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那些牛人(文化名家笔下的民国面孔)
内容
试读章节

在“马头”的疯狂跳跃之下,德公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但还是勒它不住。最后,“马头”猛地一跳,跃上走廊,所幸它前足踏翻了走廊边缘一块石块导致失去重心而倒下。在间不容发之际,德公将右腿提上马背,随同倒下并被摔在一边。而“马头”此时重新跃起并冲向一小门,“门狭马大,用力过猛,竟将新的皮马鞍撞毁脱落”,随后它重新逃回马房里去了。

这次,德公算是捡回了一条性命,如果不是“马头”摔倒的话,“恐怕一定在门上给撞死了,要是没能及时提腿的话,也可能被马压死或者被甩在墙根上摔死”。后来,那匹“马头”在将校研究所停办移交时不知去向,德公听说后还在回忆录中恨恨地说,“当时桂林人嗜食马肉,马肉米粉为一道著名小食,这马头可能已人马肉米粉铺,也未可知!”

将校研究所停办后,因新军余额有限,德公等一批新军官竟无从安排,当其他同学都在城内等候差遣时,德公干脆于1914年回了老家,务农去了。不过,因为广西当时办了很多新学校,其中最缺的就是军事及体育教员,因而德公很快被人推荐,去两所学校担任了军训及体操教员,一个月收入达到72元,反比将校研究所的薪俸更高,这段时期的生活过得颇为惬意。

袁世凯宣布帝制后,蔡锷等在云南高举护国义旗,运动波及广西,德公平静的生活也就此被打断。德公的一位朋友名冼伯平,当时在滇军第三师任营长,他邀请德公去他那里任连长。德公考虑再三,觉得自己毕竟是职业军人,因而辞去两个学校的高薪职业而加入护国军参与讨袁。

巧的是,当德公前往梧州报道之时,正好路过滇军第四师的招待所,而他的陆小同学朱良祺、梁伯山、谢绍安也正在招人,四人相遇,惊喜交加,而朱此时已担任营长,梁为营附,谢为连长,于是三人决意留德公在自己的队伍中,并立即招呼勤务兵将德公的行李搬到了第四师招待所。德公无奈之下,只好写信给冼伯平,致以歉意。

不过,连长的申请报上去后没有被批准,只准以中尉排长任用,于是德公在第四9币“炒排骨” (谐音,排长叫“炒排骨”,连长叫“吃莲子羹”)。后来冼伯平遇到德公,责备他为何爽约,原来他并没有收到那封信。当他听说德公在第四师只做了排长后,大为不平,后来在营长们的一次聚餐上,为此事与朱良祺争吵了起来,两人差点就拔枪相向。这事在军中传开后,德公也十分尴尬,为了避免朋友们反目,只好主动请辞,不“炒排骨”了。几个月后,德公又在师兄李其昭的举荐下,去他的连队重炒“排骨”(还是排长),当时隶属于护国军第六军林虎所部。由此,德公也正式开始了他的军队生涯。

德公在护国战争中一枪未发,帝制魁首袁世凯已经暴毙身亡,不过内战的机会还多得很,既然是军队,就难免有作战的机会。德公参加的首次战役是讨伐广东督军龙济广所部,据德公所叙,首次上战场时,“内心忐忑,神经紧张,脚步轻浮,呼吸有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我深信我的爱国热忱与人无殊,而视死如归、不避艰险的胆量,尤不在他人之下,何以一听到枪炮声,情绪就如此紧张,连自己也莫名其妙”。这段描述,虽不似“李猛仔”的风格,却真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德公第一战便英勇负伤,他在率队冲锋之时,突觉头壳猛地一震,右腮上立即血如泉涌,满嘴都是碎牙。德公把碎牙吐出,用手一摸,原来子弹是从右颊射入上腭骨,但奇怪的是,左脸并无伤痕。退下来之后,德公正好遇上一军医,他稍作检查后说:“恭喜!恭喜!子弹并没有留在你的头部,它已从左鼻孔出去了。”原来如此!

不过,这次受伤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德公的左脸时而发炎,但情况都不是太严重,肿胀几天便会消下去。但在抗战中期,德公有一次左脸肿得厉害,以至于左眼暂时失明,后经检查,原来是这次受伤时,一些微小的碎骨进入上腭,以至于时时发炎,后来经过一美国医生施行手术,方将碎骨取出,此时碎骨已经发黑矣。此后,肿痛也就霍然而愈。

此战后,连长李其昭因临阵退缩而被撤下,改由德公担任连长一职,随后继续参加护法战争并进入湖南作战。在安化县绿田圩战斗中……

P10-11

目录

政界名人篇

是是非非韩复榘

一战成名李宗仁

徐树铮:天纵奇材,死于非命

少年英才:顾维钧的出道史

文人学者篇

徐志摩:为大地注册一种思想

李叔同:手捧着灵魂行乞

风华绝代林徽因

黄侃:八部书外皆狗屁

回忆辜鸿铭先生

回忆陈寅恪先生

胡适琐记(节录)

金岳霖先生

回忆冯友兰先生

闻一多: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赵元任在临湖轩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于右任最后的乡愁

教育先哲篇

蔡元培:煌煌上庠

林语堂: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点上

忆梁启超先生

毁誉参半傅斯年

革命志士篇

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

黄兴:英雄无命

陈天华:海魂

宋教仁:为宪法流血第一人

艺术名流篇

画家齐白石

阮玲玉:人言可畏

我所知道的张大干

一杯净土掩风流——评剧皇后白玉霜

一片冰清了此身——河北名伶刘喜奎往事

内容推荐

鲁迅、季羡林编著的《民国那些牛人(文化名家笔下的民国面孔)》讲述了:民国人物灿如星斗,驳杂纷纭,既有赳赳武夫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韩复榘等,也有学者大家徐志摩、林徽因、胡适、金岳霖等,还有教育先哲蔡元培、梁启超、林语堂、傅斯年以及仁人志士秋瑾、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更有梅兰芳、齐白石、张大干、阮玲玉等艺术名流,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这些历史上真实的生命瞬间,是不应该随着时间的远去而逐渐被人们淡忘的。翻开《民国那些牛人(文化名家笔下的民国面孔)》,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就会跃然纸上,他们每个都个性十足,却又让人感到可爱可亲、可敬可叹!

编辑推荐

逝去的时代总让人感怀,即便是民国这样的乱世也是如此。如果把民国称为一个朝代的话,它离我们是最近的,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产生了一批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牛人”,有军阀政客、文人学者、教育先哲、革命志士、艺术名流等各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有着与今天的名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更有一幕幕鲜为人知的传奇秩事,通过鲁迅、季羡林编著的《民国那些牛人(文化名家笔下的民国面孔)》,我们可以在历史零散与完整的记忆中使其生动再现。他们曾经的理想,他们的面容和言行,他们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都在本书中一一复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那些牛人(文化名家笔下的民国面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季羡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545721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2013018810
中图分类号 K820.6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