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上海旧时光(精)/上海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老上海旧时光(精)》(作者:程乃珊)是一部讲述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上海风情的散文集。全书包括三十篇散文,约15万字。分成四个部分,“海上风华”“女性素描”“洋场氤氲”“市井百态”,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上海百年以来的人情风俗和社会风貌,为人们了解风情万种的上海滩打开了一扇真实的窗口。书中插图为知名画家贺友直所绘。

内容推荐

《老上海旧时光(精)》是作家程乃珊和连环画家贺友直联袂完成的“老上海画卷”,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上海开埠至今150年来的小资情调、人情世故、风俗名物、海派风情等。从旗袍到包包,从冰激凌到自助餐,从弄堂到亭子间,从茶馆到电影院……无所不包。

出生于上海金融世家的程乃珊,对上流阶层的生活有着丰富自然的感受,她的文字细致入微,被夸赞为“触摸到了老上海的灵魂”。2013年4月,程乃珊病逝;有人说,程乃珊是张爱玲的“传人”,程乃珊走了,张爱玲式的上海也缺了一角。

同样身为“老上海”的连环画泰斗贺友直,为本书配图45幅,他的画被誉为“老上海社会文化记忆中的珍宝”,常常一幅画就可以让人联想起一个时代的上海记忆。

目录

1. 海上风华

冰激凌——永远年轻的情怀

小菜和大餐

饭碗

肖照

礼在上海

孵茶馆

自助餐

罐头人生

包中乾坤

2.女性素描

旗袍吟

女红和铁蝴蝶

小姊妹

女人和帽子

三叹上海女人

3.洋场氤氲

百年星光的联想

罗宋人

外国阿妈和钟点工

从外国人到老外

洋泾浜英语

4. 市井百态

竹的记忆

花边

压岁钿

搓麻将

小开

弄堂

亭子间

呼唤童星

玩走兽棋

“麻林当”和“水蜜桃”

试读章节

1

中国饮食传统素来忌生冷,推崇热食。

广东人有“够镬气”的讲究,上海人喜欢“热灼火烫”,北方人要“滚得冒泡”……可见不论南北,中国人忌生冷的传统是一致的。

《红楼梦》中宝钗劝宝玉不要饮冷酒那一番苦口婆心,足见国人对冷寒食物的忌讳,或者因为古代医药不完善,摄入的卡路里又不够,因而肠胃较娇弱,受不得半点寒气。

今天冷饮风强盛,三九寒天孵哈根达斯、天寒地冻饮啤酒、威士忌里放冰块……真正三九严寒何所惧!冷饮,已成都市时尚生活的佐证。

“冷饮”一词,是解放后才叫出来的,老上海话称之为“冰激凌”。当然,“冷饮”的叫法也许更科学、更简明,但远不及一声

“冰激凌”,在一片冰清玉洁之中,沁溢出一缕温情脉脉的浪漫。总觉得老上海的英汉翻译,又贴切又朗朗上口,从字形发音到字面都考虑周全。如弹簧锁spring为“斯必灵”(是必灵),Smart为“时髦”,Model为“模特儿”……Ice-cream前半个将冰直译出来、后半个则是意译和英文谐音,“激凌”也有译为“结凌”,那种琼瑶剔透、晶莹沁亮的感觉扑面而来,既有汉字之美,又符合上海人崇求西洋新奇花样的心理。冰激凌,那三个字包含的那抹璀璨锦簇、温情浪漫,哪是“冷饮”两个字所能表达的。

冰激凌在上海的历史,应与上海开埠史同步。初时只在洋人餐桌上现身,即使到了20世纪20年代,因为电冰箱在上海尚属奢侈品,连一般中产人士家居都罕有冰箱,更遑论市面上的小商小铺,所以在20世纪初,“冰激凌”这个名词十分华丽娇贵,代表一种奢华。而且还得有点洋思想的上海人,才敢品尝这种冰嚓嚓、寒咝咝的物什。

上海和香港,可谓中国最早有冰激凌的城市,那时吃冰激凌,也属开洋荤之举。

直至20世纪20年代后,现代化的大批量生产的食品厂如益民四厂前身沙利文、可的牛奶公司、屈臣氏等在上海纷纷建立。此时在上海才开始有批量生产的冷饮走上市场。冰激凌也是从那时走出深闺,但也只是进入上海一些为中产人士服务的洋烟纸店、网球场、跑马场、电影院及咖啡馆,与广大市民阶层仍是缘悭一面。

据笔者八十五岁母亲回忆(她生于1920年),在她十岁时,一只“海丝娃”纸杯卖2角洋钿,l块“海丝娃”冰砖售1块洋钿。一张首轮电影院票是6角洋钿。当时我的外祖父为中国银行八仙桥分理处主任,月薪为216块洋钿。那时一只红木百龄桌连四只圆凳一套售120块,一担米售3块,一个熟手剿丝女工月薪20块,可见冰激凌,仍与一般平民大众相距甚远。

因为其市场定位的特殊性,冰激凌的零售点大多设在租界地沿马路公寓大楼底层的洋烟纸店——洋烟纸店之有别于上海人的夫妻老婆店,在其是以一众西洋侨民和上海生活西化的中产专业人士为对象,老板大多本身为西崽(boy)出身,熟谙西方人生活习惯与口味,并能扯几句流利的洋泾浜英文,上海人俗称这样的洋烟纸店为“士多”(store),即英语“杂货铺”的意思。也只有这样的士多,才有经济实力置一只电冰箱。

士多出售的冰激凌,有家庭型包装的,如半加仑装、一加仑装的,价钱相对零星小买要便宜,但购买家庭需有冰箱。

士多里最受小孩子欢迎的,是蛋卷冰激凌、纸杯冰激凌和涂上一层淋淋漓漓的巧克力——Ice-cream Bar,上海人称之为紫雪糕,以此区别纯白的香草冰激凌。

那冻津津、甜腻腻的冰激凌,因为价钱不菲,一直是几代上海孩子童年的向往,即使对中产家庭的孩子,也是一个惊喜。于是连带那马路边垂着蓝白相间的帆布篷下的士多,都成为老上海们成长回忆中的一个情结。P3-5

书评(媒体评论)

想了解上海,当然应该读程乃珊的作品。——程永新(《收获》执行主编)

真正持之以恒一直描写上海故事的作家是程乃珊,相对来说她写的上海故事也最扎实。——王安忆(作家)

程乃珊是最容易令人联想到张爱玲的。奇迹在于,虽然生活的年代有所不同,她们对上海这座城市了解的透彻、那种地缘情结,却是一样的。——西篱(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上海旧时光(精)/上海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乃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66497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201405134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2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