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备的出身真的高贵吗?刘备为何力主杀掉吕布?真实的借荆州是什么样子的?刘备和曹操到底是什么关系?

刘备虽不显眼,却是整个三国历史中最值得探讨的人物。撇开传统的“忠与奸”、“善与恶”、“英雄与枭雄”这种二元对立法,这位传奇皇帝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么在乱世的夹缝中,像小强一样坚强地存活下来的?他的“泥鳅功”又是如何练成的?

对于以上疑问,《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作者辛欣参照《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相关史料,加上自己对历史的解读与想象,为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做了一次比较完整的描述。

内容推荐

辛欣编著的《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用最理性的思维解读人物,用最幽默的语言讲述故事,用最睿智的目光扫描历史。

越是个人的,越是历史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一路走来,道破成功的法则。他跌跌撞撞,成为乱世的赢家。他从默默无闻,最终成为一代霸主。治军之道,亦是为官之道,战场谋略,恰如职场攻略。读懂他的人生,也就读懂了三国。读懂了三国,也就读懂了中国。

且看《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中“织席贩履小儿”如何咸鱼翻身,一路坐到蜀汉皇帝!

目录

序(一):我看三国

序(二):我看刘备

第一回:大风起兮

 祖宗问题

 形象问题

 草样少年

 混在黑道

 初战告捷

 英雄难当

 怒鞭督邮

 讨董联盟

 旧时学伴

 诸侯之道

第二回:徐州风云

 三只小猫

 曹操伐徐

 人中吕布

 徐州利害

 派系斗争

 初见吕布

 背后插刀

 再见吕布

 辕门射戟

第三回:刺曹大计

 曹操登场

 神秘劫案

 下邳围城

 吕布遭戮

 刀尖行走

 阴谋刺曹

 青梅煮酒

 再见徐州

 公开叫板

 关羽降曹

第四回:官渡之战

 末代名门

 阴谋高手

 大战前夕

 关羽归来

 撤离战场

 官渡决战

第五回:祸起荆州

 荆州往事

 大战博望

 跃马檀溪

 第三势力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出山一计

 徐州易主

 当阳追击

第六回:火烧赤壁

 江东野心

 超级巨鳄

 剑指赤壁

 火烧战船

 一统荆南

 南郡混战

 荆州议题

 京口协议

 凤雏庞统

 孙权嫁妹

第七回:巴蜀攻略

 征蜀纠纷

 巴蜀好人

 帝王梦想

 心酸往事

 魔鬼天使

 涪城盛宴

 翻脸无情

 成都围城

 天煞孤星

 蜀地易主

第八回:三八纵横

 货币政策

 孔明治术

 单刀赴会

 再见曹操

 消长之间

 攻取汉川

 称王称霸

 襄樊之战

 将星陨落

第九回:尘埃落定

 命运转折

 开战反战

 张飞之死

 外交艺术

 纸上谈兵

 落败而逃

 病危永安

 帝星陨落

 身后之事

试读章节

派系斗争

与《三国演义》中陶谦又哭又闹的场景相比,历史上陶谦只是在病重时说了一句“非刘备不能安此州”而已,而且这句话是否真的代表陶谦的真实想法,其实还是颇有疑问的。甚至,由于这是遗言,我们并不能肯定陶谦是否说过这样的话。

但话说回来,如果陶谦没有让徐州,又是谁让的徐州?为何又要让给刘备?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综观历史记载,刘备接任徐州牧一职,是糜竺与陈登二人一手促成的。这两个人都是陶谦帐下徐州本籍的高级干部,糜竺为商贾,陈登为世家,属于有一定话语权、掌握一定人脉资源的阶层,或许这二人的所为,正是代表着大多数徐州中高阶人士的想法。

说穿了,这在东汉末年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例如曹操的兖州刺史,也是靠陈宫一张妙口说服大多数兖州仕宦所换来的,只是当年曹操有击破黄巾军的大功在先,可以合理解释兖州仕宦的支持。而刘备到徐州后不要说胜仗,连力气都出得不多,为何徐州仕宦心甘情愿拱他上位?

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当然刘备的仁德、义名,或是他的会做人,都有可能是原因之一。

笔者的解释则是:派系问题。

前面曾提到过,陶谦是扬州丹阳人,史书上记载,“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也因此陶谦麾下的主力,除了难以控制的泰山兵之外,就是他从故乡招募而来的丹阳兵。

相反的,徐州本地人士虽是徐州政权的核心干部,但却不曾见到有哪位徐州人士担任重要军职的记载。这种“文承徐州,武承丹阳”的权力结构,必然会带给徐州仕宦很大的不安。毕竟琅琊一地已被桀骜不驯的泰山诸将霸占,如果丹阳诸将也想画地为王,那整个徐州就要被这些外来者给把持了,这还得了?

这样的不安,在丹阳兵团总司令陶谦过世后增至最强,在缺少足够分量的本土军官的情况下,徐州人极需要一个有声望的武职人员接管徐州,以镇住丹阳兵将,而接任者最好不要再带人新的派系,威胁到徐州本地人的利益。

这样看来看去,好像也就只有为人低调、性格内向,甚至略显木讷的刘皇叔最适合了。

在撺掇刘备当徐州牧的整个过程中,陈登费的心思无疑是最多的。他出身于下邳陈家,是名门之后,当时他与刘备大约都是三十来岁的年纪,对于这个从平民阶层迅速蹿起的军人十分欣赏,他力劝刘备接管徐州。同时为应付之后可能面临的威胁,他也准备了后续的外交策略。

刘备刚一接手徐州,陈登立马便派人出使冀州,先对袁绍通报陶谦的死讯,然后表示:“为避免徐州一地为奸雄(应指袁术)所侵扰,使盟主大人忧虑,我们共同拥戴平原相刘备为宗主,使百姓有所依归。因现在时局混乱,刘使君不能解甲向您请示,谨以使者向盟主禀报知悉。”

这是一段精彩绝伦的外交公文,充分展示了陈登的政治水平和外交艺术。

陈登在公文中很明确地使用了“盟主”一词来称呼袁绍,便等于承认了袁绍在关东各诸侯间的领导地位。袁绍也顺势回礼,称刘备“弘雅有信义”,既然徐州百姓自愿拥戴,盟主我嘛,自然也是乐观其成的。

笔者看过不少评论文章,就袁绍对刘备的称赞大做文章,说什么连老对头都称赞刘备有信义,可见他的仁义指数有多高云云。  ‘

笔者倒不觉得袁绍说出的这五个字需要什么特别的解读,袁绍可能只是单纯想不到要怎么形容刘备而已。要说他“海内知名,家世显赫”,显然有点夸张;要说他“英武善战,雄姿杰出”,又想不到什么战绩可以当得起这样的称赞。既然没啥好说的,只好随口说一句“弘雅有信义”了。

陈登的这步棋下得很妙。事实上,袁绍眼下就算不乐观其成,也管不了徐州之事。他北边和公孙瓒打得正热闹,南边还要操心小老弟曹操和吕布的战事,压根儿抽不出手来管徐州的闲事。

陈登便是利用袁绍无暇东顾之机,主动示好,不但掩盖了刘备之前隶属公孙瓒或陶谦的立场问题,同时透过结好袁绍,也暂时免去了曹操侵扰徐州的可能性。透过与袁、曹两家的联盟,又可以有效地扼制袁术的野心,可以说是一步一举三得的妙棋。

像这样高明的外交策略,我们有理由相信是出自陈登之手,当时刘备还没有开窍,不可能想到如此高明的策略。

当然,陈登会选择向袁绍阵营靠拢,也不见得是为刘备着想,多半仍是出于徐州仕宦的共识。毕竟当时袁、曹集团已明显居于上风,趁徐州政权新老交接的时候快点转换立场,才能确保他们的利益,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于是,刘备、曹操、袁绍的“利益共同体”就这样被建立起来了,刘备以他豫州刺史的身份,举袁绍的长子袁谭为茂才,曹操稍后也将自己镇东将军的位置让给了刘备,并上表朝廷封他为宜城亭侯。

然而就在另一边,在刘备落难时拉过他一把的公孙瓒却仍旧和袁家陷入苦战;田楷则在青州继续苦苦挣扎,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这个道理,在这里得到完美的实践。

就在陈登等徐州仕宦的重重算计之下,刘备终于踏上了他前半生最高级别的位——豫州牧,摇身一变成了“刘使君”。

刘备同学,继续努力!

徐州仕宦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州牧府邸,庆贺新使君就职,认为刘备这个百战之将一定可以压倒蛮横的丹阳兵将,为徐州人谋福造利。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除了那个叫陈群的人。

P39-41

序言

说到三国,有位仁兄战败后逃跑的能力之强,令人叹服。这位仁兄堪称三国时代的“跑步冠军”:论身手之矫健,他好比刘翔;论耐力之持久,他好似王军霞;滑溜至极,不管战事如何危急,对手布下怎样的天罗地网,你都甭想抓住他。这一点,着实令人佩服。

说到这里,相信列位已经猜到,这位天王级的“逃跑专家”,便是汉末三巨头之一、蜀汉帝国的开创者——刘备刘玄德。

翻开史料,纵观刘备的一生,出现最多的字眼儿便是:“拨马回走”、“突围而走”、“慌寻走路”、“狼狈而奔”、“匹马落荒而逃”、“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夺路而走”、“两头无路,拨马败走”、“问之不答,加鞭而出”等等。

《三国演义》是站在他的立场写的,结果就数他跑得最快,其中独自一人匹马逃生的次数为最。只要能逃,什么老婆、儿女、兄弟、下属,尽可以不顾。当然,罗贯中之所以这样写,并不是为了丑化他,而是强调这些行为都是正确的。

跑,也是在乱世中求生存的一大法宝。

刘备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弱势,所以保命才是第一要务,打不赢就只有跑,不跑就被打死。逃跑是战败保命的最佳选择,而能够在第一时间逃跑,且成功率如此之高,说明刘备的逃跑水平非比寻常。

当然,笔者选择写刘备这位大家不算陌生的人物,并非着眼于他的逃跑或败绩。虽然他一辈子的确败多胜少,但笔者可以很负责地说:刘备是个传奇,不折不扣的传奇。

他出身于河北,成就于西南;他流浪过大半个中国(中原),与同时代三分之二的强者有过近距离接触;他亲身参与了汉末至三国的三大战役,历经无数凶险,却每每绝处逢生,是名副其实的乱世“不倒翁”。以这样传奇的人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罗贯中会如此钟爱于他,将他当作故事主轴了。

但刘备果真是“主轴”吗?这是纯粹的忽悠。列位不妨重温一遍《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刘备的经历虽然是“主线”,但也仅仅只是“貌似”,他并非“主角”,只是充当了一个“平台”,带领读者进入各个精彩的故事段落,其本身的故事并非重点。

此外,他还得担负起配角的重大责任,以衬托其他主要角色的性格,包括诸葛亮的智、关羽的忠、张飞的勇、曹操的奸,等等。与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相比,刘备是名副其实的超级龙套,不必加引号。

近年来,拜央视“百家讲坛”所赐,历史成了大众话题,尤其是三国这段历史。不少学者、准学者们都企图为三国人物的小说形象翻案,其中尤以曹操为甚,一经翻案便成为大众偶像。列位不妨到互联网上搜索“曹操”二字,结果令人咋舌。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百多本有关他的书籍。反观刘备受到的关注,却远不如曹操。同为一方豪强,这就是差距。

当然,曹操是三国时代的真强者,他的政治智慧、用兵谋略与用人手腕都毋庸置疑,成为偶像实属必然。不过,在笔者看来,刘备虽不显眼,却是整个三国历史中最值得探讨的人物。

撇开传统的“忠与奸”、“善与恶”、“英雄与枭雄”这种二元对立法,这位传奇皇帝应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么在乱世的夹缝中,像小强一样坚强地存活下来的?他的“泥鳅功”又是如何练成的?

对于以上疑问,笔者参照《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相关史料,加上自己对历史的解读与想象,为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做了一次比较完整的描述。

这里需要说明:

一、笔者并非专业历史学者,写的虽是史实,但不可避免会加入个人的主观解读和一些比较夸张的戏剧效果。

二、为行文顺畅,本书不特别引注史实出处。不过大致上不出《后汉书》、《三国志》以及其注释所引用的文献范围,时序上大部分参考《资治通鉴》,但部分排序不合理的地方,笔者会自行调整。

三、在叙述中,有很多记载在时间或真实性上有争议或冲突,本人将依照叙述的方便加以裁剪。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刘备那波澜壮阔的一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草根到皇帝(刘备的奋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辛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1107398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326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贵州
239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