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编著的《老人与海/春华秋实经典书系》通过精心编译,挑选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图书 | 老人与海/春华秋实经典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海明威编著的《老人与海/春华秋实经典书系》通过精心编译,挑选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采! 内容推荐 海明威编著的《老人与海/春华秋实经典书系》精选了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了便于青少年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每篇作品前添加了导读,或介绍作品的发表背景,或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或分析作品主要表达的思想,这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加强。希望本书能够丰富青少年的内心,成为青少年朋友学习的好伙伴。 目录 老人与海 桥边的老人 白象似的群山 一天的等待 三天大风 拳击家 雨中的猫 美国太太的金丝雀 在异乡 忠心不二的公牛 得了条明眼狗 好狮子 试读章节 他们沿路来到老人的茅棚,从敞开的门走进去。老人把绕着帆的桅杆靠在墙上,孩子把木盒子和其他船具放在桅杆旁边。桅杆差不多有茅棚的一间屋子那么长。窝棚用大椰子树的叫作“海鸟粪”的坚韧的苞壳做成,里面有一张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和泥地上一处用木炭烧饭的地方。 在用带有硬质纤维的“海鸟粪”的叶子压平后叠盖而成的褐色的墙上,挂着一幅彩色的耶稣圣心图和一幅科布莱圣母图。这都是他妻子的遗物。墙上曾经悬挂着一幅他妻子的彩色照片,后来他把它取下了,因为看了他会觉得自己有些孤独凄凉。它如今放在屋角搁板上,在他的一件干净衬衫下面。 “有什么吃的东西?”孩子问。 “一盆鱼拌黄米饭,要吃点吗?” “不,我回家去吃。要我给你生火吗?” “不用,过一会儿我自己来生。我已习惯吃冷饭了。” “我把鱼网拿去好吗?” “当然好了。” 其实并没有鱼网,也没有所说的一盆鱼拌黄米饭。孩子还记得是什么时候,他们把鱼网卖掉的。然而他们每天都要编一遍这样的谎话。 “八十五是一个吉祥的数目,”老人说,“你想看见我捉住一条净重一千多磅的鱼吗?” “我拿鱼网捞沙丁鱼去。你坐在门口晒晒太阳可好?” “好的。我有昨天的报纸,看一看棒球的消息。” 孩子不知道,老人所说的昨天的报纸是不是也是虚无的。可是老人毕竟从床底下拿出一张报纸。 “帕利哥在酒馆里给我的。”老人解释说。 “我捞到沙丁鱼就回来。我打算把你的鱼和我的鱼一起放在冰里保存起来。明儿早上就可以享用了。等我回来了,你告诉我棒球赛的消息。” “美国佬队不会输。” “但是我担心克利夫兰印第安人队会赢。” “相信美国佬队吧,孩子。想一想那个了不起的老狄马吉奥吧。" “我担心底特律老虎队,也担心克利夫兰印第安人队。” “小心点,别连辛辛那提红人队和芝加哥白袜队都担心起来了。” “你好好看吧,等我回来了给我讲讲。” “你看我们该去买张末尾是八五的彩票吗?明儿是第八十五天。" “好啊,”孩子说。“不过你上次创的纪录是八十七天,这怎么说?” “这种事儿不会再发生。你看能弄到一张末尾是八五的吗?” “我可以订一张。” “一张就得花两块半钱。我们向谁去借这笔钱呢?” “这容易,我会想办法借到两块半钱的。” “我想,我也能借到。不过我不想借钱。第一步就要借钱,下一步可要讨饭喽。” “穿暖和点,老大爷,”孩子说,“别忘了,现在已是九月的天气了。” “正是大鱼游过来的季节,”老人说,“在五月里,人人都能当个好渔夫。” “我要捞沙丁鱼去喽!”孩子说。 孩子回来的时候,老人在椅子上熟睡着。太阳已经下去了。孩子从床上拿了一条旧军毯,搭在椅背上面,盖住了老人的双肩。那两个肩膀真怪,尽管人老了,肩膀却依然很强健,脖子也依旧壮实,老人睡着后头耷拉到胸前时,皱纹也不明显了。他的衬衫上不知打了多少次补丁,和他的那面帆一样,补丁也被太阳晒得褪成许多深浅不同的颜色。老人的头很苍老了,眼睛一闭,脸就一点儿生气也没有。报纸摊在他的膝头上,用一只胳膊压着,没让晚风把它吹去。他光着脚。 孩子撇下老人走了,等他回来时,老人还是熟睡着。 “醒一醒,老大爷。”孩子喊了一声,把一只手放在老人的膝盖上。老人睁开眼睛,此刻,他的神志仿佛才从老远的地方归来。随后,他笑了。 “你给我带来什么啦?”他问。 “晚饭,”孩子说,“我们吃晚饭吧。” “我肚子不大饿。” “来,吃吧。你不能只打鱼不吃饭。” “我经常这样干。”老人说着,站起身来,拿起报纸,把它折好。跟着又动手叠那条军毯。 “把军毯披在身上吧,”孩子说,“只要有我在,决不能让你不吃饭就去打鱼。” “这么说,祝你长寿,多保重自己吧。”老人说,“我们吃什么?” “扁豆拌饭,煎香蕉,还有一点儿炖菜。” P12-14 序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巨匠,1954年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海明威塑造了许许多多的“硬汉”形象。他们具有一种20世纪初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的“绝望中的勇气”,能在失败中保持尊严,在压力下不失风度。这种“压力下的风度”几乎在海明威所有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也由此成就了海明威的“硬汉”系列主人公。喜欢冒险,百折不挠,不怕失败,蔑视死亡,是他们所具有的共同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正是海明威自身性格在艺术上的折光反映。 海明威还被公认为战后美国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笔下的“迷惘一代”大多上过战场,精神上和肉体上都经历过战争的摧残。战争不但摧残了他们的身体,还摧毁了他们旧的价值体系,他们在痛苦中寻找新的价值观念作为支撑。从表面上看来,他们是一群理想破灭、充满迷惘情绪的人。然而,无论是现实中的“迷惘的一代”,还是海明威在作品中想要表现的人物都不是真正局限在迷惘情绪里的漫无目的者。他们痛苦却不放弃,迷惑却不迷失,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着风度,在人生的战场上顽强地奋战,即使注定失败也绝不会放弃。然而,这位文学巨匠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他笔下人物那样的勇气,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生命,时年60岁。 海明威不仅是文学大师,而且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朴实无华,准确生动,简洁明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则更能体现出作家创作的航标。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要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就可以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而后两者则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本书精选了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了便于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每篇作品前添加了导读,或介绍作品的发表背景,或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或分析作品主要表达的思想,这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加强。希望本书能够丰富青少年的内心,成为青少年朋友学习的好伙伴。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老人与海/春华秋实经典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海明威 |
译者 | 夏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03026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5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2 |
CIP核字 | 2014007848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