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窗幽记正宗/华夏国学经典正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陈桥生编著的《小窗幽记正宗》被誉为处世格言书,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书中几乎 每一句话均可视为警世、醒世之名言,蕴含着博大深遂的人生哲理,极富 人生真昧;于微言中总结了坎坷人生的诸般经验.如何免遭灾祸,如何规 范行止;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均有详尽论述。本书将其精华之语结 合经典事例,对其涵盖的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人生话题作了 精辟阐释和论述,堪称现代人最佳的人生指南,为人处世的必备宝典。

内容推荐

陈桥生编著的《小窗幽记正宗》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集,内容主要阐明涵养心性及处世之首,表现了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处山林的陶然超脱之情,文字清雅,格调超拔,论事析理,独中肯綮,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小窗幽记正宗》对《小窗幽记》全书进行了详尽的译解,使读者能对《小窗幽记》的思想、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原汁原味的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窗户,需要经常打开心灵的窗户,看一看窗外的风景,读此书,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失去色彩的心灵几许滋润。

目录

前言

卷一醒

卷二情

卷三峭

卷四 灵

卷五素

卷六景

卷七韵

卷八奇

卷九绮

卷十豪

卷十一法

卷十二倩

试读章节

卷一 醒

食中山之酒①,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②,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③,人人解酲④,集醒第一⑤。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不醒。如今的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之中。好名的人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醉于市井世俗,豪门贵胄则醉于妙声、美色、高车、名马。如何才能得到一服清凉散,使人人服下获得清醒呢?于是,编纂了第一卷“醒”。

【注释】 ①中山之酒:中山,春秋战国时诸侯国中山国,地处今河北定县、唐县一带。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九:“狄希,中山人也,能造千日酒,饮之千日醉。”②昏昏:糊涂貌。《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逐逐:必须得之之貌。《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③清凉散:一种中药,服之可以使人身心清凉。④酲(ch6ng):病酒。即酒醉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⑤本书每卷前有一段序语,皆以人生某个问题统领全卷。特以“醒”字为全集之首,带有总纲性质。

【评解】 中山之酒,一醉千日。而比“千日酒”更醉人的是名利、声色和犬马。沉醉其中的“快哉”让人们更不愿醒来。佛云:“有求皆苦。”得到是一种苦,得不到也是一种苦。孑L子也曾说过:“吾未见刚者。”谁能做到无欲而刚、清心寡欲、四大皆空?你可以用“无欲则刚”自勉勉人,但有几人愿意自己的人生平淡如一碗白开水?《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不是醉色者的解药吗?然而贾瑞偏偏丧命于此,临死还大呼:“让我拿了镜子再走!”——至死都是不愿醒来的。人之处世,可怜如此。所以作者希望能以一剂清凉散,使人警醒。此篇所讲都是有关处世的态度。

001 倚高才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①;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②。

【译文】 倚仗才智高明而玩世不恭,得提防有人含沙射影从背后攻击;伪饰敦厚老实的样貌以欺人耳目,恐怕有照见肝胆的神镜当面揭穿。

【注释】①射影之虫:即蜮(y0),又名射工、射影。相传居水中,听到人声,以气为矢,因激水,或含沙以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中影者亦病。②照胆之镜:《西京杂记》卷三《咸阳宫异物》载:汉高相入秦咸阳宫,见“有方镜.广四尺,高百尺九寸,表单有明,人盲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评解】此条采自明·洪应明《菜根谭》。

俗话说,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招摇过市,’不若身体力行。伪饰敦厚,不如本面示人。古人相信,冥冥之中自有业镜,为善为恶,都经不起业镜一照,所以不能有丝毫放纵。不然,当你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的时候,别人也把你当成了枪靶子、眼中钉。

002 怪小人之颠倒豪杰,不知惯颠倒方为小人;惜吾辈之受世折磨,不知惟折磨乃见吾辈。

【译文】 常常责怪小人颠倒黑白是非,陷害英雄豪杰,却不知惯于颠倒是非黑白正是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怜惜我辈深受世间挫折磨难,却不知只有在挫折磨难中方见出我辈之英雄本色。

【评解】 此条参见明·洪应明《菜根谭》:“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小人惯于颠倒,英雄当受磨历。“不经磨难不成佛”,一帆风顺,便往往平淡无奇。因为挑战小,所以才平稳顺利,平稳顺利了,机会便不会多,而大机会总是和大困难相联系。你抓住了大机会,克服了大困难,才能到达别人所不能至,成为英雄,故日:“不畏多难,而畏无难。”

003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译文】 在优渥的环境中,能毅然拨开层层的荣华富贵,走向觉悟解脱的人生,才是高超不凡的本领;在峻急的危境中,能岿然以对狂风骤雨般的吹打,保持心境不动,才见出立场之坚定。

【评解】 此条告诫人们如何正确地面对顺境与逆境。处境太顺,过度地享受,沉迷于温柔富贵乡,被奉承,被呵护,反而容易使人迷失了自我。同样的,人生不可能没有挫折,要求丝毫没有沮丧与怨尤,或许过于苛责,但却应尽自己最大的耐力与涵养功夫,在艰难危急中为自己找准立足点。若是轻易就被击倒,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岂不辜负了自己这难得的人生?

0004 淡泊之守,须从秾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译文】 淡泊宁静的操守,须得在富贵奢华、充满诱惑的场合中才能试出来;镇定自若、宠辱不惊的气节,还得在纷纷扰扰的复杂环境中考验过,才见功夫。

【评解】 此条采自明·洪应明《菜根谭》:“淡泊之守,须从裱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不然,操持未定,应用未圆,恐一临机登坛,而上品禅师又成下品俗士矣。”  真正的淡泊,并非超凡出世,不食人间烟火,其背后更多的是冷峻的思考,默默地耕耘,不倦的追求。守住淡泊,则是守住一份清醒,一种心态的平衡,一种空灵的境界。林清玄认为,禅“是为了醒着生活”,也就是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用平静的态度包容人生一切的喜怒哀乐。

005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卖弄恩惠,不如感恩报德的行为质朴厚道;沽名钓誉,哗众取宠,不如逃避虚名来得妥宜;故作矫情,伪装自己,不如正直坦率显得真诚。

【评解】 此条采自明·洪应明《菜根谭》:“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雪忿不若忍耻之为高;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若直节之为真。”

市恩、要誉、矫情,都是为着自身的名利,而报德、逃名、直节,则是传统的道德规范。故君子为善,必隐其情,乐在为,而不在人之知也!盛名累人,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作家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就是一例。他的议兵疏写得极为出色,遂有“知兵”美名,连慈禧太后都以为他是个军事奇才。可真把他派到前线去,他不仅不能指挥战斗,反而临阵弃逃,致使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自己也被革职戍边。

006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使人有当面的赞誉,不如使人没有背后的诋毁;使人有初次交往的一时欢喜,不如使人长久相处后仍没有厌烦之感。

【评解】 此条采自明·洪应明《菜根谭》:“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有面前之誉,易;无背后之毁,难;有乍交之欢,易;无久处之厌,难!君不见昨日欢场上称兄道弟,今日名利前六亲不认;今日初见时浓情蜜意,明日厌弃后形同陌路?人总是在优点中相遇,在缺点中相处。所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真诚的交往是性情的默契,看似淡远,实则深情系之。P1-3

序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窗户,需要经常打开心灵的窗户,看一看窗外的风景。让清风吹进来,让阳光洒进来,拂去疲倦与忧伤,照亮蒙尘染垢而迷茫的心。读一读这本《小窗幽记》,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失去色彩的心灵几许滋润。

《小窗幽记》十二卷,旧题“眉公陈先生辑”,是一部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身,集晚明清言小品之大成的著作。今人更把它与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

陈继儒(1558一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史·隐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亲亡,葬神山麓,遂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有终焉之志。”其后五十余年间,始终不仕,却常周旋于公卿缙绅之间,享盛名于天下。他隐居的小昆山、东佘山,一时成了官绅士人的“社交俱乐部”,“四方求文者,履日满户外”,而且所到之处,吸引着大批的追星族,成了当时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其地位几可与南朝梁陶弘景的“山中宰相”相比肩。陈继儒一生著述颇丰。《明史》称他:“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兼能绘事。又博文强识,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二氏家言,靡不较核。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据《陈眉公先生全集》其子陈梦莲小记,其一生应景之作和代笔之稿存留十无一二,但其身后遗稿尚达七千余页,包括《陈眉公先生全集》、《皇明书画史》、《太平清话》等共约一百二十卷。

然而,关于《小窗幽记》的真实作者,一直以来在学界都有争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窗幽记》确是一本假托陈眉公之名而广泛流传的伪书,其本来的面目应该是晚明陆绍珩所编纂的《醉古堂剑扫》,其作伪者当是乾隆三十五年本的作序者陈本敬和刊刻者崔维东。人清以后,由于陆绍珩名声有限,此书已流传不广,于是二人将其参阅者——晚明头号畅销书作家兼策划家陈眉公抬了出来,并参照《小窗四纪》、《岩栖幽事》而为之命名《小窗幽记》,其原作者和书名反而无人知晓了。今天所知者惟有:陆绍珩,字湘客,松陵(苏州吴江)人,号称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之后。

《小窗幽记》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计一千五百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以“醒”为第一,意味着对世俗的超越,在“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之时,无异于醍醐灌顶,一声俸喝,使人顿悟还原出一个本真的自我来。所以“醒”后言“情”,情可以生,可以死,令千古有情之人咨嗟向慕;所以,“醒”后能“峭”,放得凡俗心下,放得丈夫心下,放得仙佛心下,不执著于一端,傲然于天地一个大写的“人”;所以“醒”后获“灵”,一“灵”神其间,虽一言之微而千古如新,一字之义而百世如见,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精神上沟通千古。一番洗刷之后,方能悟得“素”趣,会得佳“景”,品人生之“韵”,显生命之“奇”。其“绮”也,能尽红妆翠袖之妙;其“豪”也,能为兴酣泼墨之举;其为“法”而超越于世“法”之外,其赏“倩”而不限于一般“倩”意。故罗立刚先生称,清醒之后,经此一番洗礼,真个是俗情涤尽,烦恼皆除,人生的价值,才真正显现了出来。幽窗青灯,潜移默化,灵魂得以纯净,那小窗之“幽”,正是一种惊喜,更是超越后的清闲和孤独。

作为一种文体,清言小品在明清之际发展到了高峰,《小窗幽记》是其集大成者。在一片庄重古板、拖泥带水的“高文大册”中,清言小品的语录形式便显得有趣而突出。短翰而理文兼备,别有风致。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书中有一段话或亦有助于我们的理解,他说:

每一个心灵优美而思想丰富的人,在他一有任何可能就争取把自己的思想传达于别人,以便由此而减轻他在尘世中必然要感到的寂寞时,也会经常用最自然的、最不兜圈子的、最简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反过来,思想贫乏、心智混乱、怪癖成性的人就会拿些牵强附会的词句,晦涩难解的成语来装饰自己,以便用艰难而华丽的辞藻来为他自己细微渺小的、庸碌通俗的思想藏拙。这就像某个并无俊美的威仪而企图以服饰补偿这一缺点的人一样要以极不驯雅的打扮,如金银丝、羽毛、卷发、高垫的肩袖和鹤氅来遮盖他本人的猥琐丑陋。

清言小品便属于叔本华所说的“最自然的、最不兜圈子的、最简易的方式”。其优势就在于它能用极精致的语句,透露出人生片面的真理,浮泛出灵光一现的智慧。也因为是片面的真理,所以乍看之下,书中条目之间便时有矛盾冲突。如“杀得人者,方能生人;有恩者,必然有怨。若此不阴不阳,随世披靡,肉菩萨出世,于世何补?此生何用?”(卷十086条)“道上红尘,江中白浪,饶他南面百城。花间明月,松下凉风,输我北窗一枕。”(卷八008条)前句豪气干云,快意恩仇,后句恩仇俱泯,相忘于江湖,两相比较,孰是孰非?殊不知,人生世事,本来就不尽是和谐而完美的,愈矛盾,愈是人生。作者的意旨,或许也就是让读者在矛盾的人生中,找寻片断的准则,在冲突的人事里,学习几种应对进退之法而已。“不问古今,随口辄记”,亦古亦今,所选者又不只同一类型、更不会只有一种论调,反而不妨尽量涵括各种类别,任有识之士读者诸君各取所需。

陈本敬《小窗幽记叙》中评价道:“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挥尘风生,直夺清谈之席;解颐语妙,常发斑管之花。所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醒世,是要你看透人生生命;持世,就是要以此而穿透世事、不落腐俗。相较之下,文学是辅,说理才是主,善读此书者,当反复涵咏其为人处世之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滚滚红尘中.欲求之心旺如炭火,往往不能把持,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叹做事难,做人更难,《小窗幽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照与思考。清风明月,倚枕西窗下,捧卷渎来,人生烦恼,可以渐渐冰释。

《小窗幽记》博采群书,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儒释道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以及各种体裁的文章和杂著无所不包。而其采辑之法,或原文照录,或掐头去尾,或摘其精要,或重组改造,不一而足。在肯定其集大成的价值外,亦不能不对其学术价值保持一份警醒。更其甚者,因其采摭庞杂却皆不注出处来历,不仅难免抄袭之嫌,且让后来读者常感突兀不知所云。如卷二024条:“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隔帘闻堕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慧,我幸在不痴不慧中。”采自曹臣《舌华录》:“袁中郎日:有人隔帘闻堕钗声而不动念者,此人不痴则蕙,我幸在不痴不蕙中。”如卷三006条:“观人题壁,便识文章。”采自曹臣《舌华录》:“欧阳文忠公尝言日:‘观人题壁,便识文章。”’如卷三008条:“随口利牙,不顾天荒地老;翻肠倒肚,那管鬼哭神愁。”采自吴从先《小窗自纪》:“李卓吾随口利牙,不顾天荒地老;屠纬真翻肠倒肚,哪管鬼哭神愁。”等等。都径直将作者名删去不提,从而极大地增加了今人对该书的理解难度。因其如此,在国内已出版的《小窗幽记》众多注译本中,因不明出处而随意曲解歪批者比比皆是。譬如,如果不明其出处,谁会想到“静若清夜之列宿,动若流彗之互奔”(卷三074条),写的是弈棋的情景呢?而“停之如栖鹄,挥之如惊鸿,飘缨蕤于轩幌,发晖曜于群龙”(卷三076条),是对羽扇的形象化赞誉?有鉴于此,本书在评注过程中,花费了最多的精力、尽最大的可能去搜寻注明各条的出处,以求正本清源,帮助读者朋友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然而,限于才力及种种原因,还有很多条目无从考起,则只能有俟于来者。

本书的整理以乾隆三十五年刻本为底本,评注过程中参考了多位前贤和时贤的注本,如罗立刚校注《小窗幽记》(上海占籍出版社)、清风注译《小窗幽记》(中州古籍出版社)、卢丰《小窗幽记解读》(黄山书社)、王恺评析《小窗幽记》(江苏古籍出版社)等。此外,在网上也读到了许贵文先生有关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亦有昕采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陈桥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窗幽记正宗/华夏国学经典正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桥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70209
开本 16开
页数 4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85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5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