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侠大宗师--张彻(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武侠大宗师--张彻(精)》编著者魏君子。

在本书中,徐克说,张彻电影是他们那一代的青春记忆,正如我的青春来自80年代的港片;陈可辛说,张彻可谈者不在电影技巧,而在他创造的通俗文化、打造了偶像潮流;杜琪峰说,张彻是活在大片场的导演,是邵氏电影工业不可复制的标签;吴宇森说,张彻当年突破传统香港电影的老旧模式,勇于破旧立新,也不忘提掖后进。当然,还有张彻本人的笔耕不辍,他早年混迹政界,又曾做专职影评人,对电影潮流、工业格局始终有清醒的认识,留下来的影评文章至今读来依然犀利,发人深省。为此,我们专门联系张彻遗孀粱丽嫦女士,获得授权刊载了他的《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系列文章和《论李翰祥》等几篇影评,方便影迷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宗师”。

内容推荐

《武侠大宗师--张彻(精)》编著者魏君子。

《武侠大宗师--张彻(精)》内容提要:张彻从影四十余年,始终在武侠片领域勤奋耕耘,先后培养数代动作明星,暴力美学影响至今,对香港电影乃至整个中国电影的类型开拓与产业繁荣厥功甚伟。本书作者先后访问吴宇森、徐克、杜琪峰、王羽、姜大卫、狄龙、陈观泰、李仁港等张彻生前弟子、好友,由他们的追忆来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把所有生命热情都投入电影的武侠片大宗师形象。此外,本书还全文收录张彻本人的重要著作《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及影评人对他的二十部代表作的独到点评,系统揭示了张彻的电影观念和艺术成就。本书由大量第一手材料构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研究香港电影、武侠电影不可或缺的著作,广大影迷、“邵氏控”不可错过。

目录

序重看张彻/001

 十三太保说张彻

门生弟子

 王羽说张彻/004

 姜大卫说张彻/014

 狄龙说张彻/025

 陈观泰说张彻/037

 李修贤说张彻/050

 戚冠军说张彻/056

 郭追说张彻/063

 吴宇森说张彻/077

武指武师

 刘家良说张彻/096

 曾志伟说张彻/103

忘年故交

 徐克说张彻/108

 李仁港说张彻/121

翻拍者说

 杜琪峰说张彻/138

 陈可辛说张彻/145

 戏说张家班

 风云野火/153

 武侠实验班/155

 叛逆者王羽/157

 故人之子姜大:/161

 独臂刀王狄姜聚首/164

 1/5影帝/167

 世事如棋局/172

 “吴宇森要做导演”/176

 李翰祥回,IJ~/179

 契仔傅声/181

 闯荡台湾/185

 倾国倾城/190

 别了,台湾/193

 木讷仔戚冠军/196

 孝顺仔李修贤/199

 可爱仔郭追/202

 过客梁挺/207

 励志北上/210

 傅声之死/213

 最后的得意门生/217

 义胆群英/221

 尾声/224

 张彻谈香港电影

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

 回顾三十年前——中国戏曲的影响/230

 “邵氏”的勃兴——香港式的好莱坞/250

 “嘉禾”的另辟途径——独立制片人制度/277

 趋向于本地风味——许氏兄弟与“金公主”/306

 前瞻——香港与中国/333

张彻论同行

 论岳枫/354

 论李翰祥/356

 论易文/359

 论陶秦/360

 论张彻电影

 《独臂刀》(1967)/365

 《大刺客》(1967)/370

 《金燕子》(1968)/374

 《铁手无情》(1969)/378

 《保镖》(1969)/381

 《报仇》(1970)/384

 《十三太保》(1970)/388

 《大决斗》(1971)/391

 《无名英雄)(1971)/394

 《新独臂刀》(1971)/397

 《马永贞》(1972)/400

 《水浒传》(1972)/403

 《刺马》(1973)/407

 《方世玉与洪熙官》(1974)/410

 《洪拳小子》(1975)/414

 《八国联军》(1976)/418

 《八道楼子》(1976)/423

 《残缺》(1978)/426

 《街市英雄》(1979)/429

 《大上海1937}(1986)/433

附 录

 为张彻一辩/439

 张彻(含邵氏)大事记/454

 张彻作品获奖记录/458

 张彻作品目录/459

 鸣谢/469

试读章节

狄龙演惯大侠,戏下亦以“说教”著称。但若明白是发自内心。便知耿直难得。所以他一落座便声明:“我不知道你要访问几位。但我这部分是很坦诚的,可以完完整整地刊登。”狄龙说张彻,有恩必念。有情必抒,但也不为逝者讳,算是客观。聊至投机,狄龙取出一瓶清酒自饮。念到张彻误会他并留一封信“多谢关顾”时,六十六岁的老人家居然委屈得失声痛哭。令小弟我感同身受,以致连“为何只派儿子出席张彻葬礼”这个问题都不忍问出口……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没有张导演就没有我,他根本就是我的恩人!为什么呢?我只是一个对电影有好感、有兴趣的年轻人,喜欢看王羽的《边城三侠》(1966),张彻导演的阳刚派电影。那时候我接近二十岁,已经有一个很好的起点,高中结业在半岛酒店做游客生意。但我很喜欢看张导演的电影,就去学功夫,练一点健美。因为电影是一个综合艺术,太多东西要学了。我练的功夫是咏春,后来投考邵氏公司武术演员,那时候整个邵氏都是讲普通话的,北方人掌控的,广东人根本没有地位,尤其是你不会讲普通话的,根本就进不了门。

张导演那时候开了个先例,他在报纸上写明,不管你普通话好与坏,如果通过考取就培养你,让你进入演员训练班。我看到这些觉得有勇气,就去投考,碰到张导演,连番考试,安排我去训练班,学开车,学跳舞,学所有电影有关的动作,刀、剑都得学,慢慢地走上电影圈之路,这是一个开场。我之前的收入是两干多块港币,因为游客生意好做嘛,但是一进邵氏开始五百块一个月,五百块根本不够支撑家里的生活开支。还好妈妈鼓励我,说这几年大家辛苦一点,然后就签了八年合约。

从此跟张导演结了缘,就认识了姜大卫、王钟,我是什么都不懂,慢慢磨炼,从演一些小角色做起,一边做一边学,开始学普通话,请老师回来调教,纠正这个发音。张导演给我们全方位无限度地支持,从来没有从我们身上获取某些利益,但当时我跟他很有距离感,因为他是饱学之士。后来才了解,他没有进电影圈之前,跟蒋经国先生当过秘书,蒋经国很器重他,送给他一个皮包,他还给我看。

后来慢慢跟他交谈,他讲普通话和上海话,上海话是偏宁波话那种,我们都不太懂。张导演是言简意赅,后来教我说话,了解你的分寸,要了解你的能力,喝酒要了解你的酒量,他教我的一生受益。当时年少气盛,闯了祸,跟外国人发生口角打起来,把外国人打晕了,后来才了解他是警务人员,犯了一件很严重的错误,后来经过张导演教导啊,邵逸夫先生也帮忙啊,把这个罪弄得很轻,事业方面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

《独臂刀王》(1969)我演一个小角色,一开场跟林嘉在一个树林,叫“这位小姐快回去,这不是你来的地方”,然后飞镖过来,就死了。这么一点点戏,这句对自在家里排练上万次,但是讲出来满场大笑,因为实在很烂。虽然上映是配音,但现场都同步收音嘛,这是我要改进的空间,所以到现在还记得“这位小姐快回去”这句台词。张导演捧新人有他的方法,对白不用给多,不能多,点到为止,然后慢慢让你增加信心,慢慢调整,后来对白越来越长、越来越多。“血腥导演”远见先行

我、姜大卫、王钟,这种竞争都是良性的、互动的,因为邵氏公司是一个很完整的电影机构,有很多不同的部门,我们在这个地方感觉它完全是一个培养superstar的摇篮。那时候香港电影完全是女生当家,漂亮啊,男生是陪衬的角色,张导演把它完全逆转过来,他对很多事情都有远见,是一个先行者。我拍一个戏叫《死角》(1969),是讲一个年轻人,从小喜欢上一个有钱人的孩子,家里入就反对了,这个男孩是一厢情愿,要追到这个女孩,有场戏是我遇纠纷给抓进警察局,了解到有钱人使黑手,了解到狱警这个东西,就在现场揍得一塌糊涂。他拍出来,但是当年的电影处把这个整个拿掉,说是破坏警民关系,因为这是真的嘛!从来枪打出头鸟,张导演希望把这种事情提早曝光,但当时那个电影环境,很无情地把它剪掉。没有这场戏凸显有钱人使用这种权力令弱势群体很无助,他的爱情这么悲凉、苍凉,张彻导演是想演出贫富悬殊啊,弱势力和不人道这种误解,他是有这种想法的,很人性化的。

我讲这个是因为很多人说我们的中国戏很残忍。双节棍,中国历史悠久的武器,而且不是每个人都能打,会打回头的嘛,双节棍在戏中都剪掉,不能用,但是美国的机关枪、火箭炮,一下死十几人、几百人,不更残忍?所以这是不对等的,但都让我们张彻导演碰上了。如果当时的电影很开放,张导演的影响力跟地位会出国际,会跟外国的导演并驾齐驱。

李翰祥和张导演是暗斗,不是明争,也是一种文化的冲击。你知道,张导演的戏都是很阳刚的,脱了衣服打,肠子都出来了人还没死,这种精神状态很亢奋的。李导演有他的一套,完全娱乐的,没有必要这么血腥,所以张导演有“血腥导演”的外号。日本人说他把死亡美化,把死亡弄得很美。张导演研究日本电影配音,砍人的时候有那种空声,后来发现,原来日本配音师砍一个很长的瓜,刀一砍瓜是空心嘛,这个特殊效果就出来了,他把这个引进来,还引进日本摄影师宫木幸雄,研究怎么把这个场景拍出来。因为日本人拍的武士动作戏都很有他们的格调。张导演很有视野,很多方面有他的看法。量身定造邵氏护航

张导演写过一段词,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是在《金燕子》(1968)里面:“萧然一剑天涯路,鹏飞江湖,九霄云高不胜寒。关山万里,枝栖何处,问王谢旧时燕子,飞向谁家户?”他描写金燕子初到江湖,如果你的功夫不够,很容易被人淘汰掉,给人杀戮,所以他要把他的演员,独立的养成稳定的,王羽、罗烈独立了,到外面去可以。P26-P28

序言

年初偶与徐克、李仁港一聚,彼时徐克执导之《龙门飞甲》正热映,李仁港也将《鸿门宴》拍成武侠片。提起国内媒体皆言胡金铨与徐克之渊源影响,老爷颔首一笑,却说:“其实张彻对我影响更大。”向来沉浸武侠世界的李仁港将徐克比作剑走偏锋的魔教教主,尊张彻为开山立派的大宗师,又感慨三代(胡金铨、张彻、楚原为第一代,徐克为第二代,李仁港为第三代)之后,武侠片后继何人?我则掐指一算,2012年正好是张彻逝世十周年……三人六目相觑:“不如我们做点什么罢!”一拍即合,遂有这本《武侠大宗师:张彻》和六月份上海张彻影展。

余生也晚,入媒体行时,张彻已驾鹤西游,虽然无缘得见,少时却也领略过张氏后期非邵氏作品。80年代末在电视台瞄过《大上海1937》,90年代在录像厅看了《上海滩十三太保》,不过寥寥几部;真正大量系统观摩张彻电影,则是2003年天映推出数码修复邵氏影碟之后:曾开风气之先的《独臂刀》、《报仇》、《马永贞》、《刺马》、《少林五祖》后睹也快,一一印证这些只在影史资料中介绍的经典之作绝非虚夸。客观而言,纯从电影技巧出发,张彻电影不及胡金铨、李翰祥历久弥新,但胜在简单直接、情感炽烈,一心展示血腥浪漫的暴力美学。当然,最让影迷至今难忘的还是他打造的数代男星:从王羽、姜大卫、狄龙、陈观泰、王钟、李修贤,到傅声、戚冠军、李艺民、郭追、江生、董志华,张彻的“阳刚革命”屡次引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通俗文化潮流……及至80年代,张门弟子吴字森拍出《英雄本色》,化刀剑拳脚为枪炮子弹,张扬男性情谊,再创票房神话,则是后话。

但上述佳话,还不能完全解释我对“武侠大宗师”的疑惑:如果张彻只是作为一位“过时”的前辈,正好被我们找到时机纪念缅怀而已,那做这本书未免太没意义。必须承认,我最初组织张彻纪念活动,全凭一腔对香港电影的情怀,对张彻导演的认识则还停留在影像风格、影史八卦上面,只得其形。待真正从北京到香港一路访问下来,听完王羽、姜大卫、狄龙、陈观泰、李修贤、戚冠军、郭追等从各个角度还原评述时,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张彻终于立体呈现在我的脑海眼前:盛年的气势,晚年的执著;师徒的恩怨,识人的慧眼;洞悉大局但无法独善其身,片场指挥若定却受累于制片瞒报亏空;分明是自己戏中的悲剧英雄,只能站着死,但有一口气在,永不言休!张彻晚年手书稼轩词赠予爱徒:“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狄龙将前辈书法传真与我,并言该词可做张彻一生写照——相信看完全书,各位或有同感。

在本书中,徐克说,张彻电影是他们那一代的青春记忆,正如我的青春来自80年代的港片;陈可辛说,张彻可谈者不在电影技巧,而在他创造的通俗文化、打造了偶像潮流;杜琪峰说,张彻是活在大片场的导演,是邵氏电影工业不可复制的标签;吴宇森说,张彻当年突破传统香港电影的老旧模式,勇于破旧立新,也不忘提掖后进。当然,还有张彻本人的笔耕不辍,他早年混迹政界,又曾做专职影评人,对电影潮流、工业格局始终有清醒的认识,留下来的影评文章至今读来依然犀利,发人深省。为此,我们专门联系张彻遗孀梁丽嫦女士,获得授权刊载了他的《回顾香港电影三十年》系列文章和《论李翰祥》等几篇影评,方便影迷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大宗师”。《武侠大宗师》书名承《大刺客》、《大决斗》、《大上海1937》之热血遗风,书中有我们对张彻的“正说”、“戏说”,有门生故交的“十三太保说”,也有他本人的“夫子自道”,数十万字,但从2012年2月正式筹备,至完成仅仅不足一年!这里要感谢的人太多,尤其是不计报酬、尽心尽力的一班影迷,必须另列名单感谢!而随着华语电影紧密交融,市场亟需有风格有质量的商业类型片,张彻身为动作(不仅指武侠)类型片潮流开风气之先者,又以“联合导演”名义首创对香港电影工业影响深远的“监制”和“执行导演”制度,理应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关注,察昔抚今,自有其借鉴参考价值——于公于私,各得其所,岂不快哉?当浮一大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侠大宗师--张彻(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君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9093469
开本 32开
页数 46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83
出版时间 2012-12-01
首版时间 2012-12-01
印刷时间 2012-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8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9
159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