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世界对话(俞敏洪的蜗牛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郭亮编著的《与世界对话(俞敏洪的蜗牛人生)》从一个更为平静、客观的角度,描述了生活中平凡的新东方缔造者俞敏洪,展现出他更为真实的一面。本书中流露出来的俞氏情怀能更具启迪性,可以启迪年轻人,令他们重塑人生观。

内容推荐

在海外,超过七成的中国留学生是俞敏洪和新东方的学生;在国内,学生如果不知道俞敏洪和新东方,往往会被视为无知。一路摸爬滚打至今的俞敏洪,被人们冠以了太多的称号:“指点迷津的企业家”、“商业英雄”、“人生的启蒙师”、“中国最有钱的教师”……在一个个“神话”背后,真实的俞敏洪究竟是什么样的?

《与世界对话(俞敏洪的蜗牛人生)》中真实的俞敏洪,没那么光鲜神奇。他种过地,犁过田,当过乡村教师,有过懵懂的初恋;他不屈不挠,高考落榜两次仍不放弃,失业、创业,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四处贴广告,奔赴外国找同伴;他大智若愚,把家人送出新东方,给同伴分股份,任人抱怨,引机制,培养人才,投入公益慈善事业。他与新东方相辅相成,用理想办教育,用生命感悟人生。

郭亮编著的《与世界对话(俞敏洪的蜗牛人生)》告诉你:俞敏洪就是这样,像蜗牛一样永远向前、向上,拥有足够的耐心和耐力,一步一步往上爬。很艰难,却很珍惜顶部的风景。

目录

前言 俞敏洪的价值

第一章 老俞进行时

 第一节 质朴的富人

 第二节 不只是老师

 第三节 曾是一位诗人

 第四节 乐于被调侃的老板

 第五节 孝子

 第六节 报恩

 第七节 人无完人:俞敏洪的“阿喀琉斯之踵”

第二章 冷暖光阴

 第一节 绝望中寻找希望

 第二节 青葱岁月初恋时

 第三节 最好最坏皆北大

第三章 寻金记

 第一节 北大局外人

 第二节 英语培训“夫妻店”

 第三节 绝处逢生,不走寻常路

第四章 商业梦想

 第一节 新东方,新生命

 第二节 “土鳖”与怪人:新东方商业组合

 第三节 商战深似海9

 第四节 风景独好:新东方的“奇迹”

 第五节 当理想遭遇商业

 第六节 十年磨砺终结果:纽约上市

第五章 度尽劫波

 第一节 擦肩死神:两遭绑架

 第二节 祸起萧墙:利益之争

 第三节 海风来袭:ETS索赔案

第六章 东方的秘密

 第一节 成绩就是硬道理

 第二节 选拔胜任者,让教师满意

 第三节 找到共鸣点,让学生满意

第七章 成长与成功

 第一节 求精神之立:“新东方精神”大揭秘

 第二节 让学生在新东方得到成长

 第三节 让老师在新东方得到成长

第八章 前路之远

 第一节 他人谓我何求?老俞的新苦恼

 第二节 自己就是一座迷宫

 第三节 明天,你将如何装扮你的脸

后记 男人是一本越写越薄的书

试读章节

第二节 不只是老师

精辟的言论如同针剂,对于迷茫的人们有立竿见影的指导效果。俞敏洪语录不见得多么厚重,但足见深刻;不见得多么诙谐,但绝对真诚。这些言语,让这位本职为英语教师的人不只是一位老师,还成了生命的指导者。

新东方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俞敏洪的风格。无论是幽默还是励志,都是俞敏洪在个人奋斗的历程中深切的感悟,他将这些感悟融入了他的演讲,化作一则则生动的小故事,化作一行行警句,精练而寓意深远。

人在世界上应该独立地生存,尤其在精神上要保持独立;这并不意味着不和别人打交道或不互相帮助。但有人就像藤一样,总要依赖缠绕于墙、树,甚至腐朽的木棍才能生存,最后常把树缠死;人应该像树一样,扎根土地,独立成长,树与树之间枝杈相交,那是感情的交流、友谊的问候,但精神就像树的主干,永远独立。

中国人分成了两种:一种人在为权力而斗争,这些人通常是政府官员;另一种人在为权利而斗争,这些人通常是普通百姓;不管是权力之争还是权利之争,都是为了争取利益。我们不反对有人有权力,但该权力一定要能够受到社会各权利团体的制约,否则权力集团就会独霸利益,其他人只能吃“嗟来之食”或喝“西北风”了。

坚持自己的目标,比如考研。我们可以坚持一次、两次,成功不成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为了成功而付出了努力。

进步的心态是一辈子的事情。生命的奇迹是无限的,但前提是进行持续的努力。

我们或许不知道能走多远,但重要的是我们在走。考研就是渴望、向往和激情的体现,这种渴望、向往和激情可以把我们引向新的世界、新的风景。目标是不断在延伸的。困难是肯定的。

不是困难的大小使我们的生活不同,而是我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使各自的生活不同。

一个人若要取得成功,需要三种商数起作用:智商、情商和逆商。智商是对知识的学习和领悟,情商是处身人群并赢得别人喜欢的能力,逆商是面对失败挫折时的乐观心态。有逆商的人爬起来的速度比摔倒的速度还要快。智商高、情商低的人适合做独立创造之事;情商和逆商高于智商的人,适合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事情。

人生而平等是自然状态,因为每个人出生时都是赤条条的婴儿;人生而不平等是社会状态,因为有人生在权贵之家,有人生在贫困之家,生来社会地位不平等;人没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人生的起点我们没法选择,但人生的终点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尽力远行吧。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人生而平等,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我觉得这句话不能够反应我们生命的真实状态,真实的状态是“人生而不平等,却无往而不在打破自己生命枷锁的努力之中”。

很多人认为创新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大部分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果有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能够带上一个梯子,那么,站在梯子上,他就达到了别人从来没有达到的高度;如果说登上珠峰之巅是前人的成就,那梯子就是个人的创新——通过创新达到新的高度。

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走得更久就能够走出别人没有走出的距离,走得更远就能够看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风景。

真正做事情的人是不会抱怨的。一个人为人处世,要有平凡的心态,但要有伟大的心。平凡的心态让人宠辱不惊、进退自如,伟大的心让人胸怀博大、志存高远。  学生问我关于专业方向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你所遇到的迷茫,别人都遇到过,首先要搞清楚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个人觉得你的专业没什么不好,行行出状元,关键在你是否喜欢。如果你真不喜欢,就认真思考一下要学什么,一定要想清楚,想清楚了就不能随便变,否则变来变去人就废了。

做事情要三思而行,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判断,要考虑到是否能够承担后果。一个错误的决定也许一分钟就能做出并付诸实施,但常常要用无穷长的时间去纠正;不管是个人生活还是做事业,一开始就做正确的事情,在过程中正确地做事情,都是幸福和成功的保证。

我们做事情常常希望尽快有一个好的结果,但很多事情都只能慢慢等待结果,并在等待时尽可能积极地努力,急于求成常常会欲速则不达。只要努力的方向是对的,结果就会是好的。正确的方向加足够的耐心,是通向良好结果的最佳途径。

有些人一生中没有辉煌,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辉煌,而是因为他们的头脑中没有闪过辉煌的念头,或者不知道应该如何辉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让人感动的日子总是那些一心一意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日子,哪怕是为了一个卑微的目标而奋斗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因为无数卑微的目标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成就。金字塔也是由一块块石头累积而成的,每一块石头都是很简单的,而金字塔却是宏伟而永恒的。

P5-7

序言

俞敏洪的价值

到今天为止,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蜗牛。我一直在爬,也许还没有爬到金字塔的顶端。只要你在爬,就足以给自己留下令生命感动的日子。

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思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俞敏洪

俞敏洪说:“新东方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创业,这是那些在新东方没有获得既得利益的人说的。”新东方当然不只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它还是理想主义者最快乐的聚会之地。拥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氛围,能够改变中国教育和年轻人面对世界的态度,这就是新东方的理想。

俞敏洪面对来访者所流露出的平静,让人很难想象他人生中的故事有多丰富。他坚称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和激进而略显叛逆的理想主义者相比,他平和得多。但他同样相信普世价值:“对于任何一个社会而言,普世价值观是最合适的价值观,平等、诚信、善良、宽容、公正,这些东西在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得到最高拥护。”“一个人如果拥有了这些东西,就拥有了人生的核武器。”“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就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人都相信的人,你不背叛世界,世界就不会抛弃你。”

他的精彩言论层出不穷,此时你才会意识到,他既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老师。

俞敏洪不否认新东方的利益驱动。他认为,理想必须有,但是人不能理想化。理想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心灵需要强大。人需要相信美好的东西,否则,人会自我坠落。正如他所说的:“心灵残废了,人生会可怕。”

我们曾经生活在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各种思潮碰撞,进发着迷人的火花。在校园里,几乎每个男生都成了诗人;改革精神令人动容,中国的年轻人们激动地畅想着国家的未来。然而,理想主义毕竟是虚幻的,它最终导致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结局: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一下子变成人间天堂呢?

过于激烈的幻想,总是带着美好的图景,深得愤懑不平者的共鸣。然而,这样的幻想往往会导致玉石俱焚的后果。

假若俞敏洪真的站在讲台上宣扬“我要改变中国的教育”,并以此为傲,日复一日,对于中国教育恐怕没有任何帮助。他承认利益驱动,正是因为他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赶上了商业变革的浪潮。

事实上,那个时代的那批创业者,谁不曾带着神奇的理想色彩?只不过新东方所处的培训行业有了更多的思维激荡,由是而生出百般辩论。

无论如何,俞敏洪的理想主义并没有错,他也无需因新东方受到学生欢迎而遭受质疑。反对者的质疑,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去反思:俞敏洪的新东方,到底对我们的社会有害还是有益?

答案显而易见。据说新东方已经在着手汉语培训了,并且也成立了国际高中。俞敏洪说自己更愿意称之为“国际化高中”。如果说这种拓展单纯是为了赚钱,似乎也不无道理。但新东方在英语培训方面的霸主地位,已经让这家上市公司有了足够的业绩。

他终究还是有理想的,他希望将新东方做成“中国的哈佛”。

中国正处于巨大的变化之中,这是自1992年以来的又一个转机。面对众多“80后”“90后”,作为培训机构的新东方,也在观察这些孩子。新东方要持续发展,年轻人就是希望。

面对充斥坊间的对“90后”的攻击,俞敏洪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孩子在成长上确实有滞后的因素,比如说他们的心智感知水平、对社会整体上的责任心、个人的一些素质,比如说宽容、团队合作精神等。他们对于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社会传统的忍受能力可能会比我们弱一些。我们在18岁时已经开始走向成熟,我们进了大学就很懂事,知道需要忍辱负重;现在的孩子要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了才开始真正理解做人的不容易……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抱怨“80后”“90后”不好管,其实关键是我们怎样创造灵活的工作环境。面对“80后”“90后”的工作人员,企业不应该用传统的思维去管理,用纪律去压这些孩子,而是要根据这些年轻人的特点调整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和工作方法,运用他们的灵活性和创造力。

他的理想在于告诉这些成长环境完全不同于往日的孩子们,成长和奋斗的含义。这是一个简单的理想,却也是关乎未来的理想。他的演讲,每一句话都让孩子们感到温暖,感到力量,并且不含任何恶意与揣测。

他告诉听众,去做事吧,做事的人没有时间抱怨——抱怨的人都有理想化的情结。而理想化是最于事无补的一种情绪,它甚至是有害的。长期沉浸在对现实世界的抱怨中,而不做一点儿实际工作的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毋庸置疑,俞敏洪不只是一位英语老师。他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在于以祥和的口吻启迪年轻人,令他们重塑人生观。这又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的理想?

每一代年轻人都有自己的问题,俞敏洪知道这一代年轻人的问题所在。如他所言,“根源不在他们身上,根子是在底下。”

独生子女政策是其一。每家一个孩子,自然会让年轻人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方面有所欠缺。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往往困惑于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有责任感。

我们身处剧烈转型的社会,这是其二。“成功’’的定义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长”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我们的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始终语焉不详,这直接导致年轻人的道德和价值体系处于脆弱的边缘。

新东方可以做什么?

新东方至少不会强求年轻人去做什么样的事情,而这恰恰是中国教育一直在灌输的东西。在学校里,考试是学生竞争的主要机制,新东方的诞生也正是在某些方面破解了考试的秘密,并且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传达给了自己的学员。

新东方不教诲学员,只要求自己做好事情,然后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榜样。如果要挑刺,任何社会都有毛病。新东方也挑刺,但不是为了泄愤,而是教导年轻人选择更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这是俞敏洪的价值,他不是完美的人,却是一个难得的榜样。

后记

男人是一本越写越薄的书

4年前,《俞敏洪传奇》出版发行,现在重新梳理这本书,发现当初的很多想法可以表述得更成熟。

俞敏洪是这个时代的收获,他以高昂的理想主义将一批优秀的英语教师汇聚到新东方。即便他最激烈的“背叛者”罗永浩,在最初得知新东方可以让老师获得丰厚年薪的时候,也怦然心动。

抛开理想主义,单是这诱人的薪酬已经足以令怀才不遇者动容。对于那些苦于找不到施展抱负又心怀高远的人而言,还有什么比新东方更好的去处呢?

而对于从新东方获得培训的学员们而言,如果不是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在这所神话般的学校不劳而获的话,大多也在此获得了英语学习的动力和技巧。

从这些方面而言,俞敏洪一直在做正确的事情,只不过他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自己。

《俞敏洪传奇》确实将此人的故事当做一个传奇,现在这个故事已经复归平静,成为若干激励年轻人的故事当中普通的一个,这是一件好事。俞敏洪本人则依旧在商业和理想的双重驱动下,做自己的事。

回头看看,他的故事不仅是他演讲中波澜不惊的情节,还有更具价值的情怀能在字里行问得到抒发。

新东方还是那个新东方,不论是刚入校的新生,还是早已混熟校园的大四学生,新东方的感召力无比强大。高年级的师兄师姐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对着好奇的师弟师妹们,讲述新东方的故事。创始人俞敏洪,从一个朴实的农家少年,经历三次高考的洗礼,走进北大的校门,已经具备成为戏剧的全部元素;可是生活有时比戏剧还戏剧。在北大默默无闻的学子,最终得以留校任教;几年后因为被批评而辞职,创办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继而上市,成为亿万富豪。

除了这些早已写过的情节,希望这本书中流露出来的俞氏情怀能更具启迪性。逝去的时日无法更改,但所谓温故知新,当你时隔多年回望曾经的往事,总会有一些全新的想法透露其中。

俞敏洪和新东方的价值,在于以祥和的口吻启迪年轻人,令他们重塑人生观。这早已超越了一个英语培训机构的职责,但他做到了,并且越来越直入人心。

《俞敏洪传奇》的后记题为“男人是一本书”,因为男人有情怀、有理想,现在想想,应该加个定语,改写为“男人是一本越写越薄的书”。

光阴转向,流年逝去,所有的浮华都慢慢散去,凝结下来的是扎扎实实、令人有所启迪的细节。这是令人欣慰的事情。

书评(媒体评论)

俞敏洪老师一直游走在教师和商人双重身份之间。而他的内心深处,其实只是想做一名教师。正是这种对本初理想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新东方。

李冉(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师)

俞敏洪和新东方让我读出了一点人生的挣扎,读出了一点人生的痛苦,读出了一点人生的不屈,读出了一点人生的顽强,读出了一点人生的辉煌。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纪军(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师)

新东方是我曾经听过的传说,人人都走在玻璃天花板上;它是我今天的生活,缤纷炫目。它给年轻人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多的是二十一二岁的主管;它留得各色好青年一路舍命相报。这是新东方的魅力,也是俞敏洪的魅力。

吴岳(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师)

每次听老俞或其他新东方老师的讲座,都能激起一种情绪,引起我的深思。虽然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收获了多少,但如果没有听过、领略过老俞和新东方的精神,会是我一辈子的遗憾。

陈英(新东方学校学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世界对话(俞敏洪的蜗牛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8087360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