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皇太极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未盗清帝陵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揭开清昭陵神秘面纱,解读昭西陵独特规制,探寻失落的昭妃陵园寝,挖掘皇太极及其后妃生前死后N大谜团,这是皇太极死后三百多年来研究其陵寝最详实的一部专著。

徐鑫编著的《皇太极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重点讲述有关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及其陵墓的鲜为人知的秘密。揭开清昭陵神秘面纱,解读昭西陵独特规制,探寻失落的昭妃陵园寝,挖掘皇太极及其后妃生前死后的几大谜团。该书是皇太极死后三百多年来研究其陵寝最详实的一部专著。

内容推荐

清昭陵的风水有何软肋?皇太极陵址的选择和“八旗制度”是否有关系?皇太极原本简朴的皇陵后来为何变得奢侈?皇太极最心爱的女人海兰珠为何没有与他合葬?为何皇太极陵的规制和关内清陵差别甚大?昭西陵作为清昭陵的附属建筑,为何远在千里之外?孝庄文皇后为何死后37年才正式建陵安葬?历史尘埃里的昭妃陵园寝隐藏着哪些旧闻?孝庄文皇后的侍女苏麻喇姑陵寝有何玄妙之处?……

徐鑫编著的《皇太极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将一一为你解答!

《皇太极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从皇太极的继位和死亡处开始说起,进而介绍皇太极陵墓及陪葬墓的历史概况,在介绍陵墓的规制和演变的同时,将陵墓之谜与历史疑案也融入其中,将读者带回昨天的记忆,穿越时空与古人零距离接触,辨别历史的真相、诽传和猜测。

目录

前言 陵墓,历史的影子/1

序章 由“寡妇看门”说起/1

第一章 白山黑水间的巨人/9

 一、看似平静的继位/10

 二、“南面独坐”/23

 三、突然间的死去/33

第二章 神秘的“阴间巨宅”/39

 一、“风水”有“软肋”/40

 二、这段历史被隐藏/44

 三、由“抱佛脚”到鼎盛辉煌/51

 四、这是人间奇葩/80

 五、发现神秘处/86

第三章 合葬的皇后默默无闻/91

 一、不起眼的一个女人/92

 二、说不清道不明的安葬/100

 三、频频发生的“丢失”/105

第四章 隐匿在树丛里的墓地/109

 一、只剩下11座土坟/110

 二、“后宫”的划分/114

 三、后宫佳丽的绝密档案/116

 四、神秘处处存在/134

第五章 千里之外的亲近/137

 一、特殊的规制/138

 二、绝密档案的曝光/150

 三、古墓秘闻与谜团/165

第六章 最传奇的皇后/171

 一、在幕后也“成名”/172

 二、停灵,由北京到东陵/186

 三、惨遭被盗/192

第七章 侍女传奇也神秘/195

 一、仅有两座宝顶/196

 二、主仆同葬的缘故/198

 三、颇受尊重的侍女/200

附录/209

 附录1 昭陵神功圣德碑碑文/210

 附录2 皇太极后妃表/214

 附录3 皇太极皇子表/217

 附录4 皇太极皇女表/219

参考书目/222

后记/224

试读章节

二、“南面独坐”

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登基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因此,在历史上他被称为“天聪汗”。

当时,皇太极掌舵后金汗位后,他面对的是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困难,而他接手的却是一个由八王共同执政的政权,汗权陷于八王阻力,军国大计需要“共议”后方能执行。这一切现实问题都在告诉皇太极,他的帝王之路只是刚刚开始,后面的路还很长。不过还好,对着这些困难和阻力,皇太极早已胸有成竹,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于是他采取了国内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改革两手抓的原则:

一、猛药治国。即,调整民族政策,改善汉民地位。

努尔哈赤后期推行的一些国内政策,如降汉民为奴、“计丁授田”、满汉合居等,不但没有提高粮食的生产,反倒令民族关系紧张,经济则进一步恶化,“逃人法”和以暴制暴的屠杀式造成的结果是,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汉人的反抗呈现井喷式武装斗争。以至于皇太极即位后的半年时间内,粮食奇贵,每斗米价银8两,虽然不缺少银子,但却买不到物品。于是不仅频现抢劫、凶杀等恶性事件,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皇太极做的是重点安抚汉人,重用汉官、汉儒等。皇太极即位后不久就连发三道命令,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五日发布的法令,赦免逃亡的汉民汉官; 四天之后的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初九日,皇太极又发布第二道法令,改善汉人的社会地位;天命十一年九月初十日,再次发布第三道法令,解放部分汉人由奴为民。这些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天聪五年(1631),皇太极重新修订并颁布了《离主条例》,其中规定:奴隶和奴仆可以控告自己的主人,如情况属实,将治罪主人。满洲贵族和各级官员,不得擅杀自己的奴隶和奴仆,不得强奸属下的妇女等,用法律的形式对奴隶和奴仆的权利和生命给予了一些保护。后来甚至允许汉人逃跑,不予治罪,但逃跑之人不允许再回来,以此方便汉人选择居住明朝还是满洲地区的自由。皇太极大胆使用和重用汉官的做法,令很多汉官都成为了他的心腹大臣,为他出谋划策,制定国家大计。

二、文火改革。即改族名、建大清,削减八王权、改汗权为皇权。

皇太极即位后,他面对的政治格局是努尔哈赤留给他的八王共治,军国大事只有经过与三大贝勒为首的八王共议后才能贯彻执行,因此他虽然是后金的大汗,但是却没有努尔哈赤拥有的绝对权力。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皇太极深知,要想实现大业,就要打破这种政治格局,收回绝对的汗权,就必然要改革,而改革就意味着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成败可是关乎国家安危命运的大事,因此,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于是,皇太极不得不在日后的数年内寻找各种机会,消除三大贝勒对自己汗权的阻碍甚至对抗,增强汗权,取消八王共治,最后改汗权为皇权。

皇太极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条措施削弱三大贝勒权力:

一、通过增加官员和行政机构的办法,削弱三大贝勒的权力。

二、借口关怀和照顾,于天聪三年(1629)二月以自己弟侄辈诸贝勒执政方式削去三大贝勒的每月轮流执政权。

以上虽然能限制三大贝勒的一些权力,但并没有根除三大贝勒在统治集团所拥有的特殊地位:每当朝会、庆典、宴会和接见外臣时,三大贝勒均与皇太极有同等尊贵地位,即四人并列面南而坐,共同接受群臣的三跪九叩礼,三大贝勒与皇太极之间没有君臣礼,只行兄弟礼。三大贝勒和皇太极依旧共同参与国政。而他们则为了自身和本旗的权益,各行其是,甚至“掣肘”汗权。皇太极与三大贝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时有发生。

于是,皇太极决定利用三大贝勒犯下的“罪状”打击他们:

一、以临阵脱逃、抢劫并屠杀百姓为罪名,囚禁了二贝勒阿敏。

天聪三年(1629)十月,皇太极亲统大军攻陷关内的永平、滦州、迁安、遵化等四城。天聪四年(1630)三月,皇太极令阿敏守卫这四城。同年五月,明军数万人进攻滦州,阿敏等未抵挡就私自撤退逃跑,逃跑前抢劫并屠杀了归降的汉官和全城百姓。由于阿敏未将皇太极离开永平时的谕令“宜严饬军士,毋侵害归顺之民,违者治罪”当回事。血洗全城的恶果令后金政治威信严重受损。同年六月七日,皇太极宣布了阿敏十六条罪状,其中以丢弃永平、屠杀降民罪最大。众议处死阿敏,皇太极免其死罪改为囚禁。

二、因与皇太极口角而拔刀示威,莽古尔泰被削大贝勒爵。

天聪五年(1631)八月,皇太极率军围攻明军大凌河城时,因攻城正蓝旗死伤惨重,莽古尔泰为请调整兵力之事与皇太极发生口角,争吵中手扶佩刀怒视皇太极,皇太极的侍卫无动于衷。当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德格类制止莽古尔泰胡闹犯上行为时,莽古尔泰竟然拔出五寸长佩刀与其弟在皇太极面前示威。同年十月,因莽古尔泰“御前拔刃罪”被革去大贝勒爵位,降为一般贝勒,并罚银万两入官。

同年年底,制定朝见仪式时,参政李伯龙认为莽古尔泰已不是大贝勒,就无权再与皇太极并坐。皇太极借此机会,令人对此事讨论。老成圆滑的代善见此,自己提出:

我等奉上居大位,又与上并列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后,上南面居中坐,我与莽古尔泰侍坐于侧,外国蒙古诸贝勒坐我等之下,方为允协。

P23-25

序言

陵墓,历史的影子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存在276年(1636—1911)。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清王朝的历史地位具有无可替代性。它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在缓和中华各民族之间关系,促进中国版图的完整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这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皇太极,他与清朝的诞生、满族的发展,以及华夏政权的统一,都有着重要的联系,他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史称崇德帝。

崇德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申时(1592年11月28日),死于清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亥时(1643年9月21日),终年52岁。作为大清王朝的创立者,皇太极在治国方略上很有独到之处。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他自小就磨炼了意志,锻炼了政治头脑,培养出了宏伟远大的志向,这些都为他最终夺取政权做了准备。作为勇敢和智慧的统治者,上台后,他锐意改革,巩固政权,更换国号,正确对待汉文化等,这些都促成了他青史留名。也正因此,皇太极的个人经历和事迹也就比较受人关注。

纵观皇太极的一生,虽然战功赫赫,治国政绩斐然,但留给世人更多遐想空间的还是他的个人生活。他生活中离不开政治,也离不开女人,皇太极因为政治多了女人,也因女人而增强了政治。生前的传奇与趣味、惊险与浪漫,都是他52年生命的真实写照。皇太极也是清朝皇帝中与女人故事较多的一位。

生前故事多,死后也传奇。一代英主皇太极,事业正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离奇地死去。死后的皇太极火化后被葬人了沈阳北郊的陵墓——昭陵。陵址的美丽传说,陵寝的奇特规制以及神秘的地宫,这些历史的影子同样令世人兴趣十足。然而,人们在兴奋之余发现,作为昭陵的附属陵寝——皇太极的皇后陵即昭西陵,里面更是神秘多多。一是,昭西陵居然建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附近的清东陵;二是昭西陵竟然被建在了清东陵的风水墙外;三是陵寝的规制十分奇特;四是昭西陵的墓主人就是清初疑案“太后下嫁”的女主角——孝庄文皇后。

在历史的长河中,原本就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疑案和不解之谜,虽然历史工作者力图在浩瀚的档案里寻找线索,诠释和还原那些历史真相。然而在现实研究中,仅凭那些库房里面的档案,还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

当前,研究古墓成为解决那些历史之谜和历史疑案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历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新课题。于是,文字档案与古墓相结合研究成为了研究历史的新方法。

为了更好地将皇太极和他的后妃死后的另一面历史——陵寝史较为完整地介绍给读者,本书从皇太极的继位和死亡处开始说起,进而介绍皇太极陵墓及陪葬墓的历史概况,在介绍陵墓的规制和演变的同时,将陵墓之谜与历史疑案也融入其中,将读者带回昨天的记忆,穿越时空与古人零距离接触,辨别历史的真相、诽传和猜测。

本书中介绍的陵墓共包括四座,即今辽宁省沈阳市的昭陵和昭陵妃园寝,河北省遵化的昭西陵和老贵人园寝。

徐鑫

后记

一路走来

如果说生命是一支蜡烛,那么,写作则是点燃我的生命火炬,是我生命价值的体现。

这本书原本在2009年10月份就在我写作的计划之中,当初曾想用《看门女人·昭西陵历史之谜》当书名。由于诸多原因,当这个稿子真正开始着手构思、写作的时候,它的名字变成了现在这个。现在看来,这个书名的变化很有意思,也许生活中很多事情均是如此,即一件事情没有做的时候,总在想结果应该何如,但真正完成的时候,却发现结果与当初的想法大相径庭。事情如此,人亦如此,想必人的感情也是这样的。

精彩的王朝总是谢幕于仓促; 平凡的人生则是落魄于从容。世界什么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世界在变。

在这个经济时代,我坚守的只是固执和遗憾,那是我固有的性格。虽然我是注定要孤单和绝望,但在我看来,那是最单纯的真挚。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我还会不断地探寻、追求着真诚、真情、正直,这在体现着我生命价值的同时,也维护着我生命的尊严。

往事已逝,不再提。只是说“采菊东篱,悠然南山”是我梦想的生活意境。以前如此,现在也依旧如此。

本书的完成,我要感谢为我提供真诚帮助的朋友,如遵化的于善浦先生,沈阳故宫的李凤民老师,沈阳的陈赫先生等,还要感谢沈阳北陵公园的领导和朋友们,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清陵爱好者和热心读者。

思正书屋一粒小尘土

2013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皇太极陵历史之谜(图文珍藏版)/未盗清帝陵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7372
开本 16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3215976
中图分类号 K878.8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38:49