有因才有果的最好证明。其实到最后一幕,我想这个女人的内心还是会被再次触动,就像良的女友欢——她们都会放下那点可怜的矜持,回到最了解自己的男人身边。

因为,男人如山,女人似水。

其他的部分,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揣摩和感受了。解读得过多,反而会失去真实阅读中的许多想象和新鲜感。在此,我也一并感谢那些始终给我信心、支持我写作的亲人、爱人及朋友们。感谢你们的一如既往,才有这部作品的诞生;也感谢我自己,因为信念因为活着,才有幼主和那些不甘沦落的青春过往。

应该说,我度过了这样的写作过程,也就懂得了自嘲,如何漂亮地。(完)

朱谧安2012年11月23日

后记

结尾的时候,我承认自己软弱了:一种发自内心的不舍感涌上来。文字上的完成和结束是不同的,这部作品有他自己的生命和成长性。而我,只是一个创造者,附带着不专业的敬业精神,这正如给病人嘴中送人的一匙药液,顷刻就下咽,却总想品味出一股回甜的滋味。

看到这里,自序中的野心已经荡然无存,那些精巧的语言和看似富有节奏感的设计与我隔得似乎那样远。我此刻最想的是休息,停下来,敞开疲惫已久的灵魂。同时,还想感谢我生活中的灵感之源,一些真正不俗的:

——感谢父母,感谢你们给我的和不能给我的,我都认真笑纳和尽量地去完善弥补。

——感谢爱人,一同经历和承受后的感动,恐怕是我今生难以独自达到的最高生活领悟。

——感谢知己,因为太多,所以我要感谢所有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你们都是我的灵感。

——感谢两位艺术家,你们的细腻和女性独有的包容性,都变成了本书封面及内页插画。

——感谢时间,让我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自我成熟的到来,让我不轻易偏执地生活和认知。

——感谢文字和写作。成功宣告治愈本人懒惰综合征的良药。悟性和实践,最美不过了。

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在无的放矢,却同时又过着无所顾忌的生活。

很多时刻,命运强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理与心理上的缺陷或天赋,更多的,需要我们自己找到可以实现突破和牢牢把握当下的自我意识。人,总有介于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可能。

很多瞬间,非常值得去歌颂和纪念,不管是爱人间的真情拥抱,还是傻傻地坚守;我也相信这些片段会串联起一部浩瀚壮丽的人类文明史。最闪耀的,无疑是其中天才式的创新与人物,那些带有挣扎和个性的孤独……

当面对超出个体局限的广阔未知时,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感谢电影《云图》中的青年作曲家,感谢星美一451;当然,还有幼主的两位典型代表:染儿与良。

朱谧安2013年2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幼主》的作者是80后,“幼主”也可视为80后人的自我之及其他分身。在一个心理自传与臆想虚构的戏剧空间中,“幼主“带给我们更多难以把握的体验与思考。

——著名女诗人、作家翟永明

现实愈发的现实,理想愈发的脆弱。像作者这样还怀抱文学理想并坚持写作志向的年轻人已实属难得。从他真性灵的文字中我们得以一探年轻一代视野中的生活与感受。

——独立策划人、专栏作家潘黎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幼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谧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43162
开本 32开
页数 1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2013179565
中图分类号 I234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39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0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