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书史足自悦(国学名著导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不仅有史官记录的正史,也有民间流传的野史。因此,有人打趣说:“历史就像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何还历史以真面目,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但是,在解决这个任务之前,首先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这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读者不妨将苏志芳编著的《书史足自悦(国学名著导读)》作为一个入门,在有趣的历史故事当中尽量探寻历史的真相,进而以历史为明镜,照亮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内容推荐

《书史足自悦(国学名著导读)》以历史名著为大依托,为读者呈现出与以往了解的历史不同角度的新视角历史,可以让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有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哲理和感悟。苏志芳编著的《书史足自悦(国学名著导读)》中通过引用古往今来国学经典中的文学经典,向世人展示文学独有的魅力。

目录

第一章 尚书:中国上古皇家秘史

 1.上古帝王之书——《尚书》概述

 2.开创中国历史的三大帝王——《虞书》

 3.第一个王朝的故事——《夏书》

 4.并非一无是处的商朝——《商书》

 5.历史长河中的巨幅画卷——《周书》

第二章 国语:王公贵族们“口述”的历史

 1.一部“说”出来的历史——《国语》概述

 2.谏言:忠臣良将的使命——《周语》

 3.答疑解惑:圣贤的智慧——《鲁语》

 4.治国之道:春秋第一相的故事——《齐语》

 5.志气:成大事者必备的品格——《吴语》和《越语》

第三章 春秋三传:春秋,并不是一场大梦

 1.微言大义:孔子和他的《春秋》

 2.摆事实,讲道理——《左氏春秋传》

 3.借古喻今——《春秋公羊传》

 4.借事明义——《春秋谷梁传》

第四章 战国策:纵横天下,必有一“策”

 1.名士的教科书——《战国策》概述

 2.统一天下之“策”——《秦策》

 3.国家强盛之“道”——《齐策》

 4.寓言的力量——《楚策》

 5.军事强国之策——《赵策》

第五章 史记:史坛明珠,千古绝唱

 1.史家之绝唱——《史记》概述

 2.千古史圣,史界太祖——《史记·太史公自序》

 3.大江东去英雄流芳——《史记·项羽本纪》

 4.天下无双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

 5.旷世奇才的悲哀——《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六章 汉书:历史长河中的美丽剪影

 1.“时代”之书——《汉书》概述

 2.传奇的平民皇帝——《汉书·高帝纪》

 3·权倾朝野的辅政大臣——《汉书·霍光传》

 4.历史巨轮中的传奇——《汉书·苏武传》

 5.世人景仰的风骨——《汉书·循吏传》

第七章 三国志:重回群星闪耀的时代

 1.为群星谱写的篇章 ——《三国志>概述

 2.一代枭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3.草鞋皇帝——《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4.江东俊杰——《三国志·蜀书·吴主传》

 5.第一谋士——《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第八章 贞观政要:李世民打造的黄金时代

 1.历史中精彩的一页——《贞观政要》概述

 2.为君之道——《贞观政要·君道》

 3.为政之本——《贞观政要·政体》

 4.治世贤臣——《贞观政要·任贤》

 5.从谏如流——《贞观政要·纳谏》

第九章 资治通鉴:历史是一面镜子

 1.不可不读之书——《资治通鉴》概述

 2.至公至明——《资治通鉴》中的人才观

 3.“不学礼,无以立”——《资治通鉴》中的礼治思想

 4.以民为本——《资治通鉴》中的民本思想

 5.以和为贵——《资治通鉴》中的民族观

第十章 宋史:千年回眸,走近超级大国

 1.回眸超级大国的样子——《宋史》概述

 2.高超的政治艺术家——《宋史·太祖纪》

 3.改革的先驱者——《宋史·王安石传》

 4.精忠报国之良臣——《宋史·岳飞传

 5.留取丹心照汗青——《宋史·文天祥传》

试读章节

第一章尚书:中国上古皇家秘史

近年来,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潮。《论语》、《孟子》、《诗经》等儒家经典著作成为人们争相阅读的书目。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的《尚书》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该书在战国时称为《书》,汉代将它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尚”,意指“上”,有“上古”“帝王,高居在上”的意思。同时,“尚”在古代有将包裹着的东西解开、展开的意思,而“书”则是指文字、文字记录、文档,所以“尚书”又可以称为“解密的皇家档案”“面向社会公开的皇室卷宗”,其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尚书》中主要记录的是王和贵族之间的谈话,也是中国最古老的记述言论的史书,是中国最早的上古历史文件。书中还有许多具政治思想的内容,因此《尚书》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使得该书成为历代帝王必读的政治教科书,也是士大夫们日夜诵读的“圣经”。当年,孔子就是以《尚书》为教材培养了三千弟子。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尚书》,可以说是国学著作经典中的经典,而自从孔子编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以来它都在塑造着中国的文化经典,培育着伟大中华民族的心灵,成为开启中华文明必不可少的一把钥匙。

1.上古帝王之书——《尚书》概述

《尚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其时代上起传说中的尧帝,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囊括了从尧、舜、禹经夏、商、西周到春秋中期的漫长历史。《尚书》所记录的就是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其中,“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全书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微子》;也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还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尚书》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君臣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言论,同时也记录了他们的一些事迹。虽然书中君臣们的言行涉及广泛、内容丰富,但其中蕴含的中心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说自了,它的“中心思想”就是为政之道和治国之术。甚至有学者认为,《尚书》的贡献不在于记载了多少史实,而在于它为我们民族培植了一种历史意识,一个记载国家大事要事的方法,形成一部有思想主线的史料,以此塑造一个民族的灵魂。

作为“上古帝王之书”,《尚书》首先对上古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活动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论述。如《尧典》篇中就记述了尧主持部落联盟会议、协调各部落关系、注重农业生产、选择接班人等方面的情况;《舜典》则记载了舜登位后主持大局、进行政治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一些重大举措;《大禹谟》则勾勒出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是对夏初……

P1-2

序言

读史以明智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看不同的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东西,多方涉猎,才能让人博学多闻。”总的来说,历史就像是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学校从来不教的东西,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许多现实之惑。清末思想家龚自珍也曾深有感触地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历来就有修史的传统。当我们“回顾所来径”的时候,总是感到迷雾重重。我们无法亲身穿越到古代去探寻历史的真相,但是我们可以回到历史著作当中。通过学习历史,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意义。通过弄清史实,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I。因此,许多有识之士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与社会的一把钥匙。诚如毛主席所言:“有了学问,懂得历史,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不晓得历史,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因此要争取做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人。”

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总是为了明天会更好。因此,历史学家汤比因说:“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过去总是与现在和未来相连的。“人,是有着利用别人经验的特殊能力的动物”,所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鉴往知来”便反映了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的联系。历史其实是人生和人类社会的教科书,是我们的好老师。不明历史的人,很难明白事理,因此容易犯浑,如果把握不好今天,遑论明天。

以唐太宗贞观之治为例。公元627至649年号贞观,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那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时代。那么,唐太宗是如何化乱世为治世的呢?其中的历史经验很值得借鉴。经过分析,人们认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得益于唐太宗的“理性执政”。而“理性执政”的表现之一就是唐太宗懂得“克己纳谏”。由于他求治心切、自信心强以及凡事从大局考虑,使得唐太宗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接受诤臣们直言不讳的意见。此外,他在制度设置上也经过了反复的考量。他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贞观初年,唐太宗开始节约用度、轻徭薄赋,从而减少百姓负担。综上所述,理性执政以及民本思想,是造就盛世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今天的任务。

再看“王安石变法”。我们都知道王安石在写作方面十分成功,可是,为什么他变法就失败了呢?“历史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我们变天容易变法难。”王安石变法遇到了太多的阻力。但是,王安石却咬紧牙关毫不放松。他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可守”。这就是他有名的“三不主义”。可是,时运不济,他变法的第一年遭遇水灾,第二年遭遇旱灾,第三年遭遇口水。但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却得到了许多人的高度赞扬。历史也一再告诉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以上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极小的浪花。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可谓浩如烟海,其丰富和完备的程度,鲜有其他国家可以相比,这是中华文明特有的宝贵财富。但这也为普通的读者带来了阅读上的难度。此外,在中国的历史当中,不仅有史官记录的正史,也有民间流传的野史。因此,有人打趣说:“历史就像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何还历史以真面目,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但是,在解决这个任务之前,首先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这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读者不妨将此书作为一个入门,在有趣的历史故事当中尽量探寻历史的真相,进而以历史为明镜,照亮我们的现在与未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书史足自悦(国学名著导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志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82666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2013200258
中图分类号 Z126-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