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步下红毯之后/张晓风经典作品系列
内容
试读章节

她的没有章法的供菜倒是有其文化交流的意义了。

从前,在中华路平交道口,总是有个北方人在那里卖大饼,我从来没有见过那种大饼整个一块到底有多大,但从边缘的弧度看来直径总超过二尺。

我并不太买那种饼,但每过几个月我总不放心地要去看一眼,我怕吃那种饼的人愈来愈少,卖饼的人会改行,我这人就是“不放心”。(和平东路拓宽时,我很着急,深怕师大当局一时兴起,把门口那开满串串黄花的铁刀木砍掉,后来一探还在,高兴得要命。)

那种厚厚硬硬的大饼对我而言差不多是有生命的,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生命,我不忍看它在中华路上慢慢绝种。

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忽然满街都在卖那种大饼,我安心了,真可爱,真好,有一种东西暂时不会绝种了!

华西街是一条好玩的街,儿子对毒蛇发生强烈兴趣的那一阵子我们常去。我们站在毒蛇店门口,一家一家地去看那些百步蛇、眼镜蛇、雨伞节……

“那条蛇毒不毒!”我指着一条又粗又大的问店员。

“不被咬到就不毒!”

没料到是这样一句回话,我为之暗自惊叹不已。其实,世事皆可作如是观,有浪,但船没沉何妨视作无浪;有陷阱,但人未失足,何妨视作坦途。

我常常想起那家蛇店。

有一天在一家公司的墙上看到这样一张小纸条:

“请随手关灯,节约能源,支援十大建设。”

看了以后,一下子觉得十大建设好近好近,好像就是家里的事,让人觉得就像自家厨房里要添抽风机或浴室里要添热水炉,或饭厅里要添冰箱的那份热闹亲切的喜气——有喜气就可以省着过日子,省得扎实有希望。

为了整修“我们咖啡屋”,我到八斗子渔港去买渔网,渔网是棉纱的,用山上采来的一种植物染成赭红色,现在一般都用尼龙的了,那种我想要的老式的棉纱渔网已成古董。

终于找到一家有老渔网的,他们也是因为舍不得,所以许多年来一直没丢,谈了半天,他们决定了价钱:

“二角三!”

二角三就是二千三百的意思,我只听见城里市面上的生意人把一万说成一块,没想到在偏僻的八斗子也是这样说的,大家说到钱的时候,全都不当回事,总之是大家都有钱了,把一万元说成一块钱的时候,颇有那种偷偷地志得意满而又谦逊不露的劲头。

有一阵子,我的公交月票掉了,还没补办好再买的手续以前,我只好每次买票——但是因为平时没养成那份习惯,每看见车来,很自然地跳上去了,等发现自己没有月票,已经人在车上了。

这种时候,车掌多半要我就便在车上跟其他乘客买票——我买了,但等我付钱时那些买主竟然都说:“算了,不要钱了。”一次犹可,连着几次都是这样,使我着急起来,那么多好人,令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长此以往,我岂不成了“免费乘车良策”的发明人了,老是遇见好人也真是让人非常吃不消的事。

我的月票始终没去补办,不过却幸运地被捡到的人辗转寄回来了,我可以高高兴兴地不再受惠于人了——不过偶然想起随便在车上都能遇见那么多肯“施惠于人”的好人,可见好人倒也不少,台北究竟还是个适合人住的地方。

P21-P23

目录

同是今春看花人(新版总序)

不悔(2007年版序)

爱情篇(1979年版代序)

种种可爱

种种有情

春之怀古

花之笔记

步下红毯之后

好艳丽的一块土

地泉

梅妃

一路行去

母亲的羽衣

许士林的独自

也是水湄

饮啄篇

衣履篇

圣诞之拓片

情怀

音乐教室

念你们的名字

附录

(一)善变的女人/林治平

我们

(二)当胸拥抱伤痕

序《汪启疆散丈集》

序《血笛》

序言

台北有一棵树,名叫鱼木,从南美洲移来的,长得硕大伟壮,有四层楼那么高,暮春的时候开一身白花。这树是日据时期种下的,算来也该有八九十岁了。

今年四月花期又至,我照例去探探她。那天落雨,我没带伞,心想也好,细雨霏霏中看花并且跟花一起淋雨,应该别有一番意趣。花树位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全台北就此一棵。

有个女子对面走来,看见我在雨中看花,忽然将手中一把小伞递给我,说:

“老师,这伞给你,我,就到家了。”

她虽叫我老师,但我确定她不是我学生,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拒绝,素昧平生,凭什么拿人家的伞?

“不用,不用,这雨小小的。”我说。

“没事的,没事的,老师,我家真的就到了。”她说得更大声更急切,显得益发理直气壮,简直一副“你们大家来评评理”式的架势。

我忽然惊觉,自己好像必须接受这把伞,这女子是如此善良执着,拒绝她简直近乎罪恶。而且,她给我伞,背后大概有一段小小的隐情:

这棵全台北唯一的鱼木,开起来闹闹腾腾,花期约莫三个礼拜,平均每天会有一千人跑来看她,看的人或仰着头,或猛按相机,或徘徊踯躅,至于情人档或亲子档则指指点点细语温婉,亦看花,亦互看。总之,几分钟后,匆忙的看花人轻轻叹了一口气,在喜悦和怅惘中一一离去。而台北市有四百万人口,每年来看花的人数虽多,也只是二三万,算来,看花者应是少数的痴心人。

在巷子里,在花树下,痴心人逢到痴心人,大概彼此都有一份疼惜。赠伞的女子也许敬我重我,也许疼我怜我,但其中有一份情,她没说出口来,想来她应该一向深爱那棵花树,因而也就顺便爱眷在雨中痴立看花的我。

我们都是花下过客,都为一树华美芳郁而震慑而俯首,“风雨并肩处,曾是同年看花人”。

那天雨愈下愈大,我因有伞,觉得有必要多站一会,才对得起赠伞人。花瓣纷落,细香微度,我想,我还能再站一会儿。

内容推荐

《步下红毯之后/张晓风经典作品系列》编著者张晓风。

《步下红毯之后/张晓风经典作品系列》为张晓风的一部散文选集,收录《种种可爱》、《步下红毯之后》等散文十九篇,另有序言和附录文字若干。这些散文,或写身边的人、事、物,或写自然花草、景物观赏、游览记,或写读书感想,表达的是对于母爱亲情的赞颂,对于生命的礼赞和现实人生的关怀。该书由台北九歌出版社于1979年初版,次年获“国家文艺奖”散文奖。

编辑推荐

《步下红毯之后/张晓风经典作品系列》编著者张晓风。

张晓风以《地毯的那一端》驰名,时隔十三年后,她以更婉约、更高华的笔触,告诉我们步下红毯之后的人生——更广更大、更庄严更美好的人生。此书获“国家文艺奖”。

初版于1979年,重版重刷无数。2007年出版大字重排版,收录张晓风所作“不悔”序言,精绘岁月更迭、文字永恒真意,彰显其文字真挚动人,历久弥新。

张晓风为简体字版撰写总序时写道:

“偶有人问我:为什么你在中国大陆也有读者?我想,远方的读者应该是喜欢那些隐身:在文字背后,属于古老文化中的华茂浑朴的记忆——我们都是站在同一棵大树下惊艳的看花人,在同一个春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步下红毯之后/张晓风经典作品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晓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6008
开本 32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201228371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2-7141
版权提供者 台北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9: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