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的方向/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收录的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成果。

《风的方向》为丛书之一,收录陶丽群的8篇短篇小说。本书角度新颖,真实感人,讲述了社会中下层群体的酸甜苦辣,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员的艰辛以及他们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陶丽群所著的《风的方向》为短篇小说集,共由8个故事组成。本文主要讲述社会中下层群体的故事,人物对象涵盖农村居民、被迁地移民、失婚妇女、小摊小贩、下岗女工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讲述了他们为了生活与希望,在生活中历经坎坷,品尽酸甜苦辣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员的艰辛以及他们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目录

漫山遍野的秋天

风的方向

行走在城市里的鱼

起舞的蝴蝶

一塘香荷

第四个春天

冬日暖阳

醉月亮

后记

试读章节

漫山遍野的秋天

夏末了,眼看秋天就要来临。

山里的天气不比没遮没拦的平原,风吹草动落一场雨水,三伏天穿长袖鸡皮疙瘩还一个劲地冒出来,一层一层的,密密麻麻。因此,早上从山坳那边吹过来的风里已经含有丝丝缕缕的凉意了,抚过人的脸上,仿佛有蚂蚁爬过,小心地咬了一口,凉,痒,毛刺刺的。漫山遍野的,成为一位快要临产的女人,挺着沉甸甸的胸怀。花生,玉米,红薯,水稻,黄豆,野板栗,野柿子,地下的地上的,全都往饱满成熟里长,往金黄里长,流淌着遍地的安详和喜悦。

这个时候,地里的活儿一般都没什么可干了。再等上个把月的风吹日晒,把地里的庄稼往熟里吹往熟里晒,秋收就开始了。村庄里的人们不再上山下地。山上坡下,除了放牛的割草的,难得见一个人影,庄稼地一片安静。人们在家里,却并不清闲,修补围囤,整理大缸,缝补麻袋,装秋收的粮食。手里忙活儿,一边抬头冲门外挂满粮食的山坡上望,人便醉了。

三彩坐在堂屋里,大门敞着。她的目光虚虚的,从堂屋一路直走,迈过门槛,走下晒台,行过渐渐金黄的稻田,爬上坡上的黄豆地里。黄豆地里有个戴草帽的人影,在地里猫着腰,缓缓地,移动一下。那是三彩家的黄豆地。地里有三座坟墓,是三彩的奶奶、爸爸、妈妈的。猫着的人影,是三彩进门八个多月的男人,三彩的第三个男人,黄天发。如今三彩全部的亲人,活着和死去的,全在黄豆地里了,在她虚虚的目光里。黄豆地里是没有什么可收拾的,只需等待一两场早秋的霜,冻一冻,把豆荚子里最后一缕嫩汁冻掉,再晒上十把个晴天,就可以收割了。但黄天发不愿意待在家里,说在地里闻庄稼和泥土的气味,心里踏实。挎一把镰刀抓一顶草帽就出门。家里秋收的家伙早就被黄天发弄整齐了,镰刀在墙上闪着寒光,新编的围囤在晒台那里暴晒。要晒掉青涩和水分,装的谷物才不会受潮发霉。

今年的粮食长得很不错,秋天还没到,丰收已经触手可及。

但三彩的目光并没有一丝喜悦,仿佛漫山遍野的粮食都与她无关。她坐在竹椅上,两只胳膊交叉搁在膝盖上,胸匍匐在胳膊上,两只硕大的乳房就顶到她的下巴了。三彩低下头往胸口看,胸口一堆肉,一条乳沟深不见底。她叹息,这两个“袋子”,要有个孩子叼才算长得不冤枉。眼下,八个多月了,她和黄豆地里的男人在八个多月里的大半数夜晚,都如火如荼地折腾,胸下的“袋子”倒是越折腾越结实了,但“袋子”下的肚子依旧颗粒无收。一只猫匍匐在她脚边,听到她的叹气,抬起毛茸茸的脑袋看三彩,猫眼里尽是善解人意的哀怜。

楼梯上传来拖拖沓沓的脚步声,一只通身黄色的大狗蓦地出现在门外,大狗威风凛凛站在正门中央,汪地朝三彩叫一声,打招呼似的。猫吓一跳,大叫一声,一跃而起逃跑得没了踪影。三彩不用看,就知道是隔壁的赵巫婆来了。一个佝偻的黑乎乎的身影随即出现在门口,身后跟着她二十七岁的、牛高马大的糊涂儿子芭蕉。芭蕉浓眉大眼,穿一条宽大的松紧带裤,一件灰色褂子敞开怀,露出健壮的胸脯。他跟在赵巫婆身后,手上抓着一团焦黄的锅巴,边摇晃身子走边往嘴巴里塞,一张嘴沾满饭粒。要是芭蕉不糊涂,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很招女人喜欢的男人。芭蕉是赵巫婆的小儿子,八岁的时候在晒台上一跟头栽下去,脑袋就坏掉了。也不是全坏,有清醒的时候,清醒时和正常人一样,知道鸟是在天上飞猪是在地上跑,衣服也扣得很整齐,更知道孝敬老娘。糊涂时就成这模样了,走路不稳,衣裤不整,敞开大怀张开大嘴,不只会往嘴巴里塞锅巴,赵巫婆稍微不注意,连正在挪动的大菜虫都往嘴巴里塞,吧唧吧唧,嚼得很有味道。芭蕉糊涂的时候是听话的,不使蛮劲,赵巫婆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她上山砍柴火,糊涂芭蕉是能够在她的哄劝下把柴火趔趔趄趄地背回来的。样子是傻样子,活儿也做得不像活儿,但到底不完全是个废人。因此,这个幺儿尽管糊涂,老巫婆是把他当作心头肉的。芭蕉清醒的时候极少,糊涂的时候极多,要不怎么也讨得个老婆了。因此日渐佝偻的赵巫婆身后大多数时候就有两条影子跟着,一只大狗,一个糊涂的儿子。芭蕉上头还有两个姐姐,都远嫁他乡了,两三年不回来,回来一趟割回来两斤猪肉,煮完吃完就走人,仿佛娘家有晦气。惹得赵巫婆骂天骂地的,骂她的两个女儿是白眼狼。赵巫婆会看风水面相,因此而得名。她会算前世今生,据说还蛮灵的。隔三岔五就有些山那边山这边的女人,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几斤米半斤肉,也有给三五块钱的,满脸肃穆的神情,求赵巫婆算一算,家人有福气的保福气,有灾难的消灾难。巫婆坐进幽暗的“神房”里,里边香火袅袅,红烛灼灼,她头上蒙一块红布巾,翘起还沾有锅灰或猪潲水的鸡爪子似的手指给来客掐算。糊涂儿子和她一半的生活来源就从她的“鸡爪子”里掐出来了。

赵巫婆蹒跚着上了楼梯,沟沟壑壑的一张老脸出现在门旁,跨进门里,在门边的椅子上坐下了。大狗在赵巫婆一边坐下,立起的狗身快齐坐下的赵巫婆个子高了,糊涂芭蕉立在一边啃锅巴,像根木桩。巫婆一双幽幽的眼睛钉子一样飞到三彩身上,“钉子”本来是奔着三彩的肚子去的,不料却扑在三彩胸前那堆肉上。赵巫婆的目光仿佛被烫了,快速转到三彩的脸上。

赵巫婆说:“吃了?”

三彩说:“吃了。”

三彩的目光并没有转移,直直的。老巫婆的双眼就顺着她的目光一路跑,终于撞在三彩盯着的东西上。她的老眼还没有昏花,知道三彩盯着的是黄天发。

赵巫婆说:“怀了?”

她五天前过来串门时就问过一次。

P1-3

序言

中华文学园地,可谓浩瀚如海,蔚为大观;源远流长,血脉相连。其中,少数民族文学,便是中国文学百花园里一朵耀眼的奇葩,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11个世居少数民族以及满、蒙古、土家、畲族等散居民族。自古以来,在少数民族这个大家庭里,从不乏文人雅士,传世文章。在广西的文学版图上,少数民族的作家和作品,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闪耀着璀璨的星光。早在唐朝,壮族首领韦敬办为建成大宅自撰《大宅颂》,内有四言诗、五言诗,被誉为中国壮族文人文学的开山之作。代代相传的文化血脉,使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生机勃发,根深叶茂。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各民族作家同心协力,相互促进,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家诗人,陆地、韦其麟等少数民族作家作品给中国文坛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新时期以来,壮族作家王云高的中篇小说《彩云归》获得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1年,仫佬族作家鬼子获得了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在历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评奖中,广西作家共有48人次获奖。他们既为本民族、也为广西争得了荣誉。可以说,这些作家和作品,为中国的文学百花园,增添了不少的色彩。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山水俊秀,风物灵动;乡风朴素,人民勤劳,是生长作家的摇篮。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对“文学桂军”的崛起与成长寄予厚望。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连续多年拨出专门经费,坚持实施作家签约制度,至今已历八届,近百名作家参加了签约;开展文学积累工程,出版《广西当代作家丛书》,共4辑,80位作家的作品得到结集出版。在这样良好的创作环境下,近几年,一批40岁左右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势头强劲,频频在国家级名刊亮相,显示了不俗的实力和潜力,受到了全国文坛的关注和尊重。在小说方阵里,梁志玲、陶丽群、周耒、黄土路、杨仕芳、潘小楼等,以年轻而尖锐的目光,审视身边变幻莫测的世界,用独到的叙述方式,解读现实的困惑和心灵的沧桑。在散文园地里,何述强、林虹等,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用心灵的触觉,寻找生活的细微之处,用文字组成一篇篇心灵的独白。在诗歌世界里,黄芳、费城等,青春驿动,激情洋溢,以冷峻的笔调,解构生活的细节,剥落陈腐,放射光亮。毫无疑问,他们用真诚的态度、丰硕的成果,表明他们将成为“文学桂军”可以相信和依赖的重要力量。

这批作者大多生活、工作在基层,尽管生活体验丰富,创作精力旺盛,但由于生活条件、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对外交流、推介作品等方面缺乏助力,使得创作成果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瓶颈。

2012年,中国作家协会隆重召开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13年起,启动“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5年计划。这表明了党中央对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关注,对少数民族作家培养的重视。基于这样的大好形势,考虑到广西从未出版过少数民族作家文集,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目的就是大张旗鼓地对他们进行宣传和推介,给他们增添信心,激发创作激情,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好,为广西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储备新生力量。

入选本辑丛书的10位作者,是由各市文联精心遴选推荐,再由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团认真评审出来的。入选的作品,均是他们近10年来的创作成果,是心血的凝聚。丛书的出版,体现了如下意义:

一、展示和总结了新一代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最新的创作成果。信息时代,任何成果都需要快捷传递,及时宣传,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出人才,出精品,始终是我们的追求。

二、极大激励青年作家的创作热情。基层的少数民族作家生活和创作条件均十分艰苦,往往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劳动和代价。丛书的出版,就是他们辛苦劳动的回报。这10位作者,就是榜样。以此为榜样,可以激励后来者。

三、具有文学积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家作品,从不同层面反映了某一地区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收集和总结,可以为后人留下具有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成果。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新事物、新变化,需要更多的优秀作家和更多的优秀作品及时地发现和描绘。这就要求我们各民族青年作家,要有刻苦坚韧、探索创新、团结奋进的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地把握时代的脉络,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反映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样,才能出现真正有大气魄、大作为的作家和作品。

这是时代的期待。

丛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广西文联党组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此,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3年10月

后记

1998年中师毕业后,我黯然来到一个遥远的山区边境乡镇任教。在这个小镇里,你永远无法回避山,它们在目之所及的所有空间里,而一条巴掌大的小溪则需要你千辛万苦去寻找。小镇离县城八十公里,离老家四百公里,要跨越三个县。从头到尾,一条不足五百米的水泥街道坑坑洼洼,簸箕一样大的坑洞随处可见。每天只有一班汽车开往县城。这是小镇和县城唯一的交通工具,八十公里山路,晴天走四个小时,雨天,也许七个,也许八个,也许更多。我曾经无数次在那条小镇通往县城的土路上呕吐得近乎绝望。小镇五天一次集市,其他时候,走在这条街上的狗比人还多,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滞不前。特别是周末或者寒暑假时,整个学校,以及街上,空荡得伸手就能捉到一把满满的清寂。那时候我十九岁,是个代课老师,每月工资一百七十二块。环境恶劣,物资贫乏,前途模糊,爱情缥缈。时间和空间把我逼进了前所未有的安静世界里。我只有安静,也只能安静。

现在,坐在电脑前,回忆那段安静的时光我都做了些什么,看到些什么。

我喜欢五天一次的乡镇集市。那些集市粗糙,拥挤,嘈杂,肮脏。鸡鸭狗鹅,野菜野果,大米黄豆,装在笼子或篓子里,沿着街道两旁摆在女人们沾满泥巴的双脚前。这些女人好像刚从田里把鸡鸭赶来卖,或者刚从山上摘来野菜和瓜果,你无法从她们身上感到来赶集的装饰和喜悦。她们的额角渗着细微的汗珠,对每一位走过的行人拘谨地招呼他们看一看脚边的卖货。刚来小镇那年,逛过几次乡镇集市后,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条街从头到尾,摆卖东西的清一色都是女人。上年纪的,中年的,还在奶孩子的,年纪不一样,脸上的表情却相同,被生活的烦琐和困苦磨出来的对任何人都不敢舒展眉眼相看的怯,谨小慎微的怯,卑微的怯,怯中假如还有一些不得体的举动,比如一边怯怯地招呼你看脚边的鸡鸭,一边把手伸进宽敞的斜襟罩衫下挠身上某处发痒的地方,这怯中就还带着令人难堪的猥琐。有时候站在人群里看见这样的女人,我会感到非常心酸。她们没有通常商人应有的热络和精明。忍不住好奇,和一位家住镇上的大姐打听,才知道在这片山里,假如男人不外出打工,家里老婆孩子只够吃穿,至于吃什么穿什么,就要看满眼都是山的心情。

此后很多个集市,我开始关注这些女人。我夹在人群中慢慢前行,看每一个女人脚边摆的卖货,估算一下值多少钱。上一个集市她卖的是雷公根,这个集市卖一点红。逛集市多了,很多女人被我看熟了眼。包括她们的故事。一个常在集市上卖山姜的女人喝农药死了,因为她丈夫邮寄回来买肥料的两百二十块钱被她不慎弄丢。而这个女人是我一个学生的母亲。那个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好,很腼腆。他的座位,从那以后一直空着,直到第二个学期重新调整座位。还有很多故事,关于那片山里的女人的,它们像那片山一样冷峻和连绵不绝,让我本就沉寂的青春岁月过早地染上忧郁的色彩,生活的枯涩和坚硬使我不敢轻易纵声大笑。沉积在心里的东西多了,对于一个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说话的人来说,会变成沉甸甸的压力。写作来了,悄无声息地降临在我的生命中,写出来,成为我对这个世界发出的一点儿声音,尽管微小得也许连尘埃都不如。

这本书里,很多卑微的人物,特别是那些女性,基本上都有小镇女人的影子。我从来没想到,我清贫而安静的青春,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烙印。或许因为我本身也是女性,也经历过因为积攒不起钱而不得不枯守。

这本书所收的每一篇作品都发表过了。小说排列的先后顺序,并不是说好的就放在第一篇,不好的放在末尾,每一篇都是倾注了心血的,我不忍心给它们标榜上第一或者第二。我把它们的题目写在纸条上,然后,抽签,先抽到先排,书的题目也如法炮制了。

我喜欢安静,但我并不孤独。我非常幸运,在写作过程中,有很多领导像长辈一样包容我,鼓励我,帮助我,关爱我,感谢《民族文学》的叶梅女士,《南方文坛》的张燕玲女士,百色市文联原主席黄碧功女士,以及我的家人。特别感谢广西作协,一直耐心地培养我,等待我慢慢成长。

感恩!

陶丽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的方向/广西少数民族新锐作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丽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86285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2013243170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