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另类的心情/直面青春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另类的心情》为《人民文学》优秀作品奖获得者张玉清的青春小说!

抒写少男少女成长中的快乐、酸涩、苦痛,零距离贴近心灵!

故事朦胧而令人悸动,语言清纯而充满诗意!

短篇小说集,适合11-14岁青少年阅读!

不同于商业化作品,《直面青春系列》丛书堪称儿童文学中“纯文学”的标本!“作家创作谈”独家揭秘作品背后的故事!“评论”板块升华作品,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内容推荐

张玉清的青春小说《另类的心情》浪漫、细腻、诗意、真挚,描写身心处于急剧变化期的少男少女,他们真实的身体和心灵的快乐与痛楚。花季的天空,不只阳光灿烂,也有风雨阴霾。作家把自己生命的经历和灵魂的一部分投入作品中,不粉饰现实,不回避苦痛,谱写了一支荡气回肠的心灵旋律,献给过往的和正在行进中的——永恒的青春。

青春不会是中规中矩的,《另类的心情》展现的是青春的自由不羁,有荒诞,也有只有这个年纪才有的无厘头。包括《赠笔试验》《我要做一匹斑马》《永远的天空》《制造荒诞》《老爸要出差》等小说作品。

目录

赠笔试验

我要做一匹斑马

永远的天空

制造荒诞

老爸要出差

银耳环

进京

作家创作谈 《进京》是怎样写成的

评论 优雅诗情的“青春风景”

试读章节

我十七岁的时候经常想入非非,什么都想尝试。那时我虽然学习不怎么好,可是我的思维却是十分活跃。你一定想像不到我在十七岁的时候还做过科学试验,那是真正的科学试验,确切地说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一次科学试验。

你一定不相信,你一定会说就凭你这样一个学习门门不及格的学生还想做什么科学试验?骗人呢吧?吹牛呢吧?

我说我虽然经常骗人吹牛,可这次是既没骗人也没吹牛,这次是真的,这次有人给我做证。这证人就是姜燕,她是我这次试验的助手。这个试验的名称叫作:赠笔试验。

试验的全过程是这样的:由我的助手姜燕拿一只崭新的钢笔,注意,在这里这最好是一只比较值钱的钢笔,最好是名牌,比如派克什么的,外表金光灿灿的假冒伪劣产品也行,总之是让人拿眼一看就认为是好东西就行了,这样试验的结果才更具准确性。

姜燕拿着这只笔,选择一个人员流动性较强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的大门口,或是大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或是火车站的广场,她拿着这只笔,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向她所遇到的人走过去,这个人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可以是年轻人也可以是不年轻的人,可以是看上去挺体面的人也可以是看上去不体面的人,可以是小干部模样的人也可以是普通平民,可以是本市人也可以是外地人,可以是看上去比较富有的人也可以是看上去并不富有的人,总之我想说的是这个人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人都可以,不分职业不分等级不分文化水平,我的意思是说这世界上的所有人在这个试验面前人人平等,又因为我们这是随机抽取,而且抽取的数量尽量大一些,所以又可以说大家在这个试验面前的几率也是均等的,这种“平等和机会均等”是我们这试验的基本原则。

但是我们随机抽取的对象不可以是儿童,这也是我们这个试验的一个原则。在这里我们把儿童除外并不是看不起他们,认为他们不能担当这样的试验,而是我想到了我们不能亵渎他们的圣洁和纯真。

我们刚才说了,姜燕就拿着这只笔向着我们抽取到的对象走过去,走过去干什么呢?把笔赠给他。我们不是说了吗,这个试验就叫做“赠笔试验”。

注意,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操作规程,那就是自始至终不能让被抽取者知晓自己受到了“抽取”,就是说不能让受试者知道自己正在接受试验。这是很关键的,因为如果在试验开始之前让他知道了自己将要被试验,那就会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如果在试验之后让他知道了我们在拿他做试验,那更加了不得,他会恶狠狠地扑上来跟我拼命。

闲话少叙,我们讲到了姜燕向那人走过去,叫了一声“先生”或“女士”。在这里我们的姜燕是在那个人的身后向他或她走过去的,这一点也很重要,否则就不符合情节的真实。姜燕就这样在那个人的身后赶上去,叫住他或她,向他或她赠这支笔。下面就是姜燕赠笔的过程。

姜燕说:“请问先生女士,这支笔是您掉下的吗?”

先生女士颇感诧异:什么笔?

然后他或她就会看到了姜燕手中亮出的这支金光灿灿的崭新的笔。

姜燕说:“就是这支笔,我刚刚在路边捡到的。”

然后那个先生或女士就会向着姜燕频频点动着头颅,并且说:“哦——是的是的,是的,这是我的笔,一定是刚刚不小心掉下了。好的好的,谢谢你啊,小姑娘。”

然后他或她就会从姜燕的手里接过笔,一边继续道谢,一边准备把笔揣进衣兜里。

这时候我会从一旁不失时机地装作急急地赶过来,先一把夺过笔来,再说:“这是我的笔,是我刚刚丢掉的,还好,让这个小姑娘捡到了,现在物归原主吧!”P3-5

序言

刘绪源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要为玉清出一套“直面青春”系列作品集,主要收短篇小说,这是很有眼光的。不仅因为玉清写得最好的正是他的短篇,还因为,纵观此前六十余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尤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的三十余年,留下好作品最多,在好作品中文学含量最高,一旦回想起来最让人怀念感叹的,也还是少年题材的短篇小说。

2010年,玉清的短篇《地下室里的猫》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后,荣获该杂志当年优秀作品奖。《人民文学》在中国文学刊物中无疑居于最高地位,当今儿童文学作家获这一奖项的很少,这让许多人感到兴奋。但其实,《人民文学》和儿童文学有很深的渊源,这与它的好几任主编(如严文井、张天翼等)本人是儿童文学作家也有关系。中国儿童文学史上许多名篇,都是在《人民文学》发的,如萧平的《海滨的孩子》、《玉姑山下的故事》、《三月雪》,马烽的《韩梅梅》,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任大霖的《蟋蟀》、《童年时代的朋友》、《大仙的宅邸》,柯岩的《儿童诗三首》、《“小兵”的故事》(内含她的代表作《帽子的秘密》),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刘真的《长长的流水》,汪曾祺的《羊舍一夕》(这是他建国后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刘心武的《班主任》,刘厚明的《黑箭》……直至玉清的《地下室里的猫》。这当然是个挂一漏万的篇目表,有趣的是,其中,除柯岩的作品是诗、陈伯吹作品及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是童话,其余的,全都是短篇小说。这和文学月刊比较适合登短篇小说有关,但同时也说明,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短篇小说相对来说文学性更强,更易入这一大刊的法眼。试看其中萧平、汪曾祺的作品,以及《长长的流水》、《童年时代的朋友》等篇什,虽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仍脍炙人口,余味不尽。显然,它们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它们在儿童文学中是一流作品,放在成人文学中(并不仅仅是放在成人文学刊物中)同样也是第一流的,是领时代与文学风气之先的。上述两点,我以为,正是优秀儿童文学的两大标志——能通过漫长时间段和成人文学眼光的检验——这也就是历史的和文学的检验。当然,作为儿童文学,它还有另一个重要标志,那就是能通过孩子的检验,能让孩子们接受并喜爱,这应成为上述两大标志的前提。

说到文学刊物,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本期刊——《儿童文学选刊》。这是专门性质的刊物,不同于《人民文学》是综合性的文学刊物。但说句心里话,在上世纪80年代(一直延至90年代中期),就办刊的专业水平和作品的文学内涵来说,《儿童文学选刊》并不逊色于《人民文学》。那是儿童文学的兴旺时期,新人新作不断,新的探索、争鸣此伏彼起,新奇、感人、隽永并发人深思的作品不断涌现,每期“选刊”都带来一阵惊喜……这种美好的感觉,至今无法忘怀。就在1988年的《儿童文学选刊》上,玉清出现了。最早入选的,是他的短篇《小百合》、《哦,傻样儿》、《风景》等(后两篇由同一期刊物选用)。他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在1991年第3期《儿童文学选刊》上,主编周晓以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心情,撰文评论道:“我十分惊讶于作者对于中学生生活的感受竟是如此的高雅。……他善于从纷纭尘世里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期的少男少女们的生活中发现美,极其高雅地、行云流水似的表现这种美。”《小百合》写两个男生被一个新入学的美丽女生所吸引,“常常在晚上远远地去看一看坐在路灯下读书的姑娘”;《哦,傻样儿》“写了男孩子对异性美的近乎崇拜的爱慕”,而又“多了些许情爱单恋的成份”;《风景》则写出“少女青春发育期内心的焦灼、兴奋,导致举措上某种背谬的发泄……”玉清的作品也引起小读者的关注,1992年《少年文艺》的“好作品奖”(这一奖项完全是按小读者投票多少评出的)第一和第二名,竟都是他的小说(《姐姐比我大两岁》和《无暇》)。到1996年,我在《秋日揽胜》一文中,也曾热情评介他的新作《画眉》,认为这是“这一时期最令我感动的作品”。确实,他早期的这批小说中,有一些十分独特的、很能抓住人心的、值得探讨的内容。

正如周晓先生所说:“他善于从纷纭尘世里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期的少男少女们的生活中发现美”。这话说得含蓄,其实挑明一点说,也就是他很善于写青春期少年的男女之情,因为是初生的情感,未经(或很少经)俗世的侵染,也没有成年人那种明确的走向或目的,所以这种情感是朦胧、单纯,甚至圣洁的;如果从概念与想象出发,只追求单纯与圣洁,又可能变得空洞,没有人生质感,成为浮美,而玉清是从生活出发的,他从自己过去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出发,所以能写出“身心急剧变化期”的少年们真实的身体和心灵的快乐与痛楚;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圣洁的情感往往是不被认可的,“纷繁尘世”难以理解和容忍,少年们自己对此也处于惊慌迷惘状态,作品的复杂性就此体现出来。我与玉清还曾有过一次创作对谈,我在其中说过:玉清的创作是有内心“动力”的,而且是“率性而为”的,也就是敢于展示自己,要把自己体验的东西完整表达出来,这样也就暴露了作家本身,因为他将没有退路。然而古今中外最好的作品,都是作家撕开心灵背水一战的产物。撕开的心灵不一定美好,但只有在撕开的心灵中,才找得到那极少量的最美好的作品。——玉清写得最成功的这些短篇,所写的是少年读者最关切的话题,能引起他们强烈共鸣;它们经得住时间检验,因为这几乎是“永恒的主题”;这些情感波澜对成人来说同样难忘,它们能激起复杂的联想,包括对当下人文环境和少年情感的反思。对照上文所说的好的儿童文学的三大标志,这不正相贴合吗?  只是,再好的题材和写法,再强大的内心“动力”,也经不住反复不断地写。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河流”。因为河是流动的,生命如水,创作如河,死水则没有生命。玉清后来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不如前期单纯可爱,我以为就和过多重复自己有关。既感到重复了而又想突破,就只能在原来的感受上加码,让刺激更强,让误解更深,让内心的尴尬暴露更多;当然,他笔下的人物仍有底线,现在的俗世的污七八糟的东西决不会真的出现。于是,他越来越在俗世的误解和人物的“似俗还洁”的故事中走钢丝。这种走钢丝的追求和刚开始时那种急于表现久积于内心的真情的追求,当然不是一回事。所以,他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我认为这些批评也是善意的,它们促使玉清进入了新一轮的创作突围。

2012年初,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玉清的短篇集《地下室里的猫》,收入他近年所写的十一篇小说。此书宣告玉清完成了一次重要突破。他终于以全新面貌重现文坛,他的眼界更为开阔,创作路数更为多样,而作品始终处于较高水平,这真是难能可贵。我知道他为这次突破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在商业童书泛滥的今天,已经有人怀疑儿童文学中究竟还有没有“纯文学”了,我想说,玉清的这批新作,正可作为“纯文学”的标本(正如他初登文坛时的那批作品可作为“纯文学”的标本一样)。他在这些小说中注入了真生命,他是把自己生命经历的一部分,把灵魂的一部分,投放于其中了。在这些新作里,我最喜欢《地下室里的猫》和《牛骨头》。前者通过对一只进入绝境的猫的不同态度,将儿童与成人、“病态”与“正常态”作出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正常人残忍和麻木的一面,这种正常是以牺牲童心为代价的,这里有对现实的批判,也写出了现实人生的无奈,还呼唤着更为完整的人性。后者写贫困年代农村生产队里分牛肉的事,写出了放弃牛肉只要牛骨头的父亲的生活能力,以及他对家人的深藏的爱,这一篇琐屑而真切,娓娓道来,能读得人热泪盈眶——这使我想到老作家沈虎根的短篇《新米饭》,更想到了汪曾祺和沈从文写贫困乡村的那些优美的篇章。我从中读出了纯文学的传承。

本文从《人民文学》说起,竟又回到了成人文学。但这并非跑野马,倒恰好证明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不绝然相隔,好的儿童文学正应在整个文学中居于很高地位。同时也想借此呼吁,今天的所有文学刊物其实都应像当年《人民文学》一样,重视儿童文学;而短篇小说这一重要样式在今天的儿童文学中,也正应再次兴旺发达。是为序。

2013年6月21日写于沪西香花桥畔

书评(媒体评论)

玉清的校园小说、青春小说特点都非常鲜明,尤其是有强烈的对少男少女的爱怜情怀。

——张之路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玉清小说我非常喜欢,主要的一点是喜欢他的文字。我觉得那是一种非常有控制的文字。他的语言文字的使用,控制力非常明显。我觉得他的作品的语言特色达到极致的就是《地下室里的猫》。你看开头的对话,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

——汤锐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著名文学评论家

张玉清的小说,像一点小小的火星,很容易点燃少男少女们情感的森林。浪漫,细腻,诗意,真挚,回肠荡气。他是写小说的“圣手”,在校园内有一大批粉丝。其中,很多短篇都堪称可圈可点的经典之作。他的小说,总容易让人想起姜育恒的歌曲,那么抒情,那么悠长,如从心灵里流露出来的声音。

——安武林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玉清的小说,文字清澈明快,构思玲珑精妙,故事简约、清新、幽默而不失灵性,总在简洁和不经意中流露深意。故事洋溢着少年般的激情,颂咏着青春的诗情画意。他擅以人见不怪的现实之轻,呈现思想的锋利与人性的沉重,是少有而独到的纯文学作品。

——翌平儿童文学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另类的心情/直面青春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玉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668330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2-01
首版时间 2014-02-01
印刷时间 2014-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2013267350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24
16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