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象棋的故事(精)/茨威格小说精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危险的怜悯》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本书收录了经典短篇《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里昂的婚礼》等。

内容推荐

《象棋的故事(精)》是茨威格小说精选之一,由斯蒂芬·茨威格编著。

《象棋的故事(精)》讲述了:

B博士是一位维也纳皇室保管员。二战时被抓进了监狱。在幽禁的监狱中,他慢慢失去了自我,就在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候,一本棋谱让他的监狱生活出现了生机。随着棋艺的精进,他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但是好景不长,由于过度沉迷于象棋的世界,在成就出神入化棋艺的同时,自我的精神世界却趋于崩溃……

目录

象棋的故事 1

看不见的收藏 69

森林上空的那颗星 89

朦胧夜 103

家庭女教师 145

夏天的故事 169

月光巷 185

里昂的婚礼 209

试读章节

今天午夜有一艘巨型客轮将从纽约驶往布宜诺斯艾利斯。轮船即将起锚,此刻船上船下呈现一派常见的紧张和繁忙景象:码头上为朋友送行的客人拥挤不堪,歪戴着帽子的电报投递员穿过一个个休息室,高声喊着旅客的名字;有的旅客拽着箱子,手里拿着鲜花;孩子们好奇地在客轮的阶梯上跑上跑下,乐队不知疲倦地在甲板上卖劲地演奏。我站在上层甲板上同一位朋友聊天,稍稍避开这喧嚷的人群。这时,我们身旁闪光灯刺目地闪了两三下——大概是某位知名人士在起航前的一刻还在接受记者的快速采访和照相。我的朋友朝那边看了看,笑着说:“岑托维奇在您船上,他可是个罕见的怪物。”听到他的话,我脸上显露出十分不解的表情,所以他接着便解释道:“米尔柯·岑托维奇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他在美国从东到西的巡回比赛中取得全胜,现在要乘船到阿根廷去夺取新的胜利。”

经他一说,我真想起了这位年轻的世界冠军,甚至还记起了他一鸣惊人、名满天下的若干细节,我的朋友看报要比我仔细得多,所以能拿好多奇闻轶事来补充我所知道的那点细节。大约在一年以前,岑托维奇一下子就跻身于阿廖欣、卡帕布兰卡、塔尔塔柯威尔、拉斯克、波戈留波夫等久负盛名的棋坛高手行列。自从七岁神童列舍夫斯基在1922年纽约国际象棋比赛中一鸣惊人以来,棋坛上还从来没有因哪位无名之辈闯入名声显赫的高手行列之中而引起那么大的轰动。因为岑托维奇的智力素质一开始绝不会预示他的前程会那么光彩夺目,平步青云。他不久就露馅了:这位国际象棋大师在日常生活中无论用哪种语言都写不出一句没有错误的句子,正如一位被他惹恼的棋手尖刻地嘲讽的那样,“在任何方面,他都全方位地缺乏教养。”他父亲是多瑙河上一名赤贫的南斯拉夫船夫,一天夜里小船被一艘运粮食的轮船撞翻了,父亲遇难。当地那个偏僻小村里的神甫出于同情,便收养了这个当时才十二岁的孩子。这位好心的神甫想方设法给他辅导,以弥补这不爱说话、有点迟钝、脑门很宽的孩子在村校里未能学会的功课。

但是,神甫的心血全都白费了。岑托维奇两眼瞪着那几个给他讲了上百次的字总还是不认识;课堂上讲的最最简单的东西,他那迟钝的脑袋也理解不了。他都十四岁了,算数还得靠掰手指头,读书看报对这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来说那是特别费劲的事。但是,这倒不能说岑托维奇不乐意或者脾气倔。让他干什么,他都乖乖地去干,挑水、劈柴,下地干活,收拾厨房,要他干的事,他样样都干得很认真,尽管慢腾腾得让人恼火。不过,最令好心的神甫生气的,还是这奇怪的孩子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你不专门叫他,他就什么也不干。他从不提问题,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不特别关照他干什么事,他自己从来不去找活干。家务一干完,岑托维奇就坐在屋里发呆,目光空虚无神,就像牧场上的绵羊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无动于衷。晚上,神甫叼着农家的长烟斗,照例要同巡警队长杀三盘棋。这时,这位头发金黄的少年总是默默地蹲在一旁,沉重的眼皮下,那双眸子盯着画着格子的棋盘,好似昏昏欲睡、漫不经心的样子。

一个冬日的晚上,两位棋友正专心致志地在进行每天的对弈,这时从村道上飞快驶来一辆雪橇,叮叮当当的铃声越来越近,一个农民急匆匆地奔进屋来,帽子上积了一层白雪,他说,他的老母亲已经生命垂危,他恳请神甫尽快赶去,及时给她施行临终涂油礼。神甫毫不迟疑,当即随他前去。巡警队长杯里的啤酒还没喝完,他又点了一袋烟,正准备穿上他那双沉重的高腰皮靴回家,忽然发现岑托维奇的目光一动不动地紧紧盯着棋盘上刚开始的那局棋。

“嗨,你想把这盘棋下完吗?”巡警队长开玩笑说。他确信,这睡眼惺忪的小伙子连棋子都不会走。男孩怯生生地抬眼望着他,然后点了点头,就坐到神甫的位置上。只走了十四步棋,巡警队长就输了,并且不得不承认,他的失败绝非是不小心走了昏着的原因。第二盘棋的结局也没有什么改观。P1-4

序言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曾说:“作为一个奥地利人、犹太人、作家、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恰好站在地震带上。”而这个“地震最剧烈的地方”就是德国和奥地利。作家生活在19世纪末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个命途多舛的时代、动荡不安的世界,给他的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他亲历了革命、饥馑、通货膨胀、货币贬值、时疫疾病和政治流亡……

1942年2月22日,茨威格与夫人洛蒂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近郊彼德罗保利斯的寓所,以极其理智和平静的方式,有尊严地结束了宝贵的生命,以此来对灭绝人性的法西斯表示抗议。

茨威格是一位心理现实主义大师。尼采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他的小说几乎都是心理小说。

人的心理是一个值得开垦的广阔领域。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人心并不是平静的池塘,并不是牧歌式的林间湖泊。它是一片海洋,里面藏有海底植物和可怕的居民。”茨威格就是这片心灵海洋的不知疲倦的勇敢探险者。他认为:“内心的无限,灵魂的宇宙还为艺术打开了取之不尽的领域。对灵魂的发现,对自我的认识,将成为我们——变得智慧的人类——将来越来越大胆地破解又无法最终解开的课题。”茨威格对心理问题有着特殊的偏爱,谜一样的心理活动对他具有难以抑制的诱惑。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人类心理活动的奥秘,热衷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析。其中弗洛伊德学说对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弗洛伊德是茨威格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茨威格十分推崇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认为它向人们指出了进入人的灵魂、探索人的深层心理之路。

这次上海雅众策划,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了两本茨威格小说集:《恐惧》和《象棋的故事》①。这两本茨威格小说集不仅充分凸显了雅众“以女性文学兼具人文关怀的作品为主”的出版方向,而且涵盖了茨威格作品的基本主题和特色。《恐惧》所收的三篇都是描写激情和情欲的女性小说;《象棋的故事》所收的八篇主题多元:描写青少年青春期心理、表现激情与情欲、歌颂坚贞爱情、针砭时弊与揭露纳粹罪行。雅众独到的见解和眼光令人刮目相看,套用时下流行的“锐说”、“锐评”之谓,雅众的这种锐意进取的编辑风格,我们完全可以称之为“锐编”。

茨威格的小说最引人注目的主题,一是对激情的揭示和对女性心理的出色描绘,二是对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的关注。

茨威格的小说绝大多数都写到激情的遭遇,这种激情带有深深的精神分析的印记。在他的笔下,激情就是潜意识中的原始欲望,也就是本能冲动,是潜意识中释放出来的“力必多”。茨威格喜欢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烛幽洞微,去发掘人物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受到激情、情欲的煎熬和驱使,一辈子都在啜饮潜意识中激情、情欲所酿成的苦酒,有的还导致悲剧性的后果。茨威格的心理分析小说像是精确的心电图,记录着主人公心灵颤动的曲线。小说的主人公大多是一些抵抗不住命运摆布的人物,作家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本能冲动对主人公行为方式的支配作用,以及对其命运的决定性影响。

茨威格是位善于洞察和表现女性内心活动的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揭示女性心理方面堪称独步。《恐惧》所收的三篇都是激情、情欲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茨威格两篇最为著名的脍炙人口之作,最典型地呈现出了作家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弗洛伊德的影响也最为明显。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位陌生女子身上所焕发出的激情,就是本我或潜意识中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女主人公的信写得缠绵悱恻,情意缱绻,如诉如怨,袒露了一个女子最隐秘的心理活动。这篇巧妙地安排在两性关系上的小说,把爱情写得如此纯洁和崇高,不但彰显出茨威格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反映出作家纯清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情操,难怪我国作家刘白羽读后禁不住惊呼:“真是一部惊人的杰作!”高尔基在谈到这篇小说时动情地说,作品“以其惊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由于对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毫不感到羞耻地哭了起来。”《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女主人公C夫人在情欲的驱使下,对赌徒的一时委身转变为真诚的爱,她愿意抛弃一切,追随所爱的人走向天涯海角。谁知她的无私奉献换来的却是赌徒的辱骂。这二十四小时的经历像梦魇一样压在她的心头,使她的后半生一直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小说对潜意识心理的描写令人叹为观止。高尔基认为《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比茨威格的其他中短篇“更见匠心”,并称茨威格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来描写妇女”。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点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不同凡响的细部特写,尤其是对赌徒的手部下意识动作的描写,更是精彩绝伦。茨威格将这位年轻赌徒的全部激情都聚焦在他的这双手上,刻画得惟妙惟肖,卓荦观群,成了世界文学史上最精彩的亮点之一。故事的主角,一位满头银发、娴静高雅的六十七岁英国贵妇,二十年前在蒙特卡洛的赌场被赌徒的这双手所迷住,演绎出二十四小时之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故事。弗洛伊德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弑父》的文章中,论述了茨威格对赌徒这双手的描写,并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作出阐释,认为小说中赌瘾是手淫的替代物,C夫人等同于母亲。年轻赌徒幻想:倘若母亲得知手淫会带给他很大危害,她一定会让我在她身上获得种种温存,以救我于危境之中的。而母亲则将爱情无意识地转移到儿子身上,在这个未设防的地方,命运将她攫住了。尽管我们可以不认同弗洛伊德的分析,但他的这篇文章无疑为茨威格这篇小说之闻名于世给力不小。

《恐惧》也是激情和情欲小说,以引入入胜的心理描写著称。女主人公伊蕾娜红杏出墙,遭人跟踪和敲诈,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子,精神濒于崩溃,最后丈夫原谅了她,对她更加温柔体贴。《朦胧夜》《月光巷》和《里昂的婚礼》也是同一主题。茨威格写激情、情欲的女性小说还有很多,难怪很多评论家惊叹,茨威格“对女性心理的分析,已经近乎走火入魔”。但是茨威格写激情冲动的不仅在女性小说,在一些以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中,同样也有瞬间爆发的激情遭遇,《森林上空的那颗星》中,那位饭店跑堂的卧轨殉情就是一例。《象棋的故事》中的B博士在下棋过程中下意识哆嗦的双手和忘我的神情就是身上激情瞬间被激发出来的表现。由此可见,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耽于某种思想的偏执狂。茨威格坦言:“我平生对患有各种偏执狂的人,一个心眼儿到底的人最有兴趣,因为一个人知识面越是有限,他离无限就越近;正是那些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不闻不问的人,在用他们的特殊材料像蚂蚁一样建造一个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微缩世界。”(《象棋的故事》)

关注少男少女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心理,是茨威格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主题。青春期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他们的心理最为敏感,对成人世界,尤其是对两性关系怀着恐惧、羞涩与好奇。在作家眼里,儿童、少年朦胧的性意识觉醒似乎是他们必行的“成人礼”,有了“初次经历,,和对“灼人的秘密”的追踪和探索,青少年们打开了感情世界的大门。《朦胧夜》《家庭女教师》和《夏天的故事》等描写的都是少男少女青春萌发期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生理的变化。在世界文学史上,像茨威格这样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给予那么大关注的作家还不多见。茨威格这一题材的小说大多写于上世纪20年代以前,这恐怕与当时奥地利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内心骚动不安,会对两性问题感到神秘好奇完全是正常现象。社会和学校应该通过性启蒙教育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地利,人们都小心翼翼地回避性的问题,认为它是造成不安定的因素,有悖于当时的伦理道德。青年男女很少有无拘无束的真诚关系,他们的正常交往也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种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茨威格对青春期青少年心理所作的细致入微的研究和真实生动的描绘,不啻是对当时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和奥地利学校教育的有力批判,是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忽视青少年青春期教育的严肃控诉。

由于茨威格的作品表现的大多是激情、情欲及其后果,往往给人以游离于时代、社会之外的印象,但是他也创作了一批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反战、揭露和批判纳粹罪行的作品,而且写得极其深刻,精彩感人,如《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河畔的插曲》《巧识新艺》《书商门德尔》和《桎梏》等。

《看不见的收藏》是一篇针砭时弊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食品匮乏、饥馑严重、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社会情况。酷爱艺术的老林务官倾其所有,逐年收藏了一批艺术珍品。后来,他的眼睛瞎了,在战后饥荒年代,为了活命,他的家人只得瞒着老人出卖这些价值连城的藏品。虽然每件珍品能卖得一笔巨款,但在货币贬值的年代,卖得的巨款转瞬就变成了一堆废纸。这些描写是当时德国社会情况的真实写照。对于人民的苦难,茨威格充满了同情和爱心,这篇小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象棋的故事》完成于1942年初,作家自杀前不久。小说抨击纳粹对人们残酷的精神迫害。茨威格,这位视精神劳动为世上最珍贵财富的诗人,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笔耕不辍,完成了这部晚年杰作《象棋的故事》以及自传《昨日的世界》和其他作品。《象棋的故事》中心理描写极其深刻,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拿起它,就想一口气读完。为了创作这篇小说,茨威格专门买了一本国际象棋棋谱来研习,并和夫人一起按棋谱上的名局摆棋。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与19世纪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和托尔斯泰等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不同,茨威格对自己笔下的人物不是无情揭露,残酷解剖,而是怀着巨大的同情、温馨的包容与爱心,叙说人物的遭遇和不幸。对律师的妻子伊蕾娜和年轻的钢琴家发生的婚外情,非但没有“围观”,还给予了温馨的谅解(《恐惧》);那位满头银发的C夫人当年委身于赌徒,还遭到辱骂的痛苦经历,丝毫没有加以耻笑和鄙视,还赋予她的行为以高尚的动机,对她的所作所为给予了真诚的理解和同情(《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饭店跑堂对伯爵夫人一见钟情,竟以殉情来了却自己无法实现的心愿,作家并没有嘲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是对他表示同情和惋惜(《森林上空的那颗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家把无私奉献的爱、坚韧不拔的品性、不卑不亢的自尊等这些人类的美德都赋予了这位陌生女子,以此来与“上等人”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相对照……这样的例子在茨威格的作品中俯拾皆是。茨威格始终坚持人道主义理想,对人,特别是对“小人物”、弱者、妇女,以及心灵上备受痛苦煎熬的人给予同情和爱心,对主人公的遭遇和不幸,对他们人性的缺憾与弱点给予真诚的谅解和宽容。

茨威格的作品,语言富于音乐性和韵律美,结构精巧,故事引人入胜,情节发展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想,心理描写和分析极为细致,景物描绘十分出色,擅长“戏中戏”的技巧,读后能给我们留下隽永的回味。这一切使他成为世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他的这些艺术特色也很符合中国读者的审美习惯,所以在我国,“茨威格热”一直经久不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象棋的故事(精)/茨威格小说精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韩耀成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66073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21.4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15
15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