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权作一幅相思笺/民国才女美文
内容
编辑推荐

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璧,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先后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1923年秋天,石评梅在北京女高师毕业后,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

《权作一幅相思笺》精选了作者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体裁的文学佳作,感情真挚,耐人寻味。石评梅爱己、爱国、爱人,都是如此彻底,以至于让自己的一生成为了诗意本身。

内容推荐

《权作一幅相思笺》是“民国才女美文”系列之一。

《权作一幅相思笺》收录作者(石评梅)艺术形态相对精致的散文、小说作品,以及别具探索意义的戏剧作品。作家的善感与抑郁的气质赋予作品以清冷感伤的色彩,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作品反映了五四时代女性的觉醒和苦闷。

目录

序/ 叶君

散 文

心之波

母亲

漱玉

小玲

露沙

《妇女周刊》发刊词

红粉骷髅

梅隐

致全国姊妹们的第二封信

烟霞余影

灰烬

爆竹声中的除夕

痛哭和珍!

寄山中的玉薇

缄情寄向黄泉

我只合独葬荒丘

肠断心碎泪成冰

梦回寂寂残灯后

寄海滨故人

给庐隐

深夜絮语

婧君

墓畔哀歌

寄到鹦鹉洲

蕙娟的一封信

涛语

恐怖

小 说

弃妇

祷告

红鬃马

被践踏的嫩芽

白云庵

流浪的歌者

林楠的日记

忏悔

诗 歌

叫她回来吧!

你告她

春的微语

留恋

心影

星火

谁的花球?

归来

“我已认识了自己”

痛哭英雄

夜深了

旧稿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抬起头来,我爱!

秋的礼赠

浅浅的伤痕

祭献之词

断头台畔

别宴

这悠悠相思我与谁弹

我告诉你,母亲!

夜行

疲倦的青春

红叶的家乡

玫瑰花片的泣诉

戏 剧

这是谁的罪?

附 录

石评梅略传/ 庐隐

我哭你唤你都不应/ 晶清

忆评梅/ 高全德

试读章节

母亲

母亲!这是我离开你,第五次度中秋,在这异乡——在这愁人的异乡。

我不忍告诉你,我凄酸独立在枯池旁的心境,我更不忍问你团圆宴上偷咽清泪的情况。

我深深地知道:系念着漂泊天涯的我,只有母亲;然而同时感到凄楚黯然,对月挥泪,梦魂犹唤母亲的,也只有你的女儿!

节前许久未接到你的信,我知道你并未忘记中秋;你不写的缘故,我知道了,只为了规避你心幕底的悲哀。月儿的清光,揭露了的,是我们枕上的泪痕;她不能揭露的,确是我们一丝一缕的离恨!

我本不应将这凄楚的秋心寄给母亲,重伤母亲的心;但是与其这颗心,悬在秋风吹黄的柳梢,沈在败荷残茎的湖心,最好还是寄给母亲。假使我不愿留这墨痕,在归梦的枕上,我将轻轻地读给母亲。假使我怕别人听到,我将折柳枝,蘸湖水,写给月儿;请月儿在母亲的眼里映出这一片秋心。

挹清嫂很早告诉我,她说:

“妈妈这些时为了你不在家怕谈中秋,然而你的顽皮小姪女昆林,偏是天天牵着妈妈的衣角,盼到中秋。我正在愁着,当家宴团圆时,我如何安慰妈妈?更怎能安慰千里外凝眸故乡的妹妹?我望着月儿一度一度圆,然而我们的家宴从未曾一次团圆。”

自从读了这封信,我心里就隐隐地种下恐怖,我怕到月圆,和母亲一样了。但是她已慢慢地来临,纵然我不愿撕月份牌,然而月儿已一天一天圆了!

十四的下午,我拿着一个月的薪水,由会计室出来,走到我办公处时,我的泪已滴在那一卷钞票上。母亲!不是为了我整天的工作,工资微少,不是为了债主多,我的钱对付不了,不是为了发的迟,不能买点异乡月饼,献给母亲尝尝,博你一声微笑。只因:为了这一卷钞票我才流落在北京,不能在故乡,在母亲的膝下,大嚼母亲赐给的果品。然而,我不是为了钱离开母亲,我更不是为了钱弃故乡。

你不是曾这样说吗,母亲:

“你是我的女儿,同时你也是上帝的女儿,为了上帝你应该去爱别人,去帮助别人。去罢!潜心探求你所不知道的,勤恳工作你所能尽力的。去罢!离开我,然而你却在上帝的怀里。”

因之,我离开你漂泊到这里。我整天的工作,当夜晚休息时,揭开帐门,看见你慈爱的像片时,我跪在地下,低低告诉你:

“妈妈!我一天又完了。然而我只有忏悔和惭愧!我莫有检得什么,同时我也未曾给人什么。”

有时我胜利的微笑,有时我痛恨的大哭,但是我仍这样工作,这样每天告诉你。

这卷钞票我如今非常爱惜,她曾滴满了我思亲泪!但是我想到母亲的叮咛时,我很不安,我无颜望着这重大的报酬。

因此,我更想着母亲——我更对不起遥远的山城里,常默祝我尽职的母亲f

十五那天早晨很早就醒了,然而我总不愿起来;母亲!你能猜到我为了什么吗?

林家弟妹,都在院里唱月儿圆,在他们欢呼高吭的歌声里,激荡起我潜伏已久的心波,揭现了心幕底沉默的悲哀。我悄悄地咽着泪,揭开帐门走下床来;打开我的头发,我一丝一丝理着,像整理烦乱一团的心丝。母亲!我故意慢慢地迟延,两点钟过去了,我成功了的是很松乱的髻。

小弟弟走进来,给我看他的新衣裳,女仆走进来望着我拜节,我都付之一笑。这笑里映出我小时候的情形,映出我们家里今天的情形;母亲!你们春风沉醉的团圆宴上,怎堪想想寄人篱下的游子!

我想写信,不能执笔;我想看书,不辨字迹;我想织手工.我想抄心经;但是都不能。我后来想拿下墙上的洞箫,把我这不宁的心绪吹出;不过既非深宵,又非月夜,哪是吹箫的时节!后来我想最好是翻书箱,一件一件拿出,一本一本放回,这样挨过了半天,到了吃午餐时候。

不晓的怎样,在这里住了一年的旅客,今天特别局促起来,举箸时,我的心颤跳得更利害;不知是否,母亲你正在念着我?一杯红滟滟的葡萄酒,放在我面前,我不能饮下去,我想家里的团圆宴上少了我,这里的团圆宴上却多了我。虽然人生旅途,到处是家,不过为了你,我才绻恋着故乡;母怀是我永久倚凭的柱梁,也是我破碎灵魂,最终归宿的坟墓。

母亲!你原谅我罢!当我情感流露时,允许我说几句我心里要说的话,你不要迷信不吉祥而阻止,或者责怪我。P8-10

序言

石评梅(1902~1928),山西平定县人,小名元珠,学名汝璧,现代著名女作家。惊世的才华和过于短促的生命,某种意义上,让石评梅成了一个民国传奇。今天,一旦提及民国那些才情耀世的卓异女子,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她。

石评梅自幼喜欢梅花,成年后自号“评梅”,居所雅号“梅窠”。确实,梅花成了这位民国才女最为恰切的象征,一生犹如一枝梅的花开花落。石评梅父亲石铭为前清举人,续弦后,46岁得女,视若掌上明珠,亲自督促其幼教。严父督学,加之天资聪颖,石评梅幼时便涉猎广泛,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识见与表达能力。其父虽科举出身,但并不迂腐、守旧,辛亥革命后,剪掉辫子,走出大山,来到太原任省立图书馆馆员和中学教员,高君宇、高长虹是其得意门生。石评梅12岁,随父进入省城,入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就读。新式教育开阔了她的眼界,亦让她各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校期间各科成绩优异,琴棋书画、诗词文赋俱佳,尤其拿手风琴演奏,闻名遐迩,16岁时被誉为“晋东才女”。其间,因参加女师学潮,石评梅曾被除名,但校方惜其才华,稍后又恢复其学籍。

1920年,石评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渴望进入国文系深造,不巧,该系当年不招生,无奈之下,权衡兴趣,就读于体育系。以文会友,她毕业前夕结识国文系女生黄英(庐隐)和陆晶清(小鹿),旋即与之建立深挚友谊。民国才女们似乎完成了一次美好的集结。时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长石评梅四岁,但两人家世相近,情趣相投,内心,还有文字的哀戚与伤感亦似乎如出一辙。她们之间的知解与认同,更多基于精神层面。石评梅之死给了庐隐巨大打击,稍后,她将石评梅与高君宇那凄艳而高洁的爱情,以小说《象牙戒指》细细写出,至今传为佳话。石评梅与陆晶清则几乎形影不离,共同的爱好与抱负,加之,陆晶清早年丧母,石评梅没有亲兄妹,两人漂泊异乡,自然亲近、投契得如同姐妹,并称“梅花小鹿”。

1923年底,石评梅毕业后,任教于女高师附中,担任国文和体育教员。她以新式教育理念教书育人,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的感化,同时,以自身的敬业与执著,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体育老师,她一手栽培的附中女排1928年在华北运动会上大显身手,获得亚军。她本人更以出众的文学才华,在北京的文坛上大放异彩,笔耕不辍,涉及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体创作。石评梅的同事教育家汪震,在《评梅的女子教育》一文中指出:“评梅先生是一位文学家、体育家,也是一位教育家”,并认为她“以教好体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门径”。

石评梅的创作各体兼长,带有“五四”高潮期的鲜明印记。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妇女的觉醒,或许最为弓J入瞩目。石评梅毫无疑问是当时女界最为早醒的灵魂。她编报刊、写文章,为争取妇女的权益,为呼吁社会关注妇女的生存处境,为警醒不自觉被男权桎梏的姐妹而振臂高呼。1924年,年仅22岁的石评梅不断发表充分彰显其女性意识的激扬文字,即便今天读来,仍令人激动与讶异。散文《露沙》,可视为作者与同道露沙(庐隐)的笔谈,探究妇女的命运和作为知识女性对于时代、社会的责任。文中写道:“但一想到中国妇女界的消沉,我们懦弱的肩上,不得不负一种先觉觉人的精神,指导奋斗的责任,那末,露沙呵!我愿你为了大多数的同胞努力创造未来的光荣,不要为了私情而抛弃一切。”这是对对方的劝勉,亦是庄严的自励。1924年12月10日,由石评梅、陆晶清主编的《京报副刊·妇女周刊》第一期出版,石评梅亲自撰写“发刊词”,她清晰看到中国妇女“禁锁幽闭,蜷伏在黑暗深邃的幕下”,在“礼教的桎梏中呻吟”、“箝制的淫威下潜伏”的现状,呼吁广大妇女起而抗争;并对未来满怀希望:“相信我们的‘力’可以粉碎桎梏!相信我们的‘热’可以焚毁网罟!”而“数千年饮鸩如醴的痛苦”即将成为过去,“我们去诉述此后永久的新生,我们去创造”。

在我看来,女性意识的觉醒,某种意义上是石评梅高洁人格的体现,是一份庄严的自爱。而她以柔弱的女性之躯自觉担负起“自觉觉人”责任,并将这份庄严的自爱推及姐妹,则是一个现代女性深沉的民族国家之爱。除了撰写文章大声疾呼,她更将这份爱贯彻于教育实践中。汪震撰文回忆亦谈到,石评梅始终对学生灌输男女平等的观念。

作为一个优雅、诗意的现代女性,除了爱己、爱国,石评梅自然也爱人。只是,那如此彻底、纯粹的爱恋,终究成就了一曲久久传诵的悲歌。隔了漫长的岁月,成了神话,成了传说。我很反感于以石评梅和革命家高君宇的爱情为原型,故作政治意识形态解读,并刻意敷衍的影视作品。石、高之间的爱情,我以为并不关涉其他,在石评梅一方,只是一个自觉觉人的现代女性,所传达出的一份对待爱情的态度,还有她那结局古典,而过程极为现代的取向。这也许是石评梅最为动人之处——爱己、爱国、爱人,都如此彻底,以至于让自己的一生成为了诗意本身。

石评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有妇之夫,初恋的伤痛,让她不敢再接受哪怕世间最为诚挚的爱情。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高君宇(又一个有妇之夫)的追求。只是,后者的爱恋同样过于纯粹,以至这无法得到回应的爱情,最终让他付出了生命代价。悲剧,就这样有如多米诺骨牌,不断迁延、倒伏。石评梅更为深巨的创痛,源自她对真爱的拒绝。她无法原谅自己,沉浸在无边的忏悔与自责中,甚至平静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才华横溢的生命就这样一点点被无边的伤痛消蚀——那枝梅凋零了。她要倾诉这爱的创痛,写下大量意绪凄苦的文字。她那基于良好旧学根底而来的超拔的驱遣现代汉语的能力,让其生命晚期的文字凄艳、哀婉,曲近忧伤,甚至让今人的阅读难以终篇。她的感伤并非矫饰、滥情,而恰恰是忧伤过于诚挚。一代才女最后就死于这生命中难以承受的忧伤。

今天,我想说的是,石评梅生命后期的写作毕竟是一种青春期的写作,无法超越感伤,加上过于精美的文字,让她个别文章显得空洞、单调。自然,我也知道这样的评价在勉强前人,我只是惋惜于没有看到走出忧伤之后的石评梅的样子,还有她的文字。对一个卓异女性的天不假年,我常常以为这是上天对其才华的嫉妒——那上帝之手要收回她。而在喧嚣、浮躁,几乎所有一切都无法纯粹的当下,我想石评梅更让人缅怀、嫉妒还有敬爱。

令我生出无限感慨的是,作为本书编者,我本人似乎也与石评梅有一段前定的渊源。我不得不承认,她那些无比感伤的文字,或许是我此生最为真切的文学启蒙。接触它们时,我只有15岁,而在这不惑之年的多个夜晚,重读石评梅,仿佛穿越漫长的时空,让我看到了当年那个懵懂而羞涩的少年。我想,与石评梅的遇合,也一定出于上帝之手的排定。

1986年,我成了一名高中生,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十分瘦弱的文学青年,忧郁、善感。每每晚自习前的读报时间里,给我们朗读一节《墓畔哀歌》。美丽而感伤的文字,打动了许多少年——我的男同学、女同学,还有——我。大家都对老师手里的那本书,产生了浓烈好奇。旋即,小县城新华书店那套1984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邓颖超题签的《石评梅作品集》,便卖出好多套。买者自然都是我的那些家境稍好的同学。午休时,他们拿出来从容地提前阅读晚上老师可能朗读的段落。这是最为让人艳羡的虚荣。多少次徘徊在新华书店柜台前,隔着玻璃,看着眼前定价1.25元的书,而生出小小的拥有的奢望。这念头到底被我压抑了下去,但是,石评梅还有那飘着一片红色枫叶,素洁而雅致的封面,倒是烙印在我的脑海,无论历经多少岁月,都无法漫漶。那是一本,不,应该是一套三册,在我生命中无比亲切的书,传载着一个少年与之遭遇的喜悦、感动,还有忧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权作一幅相思笺/民国才女美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评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2013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5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3261453
中图分类号 I216.2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