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费孝通,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于费孝通,谢泳曾经有过如下一段评价:他的晚年,或者说他的后半生,一直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政治家(想不出其他更好的称呼)的世界,这一面为人所知,另一个则是社会学家的世界,前者是公众的,而后者是个人的,理解晚年费孝通,非走入费孝通的个人世界不可。张冠生编著的这本《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为我们理解费孝通的两个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内容推荐

《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脱胎于作者张冠生记录跟随费孝通先生出去考察,参加会议等的日志。《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详细描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费孝通先生到山东、温州、江苏、浦东等地考察的情况以及演讲、活动等,阐述了费孝通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现状和将来发展道路的建议和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这位社会活动家心系中国农村发展、城市建设之高尚情怀。

目录

我的后台梦(代序)

横贯山东的一次调查

在北戴河起草文章

重访温州

访问江苏

苏南、浦东考察

京九铁路沿线地区考察

吴江谈话(上)

吴江谈话(下)

北京一日谈

深圳访谈(上)

深圳访谈(下)

后记

试读章节

6月5日上午,火车途中

费老在公务车小餐室(兼会议室)谈话。丁(元竹)老师在场。

费老说:乡镇企业才十年,国营企业四十年了。论人力、实力,乡镇企业都不如国营企业。但国营企业岁数大了,有包袱,很重。乡镇企业年轻,没有包袱,在很短时间里边发展很快。现在是全国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大大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

丁老师插话。向费老汇报自己对乡镇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过程下一段将遭遇问题的看法。大概会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税收优惠政策逐渐丧失;二是退休工人养老;三是外地职工婚姻、住房、子女人学就业。

费老说:这个包袱,乡镇企业不背,就要别人来背。谁来背呢?羊毛出在羊身上。国家的钱也是收上来的。关键是这笔账怎么来算。乡镇企业在90年代乃至更长时间里将会碰到的问题怎么解决,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你们好好讨论,我要听啊。

话题转到中原经济协作区准备召开的协调会。费老说:黄河北边是中原经济技术协作区,南边是淮海经济技术协作区。这两个区连片发展,是我国经济上中部地区起飞的一个突破口。从这里连接东部和西部,就会形成一条大的经济走廊。经济协作,实质是什么?协作各方都得些什么益处?靠了哪些做法?有什么困难、什么要求?我们可以帮助做些什么事?这次要具体了解一下,做点准备。9月份,商丘要开淮海经济区协作会,我们要去的。有些地方,你们先去了解,吃透情况,有个东西给我看。你们先开题、破题,我来确定。

费老加重了语气说:这两年主要跑中部地区。

6月6日

上午,在烟台东山宾馆6号楼电影厅,中共烟台市委副书记任海深向费老汇报烟台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有文字材料。  费老听取汇报过程中留意询问的问题如下:

目前城市人口总数;

县城与乡镇人口数;

全市国土总面积的山地面积比例;

乡镇企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农民年人均收入数字;

农村治安工作中的农民负担问题;

海水养殖规划与开发情况;

青少年犯罪情况;

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推广情况;

富裕以后的精神文明问题。

调研途中,每个地方总会安排情况汇报会,准备好提供给调研组的文字材料。地方党政领导多会再照本宣科读一遍。费老总是会在其宣读过程中就着某些问题发问,把单方面的宣读变成双方的问答和交流讨论。

听过任海深副书记的汇报后,费老即席讲话说:

听了情况介绍,很受启发。烟台、威海是我国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这次来烟台,主要是到一个乡镇企业研讨班上作个发言,顺便了解烟台的总体情况和问题。想多看看的地方主要是山东西部。我这几年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什么地方穷,就多去什么地方看。富了的地方就不去了。去穷地方看,是想看看能帮上什么忙。这些年,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发展很快,黄河三角洲没有跟上。现在逐渐重视这块地方了。山东我到过沂蒙山区、东营、滨州、惠民、无棣等地方,去看怎样扶贫。这是去年的事情。淄博、潍坊我也去过。这次要去肥城、菏泽看看。

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别,就造成人的流动。过去是山东人往外走,闯关东的很多是山东人。现在人家到山东来了。我在苏南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全省有五百万外地工。缫丝的水很烫,当地小姑娘不愿干,要由外地人来干。不平衡造成了不平等,会有矛盾,会出现社会问题。要研究办法,采取正确的方针。既要保护外来民工,又要防止盲目流动。这是发展中的新问题。  差距越来越大,这个问题也会越来越大。你们本省也有人口流动问题。怎么管理,要有个办法。要发展经济,你需要劳动力。人家要是不来,你这里工资马上就得涨。我们现在同国外竞争,优势主要在劳动力上。现在有的地方实行“绿卡”,对外来人员的表现考察几年,好的就让你留下来。不是不许你来,而是要符合条件。有人管,管得好,你家里人也高兴。不是纯粹“放羊”了。

富裕以后怎么办?这又是一个问题。农民有了钱怎么花,这是个大事。他可以用来发展生产,扩大规模,也可能乱花一通。现在嫁女儿、娶媳妇都得花不少钱。这是个脸面问题。面子是中国人的大事。怎么花这个钱,在农民素质偏低的情况下,不能指望他自己找好正确的出路,要加以引导。文化怎么提高?精神文明程度怎么提高?小康之后的问题已经面临了。上个月我在佛山看了几个文明村,真正的力量不是发命令,而是发动群众起来,引导他们朝好的方向走。

怎么做人是个大问题。怎样和别人打交道,与人相处?

这些年,不大讲这些了。小孩子们在这方面受的教育不够。这是下个世纪初要接班的一代。下个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认真研究。

山东机遇很好,潜力很大。鲁西怎么发展,是山东的一个课题。那里有个中原经济协作区,很有意思。中国地域之大,发展之快,常使我觉得跑不过来,跟不上。各地都在想办法,找出路,都有自己的创造。我希望有机会多跑跑,多看看,多多学习。

P2-7

序言

我的后台梦

沈昌文

干我们这一行,照出版江湖的办法,最好有个后台。出版这行比较危险,有个后台,比较容易站住脚。那么,我在出版界混了多年,后台是谁呢?

读我的自传,不难想象,我的后台是陈原、范用等出版界前辈。这不假。我追随他们多年,他们称得上是我的后台老板。不过,他们的行政级别都不算高,尤其是算不上中央领导。那怎么办呢?

中央领导人的面我都从来没见过,真是欲求无门。左盼右盼,一直到我的出版生涯的最后几年,才结识到一位非共产党的国家领导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长,费孝通。

我一直愿意把出版工作办成公众文化事业。上世纪的最后几年,受到一些朋友的鼓励和支持,在河南郑州创办了一个“越秀学术讲座”。我请国内各地的学者来郑州讲演,郑州的朋友都很高兴,愿意支持我。越秀酒家的老板崔先生,郑州三联书店主持人薛先生不用说了。我还因此结识了河南文化界一些有实力的人物。因其中冠生兄的举荐和协调,我结识了费老,请他来郑州讲演好多次。费老那些年正在持续研究中部地区在国家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经常路过郑州。他是国家领导人,每次来,阵势自然不凡。例如,那时的省委书记李长春就会接见他。据说,费老经常在接见晤谈时提出一些很有内容的工作建议,颇受省委注意。

费老是社会学家。我这个年龄的人,一听说“社会学家”,心里都会嘣的一跳,而我更甚。我是学苏联经验长大的,从来就接受一个观念:有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那资产阶级的玩意儿就没用了。还有一个观念对我影响更大:社会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社会主义社会根本不存在社会问题,我们这里只有光明面而没有阴暗面。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早期,我刚学习做编辑工作。一天,有位潘光旦教授来访,高级编辑不在,由我接待。潘教授带来一大包稿件,是他翻译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希望给他出版。我同潘教授谈得很投机,特别因为他是上海宝山人,那是我的老家,我乘机同他扯了半天家乡话。以后,我看了一些他的译文,发现他结合中国情况加了许多译者注,我十分钦佩。但是,这稿子当年没法出版。你想,解放后,怎么能允许一个“资产阶级社会学家”来翻译革命导师的伟大著作呢?

幸好,到改革开放年代,一切都改变了。在见到费老以前,已经听到传达,一九七九年三月,胡乔木公开为社会学“正名”,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学会)宣告成立,由费孝通教授任会长。这是中国社会学史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社会学中断期的终结与重建期的开始。

因这缘故,更因为可以经常见到费老,我就比较关注和阅读费老的论著。在费老的浩繁论著中,最令我心动的是他的田野调查。我当年对毛泽东思想心醉神迷,很大的一个原因是读了《毛选》的开卷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觉得革命领袖当年真是不辞劳苦,对中国社会作这么认真的调查研究。读了费著,觉得这位前辈这方面的辛勤劳作可说不让共产党内的大人物。尤其是,后来听费老说起,他做这些调查,简直到了出生入死的境地。那是在一九三五年十二月,费孝通和夫人王同惠在国内边远地区做调查,山路极其曲折险峻,以致他们走迷了路。费孝通误人瑶人设下的虎阱,被木石压住。王同惠奋不顾身把石块逐一移开,但费孝通足部已受重伤,不能起立。王同惠赶紧出林呼援。但她从此一去不返,第七天才在急流的山涧中发现遗体。这时距她与费孝通结婚之期才一百零八天。

从这开始,我当然更想请求费老做我这小出版商的后台。但是好景不常:郑州的学术思想界发生了一些新情况,越秀学术讲座不办了,同费老见面的机会少了。我不死心,还想在北京重启炉灶。这个主意北京学术界都很赞同,尤其是李慎之。他特别认为我找费老这“后台”找得好。费老本人也同意用他的名义举办活动。他老人家在那时经常用英语对我说:对我们老人说来,mental exercise比physical exercise更重要。可见他的态度。可惜,北京的活动,只举办了两三次就停了。原因在何,也不去细说。也正好,我本人这时也正好到了该停止一切活动的年龄,应当回家去一个人做种种exercise了。

现在回顾起来,费老在我出版生涯的最后阶段圆了我的一段“后台梦”,是我永远难忘的。

如今,冠生兄从他长年为费老当助手的勤勉记录中整理出一些史料,为读者提供我的“后台”调研、治学过程中的后台工作现场实况。我乐见其成,也由此更多了解、理解了费老。史料难得,诸君可闲中一读。

二○一三年七月

后记

有一次听费老聊天,先生有段话是这么说的——

“一个人写出来的东西,怎么才算真正看懂呢?光是看我写的文章,我出的书,你能看出观点,找到根据,知道我的主张,你觉得看懂了,可能只懂了一部分。文字后面的东西你不知道。只有了解观点、根据、主张是怎么来的,看见了文字后面的东西,才能说得上真懂了,才会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又一次,费老对他的学生说:“很多事情,要跑到它背后去看,才能看出名堂。”说的应是同一个道理。

从费老田野调查日志中整理出这本小书,是想借助这些素材还原他田野工作的一些实况,显示“文字后面的东西”。如果有读者想知道他的文章和书是怎么来的,他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希望这本书能有所助益。

至少,费老是希望有机会“讲讲自己这套想法是怎么来的”。

先生还说:“我的东西通过记录之后,将来还可以影响别人。”

但愿这本书对留意中国社会和文化变迁的读者有点积极影响。

张冠生

2013年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田野里的大师(费孝通社会调查纪实)(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冠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15846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
CIP核字 2013254626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5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7: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