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丁玲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
内容
编辑推荐

丁玲出身于一个极尽奢华的封建世家,四岁失怙,家道中落。童年、少年时期寄人篱下种种不愉快的生活,使得她很早就具有叛逆性格。瞿秋白曾评论她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因生活屡屡碰壁,她终于拿起笔来,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举轰动文坛;经过左联和延安生活的历练,终以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步入中国和世界文学的永恒殿堂。

这本由涂绍钧编著的《丁玲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丁玲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内容推荐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社会活动家。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是丁玲代表作品之一,曾获斯大林文艺奖金。此外,同名女演员丁玲,演出的话剧有《狼孩》《羊城故事》《火红木绵花》《闯入天才星球》。还有江苏大学附属镇江医学院主治医师丁玲。

这本由涂绍钧编著的《丁玲的青少年时代》讲述了丁玲青少年时代的故事。

《丁玲的青少年时代》为《大师的青少年时代丛书》中的一本。

目录

一 家道中落

二 寄人篱下

三 飘零孤女

四 少年叛逆

五 展翅高飞的鸟儿

六 闯荡北京

七 初登文坛

八 情感世界的涟漪

九 不卖“女”字

十 办《红黑》受挫

十一 “文艺的花是带血的”

十二 鲁迅旗帜下的斗士

十三 身陷囹圄

十四 逃离南京

十五 “今日武将军”

十六 在抗日前线

十七 窑洞岁月

十八 桑干河上

尾声

试读章节

一 家道中落

蜿蜒的澧水,从湘西北崇山峻岭中奔涌而出,流经临澧县境内因司马相如在此鼓琴而得名的停弦古渡南岸。离停弦渡约莫十多里的丘陵深处,有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山村,丁玲的老家——余市镇黑胡子冲蒋家大屋便在这里。蒋家大屋曾是明清两代数位官员的府第,如今,那鳞次栉比的庄园已不复存在,我们只能从一处处残砖断瓦中,揣摸它昔日的威严与荣耀。

湖南省临澧县(原名安福县)蒋氏家族自明清以来,是闻名遐迩的名门望族。据《蒋氏族谱》记载,临澧蒋氏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江南行武出身的蒋氏七十一世祖蒋官一因南征有功,先后被封为永定卫、九溪卫总兵。蒋官一晚年,落屯澧州长乐西村,今属临澧县马鞍村。其后五百多年间,族中朝廷命官不乏其人。丁玲原名蒋冰之,属蒋氏九十二世。其祖父蒋定礼,为成丰武陵辛酉科拔贡、同治庚午科举人,历任四川补用知县、贵州补用道侯知府,署理贵州普安厅同知,充光绪丙子科贵州乡试内帘试官,钦加盐运使司衔,光绪五年(1879年)病故于贵州任上。

丁玲的老家黑胡子冲,便是蒋氏二房祖屋。蒋氏家族另有县城、清水堰、蒋家坪、花林坪几处豪宅,其规模之宏伟,建筑之豪华,更甚于黑胡子冲丁玲老家。当年流落民间的蒋氏家族部分器物,现陈列在临澧县博物馆内,这些文物足可见证当年蒋氏家族确曾富甲一方。据《临澧县志》所载,蒋氏家族拥有土地六十多万亩,从常德到京城沿途均设有蒋氏会馆,并有48家典当铺,72家钱庄。蒋氏子孙赴京应试,不必寄宿他人客栈。蒋氏家族源远流长,据《蒋氏族谱》记载,蒋氏历代为官,远在宋代,苏东坡、文天祥等就为((蒋氏族谱》写过序文,且历代子孙繁衍,无不记载详尽,有据可考。

随着丁玲的母亲蒋慕唐先生所著《丁玲母亲自述》首次在中国丁玲研究会编辑的《丁玲研究》(湖南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上发表,让我们了解到,丁玲虽是临澧人,却是出生在常德城中外婆家,周岁以后才被接回临澧。

洞庭湖滨湘西北重镇常德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先秦时代起即进入典籍。该城始建于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的战国后期,秦为临沅县治,一条云贵和川东南通往中原及京城的古驿道横贯其间,历为湘西北军事要塞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史称“控引巴蜀,襟带洞庭,连荆楚而接滇黔”。自汉高祖所置武陵郡治以来,曾先后改称义陵、嵩州、朗州、鼎城。清澈的沅水在城垣下蜿蜒东去,留下一串串悠远的故事、传说。

因扼滇黔、川东通往京城的古驿道,历代文人学士、达官谪臣莫不流寓于此。相传舜帝曾让王于上古高士善卷,善卷坚辞不受,隐于常德沅水南岸德山(原名枉山,隋时,嵩州刺史樊子盖为彰显善卷之德,将枉山易名善德山,后简称德山,民谣“常德德山山有德”即源于此),乃为中国隐逸文化宗师。爱国诗人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涉江》,其“朝发枉渚兮,夜宿辰阳”句中的“枉渚”,亦为德山脚下的枉水;当年屈原曾流寓常德,现在城中仍有“招屈亭”、“三闾港”遗迹可寻。春申君黄歇,武陵旧志说他是武陵人,明《嘉靖常德府志·地理志》云:“府北开元寺,相传为春申君宅”;现在城中仍有“春申阁”及“珠履坊”、“春申君墓”遗址。唐朝诗人刘禹锡因和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于永贞元年贬为朗州司马,在常德谪居十年,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其名篇《陋室铭》亦写于常德。晚唐诗人李群玉,史称“诗篇妍丽,才力道健”,他在《进诗表》中自云:“以居住沅湘,宗师屈宋”。明清之际独树一帜、卓绝千古的绘画大师髡残,亦诞生在常德。更有历代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诸如谢胱、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司空图、寇准、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朱熹、姜夔、袁宏道、王船山、郑板桥、林则徐、魏源等,均有诗作题咏于斯。及至近现代,著名的反清志士秋瑾,常德籍同盟会员、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刘复基、蒋翊武、林修梅,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等,都曾在常德城中居住或求学。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赋予这座江南古城无限神韵,也让后来在这里度过童年、少年时代的丁玲,得到了最初的文化熏陶。

丁玲的母亲原名余曼贞,是常德一个书香世家的女儿。丁玲的外祖父余泽春是清武陵辛酉科拔贡,历任云南大理、普洱、楚雄等地知府,常德人称泽春公为余太守。因不满地方官僚枉法殃民,太守公于1890年辞官还乡,置寓所于常德小西门杨家牌坊。余家老宅早已在1943年11月的“常德会战”中被日军炮火毁于一旦,不可复见,只能从丁玲的作品中读到关于外祖父家的描述。1893年,泽春公病逝于常德。这一年,丁玲的母亲嫁到临澧蒋家。

蒋家虽为大户,但丁玲的父亲蒋保黔3岁亡父,14岁丧母,15岁便与兄长分家单过,门下虽分得一些田产,显然已是家道中落。丁玲的父亲作为世家子弟,天资聪颖,15岁便中了秀才。他生性洒脱,亦善挥霍,待到与丁玲母亲成婚时,家中已是积蓄无多。俗话说“久病成良医”,由于蒋保黔自幼体弱多病,后来便自学中医,开了一问药铺,有时竞还能药到病除。P1-4

后记

新中国成立后,丁玲先后担任过《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央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长,《人民文学》主编等职;还最早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妇联理事、中国文联委员和党组副书记、全国人大代表社会职务,为新中国文艺的繁荣,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殚精竭虑。

自1955年开始,丁玲便受到不公正待遇,1957年又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12年,而后被“四人帮”关进秦城监狱5年、流放至山西长治市郊嶂头村5年。直到75岁高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以多病之躯回到北京。1979年6月,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化组组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她不顾年高体弱,频繁出访,受到法国总统密特朗等政要的接见。尤为可贵的是,无论是在蒙受不白之冤的黯淡岁月,还是在重返文坛后的晚年,丁玲对党和人民都充满信念,无怨无悔地努力工作,坚持写作。特别是她80岁高龄时,还领衔创办并主编大型文学杂志《中国》,热心培养青年作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1986年2月25日,美国文学艺术院授予她名誉院士的称号。

1984年8月1日,中共中央组织部经中央批准,颁发了《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彻底推倒强加给她的一切不实之词,再次肯定她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重申她是一个对党对革命忠实的、有贡献的共产党员。1986年3月4日,丁玲走完了她82年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坎坷人生,留下一缕缕辉煌,带着她至死不渝的“飞蛾扑火,非死不止”的坚强信念,走进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永恒殿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丁玲的青少年时代/大师的青少年时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涂绍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2062128
开本 32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03
14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