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绍茶文化!最实用的识茶、泡茶、品茶知识!
《茶经茶道》是一本彻底让您明白喝茶门道,轻松谈茶论道的实用经典!
品读“茶经”,研究茶文化,参禅悟道,学习“茶道”,悟人生之道,修身养性。本书由姬晓安编著。
图书 | 茶经茶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最完整最全面的介绍茶文化!最实用的识茶、泡茶、品茶知识! 《茶经茶道》是一本彻底让您明白喝茶门道,轻松谈茶论道的实用经典! 品读“茶经”,研究茶文化,参禅悟道,学习“茶道”,悟人生之道,修身养性。本书由姬晓安编著。 内容推荐 《茶经茶道》是一本中国茶经茶道的百科全书,高度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让您文白对照,图文并茂。最后还有唐史关于陆羽的记载。《茶经茶道》既让读者了解了茶,又轻松而全面地了解中国茶道,达到识名茶、学茶艺、行茶礼、通茶史、解茶经、修茶道的境界。本书由姬晓安编著。 目录 第一章 茶之史:一部茶香四溢的文化史 六朝以前:“以茶为俭”,崇尚简朴 兴于隋唐:“比屋之饮”,禅茶一味 盛于宋元:茶马互市,茶业南迁 明清茶事:种类增多,远播海外 “茶”字由来:草木之中有一人 第二章 茶之类:“六色茶”及花花果果 清汤绿叶——绿茶 绿妆素裹——白茶 黄绿明亮——黄茶 绿叶红镶边——乌龙茶 浓醇甘甜——红茶 饱蕴陈香——黑茶 茶引花香——花茶 上品饮茶,极品饮花——花草茶 温馨香甜——花果茶 第三章 茶之鉴:中国各地名茶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南京雨花茶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 恩施玉露 信阳毛尖 都匀毛尖 庐山云雾 上饶白眉 敬亭绿雪 婺源茗眉 仙人掌茶 竹叶青 白毫银针 白牡丹 贡眉 君山银针 蒙顶黄芽 鹿苑茶 莫干黄芽 安溪铁观音 武夷岩茶 潮州凤凰茶 台湾冻顶乌龙 文山包种 正山小种 滇红 黔红 祁门红茶 白琳工夫茶 云南普洱茶 四川边茶 湖南黑茶 湖北黑茶 六堡茶 茯砖茶 千两茶 茉莉花茶 白兰花茶 珠兰花茶 桂花茶 柚子花茶 玫瑰花茶 第四章 茶之器: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简单古朴的粗陶茶具 色彩雅丽的瓷茶具 含蓄幽雅的玉石茶具 晶莹通透的玻璃茶具 绚丽夺目的漆器茶具 别具一格的植物茶具 温润高雅的紫砂茶具 销声匿迹的金属茶具 第五章 茶之艺:烹茶饮茶的艺术 饮茶方式的演变 选茶:嗅闻品饮,“茶颜”观色 择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 备器:香茶美器,相得益彰 雅室:品茗会友,讲究意境 茶道配件:茶道六君子 龙井的茶艺 铁观音的茶艺 祁门红茶的茶艺 茉莉龙珠的茶艺 办公室泡茶技巧 茶叶的贮存方法 第六章 茶之趣:有茶就是好时光 打造自己的家庭小茶室 钟敲四下后的下午茶 茶宠,茶人的宠物 “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金蟾茶宠 “财源广进,滴水不漏”——貔貅茶宠 “知足常乐”——谐音吉祥茶宠 试读章节 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一开头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是中国南方的树木,所以,中国的茶业,最初也发生和发展于南方。据植物学家考证,茶树在地球上大约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史了,而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的云贵高原一带,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山区,也就是战国时期的巴蜀国所辖境内。 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也表明,中国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我国的产茶区基本上是循着一个自西向东,由南及北的发展历程。史书《华阳国志》记载,武王伐纣以后,巴为封国,四川的茶、蜜、丹、漆等都是常年贡品。在长沙马王堆轪侯墓出土随葬品的清单中即有“槚”的异体字,可见茶在西汉初期已是侯门的日常饮料,而且还是人死后的随葬品。 西汉时,成都不但已形成为我国茶叶的一个消费中心,而且根据文献记载,很可能也已形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集散中心,巴蜀茶业名甲全国。 当时有一个叫王褒的人,寓居成都安志里一个叫杨惠的女子家里。这位杨氏是个寡妇,家中有个名叫“便了”的奴仆,因为经常被王褒指使去买酒,很不情愿,又怀疑他可能与主母有染,就跑到已故的男主人墓前去发牢骚,说:“您当初买便了时,只要我看守家里,并没要我为其他男人去买酒。” 王褒知道后,一怒之下,把便了从杨氏手中买了下来。便了心里不愿意但也无可奈何,向王褒提出,将以后凡是要他干的事明明白白写在契约中,否则他有权不干。便了这个要求可谓是自掘坟墓,王褒这人擅长辞赋,精通六艺,为了教训便了,便提笔写下了一篇长约六百字题为《僮约》的契约,列出了名目繁多的劳役项目和干活时间的安排,使便了从早忙到晚,痛哭流涕地向王褒求情说,如是照此干活,恐怕马上就会累死进黄土,早知如此,情愿给您天天去买酒。 这篇《僮约》不过是作者的消遣之作,但却为中国茶史留下了非常重要的一笔。文中有“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两句,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前一句反映西汉时在成都一带,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家,饮茶还出现了专门的用具。后一句则反映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如“武阳”一类的茶叶市场。这就能清楚地看出,不只先秦,而且在秦汉直至西晋,巴蜀都是我国茶叶生产和技术的重要中心。 以茶待客,象征简朴 西晋的都城是洛阳,永嘉之乱后,晋室南渡,北方七族相率过江,这一时期,由于上层社会的崇尚和带动,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业也较快地发展起来。 西晋时,皇室和世家大族经常斗富,生活非常奢靡,流亡到江南以后,有些人吸取了失国的教训,一改奢华之风,倡导俭朴。比如当时的吴兴太守陆纳招待大将军谢安时,就仅设了茶果,也就是水果和茶。这时茶已成为某些达官贵人用以彰显节俭和朴素的物品。 当时有个故事很有意思,记载在《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中,说西晋有个叫任育长的人,少年时代聪明可爱,相貌也好,自从过江以后,头脑就变糊涂了。过江时,丞相王导邀请先前渡江的贤达一同到石头城(现在的南京)迎接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对待他,可是一见面便发现了他的异常。安排好坐席后,摆上茶来,任育长就问别人道:“这是茶还是茗?”刚一问,发现别人表情有变化,就改口说:“刚才问茶是热的还是冷的罢了。” 所谓茶和茗之区别,当时认为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在晋代“冷”和“茗”同韵,“热”和“茶”虽不同韵而主元音相近,所以任育长能改口。这个故事说明晋代在建康一带,就出现了以茶待客的礼仪。另一方面,随着北方士族的南迁,南方特别是江东各地,礼制比以前也有所加强,愈来愈时尚的饮茶,也自然愈来愈多地被吸收到礼俗之中了。齐武帝临终时又诏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茶饮、平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通过这样用诏谕的形式颁布全国,无疑是对这种风俗的一大推动和促进。P3-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茶经茶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姬晓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307301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S971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0 |
宽 | 167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