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与癌症这九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与癌症这九年》是作者杰人天相患癌九年后的抗癌之路的总结,主要适用于癌症患者及家属阅读。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记叙八年来六次复发的历程,以及一边生病一边考博士读博士以及出书的与癌共舞的经历。第二部分,分析总结八年抗战的得与失,对抗癌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新病友的忠告;第四部分,生活处处皆治疗,关于生活的感悟、快乐抗癌等。

内容推荐

《我与癌症这九年》以轻松幽默的笔调记录了作者杰人天相九年来与肿瘤抗争的经历和感悟。作者于2005年罹患脑部肿瘤,九年来六次复发,经历了多次放化疗和伽马刀治疗,现病情稳定。作者通过对自己治疗过程的分析总结,提出八字抗癌真经(信念由心,智慧用脑)和三大抗癌兵法(有理有利有节、和平共处、打持久战),并对新病友提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具体治疗经验,告诉读者癌症并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生活处处皆治疗。

本书提出的抗癌理念不仅适用于癌症患者,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剂良药。

目录

第一部分 我的抗癌之路:与癌共舞

 一、我的九年病史

 二、生命在逆境中升华

第二部分 我的抗癌真经:信念由心,智慧用脑

 一、回顾“九年抗战”之路

 二、坦然接受患癌的事实

 三、勇敢迎接命运的挑战

 四、看穿生死,活在当下

 五、慎重借鉴别人的治疗、康复经验

 六、慎重选择治疗方案

 七、要不要使用特效药

 八、如何合理安排医疗费用

 九、学会利用心理暗示进行自我治疗

 十、两位骑游患者的不同命运说明了什么

 十一、名人的抗癌防癌智慧

第三部分 我的抗癌忠告:新病友,请听我说

 一、患癌不是偶然的

 二、癌症是种慢性病

 三、癌症可以治愈吗

 四、癌症为何难治

 五、治与不治,如何抉择

 六、科学抗癌,积极自救

 七、患癌后对自己重新定位

 八、加入病友圈,开展群体抗癌

第四部分 我的抗癌体会:生活处处皆治疗

 一、淡泊名利,轻装前进

 二、感悟生活,感恩命运

 三、快乐疗法,自娱自乐

试读章节

(七)

八年多来,我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磨难。我能走到今天,要感谢身边的亲人、尽职尽责的医务工作者以及热心的同事、朋友们,是他们在关键的时候帮助我们家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而我最想感谢的是多年来对我不离不弃的风雨同舟的妻子。我生病这些年,她随时准备陪我去医院,随时准备我病情复发,很难想象这些年她是怎么过来的。她几乎包揽了孩子的所有事情,从两岁送托儿所开始,这几年时间虽然经历了太多的家庭变故,但是她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情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即使孩子上学以来的唯一一次生病挂水,也是晚上下班后陪着打点滴,白天继续送孩子去上学。即便有我这样一个经常住院的老公,她也竭尽所能地尽量不影响工作。她常常是利用中午吃饭的时间骑着电瓶车去医院给我买饭,回单位继续做实验,等晚上下了班再直奔医院。她的工作考核基本是年年优秀。2007年,她考取了上海交大的在职博士。2010年3月,我脑部肿瘤复发,她一边照顾我,一边照顾读一年级的儿子,一边写她的博士论文。她的博士论文是在我和儿子进入梦乡以后才开始撰写的,每天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白天还要继续做实验。2010年5月,她顺利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她考上博士的时候正是我做脊柱手术的时候,她毕业的时候正是我脑部复发的时候,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我的脊髓手术、放化疗、肿瘤复发,在我病情稳定的时候又遭遇父亲因车祸丧生。2011年5月,她在国际顶尖杂志Hepatology(肝病学)上发表学术论文。其实,她并不是工作狂,她最大的心愿是做个幸福的全职太太。然而,残酷的现实逼迫她要坚强地撑起一片天,为了家庭,更为了孩子……她不是天生的坚强女人,没有人天生坚强,你不够坚强是因为你有太多的选择与退路。而她,没给自己退路。  (八)

患病以来,我遭受了十几次化疗,二十次的放疗,七次伽马刀,一次大手术,身体早就面目全非了。从一开始,我逼迫自己坚强,到最后,面对病魔,我已能坦然面对,甚至于从心底升出一种喜悦,感谢疾病让我懂得更多。我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蜕变,毛毛虫终于变成了蝴蝶。我的双脚已经被苦难磨出了老茧,我已经习惯于在刀尖上跳舞,再也没有了当初刻骨铭心的痛,我现在除了快乐还是快乐。

生病前,我以硕士身份进入上海交大工作,收入低,压力大,感觉没有出头之日,时常牢骚满腹、急躁焦虑、浑浑噩噩。生病后,我懂得了学位、职称其实都是浮云。我降低了对自己的期望值,不再跟同事攀比,开始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按部就班地工作,珍惜每一天,努力做好自己。

我变得更加开朗乐观、风趣幽默,不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充实快乐、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才是王道。

工作之余,我坚持写博客,写我的经历,写我的所思所想,写我的痛苦和我的快乐,这些内容已经在2012年整理出版。在与网友的互动过程中,我得到了大家的鼓励与关爱,同时,我的博客也给了大家启示与力量。单位的联欢活动开始活跃着我的身影,从来没说过相声的我开始尝试自编自演相声……工作、写博、娱乐等都是我的精神食粮,也是我的抗癌武器,因为在这些过程中,我充分抒发了自己,释放了自己,展示了自己,也实现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我终于彻底明白,幸福与快乐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一种感觉——自信的感觉,快乐的感觉,宁静的感觉,充实的感觉。这种感觉只有我们自己能把握,而与外在的名利、地位无关,与是否长寿无关。幸福即我心。用心去爱生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幸福不在远方,幸福就在当下的分分秒秒。不管生命还有多久,都要开心快乐地珍惜活着的每一天,无愧于活着的每一天。

我在上海租房度日,生病多年也没什么积蓄。但是我的快乐、喜悦与幸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多少。相反,我感恩于生命的额外恩赐。已经失去的既然无法挽回,那就让它去吧,我更在意与感恩的是我所拥有着的一切。知道我患癌的人何止成百上千,不了解我的人会同情我,懂我的人会欣赏甚至敬佩我,因为我实在没什么好值得同情的。而且,我很想大声地告诉大家,我是个幸福的人。即便明天就要死去,我也无怨无悔,此生已完成,我已交出完美答卷,我拥有过快乐的一生和生命的尊严,因为我无愧于活着的每一天。

癌症及大难不死让我有机会对生活及生命有了更多的体悟,这是上帝的安排甚至是眷顾。因此,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的这段人生经历及体悟大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希望看过此书的人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及其承载的意义。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正为许多并不那么重要的事情而辛苦奔波;有太多的人在浮躁的世界里迷失了自我,有太多的人有许多珍贵的亲情、友情、爱情没有好好珍惜、把握……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不管疾病还是健康,我真诚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够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P17-20

序言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一、我与肿瘤的缘分

我夫妻二人本来都是动物学硕士,我研究虾,她研究蟹,毕业后却都研究起了肿瘤。她工作所在的实验室是专门研究肿瘤基因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毕业后到上海交通大学从事的是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相关研究,尤其是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上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三年后的2005年7月,我患癌。那时候,我对癌症的认识几乎完全来自教科书。在我那时的观念里,癌症等于死亡。2007年,我们夫妻双双考上了上海交大的在职博士。三年后,我爱人成了肿瘤学博士;五年后,我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的博士,我的博士论文是有关肿瘤细胞基因转染方面的研究。

在中学,我的最大梦想就是当一名作家,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了理科。1998年,我从山东考到上海读研究生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在大上海的学习生活经历或许能为我实现作家梦提供点阅历?这一闪而过的念头自然是很可笑的,因为我的专业已经距离当一名作家渐行渐远,而且,我也从未在这方面付出过任何努力。患癌后,我把我的抗癌日记出版了(山东文艺出版社《刀尖上的舞者》)。有很多读者从这本书中吸取了正能量,这种正能量又反馈到我的身上,让我体会到了巨大的成就感、价值感。于是,我的人生目标越来越清晰。这就是——努力使自己活下去,并且也为帮助患者活下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与癌症的不解之缘,或许这正是命运的安排。命运让我学习生物学,是为了让我积累癌症的专业知识;命运让我患癌,让我从理论到实践与癌症来了个亲密接触,让我无数次跌倒了再爬起来是为了让我思索,让我领悟,让我积累与癌共舞的勇气,让我总结抗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命运让我喜欢写作、喜欢与别人交流,是为了让我帮助更多需要我帮助的人。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命运让我侥幸活着,感恩命运让我有机会去帮助在黑暗中与疾病斗争的战友。

二、肿瘤治疗的误区

患癌九年,接触了太多的病友。而相当数量的病友不是死在癌症上,而是死在错误的治疗理念及措施上,实在太可惜、太痛心、太无奈!

据我观察,目前的肿瘤治疗存在以下的问题:

(1)病人太相信医学与医生,而忘记了或者压根不知道人体拥有强大的自愈力。病人不仅在治疗过程中不该完全把自己交给医院与医生,而且,在医院的手术放化疗治疗结束后,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康复之路主要靠自己,只有积极而智慧地自救才能顺利地活下去。

(2)过度治疗。这些年,癌症的过度治疗已经成为一个有目共睹的医疗现实。央视的著名播音员罗京,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网络上大量文章都反映了他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罗京老师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很多专家指出淋巴瘤的常规治疗已经相当成熟,淋巴瘤的治愈率相对其他类型的癌症都要高。我有一个病友,她的网名叫有志者。她也是淋巴瘤患者,当时与罗京在同一个病区。她的自体干细胞已经分离出来准备移植,她说她很庆幸当时最终放弃了移植而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治疗。2013年7月,我们病友聚会时我见到她,她的状态很好。我不是说不要做移植。我个人觉得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宁可选择风险相对小一点的治疗。我的病理也是弥漫大B淋巴瘤。我的病灶在中枢神经系统,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淋巴瘤里面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药物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采取的治疗措施相对温和,虽然没有彻底治愈,但是也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此,我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生活质量。

(3)不科学的治疗。因为肿瘤治疗的复杂性,所以,各种尝试、各种方法粉墨登场。病人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往往病急乱投医。复旦大学的于娟老师,在骗子的蛊惑下,跑到安徽的大山里进行“饥饿疗法”,这种不科学的做法令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的患者要相信科学,理性治疗,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都要对自己负责。

(4)患者操之过急,总想一下子把病彻底治愈。我认识五年半的病友、我的忘年交Y,久经沙场,“过五关斩六将”,但最终却由于治疗方案太激进而让一个不足两公分的良性肿瘤夺去了性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是种慢性病,要学会与之慢慢周旋,要与它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不能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总之,患癌后需要信念,需要坚强,更需要理智与智慧,要做好与它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学会理性抗癌、科学抗癌,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要展开积极自救。自助者天助。

三、我写这本书有何优势

肿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有很多东西没有搞清楚,也说不清楚。患者能否活下来与肿瘤的种类、恶性程度、肿瘤分期、位置、大小、发现早晚、采取的治疗措施、选择的医院、遇到的医生、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家庭的支持照顾、康复期的调养、锻炼、饮食等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我觉得我能活下来有运气的成分,我的病灶在头颅,在病灶很小的时候就能发现;我在上海,医疗条件好,医生技术好;我的病灶对射线治疗敏感等等。除了运气好之外,也有不少共性的东西值得交流与探讨。我患癌九年六次复发,在这过程中不断调整作战方案,在实战中总结出了对付肿瘤的心得体会,我称之为“抗癌兵法”。九年来,我的生活质量较高,不仅能正常生活工作,还攻读并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学位,申请到了国家级课题,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做报告。我在工作上的成绩即便对一个健康人来说也是不容易的。这说明我的抗癌兵法在我身上是行之有效的,或许对病友们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多年来,我每天坚持在网上写抗癌博客,长期与病友交流探讨如何对付癌症,积累并总结出了有共性的、值得病友借鉴的经验。

另外,我既是患者又是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从事肿瘤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我对肿瘤的认识比一般患者要多一点。同时,我爱人是肿瘤学博士,是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学者,我们之间的交流探讨有助于提高我对肿瘤及其治疗的认识。

回想我生病之初,两眼一抹黑,身边没有榜样,缺乏与病友的沟通与交流,而资料上都是冷冰冰、血淋淋、吓死人的统计学数字。如果当时有“过来人”指点一下则不至于使我太被动、太迷茫、太无奈。基于此目的,我作为过来人,希望这本书能给病友们一点借鉴,至少让病友能从书中看到一丝希望,增添一份信心。不管你的病情如何,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要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有信念就有希望。奇迹总是发生在相信奇迹的人身上。

以上三点就是我写此书的原因。我个人希望平静地生活,不愿意被过多宣传与报道,但又希望我的书能让更多的患者看到,这本身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情。感谢上海交大出版社的体谅与赏识。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及同事的支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与癌症这九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杰人天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117908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2014161597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1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