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平编著的《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探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整体发展演变情况,揭示了明清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的地域特色及成就,还原了南京这一典型地域对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的历史贡献和小说史意义。
图书 |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韩春平编著的《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探讨了明清通俗小说的整体发展演变情况,揭示了明清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的地域特色及成就,还原了南京这一典型地域对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的历史贡献和小说史意义。 目录 总序/1 绪论/1 第一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背景/14 第一节 明清时期南京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概述/15 第二节 明代中后期南京的文化氛围:“承平仙都”与“江左风流” /27 第三节 发达的刊刻条件和讲求质量的刊刻理念/40 第二章 明代万历间南京通俗类书论/47 第一节 科考类书和通俗类书/49 第二节 科举考试对南京坊刻本通俗类书编撰与刊刻的影响/54 第三节 南京坊本通俗类书收录内容辗转抄引现象论/69 第四节 通俗类书结集中篇传奇小说的意义和影响/81 第三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流派论/87 第一节 明代神魔小说流派在南京地区的发端和兴盛/89 第二节 明清时期南京世情小说流派/109 第三节 明代后期南京书坊刊刻的其他“新”通俗小说/135 第四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评点论/145 第一节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评点渊源和功能/146 第二节 明代后期南京坊刻本通俗小说评点的思想和艺术成就/155 第三节 明万历十九年周氏万卷楼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注疏评点的意义/180 第四节 清初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在南京的刊刻与传播/190 第五章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版画论/214 第一节 明代南京通俗小说版画盛行的历史条件/216 第二节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版画的辉煌成就/226 第三节 明代南京通俗小说版画的地域色彩和艺术史价值/249 第六章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南京记忆”现象分析/263 第一节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南京记忆”符号化和象征化/264 第二节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南京记忆”情节类型与时代关系/268 第三节 《红楼梦》系列小说对金陵温柔富贵乡的追忆和想象/278 结语/289 附录/293 一、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一览表/293 二、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刊刻一览表/294 三、明清时期涉及“南京记忆”现象的通俗小说篇目一览表/303 参考文献/311 后记/328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跨文化视野下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韩春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8025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2-08-01 |
首版时间 | 2012-08-01 |
印刷时间 | 2012-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40 |
宽 | 166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