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的气质
内容
编辑推荐

毋庸讳言,由于男性在力量、智力、胆识等方面的天然优势,人类社会基本上一直是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即使在众多女性已经拥有独立工作、生存能力的今天,事实依旧如此。这也使得历史成为了男人的历史,女性的出现往往只能作为一种点缀。

作为《民国的底气》的姊妹篇,落尘所著的《民国的气质》恰恰将目光投向了民国时期那些被历史尘封的美好女性,以流畅优美的笔触,为我们记述下她们曾经如花般美丽绽放的青春,无私的付出,超乎寻常的勇敢和忠贞,以及她们不朽的灵魂。

歌德有言:“永恒之女性,引我们上升。”男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勇武、豁达、正直创造着世界,而那些美好的女性,则用她们的爱和美德守护着这个世界。

内容推荐

《民国的气质》由落尘所著,《民国的气质》选取秋瑾、吕碧城、张幼仪、宋清如、张可等7位女性,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她们的故事,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民国女性画卷,时代的烽烟、命运的流转、爱情的叹惋无不暗含其中。她们或美丽聪慧,温婉贤淑,或才智超卓,有胆有识,生活的年代跨越清末、民国以及1949年之后,在历史的惊涛骇浪和各自的人生磨难中,她们以自己的生命和品格唱出一支爱与美的长歌。

目录

秋瑾:洒去犹能化碧涛

吕碧城:我到人间只此回

张幼仪:小脚与西服

宋清如:春天已轻轻地流过

张可:人淡如菊

朱梅馥:有一种爱叫浩荡

张充和:彩蝶随意到天涯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893年春,秋寿南赴任常德厘金局总办,不久又改任湘潭厘金局总办,全家人于是随同他搬到长沙,后来又迁居湘潭。也正是在这里,秋瑾缔结了一份不太幸福的婚姻。

一天,秋寿南的朋友李润生来访,但不同以往的是,他是受人之托,前来提亲的。男方的名字叫王廷钧,字子芳,父王黼臣,祖父王宝田是曾国藩的义兄,原本做点豆腐生意,后来曾国藩组建湘军,让他担任管账,因此发了一笔横财。王黼臣是个非常有生意头脑的人,他利用父亲的资产在当地开设起当铺、钱庄、茶馆,很快挣下了数百万的身家。一次,他来拜访秋寿南时,见到了他的长女秋瑾。当时秋瑾已有才女之名,又兼生得品貌端庄,王黼臣一看之下,非常中意,便想要为自己的小儿子、才满15岁的王子芳提亲。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王黼臣还请出了与己相与甚厚的曾国藩的孙子曾五爷,请他做媒。

听说王子芳相貌出众,就读于湖南著名的岳麓书院,通八股、善文墨,又是如此家世,并且有曾五爷出面担保做媒,秋寿南也觉得这应该是一门好亲事,于是答应了下来。

至于秋瑾自己,对于这门亲事却并不乐观,甚至充满了忧虑。她盼望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一位有志向有胆识的君子,担心王家虽然家财万贯,其子却无德无才。在后来创作的自传体弹词《精卫石》中,秋瑾描述自己当时向母亲劝谏,母亲却“回言自己休多管,作主还须父母亲。岂有自己羞不怕,三从古礼岂无闻?小姐从此生了气,终朝至夕不欢欣”。虽然秋瑾感叹:“遇人不淑真堪痛,彩凤随鸦飞难展。唱和无人谁共语,俗奴浪子陪才媛。冰炭岂能同炉灶?今生境遇万难安。”但在当时,父母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具有决定权,他们的意志是不能违抗的,否则就是忤逆不孝。

1896年5月17日,秋瑾和王子芳成婚,嫁到位于湘潭十八总由义巷的王家。其时,秋瑾19岁,王子芳17岁。

婚后,秋瑾很快就陷入了苦闷之中。秋瑾生性旷达豪爽,果敢忠义,虽然身为女子,但对于天下时事却甚为关心。早在1894年甲午海战失败之际,年仅17岁的秋瑾就在《赠曾筱石》一诗中写道:“海气苍茫刁斗多,微闻绣幕动吴歌。绿娥蹙损因家国,系表名流竞若何?”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闺阁女子的强烈的忧时爱国情怀。国家长年积弱,天下攘攘,竟然无人可以力挽狂澜,更让她生出“肮脏尘寰,问几个男儿英哲”的浩叹。而王子芳自幼生长于富贵丛中,胸无大志,只求一味享乐,秋瑾说他“无信义、无情谊、嫖赌、虚言、损人利己、凌侮亲戚、夜郎自大、铜臭纨绔之恶习丑态”集于一身,以致她发出“蒹葭倚玉”之叹。于是在秋瑾婚后的诗词中,频频地出现了“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本是瑶台第一枝,谪来尘世具芳姿。如何不遇林和靖?飘泊天涯更水涯”这样的诗句。

而且王家家风也和秋瑾娘家颇为不同。秋瑾娘家厚道大度,虽然对于女孩儿也有很多规矩,但父母的开明,仍使秋瑾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少女时光。

嫁人王家为妇后,秋瑾的情绪却日渐愁闷。王家虽然家财万贯,却刻薄吝啬,公公聪明而工于心计,婆婆屈氏唠叨而挑剔,曾经盛赞梅花“开遍江南品最高,数枝庾岭占花朝。清香犹有名人赏,不与天桃一例娇”的秋瑾,不得不收拾起一身傲骨,拿出为人媳妇的礼数,忍耐侍奉。婚后第二年6月,秋瑾生下一子,取名王沅德。

1895年,清末维新派的著名人物陈宝箴就任湖南巡抚,抱着富国强民、“营一隅为天下昌”的愿望,在湖南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开办时务学堂,设矿务、轮船、电报及制造公司,办《湘报》。一时之间,“湘省风气之开,较他省犹神且速,为中国一大转机”。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处在深闺的秋瑾通过《湘报》、《湘学报》、《湖南新报》等,了解到了中外时事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明白了国家凋敝之所在,她为新学的振兴而兴奋,也因为此,后来戊戌变法的失败带给她非常残酷的打击,也让她逐渐意识到清政府不可能通过自身进行改良。恰在此时,她读到了陈天华撰写的《谨告湖南人书》。在这篇文章中,陈天华否定了君主立宪在中国实行的可能性,他指出,清政府实施的是皇权至上的专横残暴的独裁统治,它的利益取向与人民大众的希望相反,所以它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只能与人民大众相背,只为本民族以及个人谋取利益。而另一方面,要想让中国复兴,首先必须倡导开明政治,提倡民权,改革民主制度,为了达到这些,最初的手段就是革命。

这些观点令秋瑾颇受震动,也让她觉得心有戚戚焉,以至于后来她称陈天华是为自己“启蒙开智”的人物。

还有另一位湖南人,也让秋瑾非常敬佩,那就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秋瑾非常喜欢读的《湘报》即由谭嗣同主笔。当“戊戌变法”失败之际,秋瑾写信给时在北京工部道路局供职的兄长秋誉章,让他随时把北京的情况告诉自己。“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谈笑自若、从容赴死的英雄气概更是让秋瑾崇敬不已。

谭嗣同的妻子李闰是名门闺秀,18岁与谭嗣同结缔,婚后伉俪情深,即使在他们仅有的儿子兰生夭折后,谭嗣同亦坚决不肯纳妾。谭嗣同奉光绪诏入京前夜,夫妻俩挑灯夜话,对弹谭嗣同亲制的“雷残琴”与“崩霆琴”。不久噩耗传来,李闰终日以泪洗面,曾有悼亡诗云:“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并取忍辱苟活之意,自号“臾生”,居于湖南浏阳,事亲养侄,后创办了浏阳的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同样居于湖南的秋瑾有缘与李闰相识,两人一见之下,即意气相投,成为莫逆之交。

P9-12

序言

写一本关于女性的书,这个念头始于14年前的一个春日。

当时我正在吉林省图书馆里,随意浏览着架上的图书。阅览室里非常安静,明亮的阳光从窗户里洒进来,大得有些空旷的屋子里只有图书管理员和我两个人,以至于每翻动一下书页都会发出一声清晰的脆响。有阳光,有喜欢读的书,还有安稳的心态和时间,那是人生难得的奢侈。一排排书架,一行行图书,无声地立在那里,架上的图书一看就长年无人拿取,无数尘封的历史都在那里静静等待着,一段不期而遇。

我翻开一本有关宋庆龄的书,那是一本发行极少、在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书,内容是她逝世后曾经与她有过交往的人写的回忆性文字,而且大多限于她生命的早期。我一直喜爱回忆性的文字,因为即使抛除记述者的失误和偏颇,披沙拣金,它也能某种程度上为我们还原出当时历史的某些质感和印记。那些生命和生活的细节中所蕴含的真实的力量,是任何其他文字所无法比拟的。

我慢慢翻阅着,这才知道陈炯明炮轰总统府之夜,她怎样保护孙中山,让他先行脱险,以及后来她怎样拖着身孕从炮火和死人堆中爬出,因惊吓而流产,此后再不能生育,也才明白她后半生为什么会那样喜爱孩子。我慢慢阅读着众人笔下她惊人的美丽、沉静以及勇敢,不知是该惊诧于历史尘封下那样真实鲜活的生命,还是惊诧于我们社会中蕴含的某种特异能量,总能把一切真实的、鲜活的,化为苍白和空洞。

“为那些美好的女性写一本书吧。记述下她们曾经如花般美丽绽放的青春,无私的付出,超乎寻常的勇敢和忠贞,以及她们不朽的灵魂。”那一瞬的感动促成了这一念。

但当真正成书的时候,出于现实出版的考量,我却偏偏没有选择宋庆龄,而是写下了其他五位同样令我感动和喜爱的女性。在她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女性最传统的美德,同时又体现出现代文明的精华。之后在我先生以及我的好朋友、本书编辑马浩楠的建议下,又从本想写在另一本书中的三位女性中抽出两位——秋瑾和吕碧城,加入本书当中。

男人用他们的智慧、勇武、豁达、正直创造着世界,而那些美好的女性,则用她们的爱和美德守护着这个世界。没有女性温柔的身影,这个世界即使再完美,也不免冰冷和坚硬。

最后,感谢温厚长者朱尚刚老师,他在网上阅读到本书后,没有责怪我贸然写了他的父母,还细心地指出了相关的史实错误,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修改意见。

也感谢所有喜爱本书的朋友。人生的路,前人曾经这样走过,对于正在路上的我们,那是一种安慰,也是一种激励。

落尘

2012年7月1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的气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落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4052386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2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